包邮全3册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3册 家庭教育亲子沟通书籍

包邮全3册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3册 家庭教育亲子沟通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正面管教
  • 家庭教育
  • 亲子沟通
  • 教师指南
  • 教育心理学
  • 行为管理
  • 课堂管理
  • 育儿
  • 儿童教育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客书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28078
商品编码:26787809498

具体描述

书目详情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 55.00



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   35.00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30.00

基本信息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


教室里行为问题的1001个解决方案;家庭教育畅销书《正面管教》作者力作;以实例讲解造就理想班级氛围的“黄金准则”。天略图书出品


作者:[美],,,,-, 译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ISBN:9787550299962 
定价:55.00 

 

《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


作者:[美],,,,  译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ISBN:9787550299948 
定价:35.00 

 


编辑推荐

★教室里行为问题的1001个解决方案;


★家庭教育畅销书《正面管教》作者力作;


★以实例讲解造就理想班级氛围的“黄金准则”。 


适读对象:老师与父母


内容简介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


di yi 部分,介绍的是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鼓励、错误目的、奖励和惩罚、和善而坚定、社会责任感、分派班级事务、积极的暂停、特别时光、班会,等等。


第二部分,是教室里常见的各种行为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按照A-Z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以方便查找。你可以迅速找到自己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立即解决自己的难题;也可以通读本书,为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预防做好准备。


每个行为问题及其解决,基本都包括5个部分:


  讨论。就一个具体行为问题出现的情形及原因进行讨论。


  建议。依据正面管教的理论和原则,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提前计划,预防未来的问题。着眼于如何预防问题的发生。


  用班会解决问题。老师和学生们用班会解决相应问题的真实故事。


  激发灵感的故事。老师和学生们用正面管教工具解决相关问题的真实故事。


《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


该套卡片是将《正面管教》在教室里的运用,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每张卡片上有对相应工具的简要介绍,以及具体的使用办法和相关示例,在卡片后还配有一幅形象而生动的插图。


该套卡片既适合教师单独集中时间学习,也适合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既可以放置于办公桌上,也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使用。它是尼尔森博士为教师量身定制的“工具百宝箱”。


作者简介

简·尼尔森(Jane
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20多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分别于2013年5月和2017年4月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凯莉·格夫洛埃尔(Kelly
Gfroerer),佐治亚州立大学教育学博士,正面管教协会培训与研究主任,执业职业咨询师和教育顾问。凯莉在亚特兰大地区从事教师、学校辅导员及教育顾问工作20多年,并在1995-2001年担任《个体心理学杂志》主编,现在仍然是该杂志的特约编辑。在接触到正面管教之后,凯莉便致力于在全球推广正面管教体系。


阿伦·巴考尔(Aaron Bacall),教师,纽约市教育委员会首要课程作家,曾经在《The School Administrator》《纽约客》《华尔街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文章。现在他是全职漫画家。


比尔·肖尔(Bill Schorr),国际著名政治漫画家,其作品被刊登在全球数百份报纸和其他出版物中。正面管教畅销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琳达·埃斯科巴(Linda Escobar),加利福尼州亚圣罗莎市一所小学的顾问。她是加利福尼亚婚姻家庭心理治疗师协会会员, 北美阿德勒学派心理学学会会员。


凯特·奥托兰(Kate Ortolano),从1984年开始,在加利福尼亚州佩特卢马市家庭教育中心从事父母教育工作。并且在正面管教工作坊中为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


罗丝琳·安·达菲(Roslyn Ann Duffy),学习之树蒙台梭利幼儿园发起人和共同的管理者,并为国际著名专栏“从父母的视角看问题”撰写文章。她是4个孩子的母亲,3个孩子的奶奶,在华盛顿西雅图从事咨询工作。


黛博拉·欧文-索科奇(Deborh Owen-Sohocki),理学硕士,注册正面管教高*导师,有45年教育工作经验,教过不同年级和不同群体的学生。目前,她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担任着学区、家庭以及社区的培训师和咨询师。


《儿童行为与沟通的艺术:解锁积极成长之路》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 nurturing 出一个健康、快乐、有责任感的孩子,是无数父母和教育者心中最深的期盼。我们深知,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行为挑战,以及家庭与学校环境中日益复杂的沟通难题,您可能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渴望找到一套切实可行、充满智慧的方法。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管教”的工具手册,更是一次关于理解、连接和赋能的深度探索。它旨在为您提供一套全新的视角,帮助您超越传统的奖惩模式,构建起真正支持孩子长期发展的健康亲子关系和教育环境。 第一章:理解儿童发展的新视角——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会故意惹麻烦?这些看似令人头疼的行为,常常是孩子内心需求未被满足的外在表现。本章将带领您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从大脑发育、情绪管理、认知发展等多个维度,帮助您拨开行为的迷雾,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我们将重点探讨: 发展性视角下的儿童行为: 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典型行为特征,识别哪些是正常发展阶段的表现,哪些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 情绪的语言: 学习如何识别和理解孩子的情绪信号,区分愤怒、沮丧、恐惧等情绪的根源,并理解情绪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需求层次理论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探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孩子在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以及这些需求如何驱动他们的行为。 “问题行为”的积极解读: 挑战“问题行为”的负面标签,将其视为孩子寻求连接、表达需求或尝试解决问题的信号,从而以更具建设性的态度来回应。 脑科学启蒙: 简要介绍与情绪调节、冲动控制、决策能力相关的脑部区域,帮助您理解为什么孩子在某些时候难以理性思考,以及如何通过引导来促进其大脑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建立连接的基石——深度倾听与同理心沟通 任何有效的教育都始于良好的连接。当孩子感到被理解、被看见、被珍视时,他们才更愿意合作,也更容易接受引导。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建立和维护与孩子之间牢固的情感连接,强调深度倾听和同理心沟通的重要性,并为您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沟通技巧: 倾听的艺术: 学习区分“听见”与“倾听”,掌握积极倾听的四大要素:专注、不打断、理解、回应,以及如何通过复述、澄清问题来确认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孩子。 同理心的力量: 学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情绪,并用言语和行动表达您的理解和支持,即使您不认同他们的行为。 “我”信息的有效表达: 掌握如何清晰、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避免指责和评判,从而减少冲突,增进理解。 非暴力沟通的实践: 借鉴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原则,学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表达模式,将其融入日常对话,化解矛盾,建立和谐关系。 积极赞美与鼓励的技巧: 区分“表扬”与“鼓励”,学习如何给予真诚、具体的赞美,以及如何通过鼓励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和自信心。 肢体语言的解读与运用: 关注非语言沟通信号,学习如何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传递关爱和接纳,以及如何解读孩子无声的语言。 第三章:赋能孩子,培养内在驱动力——自我管理与责任感的养成 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赋能。本章将为您提供一套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发展自我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承担责任的能力,从而让他们成为更独立、更自信、更有担当的人: 设定清晰的界限与规则: 学习如何与孩子共同制定清晰、合理、可执行的规则,并以一致性的方式来执行,让孩子明白行为的后果。 “后果”的智慧: 探讨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的区别,学习如何运用逻辑后果来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惩罚。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引导孩子识别问题、分析原因、 brainstorm 解决方案,并评估和选择最佳方案,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情绪调节的策略: 教导孩子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深呼吸、暂停、转移注意力等应对技巧,帮助他们平静下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培养独立思考与决策能力: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予他们适当的选择权,并在他们做出决定后给予支持和反思的机会。 责任感的培育: 通过分配适合孩子年龄的任务、强调承诺的重要性,以及让他们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来逐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内在动机的激发: 探索如何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体验、提供机会去尝试和探索,以及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 第四章:营造积极的家庭与学习环境——合作共赢的教育伙伴关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学校是他们学习知识、发展社交的重要场所。本章将探讨如何构建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家庭和学习环境,并强调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家庭会议的实践: 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家庭会议,让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参与到规则的制定、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方案的寻求中来,培养民主与合作的家庭氛围。 “解决问题”的家庭会议: 专注于利用家庭会议来共同面对和解决家庭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如家务分工、零花钱管理、兄弟姐妹间的冲突等。 冲突的建设性处理: 学习如何将冲突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掌握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倾听各方声音、寻求共同解决方案的技巧。 家长与教师的桥梁: 强调家校沟通的有效性,学习如何与老师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分享孩子的成长信息,共同为孩子的学业和发展提供支持。 支持性学习环境的打造: 探讨如何在家中和学校营造有利于学习、探索和发展的环境,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鼓励阅读、支持实践等。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关注孩子在与同伴、长辈互动中学习社交规则、同理心和合作技巧,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体。 应对学习挑战: 提供关于如何支持孩子面对学习困难、考试压力、同学关系等挑战的建议,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抗压能力。 第五章:智慧父母与优秀教师的修炼之路——持续学习与自我成长 成为一名智慧的父母或优秀的教育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本章将鼓励您关注自身的成长,学习自我关怀,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自我反思与觉察: 鼓励您定期反思自己的育儿或教学方式,觉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以及它们对孩子的影响。 情绪管理与压力疏导: 认识到父母和教师也需要情绪支持,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和自我关怀技巧,以保持积极的身心状态。 拥抱不完美: 理解育儿和教育的道路上充满挑战,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 从错误中学习: 将育儿或教学过程中的错误视为宝贵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方法。 终身学习的态度: 鼓励您保持对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新知识的好奇心,持续学习,与时俱进。 建立支持系统: 鼓励您与家人、朋友、同行建立支持网络,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共同面对育儿和教育的挑战。 榜样的力量: 认识到您自身的言行举止就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努力成为您希望孩子成为的那种人。 本书旨在成为您在孩子成长旅途中的一位忠实伙伴,为您提供清晰的指引和实用的工具,帮助您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播撒下理解、尊重与爱的种子,共同收获一个充满活力、自主自信、内心丰盈的孩子。这不仅仅是一次关于“管教”的实践,更是一次关于“爱”的深入学习和成长。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师,我深知教室环境的复杂性远超家庭。面对三十几个性格迥异、背景各异的孩子,有效的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这套书中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部分,我必须说,它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里面的许多策略,比如如何设计全班性的“解决问题会议”,如何建立透明且公平的班级规则系统,都极具操作性。我尝试引入了“和善而坚定”的提问方式来处理课堂上的微小冲突,例如,当两个孩子因为粉笔颜色争执时,我不再直接宣布“谁先拿到的谁用”,而是引导他们思考:“你们两个都需要粉笔,那么我们如何公平地使用它?”这种引导式的提问,不仅解决了当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共同协商”的种子。它帮助我把一个容易失控的群体,慢慢塑造成一个能够自我管理、互相尊重的学习共同体,这对任何一线教师来说,都是无价的宝贵经验。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市面上大多数的“指南”类的书籍都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理想化,要么就是老生常谈的翻版。但这一套书,特别是其中关于“工具卡”的部分,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就束之高阁的理论大部头,它更像是一个随时待命的“实战宝典”。我发现自己经常在一天中多次拿起那套卡片,不是为了研读,而是为了快速检索。比如,当孩子因为一个小事哭闹不止时,我不会再慌乱地翻找笔记,而是直接找到那张关于“处理强烈情绪”的卡片,上面清晰地列出了几个步骤,比如先确认感受,再提供暂停空间。这种即时性的帮助太关键了。它把那些宏大的教育理念,拆解成了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的、带着温度的微小行动。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兵作战的家长,而是有了一个随身携带的、高效率的“行动手册”,极大地缓解了我因为准备不足而产生的焦虑感。

评分

整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理论基础到工具应用,再到特定场景的实践,层层递进,毫不拖泥带水。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它始终保持着一种“赋能”的姿态,而不是制造新的焦虑。很多育儿书会让你觉得“如果你没做到这些,你就不是一个好父母”。但这一套书不一样,它承认管教的难度,并提供了一个弹性十足的系统。它教会我接受“不完美管教”的存在,允许自己犯错,只要我们愿意在事后进行“弥补和修复”。这种对人性的洞察和包容,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心理负担。我不再追求成为一个“永不发火的圣人父母”,而是努力成为一个“能够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伙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会你如何“驯服”孩子,而在于教会你如何“看见”孩子,如何构建一种健康、长久的亲子关系,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评分

我是一个习惯于深度思考的人,对于任何教育方法,我都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哲学基础。这套书的其中一本,对“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阐述得极其到位和深刻。它并没有简单地宣扬“不要打骂”,而是深入探讨了惩罚和奖励机制对孩子长期发展可能带来的隐性损害。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管教,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单纯地让他们“听话”。书中对“寻求连结先于纠正行为”的强调,尤其让我触动。在以往,我总觉得只要孩子犯错,就必须立刻打断并进行说教。现在我学会了先蹲下来,用眼神和语气去建立连接,仿佛在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生气,我在这里陪着你。”一旦这种连接建立了,孩子自然就愿意打开心扉,接受那些必要的规则和引导。这种从“控制”到“合作”的思维转变,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成长和反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处理压力和冲突的方式。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及时雨!我是一个新晋的家长,面对孩子日常的各种“小脾气”和挑战行为,常常感到手足无措,甚至会忍不住发火。网上的育儿经五花八门,看得我眼花缭乱,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直到我接触到这套书,才真正找到了一个清晰、可操作的框架。它不像有些理论那样高高在上,而是非常接地气地从日常情境入手,比如孩子不肯睡觉、吃饭磨蹭、或者和小朋友抢玩具时该怎么办。作者的语气总是那么温和而坚定,没有指责,只有引导。我尤其喜欢它强调的“理解背后的需求”,这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思路,让我不再只盯着孩子的表象行为生气,而是去探究他是不是感到无助、渴望关注或者需要界限。书里提供的那种“用尊重和鼓励代替惩罚”的思路,我尝试着用在几次关键的冲突中,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不仅听进去了,情绪也稳定得多,我们之间的沟通质量肉眼可见地提升了。这感觉就像是突然有人递给你一张藏宝图,告诉你如何能和孩子一起抵达那个和谐、充满爱的彼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