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碑帖法书精品选: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套装全2册) (日)荒金大琳 著 文物出版社

历代碑帖法书精品选: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套装全2册) (日)荒金大琳 著 文物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荒金大琳 著,[日] 荒金治 整理
图书标签:
  • 书法
  • 碑帖
  • 法书
  • 唐朝
  • 褚遂良
  • 雁塔圣教序
  • 荒金大琳
  • 文物出版社
  • 艺术
  • 字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29815
商品编码:28204865156
包装:平装
开本:8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穴雁塔圣教序移建于永徽四年(653),由太宗、皇太子李洽(后来的高宗)撰文,褚遂良书。唐初是楷书初步成熟的时期,在太宗喜爱王羲之书法的背景下,《雁塔圣教序》有着浓厚的行书味道,即在这块楷书碑中,可以看见许多的行书笔画。
  这次使用的拓片是宋拓本,在历代传下来的拓片里是数一数二的。我们通过对原碑的研究,发现很多细腻的部分在拓片上漫有显示出来。这次公开的照片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全面了解《雁塔圣教序》的原貌。碑中大量修正的綫条告诉我们,这块碑的书法曾经被修正过。从修正的事实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建碑时的一些不太正常的情况。褚遂良是当时的宰相,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留下这磨多的修改的笔画。
  杨守敬到日本介绍漠唐碑刻以后,日本书法界对碑刻的研究成果日益丰硕。与杨守敬有过直接交流的日下部鸣鹤的弟子比田井天来与松田南溟对穴雁塔圣教序移有深入的研究。他们留下了一本拓片,从中可以窥见他们研究的成果。他们在拓片上点了350个红色与金色的点。这可能是他们认为值得研究的部分。1971年,由日本书学院出版部出版了穴书学院本,雁塔圣教序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所说的金点与红点。可惜的是,他们没有留下文字说明来解释他们的研究成果。
  我们对此研究一段时间后,认为一定要亲眼看看原碑。我们申请了好几次,但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梦想。1997年,在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陈永兴先生、陕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西安市大雁塔保管所等的帮助下,终于实现打开铁架子,让我们能够靠近原碑研究的梦想,在此特向他们表示感谢。在仔细观察原碑的同时,得到了拍照的许可。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整理这些照片,并进行放大研究,发现在全文1463个字中,978个字里共有1492个修正的地方,很多地方如果只看拓片的话是看不见的。而且亲眼看原碑也一样有限,只有在放大的情况之下能够发现真实的情况。在原碑面前拿着放大镜研究是*理想的,但是在大雁塔不允许一个字一个字研究。回日本后,我们把每一个字放大到A4纸那废大,发现那些修正的綫条后心里有解除大秘密的感觉。
  褚遂良在永徽四年(653)时,任尚书右仆射,做为长孙无忌之后的第二位宰相,却留下了这么多的不自然的现象。我们为褚遂良难过,因为如果他做为宰相,情况很正常的话,肯定有机会处理这么多的修正綫的。从褚遂良的前后经历可以看出他的巨大变化。太宗去世后,高宗即位。褚遂良被任命为顾命大臣,但是第二年(永徽元年)被左迁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召回长安以后,永徽六年为了反对高宗与武则天的结婚,受到了第二次左迁,*后死在爱州(现在的越南)。《雁塔圣教序》的建立年代正好在褚遂良第1次左迁与第二次左迁之间。我们认为两次左迁的基本原因是高宗对褚遂良的排斥。但为了建立穴雁塔圣教序移,高宗需要褚遂良的手笔。这是在《雁塔圣教序》里出现修正綫的背景。
  穴雁塔圣教序移的原碑在大雁塔的两侧宠里,尽管保护的状态比其它碑好得多,但还是有很多残损的。为了避高宗的讳,“治”字的*后一笔原来是漫有的,现在的照片里看到的*后一笔是后来的人补上的,看照片时必须要注意这方面。在宋拓里,石碑的每一行的*后几个字由于磨损看不清,很容易引起误会,认为这是后来的风吹雨淋造成的磨损。但实际上,石碑下面的雕刻并没有被损坏,从此可以推断每行的*后几个字的磨损,建碑时已经是这个样子。从照片上看这些文字,在石头不平的情况下还是有文字的,也许由于石质与其它部分不同而刻起来比较困难。
  《历代碑帖法书精品选: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套装全2册)》把太宗的《序》与高宗的《序记》,分为两册。《序》和《序记》的原碑本来是分别立在大雁塔南门西侧和东侧的龛里,分为两册是*合理的。穴序移的行文为从右到左,穴序记移为从左到右,在大雁塔看碑的时候可以看到从中间分别向西、东两方背向行文的特殊形式。所以我们采用了与原碑一样的排版。

目录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

《中国书法艺术史导论》 编著者: 王伯敏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书法艺术自远古时期的萌芽,直至近现代的发展演变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全面而深入的中国书法艺术通史。作者王伯敏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视野,将书法置于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社会背景之下进行考察,力求揭示书法艺术的内在逻辑与时代精神。 全书以时间为轴线,从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字形态开始,逐一剖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主要书体在不同朝代的演进与发展。作者不仅仅关注书体本身的风格变化,更深入探讨了书写工具、材料、书写载体(如石碑、简牍、纸张、绢帛)的演变对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在对各个时期代表性书法家及其作品进行介绍时,本书注重结合其生活年代、师承关系、时代思潮,深刻阐释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例如,在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作者详细阐述了“二王”父子在行书和草书领域的创新,以及他们如何将书法从单纯的书写工具提升到自觉的艺术境界。在谈及唐代书法时,本书不仅介绍了初唐的尚法,如欧阳询、虞世恭、褚遂良等人的严谨规范,也深入剖析了盛唐颜真卿的雄浑大气,以及晚唐张旭、怀素的狂放不羁,展现了唐代书法由继承走向创新的辉煌。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在于,作者将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中国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多元文化因素紧密结合。例如,魏晋时期玄学的盛行如何影响了士人的书法审美,唐代佛教的兴盛如何催生了大量精美的经文书写,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如何促进了书法向更加自由、个性的方向发展,都在书中得到了细致的阐释。 在叙述方法上,本书力求严谨而不失生动,既有宏观的历史脉络梳理,又不乏对具体作品的微观分析。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史料,将抽象的书法理论和艺术风格变得易于理解和欣赏。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对著名碑帖的介绍和赏析,引导读者从视觉上感受不同时代、不同书家的独特魅力。 本书适用于对中国书法艺术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包括书法爱好者、艺术史研究者、高校师生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追求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够建立起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系统认知,更能深刻理解书法所蕴含的东方美学精神和文化内涵。它是一扇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智慧的窗口,也是一次触摸中华民族精神脉搏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套《历代碑帖法书精品选: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书,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国书法艺术盛宴的大门。书中精选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碑帖法书,让我得以一窥书法艺术的演变轨迹。从魏晋的飘逸,到唐朝的雄浑,再到宋元的雅致,每一件作品都像一位无声的讲述者,向我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特别是《雁塔圣教序》,它本身就是唐代楷书的典范,褚遂良的笔法精绝,结构严谨,用墨深浅变化微妙,字字珠玑。而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呈现了这幅名作的每一个细节,更在于它如同一个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去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书写者的人生际遇,以及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书中对于每件碑帖的赏析文字,都力求深入浅出,既有专业的书法术语,又不失可读性,让我这个初涉书法门槛的读者也能有所收获。此外,图书的装帧印刷也都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色彩的还原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无疑是对艺术作品的尊重,也提升了阅读体验。总而言之,这套书是一次美妙的书法艺术之旅,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悟。

评分

阅读这套《历代碑帖法书精品选: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是一次充满惊喜的艺术探索之旅。这本书以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为核心,但其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书法史,通过精选的历代碑帖法书,展现了书法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和审美风尚。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雁塔圣教序》的解读方式,它不仅深入分析了褚遂良的笔法、结构,还探讨了其在佛教传播和历史文化交流中的意义,让我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这幅传世之作。除了《雁塔圣教序》,书中收录的其他碑帖也各有千秋,每一件都仿佛是历史的凝固,承载着书写者独特的个性和时代精神。精美的印刷和装帧,使得每一幅拓本都栩栩如生,触手可及。这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呈现方式,让我这个对书法艺术略知一二的读者,也能够沉浸其中,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知识启迪。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艺术宝典。

评分

这套《历代碑帖法书精品选: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给我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思想的双重盛宴。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理解碑帖精髓的书籍,而这套书无疑是我的首选。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名家法帖罗列出来,更重要的是,它通过精辟的解读,为我揭示了碑帖背后蕴含的文化密码。对于《雁塔圣教序》的呈现,书中采用了极其细致的版式设计,将原碑的每一个细节都放大呈现,让我能够仔细揣摩褚遂良笔下的每一个转折、每一个点画,感受其瘦硬而又流畅的笔力。而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对其他历代书法大家的介绍,如同在品鉴《雁塔圣教序》的同时,还能欣赏到其他艺术珍品,这种“多线叙事”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让我得以在纵览书法长河的同时,深化对《雁塔圣教序》的理解。书中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的考据也十分严谨,为我们理解作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是一本集欣赏、学习、研究于一体的宝贵图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套《历代碑帖法书精品选: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文字难以完全表达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碑帖的书,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雁塔圣教序》的呈现方式,高清的拓本图片,配合详尽的解读,让我仿佛能与褚遂良面对面交流,感受他笔尖的律动和墨迹的飞扬。书中所选的其他历代碑帖,也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在书法史的夜空中,每一颗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晋人尚韵到唐人尚法,再到宋人尚意,这些作品无声地诉说着艺术的演进和审美的变迁。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优美的字迹,更是古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怀。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巧妙,既有对单件作品的深入剖析,又有对书法史的宏观梳理,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循序渐进地领略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本让我感到充实和愉悦的书,它不仅满足了我对书法艺术的求知欲,更点燃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评分

初拿到这套《历代碑帖法书精品选: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就被其厚重感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我一直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但往往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入门书籍而望而却步。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并非只聚焦于某一家一派,而是以《雁塔圣教序》为主线,延展至历代名家的碑帖法书,如同一个庞大的艺术画廊,让我得以一次性领略到不同时代的书法风貌。书中对《雁塔圣教序》的解读尤为细致,从其历史渊源、作者生平,到笔法、结构、章法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配以高清的拓本图片,让观摩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体会到褚遂良运笔的轻重缓急。而其他选录的碑帖,也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信息。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书法博物馆,在每一件展品前驻足欣赏,感受古人的匠心独运和艺术情怀。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形成了一个更为完整和系统的认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