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构图决定
作 者:史林平 钟山 著
I S B N :9787115246172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定 价:69元
编辑
《构图决定》带你轻松迈进摄影殿堂。
15种构图方式详解,轻松掌握常规构图技巧、12类风景构图解析,直击构图经典绝妙之处。
27个摄影知识问答,全方位清扫拍摄障碍。
360余幅倾心之作,诠释构图点滴精妙要点。
目录
第1章 概述 014
什么是摄影构图 016
构图的重要性 019
带着情感构图 021
第2章 构图元素 022
点 024
单一点 025
多点 026
线 028
地平线 030
垂直线 031
对角线 032
曲线 032
形状 033
矩形 034
三角形 034
圆形 036
形体 037
质感 038
运用光线、影调突出质感 039
质感表现情绪 040
摄影媒质的质感运用 041
图案 041
色彩 043
色彩主要参数:色相、饱和度、明度 044
运用三个主要参数帮助构图 047
发挥色彩的联想和象征功能 048
色调 051
暖色调 052
冷色调 053
对比色调 054
和谐色调 054
浓彩色调 055
淡彩色调 056
色调与情感 057
影调 059
三种影调:高调、低调、中间调 060
剪影 063
影调节奏 064
影调与情感 064
节奏 066
重复式节奏 066
渐变式节奏 067
节奏与情感 068
第3章 画幅 070
横画幅 073
竖画幅 076
正方形画幅 078
第4章 拍摄角度和镜头 080
平视 082
俯视 084
仰视 085
了解镜头特性 087
第5章 常规构图形式 092
三分法构图 094
动态对称构图 097
平衡式构图 098
三角形构图 099
正三角形构图 099
倒三角形构图 101
斜三角形构图 102
对角线构图 103
横线构图 106
斜线构图 108
曲线构图 110
放射式构图 112
棋盘式构图 114
向心式构图 115
隧道式构图 116
框式构图 118
十字形构图 120
垂直线构图 121
灵活运用构图形式 123
第6章 构图与画面经营 128
确定主题 132
主题与构图的关系 132
陪体的作用 133
渲染气氛 134
平衡画面 134
增强透视效果 135
烘托主体 135
更进一步说明主体环境 136
主体与环境 137
前景 137
增加信息 138
强化空间透视感 139
均衡画面 140
装饰画面 141
突出主体 141
背景 142
用背景烘托主体 142
突出主体轮廓 143
交代环境 143
加强画面空间感 144
留白 145
留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 146
空白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 147
给有指向性的物体留有伸展余地 147
空白所占面积要合适 148
运用对比 149
大小对比 149
虚实对比 150
动静对比 150
疏密对比 151
形状对比 151
明暗对比 152
灵活运用参照物 153
画面均衡 154
对称均衡 154
重力均衡 154
非均衡画面结构 156
第7章 提高构图能力 158
提高观察能力 160
练习观察 161
抓住视觉感受 161
提炼对象主要特征 161
搜寻每一个细节 162
用镜头观察 164
养成随手拍摄的习惯 164
构图中不断观察 165
多角度取景 166
一个场景采用多种构图 167
养成“试验”的习惯 170
研究拍摄结果 170
“再构图” 172
比较与交流 173
从摄影作品中学习构图 173
从绘画中学习构图 178
第8章 实景构图分析 180
日出日落 182
经验之谈 182
实战解析 183
拍摄实践 185
摄影知识问答 189
在拍摄中将镜头直面太阳,这样会损伤眼睛和影像传感器吗? 189
拍摄日出、日落时如何曝光? 189
月色星辰 190
经验之谈 190
实战解析 191
拍摄实践 193
摄影知识问答 197
什么是B门、T门? 197
定位什么方向才能将夜晚中星空的轨迹拍摄成圆形? 197
天空云彩 198
经验之谈 198
实战解析 199
拍摄实践 201
摄影知识问答 204
什么是反光镜预升?什么时候使用效果好? 204
如何做到简便快捷的包围曝光? 204
什么是灰渐变镜?适合什么场合使用? 205
荒漠戈壁 206
经验之谈 206
实战解析 207
拍摄实践 209
摄影知识问答 212
如何拍摄一张全景都清晰的照片? 212
拍摄风光题材需要配置哪些焦距的镜头? 213
溪流瀑布 214
经验之谈 214
实战解析 215
拍摄实践 217
摄影知识问答 221
如何把流水拍得如轻纱一般? 221
三脚架在风光摄影中非常重要吗?如何选择三脚架? 221
江河湖海 222
经验之谈 222
实战解析 223
拍摄实践 225
摄影知识问答 228
什么是锁焦?拍摄风景照片时手指半按快门锁焦行吗? 228
你为什么不使用UV镜和偏振镜?该如何保护镜头呢? 229
树林 230
经验之谈 230
实战解析 231
拍摄实践 233
摄影知识问答 237
什么是多次曝光?每次的曝光量如何控制? 237
持中、长焦镜头拍摄一张清晰的照片有啥诀窍? 237
花卉 238
经验之谈 238
实战解析 239
拍摄实践 241
摄影知识问答 245
什么是微距摄影?1∶1、1∶2是怎么回事? 245
什么是测光?如何操作? 245
云雾 246
经验之谈 246
实战解析 247
拍摄实践 249
摄影知识问答 252
什么是佛光?如何拍好佛光照片? 252
拍好云雾照片需要注意什么? 253
什么是曝光补偿?它在什么场合下使用? 253
冰雪 254
经验之谈 254
实战解析 255
拍摄实践 257
摄影知识问答 260
拍摄冰雪如何曝光? 260
拍摄风光照片应采用什么曝光模式?光圈优先有什么好处? 261
夜景 262
经验之谈 262
实战解析 263
拍摄实践 265
摄影知识问答 267
拍摄夜景时如何曝光? 267
什么是曝光值锁定?如何操作? 267
春夏秋冬 268
经验之谈 268
实战解析 269
摄影知识问答 277
为什么要把握照片的色彩? 277
为什么经常要减少曝光量,甚至对亮处点测光后还要减0.3或0.7挡? 278
哪些胶片适合风光摄影? 279
内容
本书共分为8章。第1章到第7章从摄影美学的基础出发,由浅入深地介绍了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详细讲述了点、线、面、形状、图案、色彩、影调和节奏等构图元素的巧妙应用,介绍了15种构图形式以及合理的画面经营原则。第八章主要介绍了12种风光摄影中常见的实景拍摄,例如日出日落、月色星辰、云雾花卉等。每一种实例都配有图片、创意和构图解析。除此之外,第8章还特别给出了27个摄影问答,作者针对风光摄影爱好者常提出的问题作出了细致、精辟的解答。27个问题涵盖观察、创意、器材以及摄影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全书共精选了作者拍摄的360余幅图片。本书适合风光摄影爱好者阅读,对初学者尤其有帮助。
作者简介
史林平
工学硕士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北京紫金城影侮工作室艺术总监 北京中艺影像学校客座教授
2001年~2007年任《中国摄影家》杂志编辑、记者
《长城》、《阳光》等作品分别获2002年、2004年、2006年全国反转片摄影大赛摄影师十杰提名奖、入围奖
2004年,在山西平遥摄影大展策划“中国实力派摄影师联展”并参展
2007年10月出版《话说风光——图解风光摄影四大秘诀》一书。
...............
第一次翻开这本《摄影构图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时,我带着一种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毕竟是纽约摄影学院的教材,想必内容会非常扎实,能够系统地解答我一直以来在摄影构图上遇到的困惑。忐忑的是,我是一个摄影新手,对很多专业术语和理论可能一窍不通,担心会看不懂,或者学到的知识过于晦涩,难以转化为实际的拍摄。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这种忐忑很快就被惊喜取代了。教材的开篇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视觉原理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画面会吸引人,而另一些则显得平淡无奇。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构图”,而是引导你去“理解构图背后的逻辑”。比如,它会详细讲解黄金分割、三分法等经典构图法则,但更重要的是,它会解释这些法则为什么有效,它们是如何模仿人眼在观察事物时的自然习惯的。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它们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摄影作品,作者不仅展示了构图技巧,更深入剖析了创作者在特定场景下做出构图选择的原因,以及这些选择如何服务于作品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故事。我尤其喜欢它对“负空间”的讲解,这之前我一直觉得画面留白是可有可无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负空间并非“空无”,而是画面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引导视线、营造氛围,甚至增强主体的存在感。此外,教材还涉及了一些我之前从未注意过的构图元素,例如线条的引导作用、形状的对比与和谐、色彩在构图中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具分析性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张照片。书中的插图和图示也非常清晰,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使得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摄影技巧,更是在培养一种观察世界、理解视觉语言的能力。
评分当我开始阅读《摄影构图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时,我最看重的是它的系统性和权威性。作为纽约摄影学院的教材,我期望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科学的构图理论体系。而事实证明,这本书完全没有让我失望。它从最基础的光影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构图策略,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平衡”的深度解析。我之前认为平衡就是对称,但这本书让我理解了动态平衡、色彩平衡、视觉重量平衡等多种形式的平衡,并且教会我如何通过元素的配置来创造出既稳定又不失活力的画面。它用很多具体的摄影作品作为例子,详细拆解了画面中各种元素的“视觉重量”是如何分配的,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调整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书中的“引导线”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只是知道引导线可以引导视线,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引导线不仅仅是简单的直线,它可以是河流、道路、建筑的轮廓,甚至是人物的手臂,而且引导线的“力量”和“方向”也会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感觉。它教会我如何去“发现”画面中的引导线,并如何利用它们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故事性。这本书还让我重新认识了“视角”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关于你站在哪里拍摄,更是关于你如何选择角度来呈现主体,以及不同的视角会给画面带来怎样的情感和信息。例如,低角度可以使主体显得更加宏伟,而高角度则可能让画面显得更为俯视和客观。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在构图时有了更多的考量维度。
评分《摄影构图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摄影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看”的艺术指南。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把XX放在XX位置”,而是通过对人眼视觉感知、心理学以及艺术史的深入分析,让你理解构图背后的“为什么”。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是关于“留白”的探讨。我之前总觉得画面“空”,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聪明的留白是画面呼吸的空间,是引导视线、强调主题、营造意境的利器。它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画面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情感来处理留白,是分散的还是集中的,是静止的还是流动的。这让我对“少即是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还对“对称与非对称”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我之前总是倾向于拍摄对称的画面,觉得那样“稳妥”。但这本书通过大量对比鲜明的案例,让我看到了非对称构图所能带来的张力和动感,以及如何通过元素的巧妙搭配来弥补非对称带来的“失衡感”,创造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会分析一些“看似不完美”的构图,却能因为某个特别的元素或角度而获得成功,这让我意识到构图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此外,关于“纹理与图案”的构图技巧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很少关注画面中的纹理和图案,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们在增强画面质感、制造视觉兴趣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重复的纹理来构建画面的节奏和秩序。
评分坦白说,最初购买《摄影构图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摄影构图的书籍琳琅满目,很难辨别优劣。但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它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回避复杂的问题,而是用一种非常严谨又清晰的方式,将摄影构图这个看似虚无缥缈的概念,落地到了每一个具体的视觉元素和规律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节奏与韵律”的讨论。我之前只知道画面要“好看”,但从未想过画面本身也能拥有“节奏感”。书中通过对重复元素、间隔、变化等方面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构图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在画面中“流动”,形成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比如,它会展示如何通过重复的线条或形状来制造视觉的引导,又如何通过元素的疏密变化来制造画面的动态。这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此外,书中对于“主体与背景”关系的探讨也极其深入。我之前常常陷入“如何突出主体”的误区,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背景并非只是“陪衬”,它同样可以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或者通过巧妙的构图,与主体形成有趣的互动。书中通过对景深、虚化、色彩对比等方式来处理背景,为我的拍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是单纯的“理论堆砌”,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一个章节的最后,都会有一些引导性的练习,让你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拍摄中去,并且提供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点评,让你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这种“学以致用”的设计,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当我翻开《摄影构图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我期望它能为我这个摄影初学者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事实证明,这本书确实做到了。它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大量晦涩的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开始讲解,逐步引导我理解它们如何组合成画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线条”的分析。它不仅仅是讲解直线、曲线,还细致地分析了不同方向的线条(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弧线)所能传达的不同情感和意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线条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动感。它用大量的图片案例,展示了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场景中发现并利用这些线条,从而让画面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书中对“形状”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只知道要注意主体,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画面的“负形”也就是背景的形状,同样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教会我如何观察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调整角度和构图来创造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形状组合。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非常注重“实践性”。在讲解完每一个构图原理后,都会有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引导我亲自去尝试。比如,在讲解“三分法”后,会要求我拍摄一些使用三分法构图的照片,并且提供了如何评估自己作品的建议。这种“边学边练”的方式,让我的学习过程更加扎实和有效。
评分读罢《摄影构图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摄影思维的“洗礼”。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它没有像市面上很多入门教程那样,仅仅罗列一些“拍摄秘籍”,而是深入探究了构图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它不仅仅是在教你如何“摆放”照片里的元素,而是在引导你去“构建”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信息传递力的画面。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形式感”的讨论,它不像一般教材那样只强调构图的“法则”,而是深入分析了线条、形状、纹理、光影等基本视觉元素是如何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整体。例如,书中对“曲线”的分析,不仅仅是说曲线柔美,而是细致地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曲线(如S形、C形、圆形)所能传递的不同情感和动态感,以及它们在引导观众视线时的微妙之处。我之前一直觉得摄影构图就是关于“平衡”和“对称”的,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画面中的“失衡”和“不对称”同样具有强大的视觉张力,如果运用得当,反而能制造出更令人难忘的效果。它教会我如何通过元素的分布、大小、方向来制造视觉张力,从而抓住观者的注意力。另外,对于“透视”的讲解也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总觉得透视是相机本身的属性,但这本书让我理解了如何利用不同焦段、不同拍摄角度来主动创造和控制透视效果,从而在画面中营造出深度感、空间感,甚至是引导观众深入画面。书中大量的艺术史案例引用,也让我看到了构图在绘画、雕塑等其他视觉艺术中的共通之处,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构图的普适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本能够让你“融会贯通”的“内功心法”。
评分《摄影构图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摄影之门。我之前一直是在“凭感觉”拍照,构图也多是随意为之。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构图是有章可循的,而且一套好的构图,能够极大地提升照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节奏与韵律”的讲解。我之前从未想过画面本身也能拥有节奏感,但这本书通过对重复元素、间隔、变化等方面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构图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在画面中“流动”,形成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它会展示如何通过重复的线条或形状来制造视觉的引导,又如何通过元素的疏密变化来制造画面的动态。这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此外,书中对于“主体与背景”关系的探讨也极其深入。我之前常常陷入“如何突出主体”的误区,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背景并非只是“陪衬”,它同样可以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或者通过巧妙的构图,与主体形成有趣的互动。书中通过对景深、虚化、色彩对比等方式来处理背景,为我的拍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是单纯的“理论堆砌”,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一个章节的最后,都会有一些引导性的练习,让你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拍摄中去,并且提供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点评,让你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评分当我决定系统学习摄影构图,选择了《摄影构图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这本书,我最大的期望是它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能够帮助我将抽象的构图原理转化为实际的拍摄技能。读完这本书,我认为它完全达到了我的期望,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没有回避任何复杂的构图概念,而是用一种非常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将它们一一剖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引导线”的讲解。我之前只知道利用道路、河流来引导视线,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引导线可以更加微妙,甚至可以是通过人物的目光、建筑的透视,或者光影的变化来形成。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这些引导线来增强画面的深度感和空间感,让观众的视线能够自然流入画面,并且停留更久。书中的“景深”与构图的结合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认为景深只是用来突出主体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如何运用浅景深或深景深,都可以成为构图策略的一部分,用来强调或弱化某些元素,从而塑造画面的情感和意境。它举例说明了如何利用虚化的背景来简化画面,突出主体;或者如何利用清晰的背景来提供更多信息,讲述更丰富的故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构图“公式”,而是教会我一套灵活的“思维方式”,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想要表达的情感,来创造出最适合的构图。
评分《摄影构图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解渴”的阅读体验。作为一名有一定摄影经验但总是感觉构图“差点意思”的爱好者,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许多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的答案。它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要怎么做,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引导线”的精细化分析。我之前只知道利用道路、河流来引导视线,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引导线可以更加微妙,甚至可以是通过人物的目光、建筑的透视,或者光影的变化来形成。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这些引导线来增强画面的深度感和空间感,让观众的视线能够自然地流入画面,并且停留更久。书中的“景深”与构图的结合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认为景深只是用来突出主体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如何运用浅景深或深景深,都可以成为构图策略的一部分,用来强调或弱化某些元素,从而塑造画面的情感和意境。它举例说明了如何利用虚化的背景来简化画面,突出主体;或者如何利用清晰的背景来提供更多信息,讲述更丰富的故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构图“公式”,而是教会我一套灵活的“思维方式”,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想要表达的情感,来创造出最适合的构图。
评分拿到《摄影构图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时,我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情。毕竟是名校教材,质量肯定有保障。而阅读过程也确实印证了我的期待。这本书的讲解非常系统,而且循序渐进。它并没有跳过基础,而是从最根本的视觉感知原理开始,逐渐深入到各种构图法则和技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比例与和谐”的深入探讨。我之前只知道黄金分割,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比例在构图中的更多应用,例如如何通过元素的尺寸对比来制造视觉的趣味性,如何通过几何图形的运用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它通过大量不同风格的摄影作品,详细分析了不同比例的应用效果,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某些画面看起来“舒服”,而另一些则显得“别扭”。书中的“对比与平衡”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黑白对比,还包括了形状的对比、颜色的对比、元素的数量对比等等。它教会我如何通过巧妙的运用对比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以及如何通过平衡这些对比来达到一种动态的稳定感。我之前总觉得画面要“稳”,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适度的“失衡”和“张力”同样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故事性”的构图技巧,它不仅仅是如何让画面“好看”,更是如何通过构图来传达信息,引起观者的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