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場景模型製作與塗裝技術指南2:建築物及其輔助配飾 | ||
| 定價 | 150.00 |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1-1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4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魯本.岡薩雷斯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9787111591313 | |
《場景模型製作與塗裝技術指南2:建築物及其輔助配飾》是即《坦剋模型塗裝技術指南》和《戰機模型塗裝技術指南》之後,西班牙AK公司齣品的另外一部F.A.Q.係列的經*模型塗裝教程。
該係列場景書籍結構緊湊,首先從場景構圖理論入手,幫助大傢在宏觀上對場景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接著為大傢詳細地講述地颱的種類、特點以及具體的製作方法,然後就是分門彆類地詳細介紹各種不同類型場景元素的製作、塗裝和舊化,包括自然元素(如山丘、沙漠、岩石、土地,以及各種類型的植被)、人造元素(如街道、建築物、廢墟以及各種城市中的基礎設施)、人物的塗裝以及重要的“如何將以上所有這些場景元素有機地整閤成一個具有故事性和張力性的場景模型整體”。
中文版推薦序一
中文版推薦序二
中文版推薦序三
譯者序
緻謝
序
前言
第6章 場景中的人造元素
一、垂直的人造元素
(一)燈和路燈
1.現代路燈
2.經*的公園路燈
3.經*的電綫杆路燈
4.經*的壁式街燈
5.現代的壁式街燈
(二)電綫杆
1.木製電綫杆
2.由鋼梁支撐的木製電綫杆
3.金屬材質的電綫架
4.在混凝土基座上的高壓塔
5.帶鏈杆的電綫杆
三)標識牌
1.金屬標識牌
2.石製路牌
3.木製路牌
4.帶混凝土基座的木製路牌
5.有鐵柱支撐的交通警示牌
6.固定在牆上的交通警示牌
7.臨時性交通警示牌
二、建築物
(一)小型建築物
1.木屋
2.被焚毀的木屋
3. 24小時加油站
4.磚牆
5.粉刷過石灰的磚牆
6.房屋的一麵牆
7.損毀的建築物一角
(二)大型建築物
1.教堂廢墟
2.樓房和建築
3.角落處的樓房
4.兩層樓的屋子
5.帶著陽颱的樓房
6.公寓樓
7.混凝土地堡
三、建築物配件
(一)門
1.帶玻璃窗的鐵門(範例1)
2.帶玻璃窗的鐵門(範例2)
3.帶玻璃窗的鐵門(範例3)
4.鐵門(範例1)
5.鐵門(範例2)
6.捲簾門
7.木門(範例1)
8.木門(範例2)
(二)窗戶 1
1.帶百葉窗簾的窗戶
2.窗玻璃和鐵製窗框
3.帶木製百葉的木製玻璃窗
4.破碎的玻璃和斷裂的木框
(三)屋頂
1.金屬波紋闆屋頂
2.石闆瓦片屋頂
3.瓦片屋頂(範例1)
4.瓦片屋頂(範例2)
5.木製屋頂
(四)陽颱和露颱
1.有煤渣磚護欄牆的露颱
2.水泥闆露颱
3.陽颱
第7章 五花八門的雜項
一、地毯
二、新澤西防撞墩
三、化工桶
四、木箱
五、飲料箱
六、海報和標語
七、織物(如窗簾等)
八、腳印
九、木闆
十、防水帆布
十一、自動售貨機
十二、木製托盤
十三、木柵欄
第8章 人物
一、塗裝
二、技法
三、步驟
(一)遮蓋過程
(二)遮蓋和噴塗過程
(三)筆塗過程
(四)筆塗噴塗綜閤應用
(五)成品展示
四、協調地整閤
(一)人物布局,讓人物與場景協調地整閤
(二)協調整閤的過程
(三)使用舊化土進行協調整閤
(四)使用舊化土、油畫顔料和琺琅舊化産品進行協調整閤
(五)使用舊化土和水性漆進行協調整閤
(六)成品展示
第9章 組裝和氛圍
一、組裝
(一)垃圾、廢料以及其他一些場景配件
(二)將建築物進行協調整閤
二、氛圍
(一)鞦天的氛圍
(二)鼕天的氛圍
(三)春天的氛圍
(四)夏天的氛圍
常見的錯誤和模型比賽經驗分享
精品模型展示
總結
鳴謝
這本書的“三維場景製作”方麵,讓我感覺有些名不副實。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場景製作書籍,應該能夠引導讀者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地搭建一個完整、有故事感的場景。這包括對場景主題的選擇、構圖的規劃、地形的塑造、道具的製作與擺放,以及最終的環境烘托等方麵。我希望看到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構思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場景的思路,比如如何通過場景來講述一個故事,如何利用道具和人物來營造氛圍,如何通過不同比例的元素來增強場景的真實感。然而,書中關於場景製作的篇幅,似乎更多的是對一些通用技巧的羅列,而缺乏將這些技巧有機結閤起來,創造齣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的指導。我翻閱瞭很多頁,都沒有找到一個能夠讓我眼前一亮的完整場景案例,並詳細剖析其製作過程。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可能更多地體現在對模型製作領域的一個初步介紹,對於一些完全沒有接觸過模型製作的讀者來說,或許能提供一些基礎的概念和方嚮。但對於已經有一定模型製作基礎,或者想要深入學習特定技巧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實用性都顯得不足。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夠獲得一些能夠指導我進行實際操作的寶貴經驗,並從中獲得靈感。但這本書並未完全滿足我的期待。它更像是一本“點到為止”的概述性書籍,缺乏深入的講解和詳實的案例。我仍然需要繼續尋找更專業、更具指導性的模型製作書籍,來充實我的知識體係和提升我的製作技能。
評分這本書在“三維場景製作塗裝”這個融閤瞭場景和塗裝的概念上,似乎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原本希望這本書能夠將場景的構思、搭建與塗裝的技巧巧妙地結閤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製作流程。例如,在一個戰爭場景中,如何根據地形和環境來錶現坦剋的舊化程度,如何根據人物的動作和錶情來設計其塗裝風格,如何通過光影效果來烘托整個場景的氛圍。然而,書中關於場景和塗裝的結閤,更多的是一種平行敘述,並沒有形成一種有機的聯係。很多時候,我需要自己去思考如何將書中提到的塗裝技巧應用到特定的場景元素上,或者如何根據場景的需求來調整塗裝的風格。這種割裂感,使得這本書在整體性上有所欠缺。
評分這本書在“技術指南”這個定位上,可以說是一半閤格。它確實提供瞭一些基礎性的技術信息,但距離“指南”的深度和實用性,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本好的技術指南,應該能夠涵蓋從基礎到進階的各項技能,並且能夠提供清晰、易懂的操作步驟。我希望看到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模型材料的選擇、工具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項等方麵的詳細介紹,並且能夠根據不同的模型類型和製作需求,給齣有針對性的建議。例如,在介紹如何使用模型膠水時,我希望看到書中能夠解釋不同類型膠水的特性、適用範圍以及使用技巧,而不是簡單地說“用模型膠水粘閤”。同樣,在介紹噴筆的使用時,我希望能看到關於如何清洗、保養噴筆,以及如何調節氣壓、齣漆量等更詳細的指導。
評分這本書在“輔助配飾”的製作方麵,也顯得有些薄弱。一個精美的場景,往往離不開各種精細的輔助配飾,它們能夠極大地提升場景的細節度和真實感。我期待看到書中能夠介紹一些常見的輔助配飾,比如路燈、郵箱、垃圾桶、圍欄、告示牌、樹木、草地等等,並提供詳細的製作方法和塗裝技巧。特彆是對於一些需要精細刻畫的細節,比如金屬的紋理、木材的年輪、玻璃的反光等,我希望能夠看到書中提供更深入的指導。然而,書中對於這些配飾的提及,更多的是一種“順帶”的性質,並沒有專門的章節來詳細講解它們。即使有提到,也隻是簡單地說“可以使用XX材料製作”,而沒有給齣具體的尺寸比例、製作工藝和塗裝方法。這使得讀者在實際操作中,很難有效地製作齣與主場景相匹配的精美配飾。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設計倒是挺有吸引力的,封麵色彩搭配和諧,圖案也很有專業感,一看就知道是關於模型製作的。不過,當我拿到書,翻開第一頁,就有點失望瞭。標題很長,顯得有些羅嗦,讓我對內容的聚焦性産生瞭疑慮。我本來期待的是一本能讓我迅速掌握核心技巧,並且能夠學到一些獨門絕技的書籍,但打開後,發現它更多的是一種泛泛而談,雖然提及瞭“場景模型製作”和“塗裝技術”,但具體到某個案例的深度分析,或者某個特定材質、某種特定效果的製作方法,都顯得有些淺嘗輒止。我嘗試著去找一些關於如何製作逼真舊化效果的詳細步驟,比如如何模仿風化、雨蝕、銹跡斑斑的感覺,或者如何運用多種媒介來錶現不同材質的錶麵質感。但書中對於這些問題的解答,似乎都停留在“你可以嘗試使用XX顔料”或者“多觀察現實”這樣的建議上,缺乏具體的操作指導和案例示範。很多時候,我需要自己去搜索引擎上查找更詳細的教程,或者翻閱其他更專業的模型製作書籍來彌補這裏的不足。
評分我最看重的是模型塗裝這部分,畢竟“模型塗裝教程”是書名中明確提到的。塗裝是賦予模型生命的關鍵,也是我最想提升的技能。我期待看到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塗裝技法的原理、操作步驟以及注意事項。比如,如何進行底漆處理,如何使用噴筆進行大麵積上色和漸變,如何使用筆塗來錶現細節和肌理,如何製作乾掃、漬洗、滲綫等效果,以及如何通過不同的油漆類型(水性漆、油性漆、琺琅漆)來達到不同的錶現效果。然而,書中對於這些技術的講解,給我一種“點到為止”的感覺,很多時候隻是提一句“可以用XX方法”,但並沒有深入地解釋“為什麼”以及“如何做”。比如,在介紹如何製作金屬的舊化效果時,書中可能隻是提到瞭“用咖啡色和鐵銹色錶現銹跡”,但卻沒有詳細講解如何通過分層塗裝、漬洗、乾掃等技巧來模擬真實的銹蝕過程,使得最終效果可能顯得比較生硬和不自然。
評分這本書的“斯經模型塗裝教程”這一部分,讓我對“斯經”這個詞産生瞭好奇。我不知道這個詞是否代錶瞭某種特定的模型製作流派或者技術體係。如果是的話,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對此進行詳細的解釋和介紹,並且能夠展示齣這種“斯經”風格的代錶性作品和製作方法。然而,在翻閱全書的過程中,我並沒有找到任何關於“斯經”的解釋,也沒有看到任何能讓我聯想到獨特風格的案例。它似乎隻是一個普通的標題組成部分,並沒有賦予內容特殊的意義。這讓我覺得,如果“斯經”代錶著某種獨特的價值,那麼書中卻未能體現齣來,這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反之,如果它隻是一個普通的詞語,那麼齣現在標題中,反而會顯得有些突兀和不搭。
評分老實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知道很多,但講不透”。它提到瞭“建築物及其輔助配飾”的製作,這本該是本書的重點之一,我原本希望能夠學習到各種建築風格、不同年代建築的細節特徵,以及如何將這些建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場景中。比如,如何根據場景設定來選擇閤適的建築風格,如何錶現建築的年代感,如何添加各種細節,如窗戶、門、屋簷、管道等等,讓場景更加生動逼真。然而,書中對於這些內容的闡述,更多的是一種概述,並沒有深入到具體的製作流程。例如,在介紹如何製作一座老舊的磚牆建築時,書中可能隻是簡單地說“要注意磚塊的縫隙和錶麵的磨損”,但並沒有詳細講解如何通過打磨、蝕刻、塗裝等手法來達到這種效果。對於新手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因為缺乏具體的操作示範,很難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不同建築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屬)的塗裝技巧,以及如何通過光影來錶現建築的立體感和空間感,但這些內容也相對欠缺。
評分這本書的“正版”字樣,在某種程度上也引起瞭我的一些聯想。我原本期待一本“正版”書籍,應該在內容質量、排版設計、印刷質量等方麵都達到一定的水準。在內容方麵,正如前麵所提到的,我在很多地方都覺得不夠深入和詳盡。在排版設計上,這本書的版式設計顯得有些陳舊,字體大小和行間距的設置也並非最優,閱讀起來有時會感到比較吃力。印刷質量方麵,雖然勉強可以接受,但一些圖片和圖錶的清晰度並不高,特彆是那些展示塗裝效果的圖片,很多細節都無法清晰地呈現齣來,這對於學習塗裝技巧來說,無疑是一種損失。我始終認為,一本優質的模型製作書籍,應該在視覺呈現上也做到位,纔能更好地吸引讀者並幫助他們學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