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平面設計,不只是網格系統。」 ◆軸線式|放射式|漣漪式|隨機式|網格式|行進式|模組式|雙邊對稱式 ◆設計人必讀文字排印系統入門全書 ◆帶你一次摸透八大文字排印系統 運用自如 ▍卵形 葉忠宜 選書/設計|字型設計師 張軒豪(Joe Chang)審定 ▍ 洋蔥設計負責人 黃家賢 字體設計師 許瀚文 平面設計師 彭星凱 平面設計師 聶永真 ——推薦 文字編排設計是複雜的過程,須考量層次、閱讀順序、可讀性與對比等諸多因素。但在字體排印系統上,過去台灣、亞洲平面設計學界及業界過度偏重「網格系統」,忽略其實還有其他系統的存在。本書即是透過八大系統的完整介紹,讓相關讀者能夠重新完整地認識文字排印系統,進一步增進設計師的設計能力、拓展設計的可能性。 本書作者金柏麗.伊蘭姆著有《設計幾何學》(Geometry Design)與《網格系統:字型編排原則》(Grid Systems)等多本暢銷書,在本書中,帶領讀者探索結構框架的八大系統——除了網格式系統之外,還有隨機式、輻射式、模組式與雙邊對稱等等。作者帶領讀者練習、觀摩學生作品與專業設計師之作,並提出諸多設計解決方案,協助讀者跳脫平凡無趣的設計窠臼。 設計者一旦掌握基本的視覺組織系統後,就能在結構中流暢自如地編排文圖、組合結構,甚至把結構加以變化。作者清楚具體地說明各種結構,無論是軸線或無層次的輻射式排列,皆詳加探索。讀過之後,必能更理解複雜的排列。 結構系統是所有設計的基礎,可分成八大類,每一類皆可衍生出無數的構圖。設計者若瞭解重要的視覺組織系統,就能在結構或結構組合中,流暢自如地安排文字或圖像,甚至創造出不同的新結構。為文字編排建立組織,是相當複雜的過程,設計者要考量每項元素的溝通效果,使之發揮功能,還要思考層次、閱讀順序、易辨性、易讀性與對比等諸多因素。 【八大系統分別如下——】 ◎軸線式系統(Axial System) 軸線只有一條,所有元素都放在這軸線的左右兩側。 ◎放射式系統(Radial System) 所有元素皆從一個焦點延伸出來。 ◎漣漪式系統(Dilatational System) 所有元素皆從中心點環狀擴散開來。 ◎隨機式系統(Random System) 元素看起來沒有特定的模式與關係。 ◎網格式系統(Grid System) 以垂直和水平來劃分版面的系統。 ◎行進式系統(Transitional System) 這是把元素層層結合、沒有固定形式的系統。 ◎模組式系統(Modular System) 將諸多抽象元素變成標準化單元,架構起來。 ◎雙邊對稱式系統(Bilateral System) 所有文字以左右對稱方式,安排在一條軸線上。 文字編排系統很類似建築師所稱的「形狀文法」(shape grammar)。建築式樣可透過形狀文法的分析,變成以線條為基礎的構圖系統。形狀文法不僅可用來進行建築式樣的歷史分析,還可在設計時發揮功用。本書中要談到的八種文字編排系統也很類似。每一種系統都有獨特的規則,而這套規則的目的,是引導設計者做決定時能有焦點。從這觀點來看,設計作品可說是依據形狀文法所表達出的視覺語言。有趣的是,結構系統雖然有焦點與限制,卻能在設計者探索構圖時,激發他們的創意。 剛開始接觸設計的學生,可能覺得結構系統怪異不自然,畢竟這些系統很少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書本或電腦上。不過,學生在發展作品的過程中,會漸漸掌握結構系統,具體呈現出這些系統所蘊含的創意潛力。 許多平面設計者重視傳統的網格系統,忽略其他系統也能在設計時發揮功用。因此本書要運用視覺範例,闡述五花八門的解決方案,讓設計師、教師與學生從中獲得洞見,開拓自己對結構組織法的視野,知道文字編排除了網格系統之外,還有另一片天空。 【國外專業好評】 「在琳琅滿目的設計作品中,精彩有趣地探討比例所扮演的角色?6?8?6?8作者提供豐富資訊、見解精闢,設計者可從中學習,也可重新思考比例的基本原則。」 ——《設計誌》(Design Issues) 「雖然是小巧的平裝書,卻是令人大開眼界的稀世珍寶。」 ——Choice設計雜誌 目錄 引言 作品元素與設計過程 限制與選擇 圓形與構圖 抽象元素 1. 軸線式系統 軸線式系統簡介 軸線式系統的試做圖演變 2. 放射式系統 放射式系統簡介 放射式系統的試做圖演變 3. 漣漪式系統 漣漪式系統簡介 漣漪式系統的試做圖演變 4. 隨機式系統 隨機式系統簡介 隨機式系統的試做圖演變 5. 網格式系統 網格式系統簡介 網格式系統的試做圖演變 6. 行進式系統 行進式系統簡介 行進式系統的試做圖演變 7. 模組式系統 模組式系統簡介 模組式系統的試做圖演變 8. 雙邊對稱式系統 雙邊對稱式系統簡介 雙邊對稱式系統的試做圖演變 謝詞 圖片出處 參考資料
一本好的设计书籍,不仅仅是提供技术性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设计师的思考,拓展设计的边界。《文字排印設計系統 平面設計,不只是網格系統》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尤其欣赏它对“文字排印系统”的全面解读。它不仅仅是将文字排印视为一个独立的技法,而是将其置于整个平面设计系统之中,强调了文字排印与信息传递、品牌形象、以及用户体验之间的紧密联系。书中对“网格系统”的重新定义,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将网格系统视为一个僵化的规则,而是强调了网格系统是服务于文字排印的,如何通过灵活运用网格系统,来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文字,从而实现更具表现力的设计。我曾一度认为,掌握了各种设计软件的操作技巧,就能做出好的设计。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技术只是工具,真正的核心在于对设计原理的深刻理解。它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某些字体看起来如此“优雅”?为什么某些排版方式能够如此“清晰”地传递信息?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来解答这些问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视觉层次”的探讨。它让我明白,如何通过字号、字重、颜色、以及留白等元素的合理运用,来构建清晰的视觉层次,引导读者的阅读顺序,并让他们快速抓住信息的重点。这种对信息层级的设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文字排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高效、准确地传递信息,并最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它是一本能够帮助设计师从“技法”走向“思想”的书。
评分我一直觉得,平面设计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信息以一种直观、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而文字,作为信息最基础的载体,其排印方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信息的传递效果。在读过《文字排印設計系統 平面設計,不只是網格系統》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把开启设计宝藏的钥匙。它让我从一个“宏观”的视角,深入到了“微观”的细节,并看到了细节的力量。过去,我可能更关注整体的视觉冲击力,而忽略了文字本身的“性格”和“表情”。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字形,每一个笔画,都在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和情感。例如,圆润的字体会给人亲切、柔和的感觉,而棱角分明的字体则会显得更加严肃和专业。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理解了“系统”的意义。它不是简单地堆砌技巧,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文字排印理论体系,从字体的选择、字号的设定、到行距、字距的调整,都有一套严谨的逻辑支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动态网格”的阐述,它让网格系统不再是僵化的框架,而是能够灵活适应文字排印需求的强大工具。当我看到书中分析的那些“大师级”的作品时,我总能从中找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魔法”,而这本书,正是揭示了这些魔法背后的科学和艺术。它让我明白,那些让我们觉得“舒服”的排版,并非偶然,而是无数次精妙计算和对文字特性的深刻理解的结果。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排版,更是教我如何“阅读”排版,如何从排印的细节中,解读出设计的意图和信息的力量。它让我的设计作品,在视觉上更加统一、逻辑上更加清晰,在信息传达上更加高效。这绝对是一本能够颠覆你设计思维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在平面设计界投下了一枚震撼弹!作为一个长期在视觉传达领域摸爬滚打的设计师,我不得不说,市面上关于版式设计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实用化,但往往都忽略了一个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文字本身的力量。这本书的标题《文字排印設計系統 平面設計,不只是網格系統》,就已经预示了它的非凡之处。我一直深信,好的设计,其灵魂在于文字的呈现方式。文字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情感的传达者,是空间构成的骨骼,是视觉节奏的指挥棒。而这本书,恰恰从最基础的文字形态出发,深入剖析了字体选择、字号大小、行距、字距、字宽、字重等每一个细微之处的学问。它没有回避那些看似枯燥的专业术语,反而用极其生动、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它们拆解开来,并与实际的平面设计应用场景紧密结合。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字体家族的分类解读,以及在不同媒介、不同风格的设计中,如何根据文字的特性进行最恰当的运用。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我习以为常的排版习惯,并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更是锦上添花。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出“好”的设计,而是层层剥茧,揭示出这些“好”设计背后,文字排印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无论是海报、书籍内页,还是包装设计,每一个案例都仿佛是一堂生动的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海报看起来就是那么“对味”?为什么有些书的阅读体验就是那么流畅?现在我明白了,这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文字排印的精妙之处,而这本书,正是教会我如何去“看懂”并“做到”这些精妙的关键。它彻底颠覆了我对“网格系统”的狭隘理解,让我意识到,网格系统只是搭建版式结构的框架,而文字排印,才是赋予这个框架生命和灵魂的血肉。对于任何想要在平面设计领域有所突破,尤其是想要提升作品质感和信息传达效率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都绝对是绕不开的必读之作。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灯塔,指引我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方向,构建出更具力量和美感的视觉作品。
评分我一直认为,平面设计最终要回归到“信息”的传递,而文字,无疑是信息传递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元素。然而,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有了完美的色彩搭配、精美的图形元素,如果文字排印做得不好,整个设计都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误导。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它并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美感”和“创意”上,而是从极其微观的文字层面入手,系统性地阐述了文字排印的原理和方法。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时所展现出的严谨逻辑和深入细节的态度。例如,在讨论字号的时候,它不仅告诉我们“多大才合适”,更深入分析了字号与阅读距离、内容密度、以及信息层级之间的微妙关系。在讲解行距时,它也没有简单地提供一个通用的数值,而是分析了字母的升部、降部,以及中文汉字的结构对行距选择的影响。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却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书中对于网格系统的论述,更是跳出了“固定网格”的传统思维,提出了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动态网格”概念,并阐述了如何将文字排印的原则融入其中,使得网格系统不再是束缚,而是引导。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我最近的一个项目——一个展览的宣传册设计中。之前我对宣传册的排版总是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信息量大,内容结构复杂,如何让读者快速抓住重点,又保持整体的阅读流畅性,一直是个难题。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从文字的体量、字重、以及信息的逻辑关系入手,为不同的内容模块设计了不同的文字排印方案。例如,对于导语部分,我采用了相对较大的字号和更舒展的行距,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引人入胜的氛围;而对于具体的展品介绍,则采用了更紧凑的排版,以提高信息密度。结果令人惊喜,读者的反馈告诉我,宣传册的内容非常清晰易读,并且整体的视觉感受也非常专业和舒适。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文字排印,不仅仅是让文字“看得清”,更是让文字“说得好”,让信息在视觉层面产生共鸣。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设计哲学。
评分阅读《文字排印設計系統 平面設計,不只是網格系統》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解密”。我一直觉得,好的平面设计,就像一场无声的音乐会,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协同作用,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节奏。而文字,无疑是这场音乐会中最核心的旋律。遗憾的是,在很多关于平面设计的书籍中,文字往往被简化为“内容”,被放在图形和色彩之后,成为一个被动接受排布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将文字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入探讨了文字的“行为”和“性格”。我特别被书中对“排印”二字的理解所打动。它不仅仅是把字码在一起,更是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对文字形态的深刻洞察,赋予文字生命、情感和秩序。书中对“字形”的解读,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汉字的构成,理解它们为何会以这样的形态存在,以及这些形态会如何影响我们对信息的解读。它让我明白,一个细微的衬线,一个微小的笔画粗细变化,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和对信息的接受度。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网格系统”与“文字排印”关系的论述。它并没有将二者对立起来,而是巧妙地将它们融合,强调了网格系统是为文字排印服务的,而文字排印的原则,则能让网格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和富有生命力。当我看到书中分析的那些优秀案例时,我总能从中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那种顺滑的阅读体验,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现在我终于知道,这背后有着如此严谨的逻辑和精妙的排印技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信息脱颖而出,并被有效地接收,文字的排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美学上的追求,更是信息传播效率的保证。这已经不是一本简单的设计书籍,它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与文字对话”的精进指南。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出版行业的编辑,我深知文字在书籍设计中的核心地位。过去,我们习惯于将文字排印视为一个技术性的工作,交由排版师完成,而我们更多地关注内容的深度和编辑的逻辑。然而,当我阅读了《文字排印設計系統 平面設計,不只是網格系統》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文字排印远不止于“排版”。它是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能够赋予文字生命力和灵魂的力量。这本书的出现,让我从一个“内容至上”的视角,转向了一个更加全面的“内容与形式并重”的视角。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书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而有些书则让人望而却步。原来,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字排印的功力。书中对字体选择的深度分析,让我理解了不同字体所蕴含的情感和风格,以及它们与书籍内容如何产生共鸣。例如,对于严肃的学术著作,可以选择具有历史感和专业性的字体;而对于轻松的文学读物,则可以选用更具亲和力和现代感的字体。此外,书中对行距、字距、字宽的精细讲解,让我理解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是如何影响阅读的流畅性和舒适度的。它让我意识到,过紧的行距会让文字显得拥挤,影响阅读;而过松的行距则会让文字显得分散,破坏整体感。而本书提出的“不只是网格系统”的理念,更是让我看到了文字排印与网格系统之间更加灵活和富有创意的结合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网格束缚,让文字排印能够根据内容的特性和设计的需求,进行更加自由和富有表现力的调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指导书籍的整体设计,让我在与设计师合作时,能够更清晰地表达我的想法,并能更有效地沟通,共同打造出真正有价值、有美感的出版物。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字排印,是书籍成为一件艺术品的关键所在。
评分当我拿到《文字排印設計系統 平面設計,不只是網格系統》这本书时,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排版技巧。但读完之后,我意识到,它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它是一次对“设计本质”的深刻探索。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将文字排印从一个相对“幕后”的工种,推到了设计舞台的聚光灯下。它让我看到了文字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的强大力量。过去,我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夸张的图形和鲜艳的色彩来吸引眼球,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所能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这本书让我明白,通过对字体选择、字号大小、行距字距的精妙运用,文字本身就能够构成极具吸引力的视觉元素,并且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传递设计的情感和信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网格系统”的创新解读。它并没有将网格系统视为一个固定不变的模板,而是强调了网格系统如何与文字排印的原则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加灵活、更具生命力的版式。它让我明白,网格系统是为文字排印服务的,而非相反。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思路,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让文字成为设计的主角,而不是配角。它让我学会了如何“聆听”文字的声音,理解文字的“情绪”,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我的设计作品中。我尝试着将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应用到我的作品中,例如,在为一个独立书店设计宣传海报时,我不再局限于用大字号的标题来吸引人,而是通过对书名、作者、以及内容简介的字体、字号、行距进行精细调整,营造出一种复古而又充满艺术感的氛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评。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设计,是在细节中见真章,而文字排印,正是这些细节中最重要的部分。
评分作为一名在艺术院校学习和从事设计教育多年的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版式设计精髓的教材。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关于软件操作、视觉风格的教程,但真正触及文字排印核心、并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书籍却寥寥无几。《文字排印設計系統 平面設計,不只是網格系統》的问世,无疑填补了这一重要空白。我迫不及待地将这本书作为我本学期版式设计课程的推荐阅读材料,并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对它的反响异常热烈。这本书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它将原本抽象、难以捉摸的文字排印概念,通过系统化的梳理和生动的案例,变得触手可及。它没有回避专业术语,而是巧妙地将这些术语置于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进行解读,让学生们明白,为什么需要了解这些,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例如,书中对“负空间”在文字排印中的作用的阐释,就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开始理解,文字之间的空白,并非是“空无”,而是与文字本身一样重要的构成元素,能够影响视觉的呼吸感和信息的传递效率。此外,书中对“节奏”和“韵律”在文字排印中的运用,也让学生们跳出了僵化的网格思维,学会了如何通过调整文字的疏密、大小、粗细,来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视觉流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网格系统”的重新定义。它不再将网格视为限制创意的枷锁,而是将其看作是激发文字潜能的强大工具,强调了网格与文字排印之间的有机融合,而非简单的叠加。学生们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版式设计,其基石在于对文字特性的深刻理解和恰当运用,而网格系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看到学生们在课堂讨论中,能够积极地分析案例中的文字排印细节,并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这些方法,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本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他们对文字的敬畏之心和对细节的敏锐洞察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设计之路至关重要。
评分作为一个独立平面设计师,我常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创作出既有创意又兼具专业水准的作品。过去,在处理文字密集型的项目时,我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感觉总是在“堆砌”文字,而非“设计”文字。读了《文字排印設計系統 平面設計,不只是網格系統》之后,我感觉自己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将文字排印从一个相对边缘化的技法,提升到了整个设计系统的核心位置。它不仅仅是在教授如何摆放文字,而是在教授如何“思考”文字,如何让文字在设计中发挥最大的效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系统性”的强调。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零散的技巧,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文字排印理论框架,从基础的字形分析,到复杂的排版组合,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曾一度认为,网格系统是平面设计中至高无上的法则,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网格系统是辅助工具,而文字排印的原则,才是真正决定设计生命力的关键。例如,书中关于“阅读效率”的章节,让我深刻反思了我过去的一些设计习惯。我开始意识到,一些看似“好看”的排版,可能在实际阅读中却非常吃力。这本书教我如何通过调整字号、行距、字间距等细微之处,来提升信息的易读性,从而真正地实现设计的目的。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更是极具参考价值。它不是简单地展示“漂亮”的设计,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设计在文字排印上的巧妙之处,让我能够从中学习并借鉴。例如,对于一个品牌宣传册的设计,我过去可能会过于关注图形和色彩,而忽略了文字的细节。但现在,我会在设计初期就思考,这个品牌的核心信息是什么?如何通过文字的形态、大小、粗细来传递这种信息?这种思考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设计作品的深度和专业性。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文字排印,是设计师对信息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读者尊重的体现。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排印”的真正含义,并将其融入到我每一次的设计创作之中。
评分对于一个追求极致细节的设计师来说,《文字排印設計系統 平面設計,不只是網格系統》这本书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深信,平面设计的灵魂在于细节,而文字排印,正是这些细节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具力量的部分。过去,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一些设计看起来如此“有品味”?为什么有些宣传品总是能深深地吸引我?在我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找到了答案。它让我看到了文字排印的“隐藏能量”。书中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设置字号、行距,更是深入到字体设计的哲学,字形结构的美学,以及不同字体家族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文字的节奏感”的论述。它将文字的排布比作音乐的节拍,通过字号、字重、留白等元素的巧妙组合,来创造出富有韵律的视觉流动,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愉悦的体验。这种对“节奏感”的追求,正是很多平面设计书籍所忽略的。此外,书中对“负空间”在文字排印中的作用的深入剖析,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意识到,文字之间的空白,并非是“多余”,而是与文字本身一样重要的设计元素,它能够影响视觉的呼吸感,引导视线,并最终影响信息的传达效率。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网格系统并非是束缚创意的枷锁,而是为文字排印提供了一种更具逻辑和秩序的组织方式。它强调了文字排印的原则如何指导网格系统的运用,从而创造出既有结构又不失灵活性的版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过往的设计作品,发现了很多在文字排印上的不足之处,也为我未来的设计方向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设计,是能够在每一个细节中都传递出思考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