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用典(第二辑)》是《领导人用典(第一辑)》的延续。《领导人用典(第一辑)》出版以来,译成英、法、德、俄、西班牙语等十余种版本,累计发行近200万册,引发巨大社会反响。《领导人用典(第二辑)》是对新近引用的148则典故的深刻解读,是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读本。
本书收入2014年9月以后在重要讲话(文章)中引用的148则典故,分为敬民、笃行、廉政等11篇,按主题对典故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对背景义理进行解释,以帮助广大读者追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准确理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敬民篇
3 /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5 /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 《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6-19……略
治理篇
23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等文中引用
25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 《在新进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6-55……略
略……
笃行篇
95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在十九届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97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98-123……略
略……
天下篇
151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153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154-181……略
廉政篇
185 /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 《在第十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87 / 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
——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88-209……略
略……
319 / 主要参考文献
329 / 后记
【治理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等文中引用
1.引用原文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人民日报对此引用的解读
■ 解读
在很多场合,都曾引用《礼记》里的这句话,表达人人民的初心追求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他在党的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因为这个初心,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也因为这个初心,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作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以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矢志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也以“大道为公”,向社会宣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出中国致力于打造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襟和视野。正如党的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和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3.此引用语句的原典
■ 原典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春秋至秦汉〕《礼记·礼运》
4.原典释义
■ 释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礼记》谓孔子理想的“大同”景象。大道:伟大的制度。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因而可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则典故,多被用于阐述中国外交政策。他所讲的“大道”,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公平正义”等价值观,而“天下”则指全世界。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其蕴含的内容比原典中更深邃、更宽广。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触动,或许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坚实桥梁。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复古主义,也不是盲目的西方对标,而是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土壤,进行一次富有远见的“再出发”。每当读到那些与当下国际环境或社会治理问题相呼应的论述时,我都感到一股强烈的共鸣——原来,我们面对的许多挑战,古人早已给出过深刻的启示,只是我们自己遗忘了如何去聆听。作者的叙事有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它让你相信,我们所珍视的文化基因中,蕴含着解决当代难题的强大能量,只要我们能够重新激活这份记忆和智慧,便能在前行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和坚定。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对民族精神深处的庄严回望与赋能。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某些章节读起来,需要我放慢语速,甚至时不时要停下来思考半晌,因为它不仅仅是在陈述观点,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那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论证方式,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地跟随作者的思维轨迹。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时,没有采取简单的对立或批判,而是展现出一种令人敬佩的平衡感和历史纵深感。它教导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保持一份清醒的定力和审慎的判断力。那些关于治理、关于人心的论述,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一种沉稳而厚重的历史经验。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时间的长河边,看着无数的潮起潮落,最终沉淀下来的金沙,被作者小心翼翼地拾起,并赋予了新的光彩,让人不得不对这种深邃的洞察力肃然起敬。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很多关键论断上,都巧妙地规避了时下流行的一些空泛口号,转而扎根于更基础、更本质的哲学命题和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这种不追逐热点、坚持做“深水区”文章的态度,非常难得。它不是在提供速效的“答案”,而是在提供一套可靠的“工具箱”,教人如何去分析、去理解那些不断变化表象背后的恒定规律。对于一个热衷于思考社会结构和历史规律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简直是一份宝贵的指引。它让人明白,真正的进步,往往是建立在对过往经验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幽微之处的精准把握之上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虚幻泡沫。这种脚踏实地的理论深度,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思想养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透露着一种低调的精致。每一页的留白似乎都经过了精心计算,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营造出一种庄重典雅的氛围,让人愿意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我尤其喜欢它在引用古语或典故时所采用的那种微妙的字体变化,虽然细微,却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层次感和仪式感。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阅读体验的提升,往往就藏在这些不易察觉之处。对我而言,捧读这本书,已经超越了单纯获取知识的过程,它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休憩和滋养,在快节奏的日常中,提供了一片可以安放灵魂的宁静之地,让人感到内心逐渐充实和安定下来,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包裹和守护。
评分这部书的文字功底着实让人惊叹,那些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现代解读,真是妙笔生花。作者似乎有着一种罕见的洞察力,能够将那些深藏在历史典籍中的智慧,用一种极其贴近当下生活的语言娓娓道来。读起来,就像是在一位饱学之士的客厅里,听他缓缓讲述那些古老的哲思如何与我们今日的社会脉搏产生共鸣。特别是一些论述,逻辑链条清晰得像是精密的仪器,每一步推导都让人心服口服,仿佛作者早已将繁复的思绪打磨成了剔透的水晶,直接映照出事物的本质。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宏大叙事时,总能巧妙地穿插一些极具画面感的比喻,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有些高冷的理论,瞬间变得鲜活可感,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让我在合上书页后,仍能回味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的文人情怀。这种将“高屋建瓴”与“深入浅出”完美结合的叙事技巧,是很多同类读物难以企及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