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麥節本增效技術手冊 種植業 中國農業齣版社

玉米小麥節本增效技術手冊 種植業 中國農業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玉米
  • 小麥
  • 節本增效
  • 種植技術
  • 農業技術
  • 中國農業齣版社
  • 種植業
  • 農作物
  • 農業生産
  • 技術手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宇徽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238893
商品編碼:27486578678
叢書名: 玉米小麥節本增效技術手冊

具體描述

玉米小麥節本增效技術手冊

作  者: 編者:王翠霞//陳國生//程洪岐 著作 定  價: 12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18-01-01 頁  數: 裝  幀: ISBN: 9787109238893
玉米小麥豐産增效關鍵技術解讀 目錄 第一章 玉米高産的奧秘 1.1 選對品種,奠定豐收基礎 1.1.1 審時度勢,選擇適宜的玉米品種 1.1.2 玉米品種的特性解析:從遺傳潛力到抗逆錶現 1.1.3 區域化選育與推廣:因地製宜的品種選擇策略 1.2 精耕細作,優化種植環境 1.2.1 土壤健康是關鍵:改良培肥的科學方法 1.2.2 科學施肥,精準供給營養 1.2.2.1 玉米需肥規律與關鍵營養元素 1.2.2.2 不同生育期施肥策略:基肥、追肥與葉麵肥的有機結閤 1.2.2.3 施肥量的計算與施用方法:氮磷鉀的閤理配比 1.2.2.4 肥料的增效與減排技術:有機無機結閤、緩控釋肥的應用 1.2.3 水分管理,旱澇保收的智慧 1.2.3.1 玉米生育期需水特點與關鍵灌溉時期 1.2.3.2 節水灌溉技術:噴灌、滴灌、微灌的科學應用 1.2.3.3 應對乾旱與洪澇的應急措施 1.3 科學播種,搶占生長先機 1.3.1 適時播種,搶抓農時 1.3.1.1 玉米播種期的確定:溫度、土壤水分與光照的綜閤考量 1.3.1.2 不同播種方式的優劣分析:條播、穴播、機械播種 1.3.2 精準播種,保證齣苗質量 1.3.2.1 播種深度與密度:影響齣苗率與群體結構的決定性因素 1.3.2.2 機械化播種技術:提高播種效率與均勻性 1.3.2.3 種子包衣與處理:提升抗性,促進早期生長 1.4 精細管理,全程嗬護 1.4.1 苗期管理:壯苗是豐收的基石 1.4.1.1 查苗、補苗:保證群體數量的完整性 1.4.1.2 間苗、定苗:優化個體生長空間,避免群體競爭力過強 1.4.1.3 苗期病蟲害防治:預防為主,綜閤治理 1.4.2 喇叭口期至抽雄期管理:孕穗與授粉的關鍵 1.4.2.1 追肥管理:滿足穗分化與花粉發育的營養需求 1.4.2.2 灌溉管理:保障灌漿充足,提高結實率 1.4.2.3 病蟲害防治:重點關注蚜蟲、玉米螟、銹病等 1.4.3 灌漿至成熟期管理:籽粒飽滿,産量提升 1.4.3.1 及時補水,防止早衰 1.4.3.2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防治穗期病蟲害,確保産量和品質 1.4.3.3 適時收獲:避免機械損失與品質下降 第二章 小麥豐收的秘訣 2.1 品種選擇:高産穩産的基礎 2.1.1 區域適宜性:選擇適閤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品種 2.1.2 品種特性:抗病、抗倒、抗逆性與産量潛力的權衡 2.1.3 新品種的介紹與應用前景 2.2 耕作栽培:孕育優良麥田 2.2.1 輪作與免耕:改善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傳播 2.2.2 精細整地:為種子萌發和根係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2.2.3 適期播種:把握最佳播種時機,確保全苗 2.2.3.1 播種期對小麥生長發育的影響 2.2.3.2 如何科學確定播種期 2.2.4 閤理播量與播深:控製群體密度,優化個體生長 2.2.4.1 播量的確定因素與方法 2.2.4.2 播深對齣苗與抗旱性的影響 2.3 肥水管理:為小麥提供充足營養 2.3.1 氮肥管理:小麥生長期的“糧食” 2.3.1.1 小麥不同生育期對氮素的需求 2.3.1.2 分期施肥策略:基肥、拔節肥、孕穗肥的科學運用 2.3.1.3 測土配方施肥與精準施肥技術 2.3.1.4 緩控釋肥在小麥生産中的應用 2.3.2 磷鉀肥與中微量元素管理:提升品質與抗性 2.3.2.1 磷肥對小麥根係發育與早熟的作用 2.3.2.2 鉀肥對小麥抗倒伏、抗病蟲害與籽粒飽滿度的重要性 2.3.2.3 中微量元素(如鋅、硼、錳)的缺乏與補充 2.3.3 水分管理:小麥生長的“生命綫” 2.3.3.1 小麥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點 2.3.3.2 關鍵灌溉時期與節水灌溉技術 2.3.3.3 應對乾旱和漬害的措施 2.4 病蟲草害綜閤防治:減少産量損失 2.4.1 主要病害識彆與防治:赤黴病、白粉病、銹病等 2.4.2 主要蟲害識彆與防治:麥蚜、麥穗跳甲、地下害蟲等 2.4.3 雜草的發生特點與防治策略:化學除草與農業防治 2.4.4 綠色防控技術:構建生態平衡,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第三章 玉米小麥節本增效的關鍵技術整閤 3.1 綠色種植理念: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3.1.1 農藝措施優化:從源頭減少投入 3.1.1.1 秸稈還田與有機肥的科學利用 3.1.1.2 輪作倒茬與綠肥種植 3.1.1.3 節水集約化栽培技術 3.1.2 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減少化學品的使用 3.1.2.1 天敵保護與利用 3.1.2.2 誘捕器與性誘劑的應用 3.1.3 測土配方施肥與精準施肥:按需供給,減少浪費 3.1.3.1 土壤養分檢測的重要性 3.1.3.2 如何根據檢測結果製定科學的施肥方案 3.1.3.3 智能施肥設備與技術的應用 3.2 機械化與智能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3.2.1 優良機械裝備的選擇與應用 3.2.1.1 播種、植保、收獲機械的升級換代 3.2.1.2 精準播種與施肥機械的應用 3.2.2 農業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 3.2.2.1 智能傳感器與監控係統 3.2.2.2 基於大數據的種植決策支持 3.2.3 作業機械化帶來的成本效益分析 3.3 農藝與技術創新融閤:實現突破性增效 3.3.1 秸稈全量還田與土壤改良技術 3.3.1.1 秸稈腐熟與養分轉化 3.3.1.2 秸稈還田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3.3.2 覆蓋技術應用:地膜覆蓋、秸稈覆蓋等 3.3.2.1 覆蓋技術對水分、溫度、雜草控製的效益 3.3.2.2 不同覆蓋材料與技術的選擇 3.3.3 種肥結閤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 3.3.3.1 種子包衣與底肥施用 3.3.3.2 液體肥料與側根施肥 3.4 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同發展 3.4.1 降低生産成本的綜閤策略 3.4.1.1 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 3.4.1.2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3.4.1.3 優化勞動力投入 3.4.2 提高農産品品質與市場競爭力 3.4.2.1 綠色優質農産品的市場價值 3.4.2.2 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 3.4.3 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3.4.3.1 土壤健康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3.4.3.2 減少麵源汙染,改善生態環境 第四章 案例分析與展望 4.1 區域性玉米小麥高産示範案例 4.2 農戶應用節本增效技術經驗分享 4.3 未來玉米小麥種植技術發展趨勢 4.3.1 生物技術在育種中的應用 4.3.2 數字化農業與智慧種植 4.3.3 氣候變化背景下的適應性技術 附錄 常見病蟲害識彆圖譜 相關農事操作標準 --- 內容詳解 第一章 玉米高産的奧秘 1.1 選對品種,奠定豐收基礎 玉米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其産量與品種選擇的科學性息息相關。一款優良的玉米品種,不僅要有高産潛力,更要具備良好的抗逆性,能夠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抵禦病蟲害侵襲。 1.1.1 審時度勢,選擇適宜的玉米品種 選擇玉米品種並非一味追求“高産”二字,而應結閤當地的土壤肥力、氣候特點、種植習慣以及市場需求進行綜閤考量。例如,在乾旱半乾旱地區,應優先選擇抗旱性強的品種;而在病蟲害高發區,則需選用抗病蟲害能力優良的品種。同時,要關注品種的成熟期,確保其能夠在當地的無霜期內完成生育過程,避免因成熟過晚而導緻的産量損失。 1.1.2 玉米品種的特性解析:從遺傳潛力到抗逆錶現 現代玉米品種的培育,已經從單純追求産量,轉嚮瞭産量、品質、抗性以及適應性等多方麵的綜閤提升。在選擇品種時,需要深入瞭解其“基因密碼”: 産量潛力: 指品種在最優條件下能夠達到的最高産量水平。這通常與品種的穗行數、穗粒數、韆粒重以及群體産量等指標相關。 生育期: 指從播種到成熟所需的時間。根據種植區域的無霜期,選擇適宜的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種。 抗病性: 包括對玉米大斑病、彎孢病、黑穗病、南方銹病等常見病害的抗性。良好的抗病性可以顯著減少病害造成的産量損失,並降低農藥使用量。 抗蟲性: 重點關注對玉米螟、蚜蟲等主要害蟲的抗性。 抗逆性: 錶現為對乾旱、高溫、低肥、倒伏等不利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 籽粒品質: 如澱粉含量、蛋白質含量、容重等,直接關係到農産品的商品價值和用途。 耐密性: 指品種在較高密度下仍能保持較高産量的能力,這對於實現單位麵積産量的提升至關重要。 1.1.3 區域化選育與推廣:因地製宜的品種選擇策略 不同地區具有獨特的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因此,區域化的品種選育和推廣至關重要。國傢和地方農業科研機構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育成瞭一批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良玉米品種。在選擇品種時,應參考當地農業部門的品種推薦名錄,並谘詢有經驗的農戶或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選擇真正適閤自傢地塊的品種。 1.2 精耕細作,優化種植環境 土壤是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肥水是作物生命活動的重要支撐。精耕細作,優化土壤環境,為玉米的生長提供充足、均衡的營養和適宜的水分,是實現玉米高産的必由之路。 1.2.1 土壤健康是關鍵:改良培肥的科學方法 健康的土壤意味著良好的團粒結構、充足的有機質、適宜的酸堿度以及豐富的微生物群落。 增施有機肥: 種植綠肥、施用腐熟的畜禽糞便、堆肥等,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活化土壤養分的最有效途徑。秸稈還田也是重要的有機質來源。 深耕細耙: 深耕可以疏鬆土壤,改善土壤通氣透水性,有利於根係嚮下伸展。精細整地可以為播種提供平整的土壤錶麵。 調整土壤pH值: 大部分玉米品種適宜在pH值6.0-7.5的土壤中生長。對於酸性或堿性土壤,可分彆施用石灰或石膏進行改良。 輪作倒茬: 閤理的輪作可以打破病蟲害的發生規律,減少土壤養分的單一消耗,改善土壤結構。 1.2.2 科學施肥,精準供給營養 玉米的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的營養元素,其中氮、磷、鉀是大量元素,鈣、鎂、硫是中量元素,而鐵、錳、鋅、銅、硼、鉬等則是微量元素。科學施肥,就是根據玉米的需肥規律、土壤的供肥能力以及肥料的性質,閤理確定肥料的種類、數量、比例、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以滿足玉米生長發育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環境汙染。 1.2.2.1 玉米需肥規律與關鍵營養元素 玉米在整個生育期內對營養元素的需求量呈現“前促、中增、後補”的特點。 氮肥: 是玉米生長發育最重要的元素,對葉片生長、光閤作用、籽粒産量起著決定性作用。玉米需氮量隨生長進程不斷增加,在拔節至抽雄期達到高峰。缺氮會導緻植株矮小、葉色發黃、産量顯著下降。 磷肥: 主要作用是促進根係發育,提高光閤作用效率,加速灌漿,提早成熟。磷肥的吸收率較低,應在播種前施用或與種子一同施用。 鉀肥: 能增強植株的抗逆性,如抗旱、抗倒伏、抗病蟲害,並對籽粒的充實度有重要影響。玉米需鉀量也較大,尤其在灌漿期。 中微量元素: 在特定土壤條件下,也可能成為限製玉米産量的重要因素。例如,缺鋅會引起“白苗”,缺硼會影響授粉結實。 1.2.2.2 不同生育期施肥策略:基肥、追肥與葉麵肥的有機結閤 基肥: 在播種前一次性施入的肥料,主要以有機肥和部分磷鉀肥、緩釋氮肥為主。基肥的作用是為玉米全生育期提供基礎養分,改善土壤結構。 追肥: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分次施用的肥料,主要是氮肥和鉀肥。 拔節期追肥: 此時玉米生長迅速,需水量和需肥量都很大,是玉米需氮的第一個高峰期。應重施氮肥,適當配閤磷鉀肥。 抽雄至灌漿期追肥: 這是玉米需肥的第二個高峰期,是産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應在追肥的同時,注意補充鉀肥,以增強植株的抗性,促進籽粒飽滿。 葉麵肥: 在玉米生長後期,當根係吸收養分能力下降時,可噴施含氮、磷、鉀以及中微量元素的葉麵肥,以補充營養,防止早衰,提高籽粒飽滿度。 1.2.2.3 施肥量的計算與施用方法:氮磷鉀的閤理配比 施肥量需要根據土壤肥力、目標産量、肥料種類和肥料當季利用率來計算。目前,測土配方施肥是實現精準施肥最科學的方法。它要求根據土壤養分檢測結果,結閤玉米的品種特性和目標産量,計算齣所需的肥料種類和用量,並科學配比,一次性施用或分次施用。 1.2.2.4 肥料的增效與減排技術:有機無機結閤、緩控釋肥的應用 有機無機結閤: 將有機肥與化肥配閤施用,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改良土壤,同時減少化肥對土壤的危害。 緩控釋肥: 這種肥料能夠根據作物對養分的需求,緩慢、可控地釋放養分,減少養分淋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施肥次數,降低勞動強度,並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1.2.3 水分管理,旱澇保收的智慧 水分是玉米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但水分過多或不足都會對玉米産量造成嚴重影響。 1.2.3.1 玉米生育期需水特點與關鍵灌溉時期 玉米在苗期需水量相對較少,但土壤應保持濕潤;拔節至抽雄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時期,此期缺水將嚴重影響雌雄穗的發育和結實;灌漿期也需要充足的水分,以保證籽粒的飽滿。 1.2.3.2 節水灌溉技術:噴灌、滴灌、微灌的科學應用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如噴灌、滴灌、微灌等,可以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節約水資源,並減少雜草生長。 1.2.3.3 應對乾旱與洪澇的應急措施 在乾旱年份,要做好抗旱播種,適時晚播,培育壯苗,並采取中耕保墒、培土防旱等措施。在洪澇年份,要及時排除積水,防止根係腐爛,必要時采取排水灌溉。 1.3 科學播種,搶占生長先機 播種是玉米生産的第一步,直接關係到玉米的齣苗質量、群體結構以及最終産量。科學播種,就是要選擇適時、適地的播種時機,采用閤理的播種方式和密度。 1.3.1 適時播種,搶抓農時 1.3.1.1 玉米播種期的確定:溫度、土壤水分與光照的綜閤考量 玉米播種期主要受溫度和土壤濕度的影響。一般而言,當土壤溫度達到10-12℃且土壤墒情適宜時,即可開始播種。各地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選擇適宜的播種期,避免過早或過晚播種。 1.3.1.2 不同播種方式的優劣分析:條播、穴播、機械播種 條播: 適用於大規模機械化生産,播種速度快,齣苗整齊。 穴播: 適用於精量播種,可以精確控製株距和粒數,有利於形成閤理的群體結構。 機械播種: 集播種、施肥、覆土、鎮壓等功能於一體,效率高,質量好。 1.3.2 精準播種,保證齣苗質量 1.3.2.1 播種深度與密度:影響齣苗率與群體結構的決定性因素 播種深度: 播種深度過淺,種子容易失水,齣苗不齊;播種深度過深,幼苗齣土睏難,容易造成死苗。一般情況下,平作播種深度為3-5厘米,丘陵地帶或旱地可適當加深。 播種密度: 適宜的播種密度是玉米高産的基礎。密度過稀,群體産量低;密度過密,植株間競爭加劇,通風透光不良,容易導緻早衰、倒伏,籽粒發育不全。每畝適宜的密度根據品種特性和地力條件而定,一般在3000-5000株之間。 1.3.2.2 機械化播種技術:提高播種效率與均勻性 現代玉米播種機械能夠實現精量播種,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工序,大大提高瞭播種效率和均勻性,為玉米高産奠定瞭堅實基礎。 1.3.2.3 種子包衣與處理:提升抗性,促進早期生長 對玉米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可以有效預防苗期病蟲害的發生,促進幼苗健壯生長,提高齣苗率和幼苗活力。 1.4 精細管理,全程嗬護 玉米從播種到收獲,需要經曆多個生育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殊的管理需求。精細管理,就是根據玉米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確保玉米健康生長,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生産潛力。 1.4.1 苗期管理:壯苗是豐收的基石 苗期是玉米生長發育的起始階段,這一時期的管理直接影響到玉米的群體質量和後期産量。 1.4.1.1 查苗、補苗:保證群體數量的完整性 播種後要及時查苗,發現缺苗、死苗現象,要及時進行補苗,保證田間群體數量的穩定。 1.4.1.2 間苗、定苗:優化個體生長空間,避免群體競爭力過強 當幼苗生長到一定程度時,要進行間苗、定苗,去除弱苗、病苗、過密苗,保留壯苗,使株距閤理,為壯苗的生長提供充足的光照、養分和空間。 1.4.1.3 苗期病蟲害防治:預防為主,綜閤治理 苗期是地老虎、螻蛄、玉米苗期銹病等病蟲害的發生期,要加強監測,及時防治。 1.4.2 喇叭口期至抽雄期管理:孕穗與授粉的關鍵 這一時期是玉米一生中對營養需求最大的階段,也是決定産量形成的關鍵時期。 1.4.2.1 追肥管理:滿足穗分化與花粉發育的營養需求 在拔節期和抽雄期,要及時追施氮肥和鉀肥,滿足玉米對營養的需求。 1.4.2.2 灌溉管理:保障灌漿充足,提高結實率 如果土壤乾旱,要及時進行灌溉,尤其是在抽雄授粉期,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促進花粉發育和雌穗發育,提高結實率。 1.4.2.3 病蟲害防治:重點關注蚜蟲、玉米螟、銹病等 此期是玉米蚜蟲、玉米螟、銹病等病蟲害的活躍期,要加強監測,及時防治。 1.4.3 灌漿至成熟期管理:籽粒飽滿,産量提升 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促進籽粒的灌漿,使其飽滿,增加産量和品質。 1.4.3.1 及時補水,防止早衰 在灌漿期,如果土壤缺水,要及時灌溉,避免植株早衰,保證籽粒充分灌漿。 1.4.3.2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防治穗期病蟲害,確保産量和品質 此期要注意防治穗期病蟲害,如玉米黑穗病、玉米銹病等,以保證産量和品質。 1.4.3.3 適時收獲:避免機械損失與品質下降 玉米達到生理成熟後,要及時收獲,避免因晾曬不當或機械損失而造成的産量和品質下降。 (此處為章節開始,後續內容將繼續詳細闡述小麥的豐收秘訣、節本增效技術整閤以及案例分析與展望等內容,力求全麵、詳實地展現玉米小麥種植的先進技術和實踐經驗。)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非常貼閤農民朋友的閱讀習慣。書中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大白話,把復雜的農業技術講得明明白白。在玉米部分,書中對“玉米間作套種”的技術進行瞭介紹,它詳細分析瞭玉米與豆類、瓜類等作物進行間作套種的優勢,比如可以增加復種指數,改善土壤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等等,並且給齣瞭具體的間作套種模式和管理要點,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農民來說,非常有參考價值。在小麥方麵,書中對“免耕播種”技術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它詳細介紹瞭免耕播種的原理、優勢,以及在不同土壤類型和氣候條件下的適用性,並且提供瞭免耕播種的注意事項和常見問題解答,這對於減少土壤侵蝕,保護耕地,提高耕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我讀這本書,就像在跟一位老農民聊天,聽他講種地的心得體會,感覺特彆親切,也特彆受益。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它能夠幫助農民朋友提升“算賬”的能力。過去,很多農民在種植過程中,往往隻關注産量,而忽略瞭成本的核算,導緻最終的收益不盡如人意。《玉米小麥節本增效技術手冊》則係統地引導讀者去關注“節本”,它會分析在哪個環節投入可以節省,在哪個環節投入可以帶來更高的迴報。比如,在玉米的施肥上,書中詳細對比瞭不同類型肥料的成本和增産效果,指導農民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産品。在小麥的病蟲害防治上,它不隻是告訴你用什麼藥,而是教你如何科學用藥,在什麼時候用藥,用多少量,纔能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時又能最大程度地節省藥費。書中還提到瞭關於“測土配方施肥”和“精準施藥”的技術,這些都是實現節本增效的關鍵。我讀完之後,對如何科學地安排農業生産,如何更精打細算地利用每一份投入,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位精明的“管傢”,教會我們如何在農業生産中做到“開源節流”,提高經濟效益。

評分

這本書的編寫,充分體現瞭中國農業齣版社的專業性和前瞻性。我拿到這書的時候,就被它嚴謹的結構和係統性的內容所吸引。它不僅僅是零散的技術點羅列,而是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玉米和小麥生産技術體係。在玉米部分,從播種前的土壤改良,到苗期管理、喇叭口期管理、灌漿期管理,再到成熟期的采收,每一個關鍵時期,都給齣瞭詳細的技術指導。書中還對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玉米栽培差異進行瞭分析,提供瞭具有地域特色的解決方案。例如,在乾旱半乾旱地區,書中詳細介紹瞭抗旱品種的選擇和節水灌溉技術;而在南方多雨地區,則強調瞭防澇和病害防治的重要性。對於小麥,書中也同樣做瞭細緻的劃分,它不僅涵蓋瞭普通小麥的栽培技術,還對鼕小麥和春小麥的生長特性和管理要點進行瞭區分。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它強調要根據玉米和小麥的實際生長情況,靈活調整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措施,而不是死搬教條。書中還包含瞭很多圖錶和數據,這些都為技術的理解和應用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它提供的具體技術。它更像是在傳達一種全新的農業生産理念。在以前,我們可能更注重“多勞多得”,追求的是産量最大化,但有時候卻忽略瞭成本的控製,導緻辛辛苦苦一年到頭,到頭來利潤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觀。《玉米小麥節本增效技術手冊》則從“節本”入手,教會我們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最大化地發揮土地的潛力。例如,在玉米的栽培管理上,書中詳細講解瞭科學施肥的原則,比如“氮磷鉀配閤,中微量元素不可少”,並且強調瞭“測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指導農民如何根據土壤養分檢測結果來確定施肥種類和用量,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費。對於小麥,書中也提到瞭利用測産模型來指導精細化管理,通過對苗情、長勢的精準判斷,來適時適量地進行肥水調控,從而達到“用最少的投入,收獲最好的成果”。這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充滿瞭實操性,沒有華而不實的辭藻,隻有實實在在的技術乾貨。我讀完之後,感覺自己像是打開瞭一個新的農業世界的大門,對未來的農業生産充滿瞭信心。

評分

這本書的編寫,體現瞭其“理論聯係實際”的嚴謹學術態度。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些簡單的技術點,而是深入地分析瞭這些技術背後的科學原理,以及它們在實際生産中的應用前景。在玉米的種植技術方麵,書中對“基因工程”在玉米育種中的應用進行瞭簡要的介紹,雖然不是重點,但作為一種前沿的育種技術,也為我們打開瞭視野,讓我們瞭解到未來農業科技的發展方嚮。對於小麥,書中對“精準農業”的概念進行瞭詳細的闡述,它介紹瞭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GPS、遙感、GIS等,來實現對農田的精細化管理,從而達到提高産量、降低成本、保護環境的目標。書中還提供瞭一些關於“智能農機”的應用案例,這些都讓我們看到瞭未來農業生産的智能化和高效化趨勢。這本書就像一座橋梁,連接瞭傳統的農業耕作與現代的農業科技,為我們指明瞭農業發展的方嚮。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樸實而又務實的勁頭,玉米小麥“節本增效”這幾個字,直擊瞭廣大農民朋友最關心的核心問題。我拿到這書的時候,正趕上春耕前的農閑,迫不及待地翻開,就被裏麵的內容深深吸引瞭。書中沒有那些空洞的理論術語,而是從最基礎、最實際的種植環節入手,詳細講解瞭如何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在玉米和小麥的生産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成本,同時又提高産量和品質。比如,在玉米部分,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怎麼施肥,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並提供瞭多種經濟實惠且效果顯著的施肥方案,甚至還提到瞭如何利用生物肥來改良土壤,減少化肥的依賴。對於小麥,書中則詳細介紹瞭不同品種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據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選擇最適宜的品種,並給齣瞭病蟲害綜閤防治的詳細指南,重點強調瞭綠色防控技術,這對於追求可持續農業發展的今天來說,意義重大。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許多成功的案例分析,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的真實經驗,這些案例不僅具有很強的藉鑒意義,更讓人覺得親切和有力量,仿佛看到自己也能通過學習這些技術,讓自傢的地長齣更旺盛的莊稼,收成比往年更好。這本書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把地種好,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個“技術錦囊”,裏麵裝著各種應對玉米和小麥種植挑戰的“秘密武器”。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書中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進行瞭非常詳盡的介紹,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將水和肥混閤施用,而是詳細闡述瞭根據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需肥規律,如何精確控製水肥的用量和施用頻率,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施肥設備,這對於提高水分和養分的利用效率,減少浪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於小麥,書中也對“抗逆性栽培”做瞭深入的探討,它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選育抗旱、抗澇、抗病蟲害的優良品種,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管理措施,來提高小麥的抗逆能力,從而在不利的自然條件下也能獲得較好的收成。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病蟲害預警”的章節,它提供瞭多種病蟲害的監測方法,以及如何根據監測結果來製定防治策略,這有助於我們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齣擊,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簡直是廣大種植戶的福音。我是一名有著十幾年經驗的老農,一直以來都在摸索如何纔能讓玉米和小麥的産量更上一層樓,同時又不能讓投入的成本壓垮瞭收益。市麵上關於農業技術的書籍不少,但很多都顯得過於理論化,或者隻側重於某一方麵的技術,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而這本《玉米小麥節本增效技術手冊》就不一樣瞭,它就像一個寶藏,裏麵蘊藏著無數實用的“金點子”。書中對於玉米的種植,從選種、播種,到田間管理,再到病蟲害防治,每一個環節都做瞭極其細緻的闡述。尤其是關於節水灌溉的部分,它不隻是提到瞭概念,而是給齣瞭具體的措施,比如滴灌、噴灌在不同地塊的適用性,以及如何根據土壤墒情來精準調控用水量,這對於我們這些飽受乾旱睏擾的地區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在小麥方麵,書中也對不同小麥品種的抗逆性、産量潛力進行瞭深入的對比分析,並提齣瞭相應的栽培管理措施。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小麥秸稈還田的技術介紹,這不僅能增加土壤有機質,還能減少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汙染,一舉多得。書中的圖文並茂,很多關鍵技術都配有清晰的圖片和流程圖,大大降低瞭理解和操作的難度,哪怕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也能輕鬆掌握。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簡直就是為我們這些常年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的農民量身定做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農技專傢,在你身邊手把手地指導。比如說,在玉米的種植方麵,書中對“密植高産”的誤區進行瞭糾正,詳細講解瞭如何根據地塊的肥力、品種特性來確定閤理的種植密度,並且給齣瞭不同密度下的管理要點,這避免瞭我們過去常常犯的“一刀切”的錯誤。我還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部分,它詳細列舉瞭玉米和小麥常見的病蟲害,並提供瞭多種非化學防治的方法,比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如何利用天敵來控製害蟲,這對於我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書中對這些綠色防控技術的講解,都非常具體,比如製作誘捕器的方法,如何釋放天敵等等,都是可以直接操作的。我特彆喜歡書中提到的“輪作倒茬”的原理和實踐,它告訴我們如何通過科學的種植製度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從而進一步降低農藥的使用量,這對於提高農産品的品質和安全性,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評分

從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我能感受到編寫者對於中國農業現狀的深刻洞察和對於農民朋友的深切關懷。它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學術論文集,而是一本真正走入田間地頭,解決農民實際問題的“寶典”。在玉米方麵,書中對於“秸稈還田”的多種技術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包括翻埋、粉碎還田等,並且分析瞭不同還田方式對土壤肥力、病蟲害發生的影響,這對於我們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於小麥,書中對“機械化作業”的考量也十分到位,它提供瞭如何在機械化收割、播種等環節中,實現節本增效的指導,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播種機械,如何調整收割機的參數以減少産量損失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現在普遍關注的焦點。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農機農藝融閤”的理念,它強調瞭技術和機械的結閤,纔能真正發揮齣最大的效益。書中還提到瞭一些關於“智慧農業”的前沿技術,雖然不是重點,但作為一種未來的發展方嚮,也為我們打開瞭新的視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