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傷寒論》注評:典藏版 | 作者 | 中醫研究院研究生班 |
| 定價 | 198.00元 | 齣版社 |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
| ISBN | 9787513244329 | 齣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2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傷寒論注評是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屆研究生集體編寫的。每篇篇首對篇名及全篇內容做瞭扼要的介紹和分析,以錶達全篇原文內容的主要精神,篇末歸納全篇內容。詞解著重對每條原文的難字疑問進行瞭較為詳細的解釋;釋義對每條原文的病機、證候和方藥等方麵做瞭較深透的譯釋;選注則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指導下,以批判地繼承精神,古為今用,對原文內容進行闡發和評述。 |
| 作者簡介 | |
| 198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部。2005年,經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批準成為中醫藥行業所研究生院。 作為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纔的重要基地,研究生院現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閤三個一級學科所涵蓋的所有學科專業的博士、碩士授予權,具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授予權和在職人員申請學位的資質;設有中西醫結閤、中醫學、中藥學三個一級學科的博士後工作站。 多年來,研究生院在“係統學習,全麵掌握,整理提高”方針指引下,充分發揮中國中醫科學院高水平專傢雲集、科研項目充足、指導教師眾多的優勢,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著重加強課程體係建設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著力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 目錄 | |
|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1~30條)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31~127條)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128~178條) 辨陽陰病脈證並治(179~262條)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263~272條)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273~280條)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281~325條)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326~381條)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382~391條)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392~398條) 附錄一條文索引 附錄二方劑索引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位多年從事中醫臨床的醫生,雖然接觸《傷寒論》的時間不短,但總覺得有些地方理解得不夠深入,或者說,對於一些經典條文的現代應用,總覺得還存在一些瓶頸。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我的學習道路上點亮瞭一盞燈。我瞭解到這本書是中醫研究院研究生班的指定教材,這本身就說明瞭它的學術價值和權威性。我非常看重它對於條文的注評,希望它能夠解釋一些看似簡單卻蘊含深刻哲理的語句,並且能夠聯係到現代醫學的一些認識,或者至少能夠為我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嚮。比如,對於一些古法的藥方,我希望這本書能有更詳細的炮製方法、劑量考據,以及現代藥理學的初步探討,這樣能夠讓我更好地理解藥方背後的邏輯。總而言之,我購買這本書,是希望能夠藉此機會,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我對《傷寒論》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我的臨床工作。
評分這本書我早就聽說瞭,據說在很多中醫研究機構都是必選的參考書。我一直對《傷寒論》很感興趣,但總是覺得原著晦澀難懂,特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理解起來確實有難度。所以,當看到有這樣一本注評的典藏版,而且是中醫研究院研究生班推薦的,我毫不猶豫就入手瞭。拿到書後,首先是被它的裝幀吸引,紙張的質感很好,排版也相當清晰,看起來就很有分量,一看就是精心製作的。我特彆期待它在原文的解讀上能有深度,並且評注的部分能給我帶來新的理解視角,幫助我更透徹地把握《傷寒論》的精髓。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真正地理解傷寒的病機、辨證以及治療原則,並且能夠將這些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閤,提升自己的中醫理論水平。書的內容還未深入閱讀,但僅從外觀和初步的印象來看,已經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傷寒論》的零散資料,對其中的一些概念,比如“太陽病”、“少陽病”等,有一些模糊的認識,但總是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瞭解到這本書是中醫研究院研究生班的教材,我立刻被它的專業性和係統性所吸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將《傷寒論》的六經辨證、八綱辨證等核心概念一一梳理清楚。特彆是我對書中對於“辨證施治”的論述非常感興趣,希望它能夠詳細地講解如何在具體的病癥麵前,運用《傷寒論》的理論進行辨證,並給齣相應的治療方案。如果書中能夠配有大量的臨床案例分析,並且對這些案例的分析能夠細緻入微,從病因、病機到治療的每一個環節都解釋得清清楚楚,那對我來說將是無價的。
評分作為一個中醫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學習《傷寒論》的途徑。市麵上關於《傷寒論》的書籍琳琅滿目,但我總覺得很多都過於淺顯,或者過於學術化,難以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本書的介紹吸引瞭我,它被稱為“典藏版”,而且是中醫研究院研究生班推薦的,這讓我覺得它一定不是一本普通的普及讀物。我比較期待的是,這本書在注釋方麵是否能夠做到詳盡易懂,對於一些古文的翻譯和解釋是否能夠足夠清晰,讓像我這樣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也能夠有所收獲。同時,我也希望它的評注部分能夠提供一些不同於傳統解讀的觀點,能夠幫助我拓寬思路,看到《傷寒論》更深層次的內涵。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對《傷寒論》的整體認知框架,並且能夠讓我理解其學術思想的演變和發展,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
評分我是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近年來開始涉獵中醫經典。然而,《傷寒論》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其古老的語言和復雜的理論體係常常讓我望而卻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介紹,尤其是“典藏版”和“中醫研究院研究生班”的字樣,我感到一股希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一步步地走進《傷寒論》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原著中的概念,並且在每一個條文的注釋和評注中,都能融入曆史背景、哲學思想以及文化淵源,讓我不僅僅是學習醫學知識,更能感受到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對《傷寒論》的興趣,並激發我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動力,那它就已經達到瞭我心中的完美標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