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思主義哲學,同任何一門其他科學一樣,是一門曆史的科學,它的萌芽、産生、形成、發展都是一個過程。隻有把馬剋思主義哲學及其人物、著作和思想擺到一定的曆史條件之下,我們纔能深刻理解其含義、意義、是非得失和曆史地位.正是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我國哲學界十多年來廣泛而深入地開展瞭馬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和建設。《馬剋思主義哲學史》(八捲本)的編寫就是這些活動中的一個項目。
本書的編寫是1983年作為我國六五計劃中哲學社會科學國傢科研重點項目之一確定下來的。1986年又列入七五計劃。全書編寫人員57人,全是活躍在馬剋思主義哲學史教學和科研*綫的哲學工作者,都努力把編寫過程同教學過程、科研過程密切結閤起來。在編寫的過程中,我們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揭示馬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曆史綫索及其規律。做到理論和實踐統一,科學性和戰鬥性統一,邏輯和曆史統一,觀點和材料統一,使本書對我國四化建設和馬剋思主義哲學的進一步發展作齣積極的貢獻。
二、占有翔實而豐富的曆史資料,一切論斷均有充分材料作根據,同時,經過鑒彆,充分吸收國內外馬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豐富成果,使本書能達到我國當前馬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高水平。
三、對每一本重要的哲學著作和每一個重要的哲學觀點都做齣曆史的具體的分析和評價,恰當地估計其曆史意義和曆史地位,從而弄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反對形而上學的非曆史觀點和相對主義觀點。
四、以革命導師的哲學思想的發展為主綫,但也給予他們的戰友、學生和專業哲學傢的哲學思想以應有的地位和足夠的篇幅,特彆是對當代哲學傢的思想給以充分的重視。
五、以揭示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形成和發展為主,但對其他部分如自然辯證法、軍事辯證法、*理學、美學、邏輯學、哲學史思想等也視各個哲學傢思想的不同情況給予適當的介紹和評價。
本書共八捲,八捲的順序與時間的順序不完全一緻,這是為瞭保持馬剋思主義哲學史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特色。八捲內容可以分為四部分:一、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與發展(*、二、三捲,包括馬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戰友和學生的思想),二、馬剋思主義哲學在俄國和蘇聯的傳播和發展(第四、五捲),三、馬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第六、七捲),四、馬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國外的研究和發展(第八捲)。為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40周年,決定1989年先齣版第六、七捲,其他各捲按順序隨後陸續齣版。
黃楠森(1921.11-2013.1),著名哲學傢,北京大學哲學係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哲學係主任、《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中國馬哲史學會會長、中國人學學會會長、中國恩格斯學會會長。曾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傢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馬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等職。2013年1月24日20時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作者:黃楠森
齣版社:北京齣版社
ISBN:9787200032062
齣版時間:2005/1/1
開本:32開
頁數:9冊
定價:252.0
目錄:
導言
捲一
第*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時代
第二章 馬剋思世界觀的轉變
第三章 恩格斯世界的轉變
第四章 對科學世界觀的初步探索
第五章 嚮曆史(辯證)唯物主義的接近
第六章 新世界觀的創立
第七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公開問世
捲二
第*章 馬剋思恩格斯在歐洲革命時期對唯物史觀的發展
第二章 《資本論》中的曆史唯物主義問題
第三章 《資本論》中的科學方*
第四章 馬剋思恩格斯的軍事哲學思想
第五章 馬剋思恩格斯的科學技術哲學思想
第六章 馬剋思恩格斯的美學思想
第七章 馬剋思恩格斯對19世紀50—60年代重大曆史事件的哲學分析
捲三
第*章 馬剋思恩格斯在反對政府主義和機會主義
第二章 恩格斯在《反社林論》中對馬剋思主義哲學的豐富和發展
第三章 總結自然科學發展的新成就,創立自然辯證法的理論和方法
第四章 馬剋思恩格斯晚年的哲學研究
第五章 馬剋思恩格斯的戰友和學生的哲學思想
捲四
第*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新階段
第二章 普列漢諾夫對傳播和發展馬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
第三章 列寜在*次俄國革命準備和實行時期的哲學思想
第四章 列寜在反對馬赫主義的鬥爭中,對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
第五章 列寜對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全麵發展
第六章 列寜對馬剋思主義哲學的運用和深入發展
捲五
第*章 十月革命後社會曆史概況和哲學發展
第二章 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時期列寜的哲學思想
第三章 新經濟政策時期列寜的哲學思想
第四章 列寜晚期著作中的哲學思想
第五章 二、三十年代蘇聯哲學戰綫的論爭
第六章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的蘇聯哲學
第七章 戰後時期的蘇聯哲學
捲六
第*章 五四時期,馬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
第二章 黨的創立和大革命時期,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和初步運用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係統化
第四章 抗日戰爭時期,馬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多方麵展開
第五章 解放戰爭時期,馬剋思主義哲學的齣色運用,毛澤東哲學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捲七
第*章 從新民主主義嚮社會主義轉變時期,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廣泛傳播,毛澤東學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章 全麵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馬剋思主義哲學的
新探討,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麯摺發展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毛澤東理論和實踐的失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反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猖獗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創造性運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
捲八
第*章 當代國外馬剋思主義哲學發展概述
第二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在美國
第三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在加拿大
第四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在英國
第五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在法國
第六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在原民主德國
第七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在原聯邦德國
第八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在匈牙利
第九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在意大利
第十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在日本
第十一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在波蘭
第十二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在蘇聯
第十三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在前南斯拉夫
說實話,我本來是抱著碰碰運氣的心理買的,畢竟這種大部頭的哲學經典,很多人都會覺得晦澀難懂。然而,當我翻開其中一冊時,立刻被作者清晰的邏輯結構和鞭闢入裏的分析給吸引住瞭。書中對於概念的界定非常嚴謹,每一個論點的推導都環環相扣,幾乎沒有給我留下太多可以質疑的空間。特彆是針對一些曆史上的爭議性觀點,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成熟和中立,既沒有迴避矛盾,也沒有采取偏激的立場,而是提供瞭多角度的審視。對於想深入瞭解這個學派思想脈絡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基礎。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釋復雜理論時所展現齣來的耐心和深度,這可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科普讀物能比擬的,它要求讀者投入時間去啃,但迴報絕對是豐厚的。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研究某種特定的思想流派在不同曆史階段的變遷,這套書正好滿足瞭我對時間跨度和廣度的要求。裏麵的內容並非僅僅是對既有理論的簡單復述,而是加入瞭大量的比較分析和批判性反思。閱讀過程中,我能明顯感受到作者對不同學派之間微妙差異的精準把握,比如A派和B派在處理“主體性”問題上的細微分歧,作者都能用非常精煉的語言闡釋清楚。這種深度的比較,對我拓展研究視野幫助極大。我甚至發現瞭幾處之前閱讀其他專著時忽略掉的關鍵論據,這讓我對整個理論體係有瞭更立體、更全麵的認識。對於希望進行深入學術探討的人來說,這套書提供的思想碰撞的火花是無價的。
評分拿到這套書後,我花瞭周末的時間粗略翻閱瞭一下,感受最深的是它所體現的嚴謹學風。每一條重要的論述後麵,都有著詳實的注釋和參考文獻索引,這讓讀者在産生疑問時,能夠快速追溯到源頭,進行二次驗證。這在學術著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品質,它體現瞭作者對自身研究負責的態度。而且,這套書的內容組織非常有條理,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即便是相對枯燥的理論闡述部分,也因為清晰的邏輯架構而顯得引人入勝。對於那些對哲學史有敬畏感,但又渴望真正走進其核心的讀者而言,這套書就像一位耐心且知識淵博的導師,為你鋪就瞭一條清晰可見的求知之路,絕對值得珍藏和反復研讀。
評分這套書的匯集性實在是太強瞭,簡直是為專業人士量身定做的資料庫。我平時在做研究時,經常需要查閱一些散落在不同期刊或已絕版文獻中的觀點,非常耗費精力。有瞭這套係統性的整理,很多以前需要跑圖書館好幾天纔能找到的資料,現在隻需要在書架上摸索一下就能定位。這種便捷性對於研究效率的提升是巨大的。當然,學術性毋庸置疑,但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中不少章節對於一些基礎概念的梳理,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從中獲得清晰的指引。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以一種更具可操作性的方式,引導讀者理解這些深刻的哲學思想是如何在曆史進程中演變和應用的。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極大地降低瞭獲取一手、權威資料的門檻。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實在沒得說,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很棒,一看就是用心製作的珍藏版。我個人對那種老舊文獻的影印本情有獨鍾,總覺得原汁原味的東西更有味道。這次這套書的排版布局也做得相當講究,字體大小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特彆疲勞。雖然內容本身可能偏學術,但我相信對於研究相關領域的同仁來說,這樣的高質量影印本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寶貝。特彆是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仿佛能透過紙張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思想脈搏。如果能把每本書的封麵設計得更有特色一些,比如增加一些當時的插圖或者設計元素,那就更完美瞭,不過現在的素雅風格也自成一派,體現瞭一種沉靜的學術氣質。總而言之,光是看著這一套書擺在書架上,就讓人心情愉悅,充滿瞭對知識的敬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