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宫腔镜下的世界从解剖到病理 宫腔镜手术宫腔镜诊断治疗技术宫腔镜学宫腔镜诊断图谱 妇产

协和宫腔镜下的世界从解剖到病理 宫腔镜手术宫腔镜诊断治疗技术宫腔镜学宫腔镜诊断图谱 妇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宫腔镜
  • 妇产科
  • 手术技术
  • 解剖学
  • 病理学
  • 诊断学
  • 图谱
  • 微创
  • 诊疗
  • 妇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风送琴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909663
商品编码:27529326054
出版时间:2018-04-02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内容介绍

——一本既深入又实用的宫腔镜技术百科全书
 
妇产科宫腔镜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已有一段时间。但是有理论指导又兼备实用性的教材,并辅以精良的器械操作,是现在这项技术推广的需求点。《宫腔镜下的世界:从解剖到病理》这本专著([] Carmine Nappi & Attilio Di Spiezio Sardo主编)满足了读者需求。本书图文精良,不光有常见宫腔疾病,很多少见病的宫腔镜下表现、病理片都有展现,很全面系统地介绍宫腔镜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北京天坛医院冯力民教授携专业团队翻译本著作,特别推荐给广大同道,希望成为妇产科专科医生学习宫腔镜的一本必备教材。




目录

目录
DIYI章   介绍与历史(第18页—第22页)张君妍
第二章   宫腔镜手术的价值与发展(第24页—第27页)张君妍
第三章 宫腔镜的仪器及设备: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第30页—第45页)张君妍
第四章 子宫内膜息肉(第48页—第57页)贾柠伊
第五章 子宫内膜增生(第60页—第69页)孟师慧
第六章 子宫内膜癌(第72页—第79页)张奇
第七章 慢性子宫内膜炎(第82页—第86页)马月霄
第八章 与他莫昔芬相关的损伤(第88页—第94页)马月霄
第九章 粘膜下子宫肌瘤(第96页—第111页)侯颖
第十章 先天性生殖器异常(第114页—第133页)张奇
第十一章 宫腔内粘连(第138页—第145页)武玉萍
第十二章 剖宫产瘢痕憩室(第148页—第155页)赵一
第十三章 子宫腺肌症(第158页—第167页)孟师慧
第十四章 残留的滋养细胞组织(第170页—第174页)贾柠伊
第十五章 宫腔内避孕工具(第176页—第180页)侯颖
第十六章 异常子宫出血(第182页—第188页)贾柠伊
第十七章 输卵管绝育(第190页—第203页)张君妍+武玉萍
第十八章 子宫肉瘤(第206页—第209页)贾柠伊
第十九章 宫颈管损伤(第212页—第229页)张瑞
第二十章 子宫颈腺癌(第232页—第234页)张瑞
第二十一章 稀发的及难以解读的宫腔镜发现(第236页—第249页)张奇
第二十二章 宫腔镜的并发症(第252页—第265页)赵一
 
 




《妇科微创手术精要:腹腔镜、宫腔镜与阴道镜技术集锦》 这是一本全面整合了现代妇科微创手术核心技术的专业著作,旨在为广大妇产科医生、进修医师以及相关医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实用且前沿的培训与参考资料。本书内容聚焦于腹腔镜、宫腔镜及阴道镜这三大微创手术领域,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图文并茂的解剖演示、详实细致的手术步骤分解,以及对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讨,全面提升读者在妇科微创领域的临床实践能力。 本书的创新与特色: 1. 跨领域整合,构建微创技术体系: 不同于市面上仅聚焦单一微创技术的书籍,本书将腹腔镜、宫腔镜和阴道镜这三种互补且广泛应用于妇科的微创技术融为一体。这种整合有助于读者建立起完整的妇科微创手术知识框架,理解不同技术在不同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范围和优势,从而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2. 解剖基础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书高度重视解剖结构在微创手术中的指导意义。在介绍每一项手术技术之前,都会对相关的盆腔解剖进行详细的复习和讲解,并结合术中影像,直观展示关键解剖层次和毗邻关系。这种“以解剖为基石”的理念,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手术操作的原理,规避潜在的解剖学风险,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3. 多角度、多层次的病变解析: 对于妇科常见的良恶性病变,本书不仅阐述了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更侧重于在微创手术视角下,如何准确识别、精准评估病灶,并结合病理学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书中融入了大量的术中影像学资料,包括高分辨率图片和关键操作的视频截图(或其文字描述),力求让读者身临其境,掌握病变的术中形态学特点,以及在不同手术器械辅助下的处理技巧。 4. 前沿技术与进阶理念的引入: 本书紧跟妇科微创手术的发展步伐,积极介绍最新的技术进展和手术理念。例如,在腹腔镜部分,会涉及单孔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等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宫腔镜部分,会讨论不同类型宫腔镜在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优化应用,如3D宫腔镜、高清宫腔镜的优势;在阴道镜部分,会强调其在早期宫颈癌筛查、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与HPV检测的协同应用。 5. 手术流程的精细化拆解与操作要点提炼: 针对每一项典型手术,本书都进行了严谨的手术步骤拆解,从术前准备、体位摆放、器械选择、入路建立,到关键步骤的操作技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都做了细致入微的阐述。更重要的是,书中提炼了大量“画龙点睛”般的关键操作要点和易错点提示,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手术的精髓,少走弯路。 6. 丰富多样的图谱化学习资源: 本书的编撰团队深知直观性对于医学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书中包含了大量精美的解剖图、手术路径图、术中病变影像图,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对比图。这些丰富的图谱资源,能够有效辅助读者理解复杂的解剖结构和手术过程,加深记忆,提升学习效率。 本书的结构与内容概览: 本书共分为四大核心部分: 第一部分:腹腔镜外科精粹 基础理论与器械介绍: 详细讲解腹腔镜手术的基本原理、能量器械(如电刀、超声刀)、缝合器械、牵引器械等的选择与使用。 盆腔关键解剖的回顾与术中识别: 聚焦于腹腔镜手术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盆腔解剖结构,如腹膜返折、输尿管、血管、神经等,并教授如何在腹腔镜视野下准确识别。 经典腹腔镜手术流程与技巧: 诊断性腹腔镜: 掌握腹腔镜在盆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如何系统性地探查盆腔。 子宫附件切除术(LAVH/TLH): 从初学者易于理解的角度,详细讲解附件(卵巢、输卵管)的游离、血管的离断、输尿管的保护以及标本的取出。 子宫次全切除术(TLSH): 强调宫颈残端处理的技巧,以及如何安全地游离子宫。 子宫全切除术(TLH): 深入解析宫颈旁组织、主韧带、阔韧带的离断要点,以及阴道残端的缝合。 盆腔粘连松解术: 讲解如何安全有效地分离粘连,保护重要脏器。 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 详细阐述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或保守性治疗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切除术: 重点讲解囊肿剥离的技巧,如何减少卵巢损伤,以及如何处理出血。 子宫肌瘤剔除术: 介绍肌瘤的定位、剜出、止血及子宫壁的严密缝合技巧。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适用于妇科恶性肿瘤): 详细介绍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术中识别淋巴结的要点以及出血的控制。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针对术中出血、损伤肠道、输尿管、膀胱等并发症,提供实用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案。 新进展与展望: 简述单孔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等技术的发展。 第二部分:宫腔镜诊疗的精细化操作 宫腔镜基础与器械: 介绍不同类型的宫腔镜(硬镜、软镜)、扩张器、工作镜、冷光源、摄像系统等,以及宫腔内灌流液的选择与管理。 子宫腔解剖及其在宫腔镜下的显现: 详细讲解子宫腔、宫颈管、峡部、宫底、输卵管开口等解剖结构在宫腔镜下的形态学特点。 典型宫腔镜手术技术: 诊断性宫腔镜检查: 掌握系统性观察子宫腔内部结构,发现息肉、肌瘤、粘膜下病变、畸形等。 宫腔镜息肉切除术: 讲解圈套器、电切环等器械的使用,如何精准切除不同类型的宫腔息肉。 宫腔镜粘膜下肌瘤剔除术: 强调肌瘤分期切除的策略,如何安全切除并控制出血。 宫腔粘连分离术: 讲解扩张与分离的技巧,预防术后再次粘连。 宫腔镜下子宫畸形矫正术(如纵隔子宫): 介绍矫正的关键步骤与缝合技术。 宫腔镜下输卵管开口探查与疏通: 适用于部分不孕症的诊断与治疗。 宫腔镜下穹窿部病变处理: 如子宫内膜增生、早期癌等。 术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如出血、视野不清、穿孔风险的规避等。 第三部分:阴道镜下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阴道镜技术基础: 介绍阴道镜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术前准备、光照、放大倍数等操作要领。 宫颈解剖与正常阴道镜图像: 详细描绘宫颈鳞柱状上皮交界带(T-zone)的解剖学意义,以及正常宫颈的阴道镜表现。 阴道镜下观察与醋酸试验/卢戈氏试验: 讲解如何通过醋酸反应和碘反应识别异常上皮。 常见宫颈病变的阴道镜诊断: 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阴道镜评估: 学习如何根据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界、血管等特征进行分级。 早期宫颈癌的阴道镜识别: 重点关注疑点病灶的特征。 宫颈息肉、囊肿、湿疣的阴道镜鉴别。 阴道镜引导下的活检技术: 讲解活检的时机、部位选择与操作要点,以及如何获取有诊断价值的组织。 阴道镜下的治疗(LEEP/LEBT等): 简述在阴道镜引导下进行宫颈锥切、电化学治疗等。 阴道镜检查与HPV检测的协同应用。 第四部分:妇科微创手术的整合应用与未来趋势 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定: 结合患者的病情、解剖特征、意愿等,讨论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或联合应用)。 围手术期管理: 术前评估、术后康复、疼痛管理、抗生素使用等。 妇科微创手术的并发症与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妇科微创技术在复杂病变处理中的应用: 如盆腔巨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肿瘤等。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妇科微创领域的作用。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流畅,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既有深度又不乏广度。每一章节都经过精心设计,逻辑清晰,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通过阅读本书,相信您将能系统掌握现代妇科微创手术的核心技术,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非常吸引我,尤其“协和”这两个字,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是一名对宫腔镜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妇产科医生,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宫腔镜的解剖学基础,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手术视野的构成,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如何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同时,“宫腔镜诊断治疗技术”这部分内容,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关于各种常见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子宫纵隔等,在宫腔镜下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手术技巧的细节讲解,例如如何精准地切除息肉,如何分离粘连,如何处理出血等。而“宫腔镜诊断图谱”更是我非常看重的一块内容,我希望它能够包含大量高质量的图像,并且能够对这些图像进行专业的解读,帮助我提高对各种病灶的识别能力。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系统地掌握宫腔镜技术,并为我提供临床实践中的指导,这是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妇科医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系统地介绍宫腔镜技术的书籍,而这本书的书名似乎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涵盖了“从解剖到病理”的完整流程,这表明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是一本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学术专著。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宫腔镜诊断图谱”的部分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它能包含大量高质量的图像,并对各种宫腔镜下可见的病变进行详尽的描述和鉴别,例如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子宫内膜增生症、异位子宫内膜等,书中是否能提供这些病变的宫腔镜下典型影像,以及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要点?同时,“宫腔镜诊断治疗技术”的叙述,我希望能够看到作者们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例如针对不同类型子宫肌瘤、息肉、粘连等病变,最优化的手术入路和技巧选择。这本书能否帮助我更新和巩固宫腔镜诊疗的知识体系,并为我提供一些解决临床难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我最看重的。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积极学习宫腔镜技术的年轻医生,这本书的书名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包含的“宫腔镜手术”、“宫腔镜诊断治疗技术”等字眼,正是我目前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我特别关注书中的“技术”部分,希望能够详细了解不同类型宫腔镜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细节、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以及术后康复指导。例如,对于一些高难度的手术,比如复杂的粘膜下肌瘤切除,书中是否会有分步的图文讲解,以及一些关键步骤的技巧提示?此外,“宫腔镜诊断”的图谱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各种病变在不同光照、不同角度下的清晰图像,以及对这些图像的专业解读,这对于我在临床实践中迅速准确地判断病灶至关重要。我也会非常关注书中关于新型器械和技术发展的介绍,了解前沿的进展,例如是否有关于三维成像技术、高频能量技术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介绍。这本书能否帮助我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宫腔镜诊疗体系,从基础的解剖知识到复杂的疑难病例处理,都能够得到系统的指导,这是我最为期待的。

评分

我对“协和宫腔镜下的世界”这个书名很感兴趣,尤其是“协和”二字,代表着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作为一名妇产科领域的学习者,我一直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宫腔镜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的解剖知识到复杂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技术。本书的书名中包含“从解剖到病理”以及“宫腔镜诊断治疗技术”,这表明它是一本内容非常全面的书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宫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同时,对于各种宫腔镜下常见的病变,例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增生等,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尤其“宫腔镜诊断图谱”的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大量高质量的图片,帮助我直观地了解各种病变在宫腔镜下的真实影像,并学会如何进行鉴别诊断。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宫腔镜诊疗知识体系,并且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提供有力的支持,这是我最看重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尤其是“协和”二字,让我对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妇产科的临床医生,我一直关注着妇科微创技术的发展,而宫腔镜作为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书的“从解剖到病理”这一部分,让我看到了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模式,希望能清晰地梳理宫腔镜手术的解剖基础,以及各种病变在镜下的典型表现,这对于提升我的临床辨识能力至关重要。同时,“宫腔镜诊断图谱”的加入,预示着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图片,这对于我们学习新的技术和积累经验非常有帮助。我非常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一些常见但棘手的病灶,例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等,它们在宫腔镜下的形态特征、鉴别诊断以及最佳的治疗策略。此外,对于一些疑难病例,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这将极大地丰富我的临床思维。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量,似乎预示着它是一部可以反复研读的“宝典”,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帮助我更精准、更安全地为患者服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