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卷) |
作者 | 约翰·穆勒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ISBN | 9787100010788 |
出版日期 | 1991-09-01 |
字数 | |
页码 | 543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99Kg |
内容简介 | |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是适应了现在时代更广泛的知识和新进的思想的“现代《国富论》”,为19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一本无可争议的经济学的,被奉为经济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必读的教科书,一直到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问世其垄断地位才被取代,是一本名世的经济学著作。分为上下两册。 |
作者简介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目录 | |
中译本序言 特别导言 穆勒序言 绪论 编 生产 章 论生产要素 节 何谓生产要素 第二节 给劳动的作用下定义 第三节 自然力是否在某些行业中比在另一些行业中更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 第四节 有些自然要素的数量是有限的,另一些自然要素的数量则实际上是无限的 第二章 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 节 劳动或是直接用于所生产的物品,或是用于生产的预备性作业 第二节 用于生产随后劳动所需口粮的劳动 第三节 用于生产原料的劳动 第四节 用于制造工具的劳动 第五节 用于保护劳动的劳动 第六节 用于产品运输和分配的劳动 第七节 与人有关的劳动 第八节 发现和发明的劳动 第九节 农业上、工业上和商业上的劳动 第三章 论非生产性劳动 节 劳动生产的不是物品,而是效用 第二节 效用分成三种 第三节 所谓生产性劳动,是指产生固定和体现在物体中的效用的劳动 第四节 所有其他劳动,不论多么有用,都归入非生产性劳动类 第五节 生产性消费和非生产性消费 第六节 为生产性消费供给物品的劳动和为非生产性消费供给物品的劳动 第四章 论资本 节 资本是拨出来运用于再生产的财富 第二节 指定用于生产的资本要多于生产中实际使用的资本 第三节 考察某些可以说明资本概念的实例 第五章 关于资本的基本命题 节 劳动受资本的限制 第二节 但劳动并非总是达到资本设置的限度 第三节 资本的增加可以使更多的劳动得到雇用,而且这没有明确的限度 第四节 资本是节省的结果 第五节 资本都是要消费掉的 第六节 资本不是靠保存,而是靠不断再生产积累起来的 第七节 为何国家会迅速从灾难状态恢复过来 第八节 用公债支付开支的后果 第九节 对商品的需求并非对劳动的需求 第十节 关于征税的谬误 第六章 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节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含义 第二节 在牺牲流动资本的情况下增加固定资本,对劳动者可能是有害的 第三节 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第七章 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 节 土地、劳动和资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具有不同的生产力 第二节 生产力较高的原因。有利的自然条件 第三节 较大的劳动干劲 第四节 较高的技能和知识 第五节 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相互信任程度较高 第六节 较高的安全感 第八章 论合作或劳动的联合 节 劳动联合是生产力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节 分工的作用 第三节 城镇和乡村间劳动的联合 第四节 较高程度的职业划分 第五节 试析分工带来的利益 第六节 分工受到的限制 第九章 论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 节 制造业中大规模生产方法带来的好处 第二节 合股原则的优点和缺点 第三节 大规模生产所需的条件 第四节 大面积耕作和小面积耕作之比较 第十章 论劳动增加规律 节 生产增加规律取决于劳动、资本和土地三要素增加的规律 第二节 人口规律 第三节 人口的增长实际上受哪些抑制因素的限制 第十一章 论资本增加规律 节 节约的手段和动机取决于什么 第二节 造成积累欲望的实际强度参差不一的原因 第三节 积累欲望不强烈的例证 第四节 积累欲望过强的例证 第十二章 论土地与生产增加规律的关系 节 有限的土地数量及其有限的生产力,是对生产的真正限制 第二节 土地生产规律,即随着所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递减的规律 第三节 抵消报酬递减规律的因素;生产技术的进步 第十三章 前述规律的后果 节 当生产是因积累欲望不足而受到限制时的补救办法 第二节 并非仅仅在财产不平等的国家有必要限制人口 第三节 即使在粮食进出口方面实行自由贸易,也必须限制人口 第四节 即使向外国移民,一般说来也必须限制人口 第二编 分配 章 论所有制 节 绪言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对主义的考察 第四节 对圣西门主义和傅立叶主义的考察 第二章 续论所有制 节 私有制意味着可按契约自由取得财产 第二节 规定的合法性 第三节 私有制还包含遗赠权,但不包含继承权,继承问题的考察 第四节 应否对遗赠权有所限制,如何限制 第五节 土地所有权的根据不同于动产所有权的根据 第六节 土地所有权只有在某些条件下才是有效的,但这些条件不是总能实现的。对有关所有权的各种限制条件的考察 第七节 所有权的滥用 第三章 论获得产品分配的各阶级 节 有时产品由三个阶级分享 第二节 有时产品归于一个阶级 第三节 有时产品分属于两个阶级 第四章 论竞争和习惯 节 竞争并非产品分配的调节者 第二节 习惯对地租和土地租佃的影响 第三节 习惯对价格的影响 第五章 论奴隶制 节 从奴隶状况来看奴隶制 第二节 从生产状况来看奴隶制 第三节 从奴隶所有者的利害关系来看奴隶解放 第六章 论自耕农 节 英国和欧洲大陆对自耕农制度的不同看法 第二节 关于瑞士自耕农制度的证词 第三节 关于挪威自耕农制度的证词 第四节 关于德国自耕农制度的证词 第五节 关于比利时自耕农制度的证词 第六节 关于英法海峡群岛自耕农制度的证词 第七节 关于法国自耕农制度的证词 第七章 续论自耕农 节 自耕农制度对劳动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自耕农制度具有锻炼才智的作用 第三节 自耕农制度具有促使人们深谋远虑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第四节 自耕农制度对人口的影响 第五节 自耕农制度对土地细分的影响 第八章 论分益佃农 节 分益佃农制度的性质及其种类 第二节 分益佃农制度的优缺点 第三节 有关各国分益佃农制度所起作用的例证 第四节 废除分益佃农制度是否合乎需要? 第九章 论投标佃农 节 投标佃农制度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在人口过多的国家内,实行这一制度的必然后果是名义地租的产生 第三节 这种名义地租是同勤勉、节俭或节制人口不协调的 第四节 印度的租佃制度 第十章 废除投标佃农制度的方法 节 爱尔兰投标佃农应当转变为自耕农 第二节 这一问题的现状 第十一章 论工资 节 工资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和供给,换句话说,取决于人口和资本 第二节 关于工资的若干通俗见解的检讨 第三节 除少数情况以外,高工资是以限制人口为前提的 第四节 人口的限制在某些情况下是由法律规定的 第五节 人口的限制在其他情况下是特殊习惯的结果 第六节 适度的人口限制是劳动阶级的保障 第十二章 论补偿低工资的一般方法 节 由法律或习惯决定工资的低限额,并保证就业 第二节 这种低工资限额及就业保证,其必要的条件是用法律限制人口 第三节 用以补足工资的各种津贴 第四节 租地分配制度 第十三章 再论补偿低工资的方法 节 人口问题舆论的有害方向 第二节 希望改善的根据 第三节 改善劳动人民习惯的两种相互有关的方法之一--教育 第四节 改善劳动人民习惯的两种相互有关的方法之二--通过国外和的殖民(移民),予以大规模的直接救济 第十四章 论工资因职业而异 节 工资因各种职业的引诱力不同而不同 第二节 由自然的垄断产生的工资差别 第三节 接受补助金的人们在参加竞争时对工资的影响 第四节 有独立生活来源者参加竞争时对工资的影响 第五节 妇女的工资何以低于男子 第六节 由限制性法律和团体组织造成的工资差别 第七节 关干工资取决于习惯的各种情况 第十五章 论利润 节 利润可分解为三部分,即利息、保险费和监督工资 第二节 利润的低限度以及这一限度的变动 第三节 利润因事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第四节 利润均等化的一般倾向 第五节 利润既不取决于价格,也不取决于购买和销售 第六节 资本家的垫款,终是由劳动工资构成的 第七节 利润率决定于劳动费用 第十六章 论地租 节 地租是自然垄断的结果 第二节 某种质量或位置的土地,如果其数量不少于需求,这样的土地就不能产生地租 第三节 某一土地的地租由其收获超过已耕作的劣等土地的收获的部分构成 第四节 或者由超过在不利情况下使用的资本的报酬的部分构成 第五节 投于土地的资本,其报酬是地租还是利润? 第六节 地租不在农业生产物的生产费用之内 第三编 交换 章 论价值 节 绪言 第二节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定义 第三节 一般购买力是指什么 第四节 价值是一个相对的术语。价值的一股上升或下降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 第五节 价值法则在应用于零售交易时应如何修改 第二章 论需求和供给,以及它们与价值的关系 节 价值的两个条件:效用和获得的困难 第二节 获得商品的三种困难 第三节 数量有限的商品 第四节 这类商品的价值法则及其需求和供给的方程式 第五节 受上述法则制约的各种情况 第三章 论生产费用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节 不增加费用就能无限增加的各种商品,它们的价值法则,生产费用 第二节 这个法则由于供给的可能变动(而不是实际的变动)而发生作用 第四章 对生产费用的后分析 节 生产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数量 第二节 工资不是生产费用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但是,当工资因行业不同而有所不伺时,则另当别论 第四节 就利润因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而言,利润是生产费用的组成部分 第五节 就利润延续的时间长短不一而言,利润是生产费用的组成部分 第六节 生产费用的偶然组成部分:赋税以及原料的稀缺性价值 第五章 论地租与价值的关系 节 在增加生产费用的条件下可以无限增加的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法则,及其在现有为不利的条件下的生产费用 第二节 在较为有利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这类商品,会产生地租,这种地租等于生产费用的差额 第三节 矿山和渔场的租金以及建筑物的地租 第四节 类似地租的额外利润 |
编辑推荐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文摘 | |
然而,谬论终归还是谬论,尽管我们发现了一些表面原因使它人,是通过用钱易货和用货易钱来做到这一点的。前者和后者都是这一过程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为了获利而购买货物的人,会再把货物卖出去换取货币,以期赚更多的钱。因此,即令对这个人来说,赚钱似乎也是整个过程的终目的。他常常并不付钱,而是付出某些别的东西:买进等价的货物,用来抵消他所出售的货物。但他是按货币价格接受货物的,相信这些货物带来的钱,终会超过购买它们时所花的钱。一个商人做大量生意,迅速地周转他的资本,在某个时候手头上只有很少的现钱。但他只有在资本可转换成货币时才会感到对他有价值。净收益尚未以货币偿付或记入贷方以前,他不会认为交易已结账。他歇业时,要把所有都转换成货币,只有在转换成货币之后,他才认为获得了收益,似乎货币是惟一的财富,货币的价值是获得财富的惟一手段。如果现在问一下,除了满足本人或其他人的欲望或享受以外,还为了什么目的要去弄钱,重商主义的拥护者根本不会对这个问题感到为难。确实,他会说,这些是财富的用途,并且当只限于购买本国商品时是非常值得称赞的用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以你所花去的款项,使你的同胞致富了。如果你乐意,把你的财富花在任何嗜好上都行。但是你的财富不是这些嗜好,而是你花在嗜好上的货币总额或年货币收入。 …… |
序言 | |
扬州新华书店正版书籍现货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