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产品信息由天猫提供,仅作参考,下面是唐人图书专营店提供的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我的精神自传 钱理群先生的学术与精神自传,又是一部学术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重要著作。 |
作者或编译者: | 钱理群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
ISBN: | 9787108054463 |
定价: | 45元 |
出版日期[仅参考]: | 2016年09月 |
装帧及开本: | 平装32开 |
页数[仅参考]: | 211页 |
其他参考信息: | 老钱是一个北大精神象征,中国批判知识分子标志性人物。现在北大**神话和传奇,简直就是北大的圣人。除了老左派的政治批判之外,老钱在长江读书奖之前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几乎没有什么“敌人”。可以说,在北大内外,老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老钱是全国人民爱戴,北大师生膜拜,新左派簇拥,全国的知识分子敬仰的良师益友慈父兄长,简直就是一个神。 ——萧夏林(文化名人) 现在就要企图全面地臧否一下钱理群,似乎为时过早。因为他不是那种从南坡爬上山顶就从北坡坐缆车下去的人,他是上了山顶就不打算下去,要在山顶搭台唱戏的人。尽管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即他*好的戏已经在登顶的过程中唱过了,但在山顶上将要演出的戏**不会令人失望,则是基本没人怀疑的。 ——孔庆东(文化名人、北大教师) 一个读书人而没有见识过钱理群讲课的魅力,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一位学生的生动描述也许可以多少补偿一点这种缺憾。 ——摩罗(文化名人、大学教师) |
内容简介及编辑推荐 | |
《我的精神自传》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
作者简介 | |
钱理群,一生裁为四截。前二十一年,算是入世前的准备;1939年出生重庆,在南京读小学、中学,在北京大学亲历反右运动;中间十八年,在边远地区贵州安顺小城中等专业学校教书,在社会底层经历了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与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同代友人一起,风风雨雨二十四个春秋,并写有多部研究周氏兄弟和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五年,又回归中学和贵州,关注语文教育、西部农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运动,同时从事现代民间思想史研究。七十五年的生命,和两个空间——贵州与北大,一个群体——中国的年轻人,建立了血肉的联系,其主要连接纽带,则是鲁迅。 |
目录 | |
上篇我的回顾与反思 引言“以不切题为宗旨” 一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上) 二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中) 三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下) 四知识分子自我独立性与主体性问题 五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关系问题 六关于启蒙主义的反思 七关于理想主义的反思 八关于思想与行动的关系问题 九自然人性论与个人主义问题 十蕞后的话题:关于大学教育与北大传统 下篇我的精神自传 引言 一历史的中间物 二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 三幸存者 四学者、教师、精神界战士 五真的知识阶级 六思想者与实践者 七漂泊者与困守者 后记 |
精彩内容及插图 | |
“五四”时期周作人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题目叫《人的文学》。首先讨论“人”,强调入是一种动物,但又不是一般的动物,而是一种进化的动物,一种有精神性的动物。因此,人有肉与灵,神性和兽性两个方面。首先,人是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基础,作为基础的是人的本能的欲望,是人的兽性。比如爱情,首先是生理上的吸引,爱情的基础是人的本能的性欲。但人既然是精神性的动物,那么,人的爱情,就不仅是生理上的吸引,还包括情感、人格的牵引。在周作人这些“五四”先驱者看来,人的动物性和精神性,肉和灵,是可以统一的。人有自然的本能,也有 本能的理性,这两个方面都属于人的本性。凡人的自然欲求均不能阻挡而只能疏通,要让人的本能欲望自然发泄,但同时人也有精神追求,人有情与理两个方面,有情欲也有理性,理性会自然地约束人的情欲,二者可以达到一种平衡。应让人的这两个方面,兽性与神性,本能欲望和精神理性,都自然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自会形成相互的补充、制约,达到自然的平衡,而不要人为地去干预:这就是“自然人性论”。 在80年代我们阐释“五四”时期的“自然人”的时候有几个重点:首先是强调对人的自然本能的肯定,要批判“性不净”思想。鲁迅家乡就有一个习惯,人挑水桶,di yi桶是可以用的,第二桶是不可用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挑水的时候屁股可能会撞到第二桶水,因此是不干净的。所以周作人写过《上下身》,说人的观念中以为以肚脐眼为分界,肚脐眼之上都是美的,肚脐眼之下都是丑恶的。“性不净观”是怎么产生的?周作人认为它其实是一种人的蛮性的残留,是一种原始迷信的残留。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