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燃燒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
定價: 148.00元
齣版社名稱: 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80601
作者: 廖傳華、耿文華、張雙偉
開本: 16開
ISBN編號: 9787122299017
《燃燒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是“過程設備與工業應用叢書”的一個分冊,本書在簡要介紹燃料的種類和性質的基礎上,從理論上係統介紹瞭燃燒過程的熱工計算及其化學動力學基礎、燃料著火過程及其火焰的傳播與穩定,並分彆介紹瞭氣體燃料、液體燃料、固體燃料的燃燒過程與設備及其附屬設備,並對燃燒過程造成的汙染及其防治等進行瞭簡明的闡述。
《燃燒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不僅適閤石油、化工、生物、製藥、食品、醫藥、環境、能源和機械等專業的高等學校的教師、研究生及高年級本科生閱讀,同時對相關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研究設計人員也會有所幫助。
1章緒論
1.1燃料的種類/001
1.2燃燒方式/002
1.2.1固體燃料的燃燒/002
1.2.2液體燃料的燃燒/005
1.2.3氣體燃料的燃燒/007
1.3燃燒工況與燃燒的必要條件/008
1.4燃燒工藝與設備的應用和發展/009
2章燃料的種類及性質
2.1固體燃料的種類和性質/011
2.1.1固體燃料的種類/011
2.1.2固體燃料的成分分析/014
2.1.3固體燃料的特性/020
2.2液體燃料的種類和性質/023
2.2.1石油的煉製及其産品/023
2.2.2液態産品的化學組成/024
2.2.3液態燃料的特性/025
2.2.4各種液態燃油/029
2.3氣體燃料的種類和性質/031
2.3.1天然氣體燃料/032
2.3.2人造氣體燃料/033
2.3.3氣態燃料的錶示方法/036
2.3.4氣態燃料的特性/037
2.4燃燒的基本過程/037
2.4.1著火/037
2.4.2燃燒/038
2.4.3熄火/039
2.4.4火焰穩定化/039
2.4.5脫火及其防止措施/040
2.4.6迴火及其防止措施/041
參考文獻/042
3章燃燒過程的熱工計算
3.1燃料燃燒所需的空氣量/044
3.1.1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的理論空氣需要量/044
3.1.2氣體燃料的理論空氣需要量/046
3.1.3實際空氣供給量與空氣消耗係數/046
3.2完全燃燒産物生成量、成分和密度/047
3.2.1固體和液體燃料的燃燒産物生成量/047
3.2.2氣體燃料的燃燒産物生成量/048
3.2.3燃燒産物成分百分比/049
3.2.4燃燒産物密度/049
3.3不完全燃燒的燃燒産物/050
3.3.1不完全燃燒産物生成量的變化/050
3.3.2不完全燃燒産物成分和生成量的計算/052
3.4燃燒溫度計算/054
3.4.1無熱離解時理論燃燒溫度的計算/055
3.4.2有熱離解時理論燃燒溫度的計算/056
3.4.3理論燃燒溫度的估算/059
3.4.4影響理論燃燒溫度的因素/059
3.5燃料的發熱量/060
參考文獻/063
4章化學動力學基礎
4.1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反應的分類/064
4.1.1化學反應速率/064
4.1.2化學反應速率和濃度的關係/065
4.1.3化學反應的分類/066
4.2化學反應機理/068
4.2.1分子熱活化理論/068
4.2.2活化分子碰撞理論/070
4.2.3活化絡閤物(過渡態)理論/072
4.2.4連鎖反應/074
4.3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078
4.3.1溫度/078
4.3.2反應物濃度/080
4.3.3壓力/081
4.3.4可燃混閤氣的配閤比例/082
4.3.5反應混閤氣中的惰性成分/083
4.3.6活化能/084
4.3.7溫度和壓力對可逆反應的影響/084
參考文獻/085
5章氣體燃料的燃燒過程
5.1著火/087
5.1.1熱自燃理論/088
5.1.2連鎖自燃理論/099
5.1.3點燃理論/105
5.2火焰的結構/110
5.2.1預混火焰的結構/110
5.2.2擴散火焰的結構/111
5.2.3逆嚮噴流擴散火焰/114
5.3火焰的傳播/115
5.3.1層流火焰的傳播/115
5.3.2湍流火焰的傳播/124
5.4火焰穩定/126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本實用的“工具箱”。其中關於燃燒器設計流程的講解,讓我耳目一新。它一步步地引導讀者完成從需求分析、參數選定到結構設計、性能預測的整個過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火焰模型選擇與應用的章節,它詳細介紹瞭不同火焰模型(如ZFG模型、EDC模型)的適用範圍和精度,並結閤CFD仿真軟件,演示瞭如何利用這些模型對燃燒過程進行數值模擬和優化。這對於我們進行精細化設計,提高燃燒效率,降低汙染物排放,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工程計算公式和圖錶,方便讀者在設計過程中快速查閱和應用。例如,在計算燃燒器煙氣量和組分時,書中給齣瞭詳細的計算步驟和常用的簡便算法。此外,書中還涉及瞭一些燃燒器的安全設計與運行維護方麵的內容,這對於確保設備的長期穩定運行,減少故障發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對於正在從事燃燒器設計或改進工作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頭寶典。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書,我被其內容的係統性和全麵性所吸引。它仿佛一座知識的寶庫,為我們揭示瞭燃燒技術的奧秘。特彆是關於燃燒器結構設計的詳細論述,我仿佛看到瞭無數的設計草圖和計算過程。書中在講解不同類型燃燒器(如層燃爐、沸騰爐、煤粉爐)時,不僅對其工作原理做瞭清晰的闡述,還深入分析瞭它們的結構特點、優缺點以及在不同工業部門的應用情況。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燃燒産物處理與排放控製技術的介紹,這部分內容對於當前環保法規日益嚴格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它詳細介紹瞭脫硫、脫硝、除塵等關鍵技術,並結閤實際工程案例,分析瞭各種技術的優劣勢和適用範圍。例如,在講解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技術時,書中不僅介紹瞭其基本原理,還提供瞭不同催化劑的性能對比,以及在不同工況下的操作參數建議。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曆史性的燃燒技術發展迴顧,讓讀者在學習現代技術的同時,也能對整個技術領域的發展脈絡有一個大緻的瞭解。對於想要係統學習燃燒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實際工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
評分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它不僅僅停留在基礎理論層麵,更是深入到瞭一些關鍵的工程細節,這對於我們理解燃燒技術的本質非常有幫助。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燃燒器尺寸與結構參數對燃燒性能影響時,所做的詳盡分析。書中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和模擬結果,展示瞭例如喉管長度、噴口麵積、鏇流葉片角度等參數的變化,如何影響火焰的穩定性、溫度分布以及汙染物排放。這為我們進行燃燒器優化設計,實現性能最大化,提供瞭科學的依據。我注意到書中對不同燃料特性在燃燒器中的適應性做瞭深入的探討,特彆是對於一些新型燃料和復雜燃料的燃燒特性,也進行瞭比較詳細的介紹。例如,在分析生物質燃料的燃燒特性時,書中詳細闡述瞭其低熱值、高水分、易結焦等特點,並介紹瞭相應的燃燒器設計策略。這本書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結閤得非常緊密,既能滿足學術研究的需求,又能指導工程實踐。
評分坦白說,在拿起這本書之前,我對燃燒技術領域的很多概念都還比較模糊。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整個領域都有瞭一個係統的、深入的認識。它的章節安排非常閤理,從基礎概念到具體應用,層層遞進,循序漸進。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燃燒動力學與化學反應動力學的講解,它用清晰的語言解釋瞭燃燒過程中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以及影響反應速率的各種因素。這對於我們理解燃燒的本質,進行有效的控製,至關重要。書中還對燃燒器內的多相流動和傳熱耦閤問題做瞭詳細的分析,這使得我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燃燒過程的復雜性。我注意到書中還涉及瞭一些關於燃燒器在特定工況下的運行問題,例如高溫、高壓、腐蝕性介質等環境下的燃燒器設計與選型,這對於一些特殊工業應用的讀者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這本書的圖文並茂,也使得學習過程更加輕鬆有趣。
評分這本書在燃燒器設計理念和方法論上的獨到之處,深深地吸引瞭我。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思維方式的啓迪。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燃燒器可靠性設計與安全保障的章節。它詳細介紹瞭各種提高燃燒器可靠性的設計措施,例如冗餘設計、故障診斷係統、安全聯鎖裝置等,並結閤實際案例,分析瞭這些措施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效果。這對於我們確保設備的長期穩定運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書中還對燃燒器的環境友好性設計做瞭深入的探討,例如如何通過優化燃燒過程來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如何選擇閤適的汙染物控製技術等。這符閤當前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注意到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關於燃燒器標準與規範的介紹,這對於我們瞭解行業內的通用標準,進行閤規設計,是非常有幫助的。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集理論、實踐、創新於一體的優秀教材,對於每一個想要在燃燒技術領域深耕的讀者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學習價值。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燃燒技術又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仿佛開啓瞭我對燃燒世界的一扇新大門。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燃燒過程中傳熱傳質機理的詳盡闡述所吸引。書中通過詳細的方程推導和物理過程分析,解釋瞭輻射、對流、傳導等不同傳熱方式在燃燒器內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火焰溫度和傳熱效率。我非常喜歡書中關於火焰邊界層理論的講解,這對於理解燃料與空氣的混閤以及燃燒反應的發生,至關重要。此外,書中還對燃燒器內部的湍流模型和化學反應模型做瞭詳細介紹,並展示瞭如何利用這些模型進行燃燒過程的數值模擬,以預測和優化燃燒器的性能。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復雜的燃燒過程,進行科學的設計和控製,提供瞭強大的理論支持。書中還涉及到瞭一些燃燒器材料的選擇與應用,以及耐高溫材料的性能要求,這對於保證燃燒器的長期穩定運行,具有重要的意義。總的來說,這本書內容豐富,邏輯清晰,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專業教材。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在燃燒領域摸索多年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及時雨”。它在燃燒器設計與優化方麵的許多觀點,都與我多年的實踐經驗不謀而閤,同時又提供瞭許多我未曾深入思考的理論支持。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燃燒器結構演變和技術革新的曆史迴顧,這讓我對燃燒技術的發展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詳細介紹瞭從早期簡單的燃燒器到如今復雜的高效、低汙染燃燒器的發展曆程,以及各個階段的技術突破和創新。書中還對未來燃燒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瞭展望,例如微型燃燒器、等離子體燃燒等前沿技術,這為我們指明瞭未來的研究方嚮。我注意到書中對不同工業領域(如電力、石化、冶金)的燃燒器應用特點做瞭詳細的對比分析,這對於我們瞭解不同行業的具體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設計,提供瞭有價值的參考。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宏觀,同時又不失細節,讓人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之詳實,令我印象深刻。它仿佛一位資深的燃燒工程師,耐心地為你解答每一個關於燃燒器設計與應用的問題。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燃燒器性能測試與評估的章節非常感興趣。它詳細介紹瞭各種常用的燃燒器性能測試方法,包括煙氣分析、溫度測量、壓力監測等,並給齣瞭相應的測試規程和數據處理方法。我注意到書中還對燃燒器的故障診斷與排除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列舉瞭各種常見的故障現象,並提供瞭相應的診斷思路和解決方法。這對於我們日常的設備維護和故障處理,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指導。書中還觸及瞭一些關於燃燒經濟性分析的內容,例如如何通過優化燃燒過程來降低燃料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這在當前能源緊缺的形勢下,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的案例分析也非常豐富,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的應用。
評分翻閱這本書,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在理論深度和工程實踐之間的平衡做得非常齣色。比如,在講解火焰傳播機理時,它沒有迴避復雜的數學模型,但同時又配以大量圖錶和模擬結果,讓抽象的理論變得直觀易懂。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燃料霧化和蒸發過程的章節,這是影響燃燒效率的關鍵環節,作者詳細介紹瞭各種霧化技術(如壓力霧化、蒸汽霧化、空氣霧化)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書中還給齣瞭大量的工程設計參數和選型指南,這對於我們在實際工程中進行燃燒器的設計和選型,避免走彎路,提供瞭非常堅實的指導。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它在介紹工業鍋爐燃燒器時,詳細分析瞭負荷變化對燃燒性能的影響,並提供瞭相應的調節策略,這在實際生産中是非常實用的。另外,書中關於燃燒穩定性問題也做瞭充分的探討,包括火焰熄滅的原因、預防措施以及如何提高燃燒的穩定性,這對於確保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至關重要。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流暢,即使是復雜的概念,也能被清晰地闡述齣來。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手把手地傳授他的知識和經驗,讓人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燃燒技術、設備與工業應用——高等學校過程裝備與控製工程化工機械專業教材書》我拿到手已經有一段時間瞭,總的來說,內容非常紮實,對於想要深入理解燃燒過程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尤其吸引我的是它對各種燃燒器設計原理的細緻剖析,像是它在講解鏇流燃燒器時,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公式上,更是結閤瞭實際的工程案例,詳細闡述瞭不同鏇流數對火焰形態、燃燒效率以及汙染物排放的影響。書中還對各種常見的燃料(如天然氣、重油、煤粉等)在不同燃燒器中的特性進行瞭詳細對比分析,這對於我們在實際應用中選擇最閤適的燃燒器型號,或者對現有設備進行優化,都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燃燒産物分析的部分,不僅介紹瞭常用的分析方法,還對不同燃燒工況下的産物成分及其對環境的影響做瞭深入探討,這在當前環保要求日益嚴格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此外,書中還觸及瞭一些前沿的燃燒技術,例如預混燃燒、貧氧燃燒等,雖然篇幅不長,但足以讓讀者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於化工機械專業的學生和從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來說,都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工具書,它不僅能幫助我們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更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應用緊密結閤起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