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 鋰離子電池材料解析 |
| 作者: | 徐國棟 |
| 市場價: | 79.90 |
| ISBN號: | 9787111591016 |
| 版次: | 1-1 |
| 齣版日期: | |
| 頁數: | 244 |
| 字數: | 299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本書主要介紹瞭鋰離子電池的基本原理,正極材料(氧化鈷鋰,氧化鎳鋰,氧化錳鋰,磷酸亞鐵鋰,三元材料,釩氧化物,有機正極和硫正極)、負極材料(碳材料,閤金材料和金屬鋰)、電解質(液體電解質,固體聚閤物電解質,凝膠聚閤物電解質,復閤聚閤物電解質,單離子聚閤物電解質以及無機陶瓷電解質)和隔膜與粘結劑材料。其中在負極材料和電解質部分穿插瞭部分關於電極與電解質界麵穩定性的內容。全書主要基於正極,負極和電解質三個方麵的國內外的新研究成果,特彆是熱點內容,思路清晰明瞭,易於閱讀。
前言
1 章 鋰電池概論 1
1.1 概述 1
1.2 鋰電池發展簡介 1
1.3 鋰離子電池的基本構成 2
1.4 錶徵電池性能的重要參數 3
1.4.1 電池的電動勢(E) 3
1.4.2 電池的理論容量(Q) 4
1.4.3 電池的能量 4
1.4.4 電池的功率 5
1.4.5 庫侖效率(電流效率) 5
1.4.6 電池的壽命以及自放電與儲存性能 5
2 章 正極材料 6
2.1 層狀結構正極(LiMO2) 6
2.1.1 LiCoO2 7
2.1.2 LiNiO2 13
2.1.3 LiMnO2 18
2.1.4 其他層狀金屬氧化物 23
2.2 尖晶石結構正極(LiM2O4) 23
2.2.1 LiMn2O4 24
2.2.2 其他尖晶石結構的氧化物正極 31
2.3 基於多聚陰離子的正極 31
2.4 橄欖石結構的正極(LiMPO4) 32
2.4.1 LiFePO4 33
2.4.2 LiMnPO4 和LiCoPO4 35
2.5 三元復閤正極電極材料 36
2.6 釩氧化物正極 40
2.6.1 α-V2O5 40
2.6.2 Li1+xV3O8 44
2.7 有機正極材料 45
2.7.1 共軛羰基化閤物 46
2.7.2 自由基聚閤物 50
2.7.3 導電聚閤物 52
2.7.4 有機硫正極 53
2.8 無機硫正極 55
2.8.1 單質硫的氧化還原反應機理 55
2.8.2 碳/硫復閤電極 56
2.8.3 硫/導電聚閤物復閤材料 61
2.8.4 硫/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硫化物復閤材料 62
2.8.5 多硫化物正極 64
3 章 負極材料 66
3.1 插層類化閤物 68
3.1.1 碳材料 68
3.1.2 二氧化鈦 76
3.2 閤金類材料 77
3.2.1 Si 78
3.2.2 SiO 79
3.2.3 Ge 81
3.2.4 SnO2 82
3.3 轉換型材料 84
3.3.1 FeOx 84
3.3.2 CoOx 85
3.3.3 ZnO 86
3.3.4 MPx 87
3.3.5 MSx 和MNx 89
3.4 金屬鋰 90
3.4.1 鋰枝晶的形成與生長 90
3.4.2 原位形成穩定的SEI 層 94
3.4.3 非原位錶麵包覆 98
4 章 液體電解質 107
4.1 液體電解質簡介 108
4.2 溶劑 108
4.2.1 碳酸丙二酯(PC) 110
4.2.2 醚類電解質 111
4.2.3 碳酸乙二酯(EC) 111
VII
目 錄
4.2.4 綫性碳酸酯 112
4.3 鋰鹽 113
4.3.1 LiClO4 114
4.3.2 LiAsF6 115
4.3.3 LiBF4 115
4.3.4 LiTf 116
4.3.5 LiIm 117
4.3.6 LiPF6 118
4.4 電解液的液態範圍 120
4.5 離子傳導特性 123
4.6 電解質在惰性電極錶麵的電化學穩定性 128
4.6.1 鋰鹽陰離子穩定性 129
4.6.2 溶劑的穩定性 130
4.7 電解質在活性電極錶麵的電化學穩定性 131
4.7.1 鋰負極的鈍化 131
4.7.2 碳負極的鈍化 134
這本書聽名字就讓人覺得內容很紮實,而且涵蓋的範圍也相當廣。我一直對新能源領域,特彆是鋰離子電池的技術進展很感興趣。我讀過一些關於電池基礎原理的書,但總覺得在材料層麵不夠深入。我特彆關注的是正極和負極材料的最新研究動態,因為我知道這直接關係到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循環壽命。比如,關於鈷酸鋰、鎳鈷錳酸鋰(NCM)和錳酸鋰(LMO)這些主流正極材料,我希望能瞭解到它們在化學結構、電化學性能上的細微差彆,以及不同製備工藝如何影響最終的材料性能。此外,負極材料的進展同樣關鍵,除瞭經典的石墨,我也很想知道矽基負極、金屬鋰負極的最新突破,以及它們在剋服體積膨脹、金屬鋰枝晶等挑戰方麵的進展。書中提到的“粘結材料”也引起瞭我的注意,因為我隱約記得電極的穩定性和性能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粘結劑的選擇和使用,這是一個我之前不太瞭解但覺得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那就太有價值瞭。
評分我對“氧化鈷鋰”這個詞的齣現感到一絲好奇,因為它聽起來像是對早期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如LiCoO2)的提及。我一直認為,瞭解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曆史和早期材料的優缺點,對於理解後續技術革新為什麼會發生至關重要。這本書如果能包含對早期材料的“解析”,比如氧化鈷鋰的結構特點、充放電機理,以及它為什麼會在能量密度和成本方麵逐漸被更先進的材料所取代,那將非常有意義。這就像是在追溯技術的源頭,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整個技術演進的邏輯。同時,書中提到的“鎳鋰”、“錳鋰”也讓我猜測,是否是對LiNiO2、LiMn2O4等早期材料的探討,或者是在介紹含有這些元素的更復雜新型材料。無論如何,對於一位對電池材料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能夠深入瞭解這些基礎且關鍵的材料,並理解它們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復雜體係的,將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體驗。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第一眼就被“有機正極”和“有機負極”這兩個詞吸引住瞭。這聽起來非常有突破性,因為目前市麵上大部分鋰離子電池都還是以無機材料為主。我對有機材料在電池領域的應用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有機材料通常具有結構可設計性強、成本較低、環境友好等潛在優勢。我特彆想知道,有機正極材料是如何通過分子設計來實現高比容量和良好循環性的?它們在實際應用中麵臨哪些挑戰,比如穩定性、導電性以及與電解液的兼容性問題?同樣,對於有機負極材料,我也好奇它們能達到什麼樣的性能水平,以及在充電放電過程中是否會發生不可逆的體積變化。如果這本書能詳細闡述這些有機材料的分子結構、電化學機理、以及與傳統無機材料的性能對比,那將極大地拓展我對鋰離子電池材料多樣性的認知。畢竟,未來電池技術的發展,很可能在這些新興材料上找到新的突破口。
評分隔膜作為鋰離子電池中一道至關重要的“防火牆”,其性能直接影響著電池的安全性,同時也製約著電池的能量密度。我對書名中包含“隔膜”感到欣慰,因為我認為這是電池技術中一個常常被忽視但極其關鍵的組成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隔膜材料,比如聚烯烴(聚丙烯、聚乙烯)微孔膜,以及一些更先進的陶瓷塗層隔膜、聚閤物固態電解質隔膜等。我特彆想深入瞭解這些隔膜是如何通過其微觀結構(孔隙率、孔徑分布、厚度)和錶麵性質來平衡離子傳輸通道和隔離正負極短路的,以及它們在熱穩定性、機械強度和電化學穩定性方麵的錶現。另外,隔膜與電解質、電極材料之間的界麵行為也可能影響電池的性能,如果書中能對這些復雜的相互作用進行闡述,那將非常有價值,能夠幫助我更全麵地理解電池的內部構造和工作原理。
評分我一直以來都在關注電池的“心髒”——電解質。書名裏提到瞭“電解質”這個詞,這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深知電解質的種類和性能對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和壽命至關重要。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關於不同類型電解質的詳細介紹,比如傳統的有機液態電解質(如碳酸酯類溶劑配閤鋰鹽),以及一些更前沿的固態電解質,包括聚閤物電解質、氧化物陶瓷電解質和硫化物電解質。我特彆想瞭解不同電解質在離子電導率、電化學窗口、熱穩定性、以及與電極材料的界麵兼容性方麵的優勢和劣勢。例如,液態電解質在低溫性能和成本方麵有優勢,但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有待提高;而固態電解質在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方麵有巨大潛力,但其離子電導率和界麵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如果這本書能對這些方麵進行深入剖析,並提供相關的研究進展,那對我來說將是一份非常寶貴的資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