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 DK我的本英汉学前小百科

正版包邮 DK我的本英汉学前小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国DK公司著,应世澄 著
图书标签:
  • 学前教育
  • 儿童百科
  • 英语启蒙
  • 双语学习
  • DK
  • 绘本
  • 科普知识
  • 亲子阅读
  • 正版图书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00091783
商品编码:27449724508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3-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DK我的本英汉学前小百科 作者 英国DK公司著,应世澄
定价 48.00元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 9787500091783 出版日期 2013-05-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8开 商品重量 0.840Kg

   内容简介

1000个词条
本书收录了1 000个儿童常用的词条,这些词条是综合了英语词频分析和儿童兴趣点等要素之后,精挑细选出来的。孩子掌握了这1000个词条,就像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书中按照“一词一义一图”的编排方式,对每一个词条进行的解释,旁边还配有精美的图片,通过提准的视觉引导,建立事物与词汇的联系,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有趣的游戏
在本书的后面还附有一些有趣的游戏。通过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些游戏,可以使孩子惊喜地发现其中隐藏的有趣知识,以激发他们动手体验的乐趣和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有意识地使用百科全书去查找所需的知识和词汇,让孩子养成主动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家长和老师也可以根据这些游戏设计出更多的玩法,让孩子循序渐进地提升知识量。
有用的字母表
本书每页的*上方都有一张英文字母表,本页收录词条的首字母在字母表中以白底标注。在阅读词条、学习单词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一起不断对照指认字母表,不知不觉中,孩子会牢牢记住26个英文字母,还能逐渐开始背诵字母表、总结发音规律、学习拼写单词。幼儿时期是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掌握词汇又是学习语言的基础。《DK我的*本英汉学前小百科》不仅是一本简单的入门级小百科,也是帮助儿童学习英语词汇的一本入门级英汉词典。它专门针对儿童的特点而设计,能按照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来教他们认字母、学单词,打下英语入门的词汇基础,并培养孩子对英语学习持续强烈的兴趣。


   作者简介

   目录

写给家长和老师的话 3
正文4
游戏92
索引 96


   编辑推荐
在这本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小百科里,孩子们可以探索大千世界,认识各种事物,学习英语单词。 书中收录1000个精选词条,涵盖了儿童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交通工具、职业、运动等知识点。 每页都附有的字母表能帮助孩子强化单词记忆,图文结合、中英对照的编排方式为儿童学习英语单词、理解词义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认知平台。书中还有妙趣横生的小游戏和精美的图片。

   文摘




   序言

《地球的脉动:自然界的宏伟史诗》 内容简介 《地球的脉动:自然界的宏伟史诗》是一部深入探索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地球,从其诞生之初到如今复杂生态系统演变的恢弘巨著。本书旨在为对地质学、生物学、气候学以及生命演化史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既科学严谨又充满文学张力的阅读体验。我们试图描绘的,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幅动态的、相互关联的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相互作用的宏大画卷。 第一部分:创世之初——行星的熔炉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时间轴拉回约46亿年前。我们探讨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地球如何在星际尘埃和气体中孕育、吸积,最终成为一个炽热的熔融球体。 1. 原始地球的洗礼: 详细描述“大撞击假说”,月球的诞生如何塑造了地球早期的自转轴和潮汐力。探究地核的形成过程,以及地磁场——我们抵御致命太阳风的天然屏障——是如何在铁镍物质的对流中产生的。 2. 冥古宙的炼狱: 这一时期,火山活动异常剧烈,原始大气层(富含甲烷、氨气和水蒸气)如何被持续的岩浆喷发重塑。重点解析“雪球地球”的早期概念雏形——虽然早期生命尚未出现,但地球表面的冰封与融化周期,已经埋下了气候波动的伏笔。 3. 海洋的降临与化学起源: 描述彗星和小行星带来的冰水,如何通过漫长的“雨季”形成了最初的海洋。随后,我们将进入对生命起源最激动人心的探讨:米勒-尤里实验的启示,深海热液喷口假说,以及如何在无机化学的基石上,跨越到有机大分子,最终形成自我复制的RNA世界。 第二部分:生命的黎明与演化的远征 从简单的化学分子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生命的演化历程充满了偶然与必然的戏剧性。 1. 蓝细菌的革命与大氧化事件: 详尽分析蓝细菌光合作用的出现,这一看似微小的生物学事件,如何彻底颠覆了地球的大气结构,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探讨这次“大氧化事件”对当时厌氧生物的毁灭性打击,以及它为更复杂生命形式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2. 真核细胞的融合之谜: 深入讲解内共生理论,线粒体和叶绿体如何通过吞噬作用,最终成为真核细胞的驱动力。这不仅仅是细胞结构的升级,更是生物体复杂性的飞跃。 3. 寒武纪的“生命大爆炸”: 本章聚焦于约5.4亿年前,生命形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爆发性多样化的现象。书中将以精美的图表展示奇特的寒武纪生物群,如怪诞的怪诞虫和三叶虫,探讨触发这次爆炸的潜在环境因素(如氧气浓度的增加、捕食者-猎物关系的出现)。 4. 征服陆地: 描述鱼类如何演化出强壮的鳍状肢,克服重力,首次踏上干燥的土地。从早期的两栖动物到羊膜卵的出现,这标志着生命彻底摆脱对水域的依赖,为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地质时代的交替与大灭绝的阴影 地球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剧烈的环境变化如同严苛的筛选器,淘汰了不适应的生命。 1. 二叠纪末期的大筛选: 探讨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大死亡”,超过90%的海洋物种消失。重点分析西伯利亚暗色岩火山喷发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包括其对海洋酸化和全球气候的极端影响。 2. 恐龙的鼎盛与衰落: 详细回顾中生代,恐龙如何成为地球的绝对主宰。书中将结合古气候学证据,分析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了不同恐龙群体的分布和演化优势。 3. 白垩纪-古近纪(K-Pg)事件: 聚焦于6600万年前那颗来自太空的撞击物。我们不仅仅描述撞击的直接后果——巨大的海啸和全球性的“核冬天”,更深入探讨撞击如何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崩溃,为哺乳动物的崛起创造了真空。 第四部分:人类世的崛起与未来展望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聚焦于相对短暂的第四纪和我们所处的时代。 1. 冰川时代的雕刻: 描绘更新世期间,地球被周期性的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影响的过程。探讨冰盖的扩张与收缩如何塑造了现代大陆的地貌,以及早期智人如何适应这些剧烈的气候波动。 2. 人类的足迹: 从东非大裂谷的起源,到走出非洲,人类如何凭借其独特的认知能力和工具制造能力,迅速占据了地球的各个角落。我们将审视“人类世”的概念,即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地球地质和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 3. 气候的未来与地球的韧性: 结合最新的气候模型和地质记录,本书探讨当前全球变暖对地球系统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我们对比了过去的气候危机(如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试图理解地球系统自我调节的极限,并展望人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气候方面所肩负的责任。 特色与亮点 本书的叙事风格力求宏大叙事与细节描摹相结合。每一章都穿插了对关键科学发现者的介绍,以及支撑当前理论的化石记录、岩石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数据。插图部分将采用高精度的地质剖面图、生物演化树和地球系统模型模拟,确保读者在理解复杂概念时,能够获得直观的视觉支持。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教科书,而是一部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的、关于我们共同家园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特别注重性价比的家长,买书前总会货比三家,这次的选择可以说是捡到宝了。从装帧工艺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准绝对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你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的分量感,纸张的厚度适中,确保了即便是喜欢用力撕扯的“小魔鬼”也难以造成结构性损伤。书的装订方式也非常牢固,我用力拉扯了几页,发现它们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不会出现那种读几次就松动的现象。而且,油墨的印刷质量简直无可挑剔,色彩的过渡自然,图像边缘清晰锐利,即便是最微小的细节(比如昆虫的触角)都刻画得非常到位,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精细观察力至关重要。更难得的是,它采用的是无毒环保油墨,作为对孩子健康高度关注的家长,这一点是我最看重的安全指标之一。综合它提供的内容深度、设计美感和耐用程度,这个价格绝对物超所值,是一笔能持续使用多年的早期教育投资。

评分

对我家那位“好奇心爆棚”的宝宝来说,这本书最大的魔力在于它的“探索感”。它不像传统的字典那样死板地罗列词汇,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迷你的情境来呈现知识点。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一只小鸟,我还没来得及说,他自己就跑过来指着书上的一页,兴奋地喊出了书里关于“鸟类”的那个词汇。这种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的学习体验,对孩子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极强的正反馈。书里对一些抽象概念的处理也特别巧妙,比如“感觉”这一部分,它没有直接定义,而是画出了“开心”、“伤心”、“害怕”的表情,配上对应的英文,这种视觉化的情感教育,远比空洞的说教有效得多。它成功地将书本知识“激活”了,让孩子明白知识是用来观察和理解我们真实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仅仅存在于纸张上的符号。这套书,真的是激发了孩子对未知世界持续探索的热情。

评分

这套“我的本英汉学前小百科”简直是给刚接触英语的小朋友量身定做的宝藏!我女儿现在三岁半,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传统的识字书对她来说枯燥乏味,但这本书一拿出来,她的小眼睛就亮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设计理念,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单词和图片,而是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巧妙地融入到小小的知识点里。比如讲到“水果”那一页,不仅仅是画出苹果、香蕉,还会用非常活泼的插画展示小动物吃水果的场景,配上清晰的英文和中文标注,孩子一下子就能理解这个词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特别喜欢它每页的色彩搭配,饱和度很高却不刺眼,非常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视觉偏好。而且,书的材质也特别棒,那种厚实的硬纸板,边角都做了圆滑处理,完全不用担心孩子自己翻阅时会伤到手。这种注重细节的设计,体现了出版方对儿童安全和学习体验的深度思考。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学”这个动作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我经常看到她自己拿着书,指着图片咿咿呀呀地学着发音,那成就感简直爆棚。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主打“百科”的学前读物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内容会很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但“我的本英汉学前小百科”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在内容的选择上,展现出一种精准的“抓小放大”的智慧。它聚焦的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最容易产生兴趣的点,比如“交通工具”、“身体部位”、“天气现象”等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细节的捕捉,比如在介绍“交通工具”时,不仅有汽车和飞机,竟然还细致地分出了公交车和校车,并且在英文标注上进行了区分,这对于拓宽孩子的认知边界非常有帮助。更妙的是,它不是那种堆砌知识点的“百科全书”,而是更像一个互动的引导工具。每一页的版面设计都非常清爽,留白得当,不会让孩子因为信息量过载而感到焦虑。每次陪她阅读时,我们都会围绕着图片展开想象,问“你觉得这只小猫在想什么呀?”——这极大地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远超出一本单纯的词汇书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为我们这种“中英夹杂”的家庭量身定制的。我本人英语不是特别流利,以前教孩子时总担心发音不标准或者解释不到位。但“我的本英汉学前小百科”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英文发音标注简洁明了,即便是像我这样基础薄弱的家长,也能很快掌握正确的腔调,可以自信地和孩子进行简单的双语对话。中文的解释部分,用词都非常口语化、生活化,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生硬感,让孩子觉得亲切自然。我发现,孩子在学习新词汇时,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将中文和英文在脑海中进行快速的联结。比如我们指着“树”的图片,她会同时说出“Tree”和“树”,这种同步学习的模式,极大地加速了她的语言习得过程。它提供的这种平衡且高质量的双语环境,是那种只教单语的启蒙书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