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献套装共2册: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

社科文献套装共2册: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莽,武留信 著
图书标签:
  • 健康管理
  • 健康产业
  • 康养产业
  • 社科文献
  • 报告
  • 中国
  • 2018
  • 2017
  • 产业发展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0807
商品编码:27552566826
包装:平装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0807
定价:88
包装:平装###

具体描述

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

  • 店铺: 
  • 出版社: 
  • ISBN:9787520120807
  • 定价:88
  • 包装:平装
  • 丛书名: 
  • 开本:小16开
  • 出版时间:2017-12-01
  • 用纸:胶版纸
  •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 》对中国康养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国家发展康养产业政策作了深度剖析,对中国康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并对康养产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全书分为总报告、专题篇、需求篇、供给篇、区域篇和案例篇六部分。专题篇选取了社区发展实践和为老服务网站两个议题进行分析;需求篇从康养人群分类、老年人康养市场和亚健康人群康养市场三个方面作了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供给篇对康养产品分类、中医药康养产业、康养旅游产业、森林康养产业进行了论述;区域篇选取东北三省、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析其康养产业发展现状;案例篇国外部分以德国为例,对其康养旅游资源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国内选取海南、攀枝花、秦皇岛、通化四个典型地区为例,对其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何莽,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养旅游与大数据、休闲与运动管理,现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助理,曾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EDP中心主任,四川省兴文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兼任广东省与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四川省兴文县政府顾问等。主持和参加国家研究课题4项,出版《操盘旅游——一名挂职学者的实践》等专著3部,在《旅游学刊》、《体育学刊》、《生态经济》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与旅游规划、旅游产业发展、企业咨询等相关的研究课题10余项,拥有丰富的科研项目规划主持与顾问咨询经验。
 目录Ⅰ 总报告
1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何 莽】/001
  一 康养概念体系及产业组织分类/002
  二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现状/011
  三 中国康养产业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018
  四 中国康养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020
  五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趋势/024

Ⅱ 专题篇
2 中国康养城市与社区发展实践探索及模式选择【杜 洁 韩 秋】/029
3 中国为老服务网站服务内容分析及发展建议【许肇然 胡安安】/046

Ⅲ 需求篇
4 基于康养人群分类的康养市场需求分析【何瀚林 黄凯伦】/068
5 基于老年人的康养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杜 洁】/085
6 中国亚健康人群康养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黄凯伦 李靖雯】/095

Ⅳ 供给篇
7 康养产品分类及市场供给分析【李靖雯 何瀚林】/105
8 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作用分析【甄 艳】/122
9 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尹 日 何家伟】/131
10 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报告【崔永伟】/147

Ⅴ 区域篇
11 东北三省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方 磊 马 彬】/160
12 东部地区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陈惠怡 李靖雯】/170
13 中部地区康养产业发展报告【沈 山 韩 秋 程冬东 王欢欢】/191
14 西部地区康养产业发展报告【沈 山 王欢欢 徐思洋 戴宁蔚】/218

Ⅵ 案例篇
15 海南省康养产业发展案例【王灿娜 陈惠怡】/237
16 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发展案例【何家伟 王灿娜】/249
17 秦皇岛市康养产业发展案例【方 磊 曹淑玲】/255
18 通化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张 磊 经希军 李冬艳】/261

Ⅶ 借鉴篇
19 德国的康养旅游资源体系建设分析【沈 山 韩 秋】/278

20 参考文献/299
21 后记/304

Abstract/306
Contents/308]

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 (2018)

  • 店铺: 
  • 出版社: 
  • ISBN:9787520125345
  • 定价:128
  • 包装:平装
  • 丛书名: 
  • 开本:16
  • 用纸:胶版纸
  •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 一、 报告概述 《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由[发布机构名称]发布,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2018年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的最新发展态势、政策动向、市场格局、技术创新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本报告以详实的数据、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广泛的案例研究,为政府决策者、行业从业者、研究机构及社会公众提供权威、客观、前瞻性的信息参考,助力中国健康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 核心内容解读 1. 中国健康管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报告深入剖析了2018年中国居民的健康状况,包括主要疾病谱、慢性病管理现状、传染病防控成效、老年人群健康问题等。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地区人群的健康数据进行细致解读,揭示了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评估了国家在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管理、医养结合等方面的政策落实情况及实际效果。分析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管理服务中的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创新以及面临的挑战,如基层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健康教育与促进: 探讨了2018年度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健康风险行为的干预等。分析了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更加有效的公众健康教育体系。 健康管理技术应用: 关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展。例如,可穿戴设备的普及、远程医疗的拓展、健康管理APP的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等,分析了这些技术如何赋能个性化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联动: 探讨了商业健康保险在推动健康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分析了保险产品设计如何与健康管理需求相结合,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管理降低保费和医疗支出,实现多方共赢。 2. 中国健康产业的多元发展与创新 健康产业总体规模与结构: 报告提供了2018年中国健康产业的整体发展规模、增长速度及产业结构分析,涵盖了医疗服务、医药制造、健康消费品、健康旅游、智慧健康等多个细分领域。 医疗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深入分析了公立医院改革、民营医院发展、专科医疗机构(如眼科、口腔、康复等)的增长趋势。重点关注了高端医疗、精准医疗、再生医学等前沿医疗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 评估了2018年中国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新药上市情况、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展,以及生物医药、基因技术等新兴领域的投资热点。分析了国家鼓励创新药发展的政策导向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健康消费品市场: 关注了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医疗器械(家用)、康复辅助器具、健康家居产品等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特点。分析了消费者需求变化、品牌竞争、市场监管等要素。 健康旅游与康养产业的融合: 探讨了与健康、养生、疗养相关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发展。分析了结合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医疗康复手段的健康旅游模式,以及温泉疗养、森林疗养、海滨疗养等细分市场的潜力。 智慧健康与数字健康: 重点关注了智慧医疗、远程诊断、健康监测平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虚拟现实(VR)在康复和培训中的应用等。分析了数字技术如何重塑健康服务的供给方式和消费体验。 健康产业的投融资分析: 梳理了2018年健康产业的投融资情况,包括风险投资、并购重组、IPO等活动,分析了资本对不同细分领域的偏好和投资趋势。 3. 政策环境与监管体系 国家政策解读: 详细解读了2018年与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相关的国家重要政策、法规和规划,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进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行业监管与标准建设: 分析了相关部门在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器械监管、医疗服务质量监督、健康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监管成效,以及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区域发展差异与合作: 探讨了中国不同地区在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发展上的差异性,以及区域间合作、产业协同的模式和潜力。 4.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挑战: 报告客观分析了当前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健康保险体系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仍需提高、产业同质化竞争、技术转化瓶颈、人才短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机遇: 同时,报告也指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健康需求升级、科技进步、政策支持等为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未来展望: 基于对现状的分析和趋势的判断,报告对中国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例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三、 报告价值与意义 《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行业发展的系统性总结,更是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引。它能够帮助决策者把握宏观趋势,制定更科学的政策;协助企业洞察市场动态,优化经营策略;指导科研机构聚焦前沿课题,推动技术突破;同时,也为公众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健康服务提供了有益参考。这份报告是中国健康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份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 一、 报告概述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是由[发布机构名称]发布的,聚焦于2017年度中国康养产业的发展状况、市场特征、政策导向、创新模式及未来趋势。本报告通过对国内外康养产业发展经验的借鉴,结合中国国情,对康养产业的内涵、外延、细分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为政府、企业、投资者及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具有前瞻性的行业洞察,以期推动中国康养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化社会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 核心内容解读 1. 中国康养产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基础 政策驱动下的康养产业: 详细梳理和解读了2017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养老、健康、养生、医疗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分析了这些政策对康养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和支持力度。 人口结构变化与市场需求: 深刻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康养产业提出的巨大需求。报告提供了2017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健康状况、消费能力等数据,揭示了不同老年群体在居住、照料、医疗、康复、文娱、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 康养产业的内涵与外延界定: 报告对“康养产业”这一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明确其涵盖了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康复护理、养生保健、休闲旅游、适老化产品与服务等多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强调了其“健康+养老”的融合发展特征。 2. 康养产业的多元业态与模式创新 居家养老服务: 评估了2017年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包括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上门护理服务、居家适老化改造、智能居家养老设备的应用等。分析了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和社区支持,提升居家养老的质量和便捷性。 机构养老服务: 深入分析了各类养老机构(如护理院、养老公寓、康复中心、失智照护中心等)的发展情况,包括服务模式、收费标准、运营管理、专业化水平等。重点关注了医养结合型机构、高端养老社区、主题养老院等新兴业态。 康复护理与长期照护: 探讨了康复医学在康养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术后康复、慢性病管理、失能失智照护、临终关怀等。分析了专业康复技术、康复设备及康复人才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 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 强调了康养产业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的深度融合。报告分析了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慢病管理、中医养生保健、运动康复等如何融入康养服务体系,以实现“治未病”的目标。 旅居养老与健康旅游: 关注了将养老服务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旅居养老模式。分析了候鸟式养老、康养小镇、康养度假村等的发展情况,以及如何满足老年人旅居、休闲、养生的需求。 适老化产品与服务: 梳理了2017年针对老年人设计的各类产品和服务,包括无障碍设施、辅助器具、智能穿戴设备、助餐助洁服务、老年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分析了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潜力和创新方向。 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重点研究了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深度融合的模式。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医养结合(如医疗机构内设养老科、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医办养、养办医等),以及其在提升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方面的成效。 3. 市场格局、投资热点与运营挑战 市场主体分析: 梳理了2017年中国康养产业的市场主体构成,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经营者等,分析了不同类型主体的优势和劣势。 投融资状况: 报告分析了2017年康养产业的投资现状,包括投资规模、投资领域、投资方类型(政府引导基金、险资、信托、房地产开发商、科技企业等)及投资热点(如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康养地产等)。 运营与管理挑战: 深入探讨了康养产业在实际运营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例如:专业人才短缺(医护、护理、社工、管理等)、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不足、盈利模式单一、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市场接受度差异、跨界融合难度等。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分析了如何通过品牌建设、营销推广、服务创新等方式,提升康养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4. 区域发展与国际经验借鉴 区域康养产业发展差异: 探讨了中国不同地区在康养产业发展上的特点和差异,如经济发达地区的服务模式创新、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及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际康养产业发展经验: 借鉴了发达国家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康养产业规划、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启示。 5.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趋势展望: 报告预测了未来康养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更加注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医养康养旅的深度融合,智慧化、科技化服务成为主流,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需求增加,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水平提升,普惠性与高端化服务并存,以及康养与地产、金融、旅游等产业的多元化联动。 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报告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如: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市场监管,构建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等。 三、 报告价值与意义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为理解和把握中国康养产业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不仅梳理了行业发展的基本面貌,更深入剖析了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创新点和潜在风险。对于政府而言,它是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而言,它是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发展机遇、规避投资风险的指南;对于投资者而言,它是评估项目价值、做出投资决策的参考。这份报告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的生动体现,对促进康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服务领域的观察者,我发现这类官方背景的年度发展报告,其严谨性和权威性是其他商业书籍难以企及的。我非常看重报告中引用的统计数据来源和数据清洗过程的透明度。对于这类报告,我不会期待它有太多煽情的叙事或者过于轻松的语言风格,我需要的是扎实的数据图表、清晰的图示分解,以及专家团队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去伪存真。我希望翻开书后,能看到详尽的附录和参考文献列表,这能帮助我进一步追踪到原始信息源,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叉验证。如果这两本书都能保持这种高标准的学术严谨性,那么它们将是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而不是读完就束之高阁的摆设。毕竟,真正的行业洞察,往往隐藏在那些最枯燥、最详尽的数据表格之中。

评分

入手这套书之后,我马上开始留意《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虽然是2017年的报告,略早于另一本,但康养产业的基石性问题往往变化相对缓慢,早期的深入研究反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后续发展的逻辑起点。我个人对养老服务供给侧的改革特别感兴趣,比如公办与民营机构的融合、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情况,这些都是牵动民生的重大议题。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对当时各地在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上的成功经验和普遍存在的体制障碍进行一次全面的扫描。毕竟,2017年是很多地方政策密集出台的时期,这份报告如果能提供第一手的调研数据和案例分析,那它就不仅仅是一份学术文献,更是一份宝贵的实操手册。我期待看到它对于当时老龄化社会挑战的预判是否精准,以及它提出的对策建议在后来的几年中得到了多少程度的印证。

评分

这套书的定价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考虑到它包含了“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和“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这两本重量级报告,这个价格简直是物超所值。我原本以为要单独购买这两本报告,费用肯定会高出不少,没想到能以套装的形式打包入手,省了不少预算。包装上看得出来是正规出版社出品,装帧设计简洁大气,符合专业报告应有的严肃感,纸质摸起来也很不错,阅读体验应该能得到保障。对于关注健康产业动态的专业人士或者深度研究者来说,这种集合了不同年份重要报告的套装非常实用,可以方便地进行跨年度的对比分析,追踪行业发展的脉络。能把两本不同年份但主题紧密相关的报告放在一起,出版社的考虑非常周到,省去了我们自己东奔西跑找资料的麻烦。总的来说,从性价比和资料的完整性来看,这个套装的初始印象非常正面,已经迫不及待想翻开看看里面的具体内容了。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这个标题吸引的。那个阶段,健康管理的概念正在快速普及,各类新兴业态层出不穷,2018年的数据和分析无疑是理解那个时间点行业格局的关键窗口。我特别期待它能在宏观政策解读上给我们提供更深入的视角,毕竟政策导向对健康产业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比如,针对当时热议的“互联网+医疗”和慢病管理模式,我希望报告能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而不是空泛的理论陈述。另外,产业结构的变化,比如资本的流向、技术应用的落地情况,这些都是我关注的重点。如果报告能细致地梳理出当年有哪些细分赛道异军突起,哪些又是泡沫破裂的区域,那对我们做市场预判的价值就太大了。我希望它不仅是记录历史,更能成为我们理解当下市场逻辑的透镜。

评分

这两本书的装帧风格虽然统一,但内容逻辑上的互补性绝对是其最大的亮点。读者很难只关注单一的“健康管理”或“康养”,因为它们本质上是相互渗透、层层递进的关系。健康管理是前端的预防和日常维护,而康养则是对生命周期末端和特殊健康需求阶段的深度服务。我设想的阅读路径是,先通过2017年的康养报告打下一个关于服务体系和需求侧的基本认知框架,然后再用2018年的健康管理报告去审视,看看行业在整体快速发展中,如何将这些初期的服务理念融入更广阔的市场竞争和技术革新之中。这种跨年份、跨主题的并置阅读,提供了一种动态的、更立体的行业全景图。它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政策风向、市场热点乃至消费者期待是如何微妙地发生迁移和演变的,这种对比分析的价值是单册书无法比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