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详解 第一章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 一、2017年7月13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 二、2017年7月14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5) 三、2017年7月15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8) 四、2017年7月16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10) 五、2017年12月15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12) 六、2017年12月16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14) 七、2017年12月17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16) 八、2017年12月18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18) 第二章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0) 一、2016年7月8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0) 二、2016年7月9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2) 三、2016年7月10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4) 四、2016年7月11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6) 第三章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9) 一、2015年7月4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9) 二、2015年7月5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31) 三、2015年7月6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33) 第四章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36) 一、2014年7月12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36) 二、2014年7月13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38) 三、2014年7月15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40) 第五章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43) 一、2013年6月14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43) 二、2013年6月15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44) 三、2013年6月16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46) 第二篇结构化面试题型分类详解 第一章时政热点类问题(50) 第一节社会现象类(50) 一、答题技巧(50) 二、真题精讲(50) 三、强化训练(51) 第二节公共政策类(59) 一、答题技巧(59) 二、真题精讲(60) 三、强化训练(60) 第二章哲理思辨类问题(66) 第一节哲理故事类(66) 一、答题技巧(66) 二、真题精讲(66) 三、强化训练(67) 第二节名言俗语类(72) 一、答题技巧(72) 二、真题精讲(72) 三、强化训练(73) 第三节原理效应类(76) 一、答题技巧(76) 二、真题精讲(76) 三、强化训练(77) 第四节观点类(78) 一、答题技巧(78) 二、真题精讲(79) 三、强化训练(80) 第三章组织活动类问题(83) 第一节调研类(83) 一、答题技巧(83) 二、真题精讲(83) 三、强化训练(84) 第二节制订方案类(89) 一、答题技巧(89) 二、真题精讲(89) 三、强化训练(90) 第三节宣传类(93) 一、答题技巧(93) 二、真题精讲(94) 三、强化训练(95) 第四节会议类(100) 一、答题技巧(100) 二、真题精讲(101) 三、强化训练(101) 第五节接待类(104) 一、答题技巧(104) 二、真题精讲(105) 三、强化训练(106) 第六节培训类(110) 一、答题技巧(110) 二、真题精讲(111) 三、强化训练(112) 第七节策划活动类(115) 一、答题技巧(115) 二、真题精讲(116) 三、强化训练(117) 第四章情境处理类问题(123) 第一节工作危机处理(123) 一、答题技巧(123) 二、真题精讲(125) 三、强化训练(125) 第二节公共危机处理(131) 一、答题技巧(131) 二、真题精讲(132) 三、强化训练(133) 第五章人际处理类问题(136) 第一节主动性(136) 一、答题技巧(136) 二、真题精讲(137) 三、强化训练(137) 第二节适应性(141) |
一、答题技巧(141) 二、真题精讲(142) 三、强化训练(142)第三节权属意识(145) 一、答题技巧(145) 二、真题精讲(146) 三、强化训练(146) 第四节原则性与灵活性(148) 一、答题技巧(148) 二、真题精讲(149) 三、强化训练(149) 第五节有效沟通(152) 一、答题技巧(152) 二、真题精讲(152) 三、强化训练(153) 第六章人岗匹配类问题(158) 第一节自我认知类(158) 一、答题技巧(158) 二、真题精讲(160) 三、强化训练(161) 第二节职业认知类(163) 一、答题技巧(163) 二、真题精讲(164) 三、强化训练(165) 第七章言语表达类问题(170) 第一节情景模拟对话(170) 一、答题技巧(170) 二、真题精讲(171) 三、强化训练(171) 第二节演讲(176) 一、答题技巧(176) 二、真题精讲(177) 三、强化训练(177) 第三节编故事(182) 一、答题技巧(182) 二、真题精讲(182) 三、强化训练(183) 第八章特殊形式类问题(187) 第一节材料题(187) 一、答题技巧(187) 二、真题精讲(189) 三、强化训练(192) 第二节漫画题(198) 一、答题技巧(198) 二、真题精讲(199) 三、强化训练(200) 第三篇国家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面试真题 第一章2017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206) 一、2017年2月28日国家税务局面试真题(206) 二、2017年3月1日国家税务局面试真题(208) 三、2017年3月2日国家税务局面试真题(210) 四、2017年3月3日国家税务局面试真题(212) 五、2017年3月7日海关系统面试真题(214) 六、2017年3月8日海关系统面试真题(216) 七、2017年3月9日海关系统面试真题(218) 八、2017年2月24日铁路公安系统面试真题(220) 九、2017年2月25日铁路公安系统面试真题(222) 十、2017年2月26日铁路公安系统面试真题(224) 十一、2017年2月27日铁路公安系统面试真题(226) 十二、2017年2月25日海事局面试真题(228) 十三、2017年2月26日下午中央党群及国家行政机关面试真题(229) 十四、2017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面试真题(232) 十五、2017年审计署面试真题(234) 第二章201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面试真题(237) 一、2017年3月25日上午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237) 二、2017年3月25日下午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239) 三、2017年3月26日上午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241) 四、2017年5月6日江苏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42) 五、2017年5月7日江苏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44) 六、2017年5月22日下午深圳市考警员类面试真题(246) 七、2017年5月23日上午深圳市考综合类面试真题(248) 八、2017年5月23日下午深圳市考综合类面试真题(249) 九、2017年5月27日上午河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51) 十、2017年5月27日下午河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53) 十一、2017年6月2日上午河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55) 十二、2017年6月10日吉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56) 十三、2017年6月11日吉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58) 十四、2017年6月12日吉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60) 十五、2017年6月10日天津市法检系统面试真题(262) 十六、2017年6月11日天津市法检系统面试真题(264) 十七、2017年6月24日上午天津市公务员面试真题(266) 十八、2017年6月25日天津市公务员面试真题(267) 十九、2017年6月17日上午陕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69) 二十、2017年6月17日下午陕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71) 二十一、2017年6月18日上午陕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72) 二十二、2017年6月25日安徽省乡镇公务员面试真题(274) 二十三、2017年6月26日安徽省乡镇公务员面试真题(275) 二十四、2017年7月16日安徽省非乡镇公务员面试真题(278) 二十五、2017年7月1日江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80) 二十六、2017年7月2日江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82) 二十七、2017年7月11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系统面试真题(284) 二十八、2017年7月12日上午湖北省十堰市公务员面试真题(285) 二十九、2017年7月13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公务员面试真题(287) 三十、2017年7月15日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89) 三十一、2017年7月16日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91) 三十二、2017年7月17日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92) 三十三、2017年6月17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94) 三十四、2017年6月17日下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96) 三十五、2017年6月18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98)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00) |
《中公版·2018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辅导:面试真题详解》希望帮助广大考生在“专业化”面试时代快速把握面试本质,提高面试水平,我们在体例的编排上做了很多精心设计:
第一,详解5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结合国家和地方公务员面试真题,厘清面试之源。本书尽可能全方位、深层次地组织题目的参考答案,以提高其利用价值。尽管有些问题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太容易想得那么全面、那么深刻,但研习较为全面深刻的答案对考生的思路具有启迪、开阔作用。
第二,题型分类精讲,讲解各类题型的答题策略。面试复习历来时间有限,考生的困惑在于面对大量题目无从下手,既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又抓不住关键。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考生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真题精讲的研读上,熟悉并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方法。《中公版·2018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辅导:面试真题详解》共分三篇:
第一篇 对近5年的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进行了解答,通过梳理这些真题及参考答案,考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的测查重点。
第二篇 通过反复研究和梳理近几年国考以及各省市的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真题,挑选了大量的典型例题,包含了大部分考题类型。在有限的复习期限内,考生可以按照结构化面试八大题型进行专项突破,在每类题型的后面我们还配有题型强化训练,通过练习这些真题,帮助考生提升应试水平。
第三篇 精心挑选2017年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方公务员面试真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并给出了详细的参考答案。通过这些题目,考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目前公务员面试的命题趋势,触类旁通,为有效复习、准确应答提供依据。
第二篇
结构化面试题型分类详解
第一章时政热点类问题
第一节社会现象类
一、答题技巧
在结构化面试中,社会现象类问题的题目设问方式基本为“陈述现象+提出问题”。其基本作答思路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
【例题】中科院做了一个有关中国社会信任度的调查,该调查显示中国社会的信任度不高,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我们可以参照上述答题思路回答:
(1)提出观点,点明本质:人们信任度不高从本质上看,体现的是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
(2)论证观点,综合运用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导致社会总体信任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人们信仰的缺失、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媒体缺乏正确的引导等。
(3)落实观点,针对原因,结合六大手段,从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强化社会监督,从制度、法律、管理机制上信任风险等方面,寻找解决办法。
二、真题精讲
【真题】某客运站设立爱心基金,为丢失钱包或忘记带钱的乘客提供借款服务,但是出现了很多旅客借款不还的情况。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某客运站设立爱心基金,客运站设立爱心基金,为丢失钱包或忘记带钱的乘客提供借款服务,这从本质上是服务大家的好事,但很多旅客借款不还,不仅会伤害车站的爱心,还有可能会助长社会中“不诚信”的不良风气,必须要予以重视。
之所以出现“不还款”的现象,我认为可能存在以下原因:第一,客运站爱心基金的设立属于比较新颖的爱心活动,缺少完备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对于是否可以借款、如何还款、违约的处罚等条例都比较欠缺。第二,还款方式不够灵活,由于客运站属于流动性很大的公共场所,很多旅客借钱坐车虽然方便,但是专程回来还款会觉得很麻烦,于是就会有很多人有意还款却难于实现。第三,对爱心基金的宣传不够。爱心基金方便了旅客,旅客们方便了自己却不记得帮助他们的人,不及时还款,会对爱心借款活动的现金流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爱心活动的长久发展。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予以完善:首先,完善借款的制度和方式。在爱心借款的同时也要有健全的制度来约束,借款虽然是爱心服务,但也要防范一些人故意利用别人的爱心来借款却不还。我认为爱心借款服务应该建立一套信用体系,制作一个信用数据库,把每个人的借款信息和还款时间都存档。借款时,需要提供身份证和电话号码,有人不还款的话便于追缴。
其次,建立便捷的还款方式。客运站的人流比较杂乱,人流来往也不具有规律性,因此,我认为可以开通便捷还款方式,提供一个银行账户,并提供短信提醒服务,记录好每个借款人的电话,并提供给借款人一张含有还款要求、还款银行账号等关键信息的名片,方便借款人便捷还款,对于较长时间没有还款的乘客也可以进行短信提醒。
zui后,加强爱心借款、及时还款的乘客宣传,旅客本身也要提高个人道德情操。让广大旅客们认识到爱心活动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更需要每个被帮助的人怀有感恩的心,勇于承担责任。因此,应该逐步加强爱心借款、及时还款的宣传,让旅客认识到爱心活动需要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及时还款。
三、强化训练
1.深秋季节,道路两旁堆满金黄色树叶非常漂亮,很多市民觉得分外美丽,可是环卫工人很尽职及时扫走了落叶,群众说破坏了美景,环卫部门认为必须要及时清理,否则存在安全隐患。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秋风扫落叶”的深秋季节,环卫工人考虑到环境卫生和交通及时清扫,市民、游客却认为堆积的落叶很漂亮,不必及时清扫,这二者的观点分歧其实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对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角度,甚至同一个人的不同人生阶段都可能有千差万别的认识,这属于人在不同立场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们要积极看待这一现象,而不是“一刀切”地非要争辩孰是孰非。
面对同一杯水,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经历水灾的人们对水的认识乃是灾害无穷;当在沙漠旅行,干渴难耐时,水是生命的希望;一个普通人,在日常不急需补水时,他看到的水,只会觉得是很平常的一杯水。
公务员工作中,常常要和群众打交道,我们也会面临对同一事务的不同看法,比如单位办公信息化流程,既可能减少大部分群众来回跑办业务的时间,提前了解办税相关流程,大大提高办税效率,又可能令习惯了原来办税系统的老用户,一些年龄较大不熟悉信息化操作平台的办税者感觉到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该去苛求群众立刻适应工作方式的改变,而是从群众需求出发,制定多样化的办税方式,通过宣传、网络培训、耐心讲解、协助办理等方式,让差异化的问题得到殊途同归的圆满解决。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对于个性化的见解,我们应该持有宽容的态度,只有以海纳百川、求同存异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多元化社会,与各类人和谐共处。
2.现在用微信公众号发送消息的方式十分流行,通过微信公众号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喜欢微信阅读,但是也有人认为微信阅读会产生一些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微信的发展,人们会选择利用微信公众号阅读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很多人喜欢微信阅读,这反映出微信阅读存在着一定的优点,从而能被大众接受。但我们应该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到微信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微信阅读。
一方面,利用微信公众号阅读确实具有一些优势。首先,利用手机微信阅读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阅读,能够让人们更好地利用零散的时间。其次,阅读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成本较低,人们无须花费大量的金钱,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在线进行阅读。zui后,公众号推送的阅读内容生产速度更快,可以让读者对现今问题和热点事件更快地了解,及时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微信阅读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正是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较为开放与便捷,对于内容质量的审查就较为宽松,使得一些“糟粕”文化思想内容可以不受限制地在网络上发表,易对人们的认知产生不良影响。其次,微信阅读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操作智能手机的技能,因此一些年纪过大或是不善于操作电子产品的群体会受到一些限制。再次,我国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意识依然比较淡薄,有些作者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其作品便已被某些微信公众号进行转载或发表,使作者的权益受到侵犯,也打击了作者的创作热情。zui后,长期利用手机进行微信阅读,也会对读者眼睛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浅阅读方式也会使人的心态更加浮躁,不如纸质阅读更利于人们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诚然,微信阅读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我们面对微信公众号阅读日益增多的情况时,一方面要合理接纳一些积极的内容,利用好其方便快捷、成本低、时效性强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它的缺陷,主动剔除消极内容,提高版权意识,注意合理用眼。而如果想要真正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对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则还是应该更多地阅读纸质书,将微信阅读作为图书的补充,在闲暇的时间适当进行。
3.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为缓解交通拥堵,准备收取交通拥堵费。有人赞成,认为收取交通拥堵费有利于缓解拥堵,有人反对,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与资深面试官的“秘密对话”。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不失对普通考生的体贴和引导性。有些地方的解释,如果不是有经验的人来阐述,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面试的“潜规则”。比如,在处理一些敏感性问题时,它提供的参考答案,平衡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个人独特思考之间的微妙关系,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得罪人,又能体现出思考的深度和层次感。我特别注意到,对于一些高频的“情景模拟题”,它给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或两个参考答案,而是提供了“三种不同侧重点的答题方向”,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路。这意味着,即使考场上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变体,我也可以迅速调用书中提供的框架,进行灵活的组合和应对。这种“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的教学思路,让备考过程变得更加主动和高效,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它对“考察意图”的深度挖掘。很多考生都在努力地记住各种“万能模板”,但往往在脱稿时露馅,因为模板的僵硬导致表达不自然。这本书似乎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它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解释每一个考察点背后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是想看你的应变能力、同理心、还是对某个具体法律条文的熟悉程度?明确了这一点,你在组织语言时就有了明确的“锚点”。举个例子,面对一个关于“基层矛盾调解”的题目,很多书会教你先安抚、再调查、后处理。但这本书却会提醒你,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这类问题更侧重考察你是否具备“程序正义”的意识,因此你在陈述处理步骤时,必须强调“依法依规”和“信息公开”,这种对时代背景的敏感度,是普通教材难以企及的。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对公务员这个职业的理解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了一个清晰、具体、且充满责任感的角色定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上就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纸张的选择很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一摸就皱巴巴的纸张,而是略带哑光的质感,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长时间看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重点信息的标注清晰明了,无论是那些复杂的政策术语解释,还是那些层层递进的答题框架,都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和颜色做了区分,逻辑脉络一目了然。我之前买过一些市面上其他机构的辅导材料,排版混乱得像一锅粥,找个关键点都要费半天劲,但这本简直是“导航清晰”的典范。而且,书脊的装订也非常牢固,多次翻阅和查阅,都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看起来能陪我度过整个备考期。光是看着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桌上,那种“我已经准备好了”的信心就油然而生,这种实体书带来的心理安慰和踏实感,是任何电子资料都无法替代的。从设计美学上讲,它的封面设计也很有专业性,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元素,稳重而内敛,很符合公务员考试严肃的选拔氛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专业性也充满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从实用性和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绝对是物超所值。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考场,时间是最大的成本,而这本书成功地帮助我优化了学习路径,避免了在无效信息上浪费大量时间。它的结构设计非常符合“考前冲刺”的需求。前半部分是对基础能力模块的系统梳理和题型分类,这部分可以作为打地基时的参考;后半部分则是高强度、高密度的真题解析和模拟演练。我发现,解析部分的详略分配非常合理,对于那些难度适中、区分度不高的题目,它只是简单点明要点;而对于那些真正能拉开分数差距的“压轴题”,则进行了近乎学术论文般的细致拆解。这种有针对性的内容分配,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复习效率。总而言之,这本书不像是一个简单的习题集,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目光如炬的“私人教练”,它指导我如何高效地调整状态,将自己的知识储备转化为考场上的高分答案,对于任何认真备考四川省公职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内容更新速度和覆盖面的广度。毕竟是2018年的真题集,很多细节都反映了当年考官的出题思路和热点关注方向,这对于我们这种追求“精准打击”的考生来说,价值无可估量。我对比了其他一些市面上的旧版资料,很多对当年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已经显得陈旧甚至脱节,但这本书似乎对每一个案例的剖析都做了深度的历史背景梳理和政策背景解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标准答案是什么”,而是极其耐心地拆解了“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它背后的政策逻辑、价值判断标准,甚至是如何在考场上将自己的观点包装得更具“体制内语言”的艺术,都讲得非常透彻。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结构化思维的大题,它提供的解析步骤非常具有可操作性,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可以立即模仿并内化到自己答题模板中的实战技巧。我尤其欣赏它在“临场心态调整”部分所花的心思,这一点常常被其他辅导书所忽略,但恰恰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