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书名: | 苏州城市地图 南京城市地图 杭州城市地图 | ||||||||||||||||||
| 书号: | 9787503168772、9787503166679、9787503168765 | ||||||||||||||||||
| 出版: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
| 版印次: | 2017年 修订印刷 | ||||||||||||||||||
| 装帧: | 平装 | ||||||||||||||||||
| 语种: | 中文 | ||||||||||||||||||
| 成品规格: | 864mmX596mm | ||||||||||||||||||
| 净重: | 0.188Kg | ||||||||||||||||||
| 价格: | 3册(30元) | ||||||||||||||||||
| 图书简介 | ||||||||||||||
| ●北斗目的地地图城市系列产品的出版,旨在满足人们国内外出差、旅游的需要。给广大出行者提供便利。单张目的地地图能够弥补GPS等电子产品的不足,可帮助出行者把握全局,对行程加以规划,给出行带来方便。 |
| 书目 | ||||||||||||||||||||||
| ||||||||||||||||||||||
防水耐折展示:以南京地图为例
说实话,我购买这类地图集时,最看重的是其信息的新旧程度和实用性,毕竟2018年的版本,我得掂量一下它在现今复杂变化的城市肌理中还能提供多少有效信息。不过,对于苏州、南京、杭州这种历史悠久又发展迅猛的城市,核心的地理骨架和主要的旅游集散地变化相对较慢。我设想,这份地图在绘制2018年版本时,一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精确标记那些“游客盲区”——那些非核心商圈但极具地方特色的老街坊。我尤其想知道它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和可步行区域是如何界定的。步行探索是领略江南水乡韵味的精髓所在,如果地图能够清晰标出哪些路段适合慢行,哪些地方有便捷的自行车道或共享单车停放点,那简直是加分项。另外,对于杭州西湖景区这种复杂的区域,如果能有一张专门放大的局部地图,详细描绘出环湖步道、茶园分布以及各个码头的停靠信息,那我就能避免在人潮中迷失方向,真正实现“偷得浮生半日闲”。
评分对于这种超大尺寸的地图(展开86.4cmx59.4cm),便携性必然是一个需要妥协的点,但既然选择了纸质地图,我们就要接受它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旅途中的“桌面规划工具”,而非“实时导航工具”。因此,它的装订和耐用性就变得很重要。我希望它的封面和内页纸张质量足够好,能够承受多次的反复折叠和展开,尤其是在炎热潮湿的南方城市,纸张如果太软薄,很容易因为受潮而变形或撕裂。如果这三册地图能够采用不同的封面色调或者清晰的侧边标签进行区分,比如蓝色代表南京,绿色代表杭州,黄色代表苏州,这样在需要抽取某一本时,能迅速定位,避免手忙脚乱。这种细节上的周到设计,往往体现了出版方对旅行者真实使用场景的理解程度。
评分旅游景点指示功能是这套地图的核心价值所在。我特别关注地图是如何处理“旅游景点”这一概念的。它仅仅是罗列出那些名声在外的5A级景区吗?还是深入挖掘了那些小众但同样迷人的角落?比如,在苏州,除了拙政园、留园之外,我更想知道那些不常被大众提及的私家园林或者特色古桥在哪里。在南京,除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那些隐藏在老城区深处的民国建筑群的分布情况如何?我对历史的兴趣远大于购物。如果地图能够巧妙地将“历史文化”标签和“交通节点”结合起来,用不同的图标来区分国家级保护单位、省市级文物,并同步标注最近的地铁出口或公交站,那它就不仅仅是一张交通图,更是一本活的历史导览手册。一个优秀的地图,应该能引导你发现那些“不期而遇的美丽”。
评分这本“2018苏州 南京 杭州城市CITY交通旅游地图(共3册)”的组合,简直是为我这种喜欢自由行,又对细节有强迫症的旅行者量身定制的“救命稻草”!我记得当时我计划去这三个城市深度游,光是研究地铁线路和公交走向就让人头大。市面上的那些App虽然方便,但总觉得信息碎片化,尤其是在找不到信号或者想对整个城市的路网有个宏观把握的时候,纸质地图的魅力就体现出来了。我尤其欣赏它将三个重要城市打包的做法,这极大地简化了我的行前准备工作。要知道,从苏州到南京,再到杭州,虽然高铁方便,但如何在每个城市内部高效移动,是决定旅行质量的关键。这三册地图的尺寸——展开足足有86.4cm x 59.4cm,这可不是那种袖珍版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条小巷的走向和主要景点的相对位置。那种感觉,就像是把整个城市摊在了你的面前,让你胸有成竹。我最期待的是它对交通枢纽的标注,比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与周边地铁站的无缝衔接,这对于拖着行李箱的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仪式感”的旅行者,电子地图固然便捷,但缺少了一种与目的地的物理连接感。展开一张巨大的、印着油墨香气的纸质地图,用笔圈出明天要去探访的博物馆或者要尝试的老字号饭店,那种掌控全局的满足感是屏幕无法替代的。这三册地图的“共3册”设计,我猜测可能是为了针对三个城市的复杂度和信息量进行有效区分,保证每张图的清晰度。例如,南京的历史遗迹众多,信息密度会非常高,如果强行塞进一张大图里,字会小到让人费眼。我期望它在版面设计上能体现出层次感,主干道用粗线,次干道用细线,而步行街和历史街区则可能采用不同的底纹或颜色来区分。这种视觉上的引导,远比冰冷的导航提示要人性化得多。这种大开本的地图,非常适合在旅馆房间里铺开,和同伴一起进行第二天的行程规划,边看边讨论,比对着手机屏幕上的小点点有效率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