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活性石灰生产理论与工艺;冶金;冶金和矿业科技

正版 活性石灰生产理论与工艺;冶金;冶金和矿业科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汉杰 著
图书标签:
  • 活性石灰
  • 石灰生产
  • 冶金
  • 冶金科技
  • 矿业科技
  • 工业化学
  • 材料科学
  • 生产工艺
  • 理论研究
  • 冶金工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易宝易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7405
商品编码:2820420002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活性石灰生产理论与工艺;冶金;冶金和矿业科技
作者 郭汉杰
定价 98.0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197405
出版日期 2014-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介绍石灰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基础上,重点指出石灰生产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本书作者是冶金石灰方面少有的几位专家之一。

   作者简介

   目录
篇活性石灰生成过程基础理论
 章活性石灰生成的基本理论
  1.1CaCO3分解反应热力学
  1.1.1CaCO3分解反应的ΔrG计算
  1.1.2CaCO3的开始分解温度与沸腾分解温度
  1.2极小颗粒CaCO3的分解平衡研究
  1.3CaCO3的分解反应动力学
  1.3.1CaCO3的分解反应动力学的物理模型
  1.3.2CaCO3分解制备活性石灰的未反应核模型
  1.3.3外扩散为限制环节时的反应模型
  1.3.4CO2在固相产物层中的内扩散为限制环节
  1.3.5界面化学反应为限制环节时分解反应速率
  1.3.6内、外扩散混合控速时分解反应速率
  参考文献
 第2章石灰石中CaCO3的分解机理
  2.1CaCO3分解反应的热分析研究方法
  2.1.1热分析曲线动力学分析
  2.1.2反应机理函数的推断
  2.1.3利用热分析方法对碳酸钙分解研究进展
  2.2轻烧石灰石煅烧的分解机理
  2.2.1轻烧石灰石CaCO3分解的热重分析
  2.2.2轻烧样品煅烧前后的扫描电镜分析
  2.2.3轻烧工艺下碳酸钙分解动力学的研究
  2.3过烧石灰石中CaCO3煅烧分解反应机理
  2.3.1过烧后所得石灰样品微观结构的分析
  2.3.2过烧石灰石中CaCO3热分解的热重曲线
  2.4石灰石中二氧化硅含量对分解的影响
  2.4.1实验方法及结果
  2.4.2碳酸钙中SiO2含量为0.76%时的分析
  2.4.3碳酸钙中SiO2含量为1.83%时的分析
  2.4.4碳酸钙中SiO2含量为2.50%时的分析
  2.5石灰石的粒度对碳酸钙分解速率的影响
  2.5.1实验方法及结果
  2.5.2利用Kissinger法求动力学参数
  2.5.3利用双外推法确定不同粒度的石灰石中钛酸钙分解的活化能
  2.5.4不同粒度石灰石分解的概然机理函数的确定
  2.5.5石灰石分解反应速率限制性环节分析
  参考文献
第2篇活性石灰的制备工艺
 第3章石灰的活性度
  3.1石灰的活性度与物理化学
  3.2活性度的测量方法
  3.2.1粗粒滴定法
  3.2.2消化速率法
  3.3活性石灰的理论活性度的计算
  3.3.1纯CaCO3分解后得到的活性石灰的理论活性度的计算
  3.3.2含有杂质组分的CaCO3制备的活性石灰理论活性度计算
  3.4对石灰活性度的影响因素
  3.4.1石灰活性度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3.4.2煅烧设备对活性度的影响
  3.4.3石灰石矿对活性度的影响
  3.4.4其他因素对活性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活性石灰生产工艺
  4.1活性石灰生产工艺的实验室研究
  4.1.1实验方法
  4.1.2不同预热温度时石灰石的煅烧实验结果
  4.1.31050℃恒温条件下的保温实验数据
  4.1.4石灰石的煅烧过程佳温度研究
  4.2回转窑生产活性石灰工艺的模拟实验
  4.3活性石灰烧制过程其他元素与活性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4.3.1低MgO含量的石灰石为原料的活性石灰数学模型
  4.3.2高MgO含量的石灰石为原料的活性石灰数学模型
  4.4石灰活性度与石灰中CaO含量的关系
  4.4.1低MgO含量石灰中石灰活性度与CaO含量的关系
  4.4.2高MgO含量石灰中石灰活性度与CaO含量的关系
  4.5石灰活性度与SiO2含量的关系
  4.5.1低MgO含量石灰中石灰活性度与SiO2含量的关系
  4.5.2高MgO含量石灰中石灰活性度与SiO2含量的关系
  4.6石灰活性度与S含量的关系
  4.6.1低MgO含量石灰中石灰活性度与S含量的关系
  4.6.2高MgO含量石灰中石灰活性度与S含量的关系
  4.7石灰活性度与理论活性度的百分比影响因素的数
  学模型
  4.7.1低MgO含量时石灰活性度百分比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
  4.7.2高MgO含量的石灰活性度百分比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第5章活性石灰生产设备
  5.1回转窑生产活性石灰
  5.1.1回转窑生产活性石灰的设计
  5.1.2回转窑产品品种及工艺技术方案
  5.1.3回转窑生产活性石灰各部分描述
  5.1.4回转窑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
  5.1.5自动化控制
  5.2套筒窑
  5.2.1套筒窑的结构
  5.2.2套筒窑的工艺流程
  5.2.3套筒窑的主要工艺参数
  5.3麦尔兹窑
  5.3.1麦尔兹窑的原理及技术特点
  5.3.2麦尔兹窑的结构
  5.4石灰石煅烧的理论能耗及几种主要窑炉的对比
  5.4.1石灰石分解得到1t CaO的理论能耗计算
  5.4.2对几种生产活性石灰设备的总体评价
  参考文献
第3篇活性石灰的应用
 第6章活性石灰的应用
  6.1活性石灰在烧结工艺中的应用
  6.1.1活性石灰强化烧结过程的机理
  6.1.2活性石灰对烧结矿的细微结构的影响
  6.1.3活性度与烧结矿微观结构
  6.1.4活性石灰的添加方法及对烧结性能的影响
  6.1.5活性石灰在钒钛磁铁矿烧结中的应用
  6.2活性石灰在铁水预处理脱硫过程中的应用
  6.2.1KR法脱硫反应热力学
  6.2.2KR法脱硫反应动力学
  6.2.3KR法脱硫工艺流程
  6.2.4采用活性石灰的KR法脱硫的数学模型
  6.3活性石灰在炼钢过程中的应用
  6.3.1活性石灰在炼钢中的反应机理
  6.3.2活性石灰在炼钢渣中的溶解
  6.3.3活性石灰代替普通石灰的技术经济及效果分析
  6.4铁水喷吹活性石灰与颗粒镁复合脱硫
  6.4.1铁水中喷入石灰颗粒脱硫反应速率
  6.4.2金属镁脱硫动力学
  6.4.3活性石灰镁复合喷吹脱硫过程计算
  6.4.4利用活性石灰镁粒复合喷吹脱硫的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热力学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热力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各类工程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读者建立一套严谨的科学分析框架,以理解和优化各种工程过程。全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复杂工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第一部分:热力学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 本部分首先系统性地回顾和阐述了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零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重点在于解释这些定律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如何约束和指导能量的转化与传递。我们将从宏观热力学角度出发,介绍状态函数、过程函数、功、热量、内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关键概念,并详细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热力学分析。 状态与过程: 详尽阐述了平衡态的概念,介绍了如压强、温度、体积、组分等宏观性质如何定义系统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分析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大量的实例,如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绝热过程和多方过程,演示状态函数的变化如何与系统经历的过程相对应,并引入相图的概念,帮助读者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存在的形态及其转变。 能量转化与守恒: 详细解读了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将其应用于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我们将通过分析热机、制冷机等典型设备,说明如何利用第一定律计算功和热量的传递,并强调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形式的多样性。同时,会介绍焓的概念,以及它在恒压过程中的重要性,例如化学反应和相变过程中的热效应分析。 不可逆性与熵: 深入探讨了热力学第二定律,重点阐述熵的概念以及其在衡量系统无序度和能量不可用性方面的作用。我们将通过卡诺循环、朗肯循环等经典热力学循环的分析,揭示第二定律的普遍性,以及如何通过分析循环效率来评估热力学过程的优劣。书中还会介绍熵增原理,解释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减小不可逆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自由能与化学平衡: 引入吉布斯自由能和亥姆霍兹自由能的概念,阐明它们在判断过程自发性以及系统达到平衡时的关键作用。我们将重点关注吉布斯自由能在化学反应平衡中的应用,推导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并分析温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将为后续的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工程热力学应用实例与分析 本部分将热力学基础理论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典型的工程应用案例,展示热力学分析方法的强大能力。读者将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理解、评估和优化各种工程系统。 热机与动力系统: 详细分析了各种类型的热机,包括蒸汽动力循环(如朗肯循环)和燃气动力循环(如布雷顿循环)。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循环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锅炉、汽轮机、冷凝器、压缩机、燃烧室等)的热力学过程,计算其效率,并讨论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如蒸汽参数、背压、预热等。此外,还会介绍内燃机(如奥托循环、迪塞尔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以及其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性。 制冷与热泵系统: 深入探讨了制冷循环(如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和热泵循环的热力学原理。我们将分析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等组件的作用,并运用热力学定律计算制冷系数(COP)和供热系数(COP),评估系统的性能。书中还会讨论不同制冷剂的选择原则,以及相变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 传热学基础与应用: 简要介绍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虽然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深入的传热学分析,但会强调传热在热力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例如在换热器设计、锅炉效率分析以及绝热材料选择等方面。我们将展示如何将热力学第一定律与传热分析相结合,以确定系统的能量平衡。 流体机械中的热力学应用: 分析了泵、风机、压缩机等流体机械的工作原理,并将其与热力学联系起来。我们将探讨这些设备在输送流体时所做的功,以及流体性质变化(如温度、压强)如何影响设备的性能。重点会放在能量损耗和效率分析上,展示如何通过热力学分析来优化流体机械的设计和运行。 第三部分:化工过程与化学反应的热力学 本部分专注于热力学在化学工程和化工过程中的应用,特别强调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性和过程的平衡分析。 化学反应热力学: 详细介绍了反应热、生成焓、燃烧焓等概念,并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我们将介绍赫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已知反应的焓变来推算未知反应的焓变。此外,还将探讨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以及它们在判断反应自发性方面的作用。 化学平衡与反应进程: 深入研究化学平衡原理,包括平衡常数(Kp和Kc)的定义、计算及其影响因素(温度、压强、浓度)。我们将通过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如何通过改变操作条件来使平衡向期望的方向移动。书中还将介绍多相平衡,如固-液平衡、气-液平衡(如亨利定律)等。 化工单元操作的热力学分析: 将热力学原理应用于常见的化工单元操作,如蒸馏、吸收、萃取、结晶等。我们将分析这些过程中的相平衡、相变以及能量传递,并演示如何利用热力学计算来预测过程的产率、能耗和效率。例如,在蒸馏分析中,会讨论汽液平衡关系和相对挥发度。 工业过程的热经济性分析: 强调热力学分析在优化工业过程经济性方面的重要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减少物料损耗、优化操作条件来降低生产成本。书中会涉及一些简单的投资回收分析和能耗优化策略。 第四部分:新兴领域的热力学展望 本部分将热力学原理延伸到一些新兴的工程和科学领域,展现其广泛的应用潜力和前沿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中的热力学: 探讨热力学在材料设计、相变控制、合金开发等方面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相图和相变热力学来预测材料的性能,以及如何通过热处理来优化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 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 关注热力学在新型能源技术中的作用,如电池、燃料电池、相变储能材料等。我们将分析这些技术的能量密度、效率和循环寿命,并讨论如何利用热力学原理来提高其性能。 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探讨热力学在环境污染控制、资源回收利用、碳捕获与封存等领域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热力学原理评估环境过程的效率,以及如何设计更节能环保的工艺。 生物热力学简介: 简要介绍热力学原理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如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代谢等。虽然不作为重点,但旨在启发读者思考热力学在更广泛领域的普适性。 本书的语言力求严谨、准确,同时避免过度冗余的数学推导,侧重于概念的清晰解释和方法的实际运用。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图表、流程图和计算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热力学概念和复杂的工程过程。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一套强大的分析工具,从而在各种工程设计、过程优化和问题解决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化学工程、机械工程、能源工程、材料科学、环境工程以及其他相关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在相关领域工作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对于希望深入理解热力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读者,本书将是一个宝贵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活性石灰生产理论与工艺”,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之前对活性石灰的了解仅限于它是一种建筑材料,但“活性”这个词,以及“生产理论与工艺”的表述,让我意识到它背后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释“活性”的含义,即活性石灰为何比普通生石灰具有更强的反应能力,这背后的微观机制是什么?是否与晶体结构、表面能有关?书中关于“理论”的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对石灰石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包括不同煅烧温度、压力、时间对分解率和产品活性的影响。例如,为什么需要精确控制煅烧温度?过高或过低会有什么后果?书中关于“工艺”的部分,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煅烧设备,如回转窑、竖窑、带式窑等,它们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传热传质过程,以及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根据原料特性和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操作。我特别想知道,如何才能实现活性石灰生产的节能降耗和绿色环保,例如废热回收、废气处理技术等,这对于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尤为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活性石灰生产理论与工艺”,让我对如何从原材料变成具有高活性的产品充满了好奇。我之前对石灰石的了解仅限于它是一种常见的矿石,而“活性”这个词,则暗示了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解释“活性”的科学定义,以及影响活性的关键因素,比如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煅烧气氛、以及石灰石本身的化学成分和粒度。书中关于“理论”的部分,我期望能看到对石灰石高温分解动力学的深入探讨,例如其分解机理、分解速率的数学模型,以及如何通过控制这些参数来优化产品质量。而“工艺”的部分,我更是希望能够一窥活性石灰生产的全貌。从石灰石的开采、破碎、筛分,到窑炉的选择(如回转窑、竖窑),煅烧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现象,再到产品的冷却、粉碎、包装等各个环节,我希望能有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关注在实际生产中,如何解决常见的技术难题,比如结圈、结块、燃料消耗过大、废气排放等问题,并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性的工艺改进。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冶金”和“冶金和矿业科技”这些关键词,让我联想到了一些高炉炼铁、炼钢过程中的复杂化学反应。我一直对工业材料的转化过程非常感兴趣,而活性石灰作为一种重要的冶金辅料,其作用机制一定十分有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解析活性石灰在各种冶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在炼铁高炉中,它如何与硅酸盐、氧化铝等脉石成分反应,降低炉渣的熔点,促进炉渣的形成和排出,从而保证生铁的质量和产量。我期待书中能提供详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析这些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同时,我也想了解活性石灰在其他冶金领域,如炼钢、有色金属冶炼等中的应用,以及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在矿业科技方面,我希望能够了解活性石灰的生产工艺,包括从矿石的开采、选矿,到窑炉的类型选择、操作控制,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检测。我尤其关注如何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来提高活性石灰的活性、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完全是被“冶金”和“矿业科技”这几个关键词所吸引。我一直对工业的基石产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冶金过程,正是这些基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活性石灰,虽然听起来是个相当基础的化学品,但在冶金行业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有色金属提取等过程中。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活性石灰在这些具体冶金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比如,在炼钢过程中,它如何与钢水中的杂质(如磷、硫)发生反应,形成易于去除的炉渣?在其他有色金属的提炼中,它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书中能提供详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来解释这些反应的原理。此外,关于活性石灰的生产工艺,我期待能够了解不同设备(如回转窑、竖窑)的工艺流程、优缺点比较,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关键参数,例如煅烧温度、停留时间、气体气氛等,以获得特定指标的活性石灰。我甚至希望书中能涉及一些工艺优化和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探讨,这对于提升行业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却又不失专业感,正版的标识更是让人安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分量,仿佛就预示着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一直对工业生产中的那些“看不见”的化学反应和工程技术充满好奇,尤其是像活性石灰这样看似简单却应用广泛的材料,其背后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总是让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燃了我对这一领域的求知欲。冶金和矿业科技,这两个词汇的组合,更是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产业图景,让人不禁联想到巨大的矿山、热气腾腾的窑炉,以及无数为国民经济发展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关于活性石灰生产的详尽理论基础,例如其化学成分的形成、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各种影响反应效率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其具体的生产工艺,从原料的准备、煅烧的温度和时间控制,到产品的冷却、分级和包装,每一个环节的细节都可能蕴藏着智慧和经验。我甚至想象,书中或许还会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展示不同厂家在工艺上的创新和突破,或者分析某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毕竟,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又反过来丰富理论,这本书是否能架起这座桥梁,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我尤其对“活性”这个词充满了好奇,它究竟是如何被赋予的?又在哪些应用中体现出来?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

评分

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在于它“冶金”和“矿业科技”的定位,这让我相信它会提供非常深入和实用的信息,尤其是在活性石灰的应用层面。我之前了解到活性石灰是冶金行业中的重要辅料,但具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一直不太清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活性石灰在不同冶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在钢铁生产中,它作为主要造渣剂,是如何与铁矿石中的杂质(如SiO2、P2O5)发生反应,形成易于清除的炉渣,从而达到净化钢水的目的。我希望书中能提供相关的化学反应式,并解释这些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同时,我也想了解活性石灰作为脱硫剂在冶金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在矿业科技方面,我期待了解活性石灰的生产过程,包括石灰石的开采、破碎、筛分、煅烧等环节。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不同类型窑炉(如回转窑、竖窑)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我也希望书中能涉及一些关于活性石灰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标准,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来选择和调整产品规格。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称,尤其是“活性石灰生产理论与工艺;冶金;冶金和矿业科技”的组合,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庞大的工业场景。我一直对工业生产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充满好奇,而活性石灰,这个在许多工业领域都不可或缺的材料,其生产过程一定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活性”的奥秘,即活性石灰究竟是如何通过特定的生产工艺而获得其高反应性的?书中关于“理论”的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对石灰石热分解过程的详细阐述,包括热力学平衡、动力学模型,以及各种影响分解速率和产物性质的因素。我期待深入了解煅烧温度、时间、气氛等参数对活性石灰质量的影响。在“工艺”方面,我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活性石灰的生产流程,从原料的准备、破碎、筛分,到不同类型窑炉(如回转窑、竖窑)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操作要点,再到产品的冷却、分级、包装等环节。我尤其关注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技术手段。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所涵盖的“冶金”和“矿业科技”两大领域,这本身就意味着它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深度挖掘。我一直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那些精密的科学原理非常感兴趣。活性石灰,虽然听起来是基础的化工产品,但它在冶金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作为造渣剂、脱硫剂等。因此,这本书如果能详细阐述活性石灰在不同冶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炼钢、炼铁、有色金属冶炼等环节,是如何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善金属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那将是极具价值的内容。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活性石灰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它的CaO含量、粒度分布、比表面积、以及它与各种杂质元素的反应机理。同时,对于其生产工艺,例如回转窑、竖窑等不同类型的窑炉,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参数,比如燃料的消耗、废气的处理、能耗的优化等等,我希望能有深入的解读。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对整个工业体系运作方式的理解。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图表、流程图,甚至是一些实验数据,来直观地展现这些复杂的理论和工艺。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其“冶金”和“矿业科技”这两个方向的延伸。我一直对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活性石灰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其在冶金领域中的应用,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活性石灰在不同冶金工艺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在炼铁过程中,它如何作为造渣剂,去除铁矿石中的脉石成分,降低炉渣的熔点,从而提高生铁的产量和质量。在炼钢过程中,它又如何作为脱硫剂和脱磷剂,吸收钢水中的有害杂质,提升钢材的纯净度。书中对于这些化学反应的解释,我希望能够深入到反应机理层面,提供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热力学数据,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同时,对于活性石灰的生产工艺,我期望能够了解到不同类型窑炉(如回转窑、竖窑)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根据原料特性和产品需求进行选择和操作。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活性石灰的质量和收得率,以及降低能耗和环保排放方面的技术探讨,这对于现代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

一本关于“活性石灰生产理论与工艺”的书,我期待它能像一本百科全书一样,为我打开活性石灰这个领域的知识大门。我一直对工业生产中的那些“幕后英雄”感到好奇,而活性石灰无疑就是其中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化学原理讲起,详细解释石灰石(Ca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CO2)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更重要的是,“活性”这个词,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其科学内涵,比如活性石灰为何比普通生石灰具有更强的化学反应性?这种活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如表面积、孔隙结构、杂质含量等?在工艺方面,我希望能够详细了解各种生产活性石灰的窑炉类型,例如回转窑、竖窑、沸腾炉等,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优缺点,以及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根据原料性质、产品要求和经济效益进行选择。我特别关注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精准控制温度、气氛、物料停留时间等关键参数,以获得具有高钙含量、低杂质、高比表面积和优良反应性的活性石灰。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涉及一些关于节能减排、废气处理、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技术探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