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苏东坡突围 草木春秋(《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散文卷) |
| 作者 | 余秋雨 等,《收获》编辑部 |
| 定价 | 89.00元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20130399 |
| 出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为当代作家的散文集集,收录了以汪曾祺、余秋雨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作家1993年到2000年的发表于《收获》杂志的近二十篇散文,其中《苏东坡突围》是余秋雨的代表作,说的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官之后,他的敌人们一哄而上,对他的人格进行无耻的诽谤攻击,东坡先生像一个被敌人围困在狭小空间的战士,忍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巨大痛苦进行突围。一个倒了霉的大学者、大诗人,就像一面镜子,一下子照出了那么多的丑恶,反倒衬托出被诽谤者的高风亮节。本散文集还收录了极有影响力的李辉的《消失了的太平湖》《秋白茫茫》和贾值芳的《上海是个海》等名篇,篇篇精彩,质量极高,《收获》杂志堪称中国文学史半壁江山,2017为杂志成立的第60年,故特此集结出版,纪念这一文学大事。 |
| 作者简介 | |
| 余秋雨,中国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文化苦旅》。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
| 目录 | |
| 叶兆言 纪念1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20 余秋雨 抱愧山西34 李 辉 秋白茫茫 ——关于这个人的絮语56 李 辉 消失了的太平湖 ——关于老舍的随感71 汪曾祺 草木春秋93 阿 城 爱情与化学100 阿 城 思乡与蛋白酶112 赵瑞蕻 我是吴宓教授,给我开灯 ——纪念吴宓先生辞世二十周年121 汪曾祺 散文五篇133 卞之琳 脱帽誌变——追忆方敬142 王安忆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145 贾植芳 上海是个海164 李 辉 解冻时节——贾植芳和他的家书183 李 辉 难以走出的雨巷——关于戴望舒的辩白书193 戴望舒 我的辩白209 林贤治 鲁迅三论213 叶兆言 周氏兄弟224 叶兆言 阅读吴宓240 萧 红 回忆鲁迅先生258 章培恒 今天仍在受凌辱的逝者289 |
| 编辑推荐 | |
| 中国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巴金创刊并终身担任主编的杂志! 《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萃览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六十年! 2017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份大型文学刊物,由巴金创刊并终身担任主编的《收获》杂志创刊60周年。60年间,《收获》佳作迭出,硕果累累,它以兼容并包和自由闳放的精神,文坛,向读者奉献了各个时期具影响力的作家的重要的作品。上海九久读书人携手人民文学出版社,特别推出《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既是回望《收获》杂志的60年,更是为了回应各方人士对这一盛事的热忱关注,同时供喜爱文学的读者品阅收藏。 这套纪念文存由《收获》编辑部主编,选收《收获》杂志历年发表的作品,遴选范围自1957年创刊号至2017年第2期,共29卷,按不同体裁编纂,其中长篇小说11卷、中篇小说9卷、短篇小说4卷、散文4卷、人生访谈1卷,总计16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及120余篇散文随笔作品。除长篇各卷之外,其余均以刊出时间分卷或编排目次。由于剧本仅编入老舍《茶馆》一部,故与同时期周而复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合为一卷。 为了彰显这套丛书经典大气的品格,总体装帧设计上,编撰者亦是绞尽脑汁,封面构图上秉持着“删繁就简,妙语者不必多言”的原则,借助书名等字体的巧妙安排,使整体看上去对称与均衡。色彩方面使用大面积的专色蓝和烫银以及总套名“收获”浮雕凸版工艺,书顶、书口、书根三部分镀银,外加大16开的纸面精装形式,气质典雅的象牙白优质内文纸和150克深蓝卡的封面用纸,使得整套丛书的品相庄重而不呆板,含蓄却不简单。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既不会让人觉得太过沉重,也不会显得内容空泛。封面上的“草木春秋”四个字,宛如画龙点睛,将苏东坡丰富的人生经历提炼得淋漓尽致。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文人生活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身处乱世,却依然能保持高洁品格和艺术追求的大家。苏东坡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诗词歌赋,他的书法绘画,他的政治抱负,都足以让人敬仰。而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讲述他的生平事迹,更像是通过他的视角,去解读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去体悟“草木”一般的生命历程,以及“春秋”般的岁月变迁。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苏东坡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到之处,他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又如何用文字的力量,去抚慰和启迪后世的读者。同时,作为《收获》杂志60周年纪念文存的一部分,这本书也承载着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我想从中也能看到一些时代的回响,以及作者们对于文学本质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极具艺术感,淡雅的色彩搭配,古朴的字体,无不散发着一种内敛而深沉的气质。它不像那些哗众取宠的畅销书那样,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标题来吸引眼球,而是用一种静谧的力量,悄然叩击读者的心扉。当我轻轻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书房,周围环绕着古籍的芬芳。书中的排版也十分舒适,字里行间留有足够的呼吸空间,让人阅读起来毫不费力。我特别喜欢这种留白的设计,它让我想起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虚实相生,留有无限的想象余地。这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通俗的传记,它更像是一次深刻的文学探险,带领读者走进苏东坡的世界,感受他作为文人、官员、朋友、甚至是普通人的多重身份。通过文字,我仿佛能看到他在贬谪之地,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也能感受到他在仕途得意时,那份难得的清醒与超脱。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记录了一个伟大的生命,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面对生活的方式,一种在风雨中保持内心宁静与豁达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重量”。这种重量,并非指物理上的物理体积,而是指内容上的厚重感和精神上的分量。封面设计虽简约,却传递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苏东坡突围”这几个字,勾勒出一条充满挑战与挣扎的生命轨迹,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探究,这位伟大的文人究竟是如何在重重困境中杀出一条生路的。“草木春秋”则像是为这突围之路铺设了底色,暗示着生命就像草木一样,有生长的繁盛,也有凋零的寂寥,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春秋流转的岁月之中。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灵魂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够提供给我这样一次深刻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真正走进苏东坡的内心世界,理解他那些看似豁达背后的辛酸,他那些豪迈诗篇中的细腻情感。而且,《收获》杂志60周年的名头,让我对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充满了信心,相信它里面收录的文章,一定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便是它的“质感”。那种厚实的纸张,那种温润的触感,仿佛都诉说着一本好书应有的样子。书名《苏东坡突围 草木春秋》,简短却信息量十足,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突围”二字,预示着这本书将不会是平铺直叙的叙述,而是充满了对人生困境的抗争与超越。“草木春秋”则为这种突围注入了生命的哲学,将个体命运置于自然法则与历史变迁的宏大背景下审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沉浸其中,忘却时间,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的书籍。这本书,从书名到出版背景(《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都给我一种强烈的期待感。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读到关于苏东坡的独特解读,不仅仅是他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他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以及他如何用超然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起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关于生命、关于文学、关于历史的全新认识,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那朴实无华的书名所吸引。《苏东坡突围》这几个字,仿佛带着一股穿越时空的清风,让人联想到那个在逆境中依旧豁达开朗的文坛巨匠。而“草木春秋”则像是为他的一生写下了一幅生动的注脚,既有繁盛的绿意,也有萧瑟的秋寒,将他跌宕起伏的仕途与丰富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更何况,《收获》杂志60周年纪念文存这个标签,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文学分量,暗示着里面收录的必定是经过时间沉淀、饱含真挚情感的佳作。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让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文字的书,一本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让我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书。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颇为考究,拿在手中就有一种温润的质感,仿佛能感受到作者们在创作时的那份虔诚与用心。我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理解一个伟大灵魂的挣扎与超越,感受文学的力量如何跨越时空,温暖人心。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探索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去感受“草木春秋”的四季轮回,去品味《收获》杂志所代表的文学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