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书法百问 |
| 作者: | 邓散木 提纲/邓国治补文 |
| 市场价: | 15元 |
| ISBN号: | 9787534057953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简体中文 |
| 出版时间:2017年4月1日 | 版次:1 | 页数:65 |
| 印刷时间:2017年4月1日 | 印次:1 | 字数:52千字 |
| 主编推荐 | |
①名家指导,实践心得。此书为书法家邓散木先生积多年书法实践编成,颇具实用价值。 ②条分缕析,纲举目张。全书以一百个问题,涵盖了书法学习的诸多方面,讲解详尽,针对性强。 ③替换了原版中的部分漫漶图片,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
| 内容简介 | |
《书法百问》一书,乃邓散木生前列就提纲,复经其女邓国治从邓散木原著作中摘选相关文字补文而成。全书罗列了一百个书法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执笔、运笔、用笔、结构、间架、临摹事项乃至所用工具等,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虽然“由于答案是我(邓国治)剪辑而成,难免有拼凑之感”,但全书框架极为明晰,涵盖范围较为全面,而所设各问也颇具针对性,因此是一部较好的书法入门读物。此次出版,以1981年所刊初版本为基础,予以重新整理。在出版过程中有以下改动:其一,原书前有邓国治所书《写在前面》,今移至书后,作为附录;其二,原书书前附有适宜初学临习的书法代表作数种,今将其插入文中相关位置,以便阅读;其三,针对原书中部分漫漶的图例,予以置换,以便省览。以上改动,望读者略加留意。 |
| 作者简介 | |
邓散木(1898—1963),初名铁,字钝铁,号粪翁、一夔、一足等。名居室为厕简楼,遂号厕简子。复因长于诗、书、印,而短于词、画,故亦自署三长两短斋。上海市人。早年由李肃之发蒙,壮岁师事萧蜕(蜕庵)、赵石(古泥)学习书法和篆刻,艺事遂得大进。工四体书,楷书以唐楷为根柢,尤得欧书风貌为多;行、草宗二王,旁及晚明诸家。而于篆刻着力深,既系统学习虞山派的风格,得其真传,又兼收并蓄,从古陶文、封泥中汲取精华,形成了自家面貌,于沉雄朴茂、大气磅礴中寓潇洒遒劲之致,得与齐白石并称“南邓北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应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举家迁至北京,从事书法普及读物的编写工作,直至病逝。 |
我平时工作很忙,但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着迷,尤其是书法,总觉得那是一种沉淀和修养。这本书《书法百问/散木著作集》简直是我忙碌生活中的一缕清泉。我最欣赏它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书法说得多么高深莫测,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比如,关于“执笔方法”,我之前一直觉得是怎么顺手怎么来,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正确的执笔方法对运笔的灵活性和力量的传达至关重要。它详细讲解了“拨镫法”、“双钩法”等不同的执笔技巧,还配有清晰的插图,我尝试了一下,果然感觉不一样,手腕更加灵活,笔触也更加稳定。还有关于“墨的浓淡干湿”的运用,这本书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导,让我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浓墨,什么情况下该用淡墨,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字体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涉及到了“书法史”的一些背景知识,让我了解了不同朝代的书风演变,以及各个书法家独特的风格特点。这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学习写字,更是在学习一种历史和文化。这本书就像一个随时可以取用的“书法宝典”, whenever I have a spare moment, I can open it and gain something valuable. It truly enriches my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calligraphy.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更多的是被“邓散木”这个名字吸引。我一直很敬佩这位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我看了很多,总觉得有一种浑厚而洒脱的气韵。而这本《书法百问/散木著作集》,简直是一次与大师精神的深度对话。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关于书法技法的讲解,更是充满了邓散木先生的艺术思想和人生感悟。他在回答“什么是书法”这个问题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我看到了书法背后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他对于“笔墨精神”的阐释,更是让我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书法不仅仅是线条的组合,更是作者情感、思想和生命力的抒发。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培养书法感觉”的章节,邓散木先生强调要“多看、多悟、多临”,并且要“师心自用”,这让我打破了以前那种死板模仿的思维定势。他还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创作心得,比如在遇到瓶颈时如何突破,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这些都充满了智慧和启发。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听一位智者在娓娓道来,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法教程,更是一本关于艺术、关于人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启迪之书。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书法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入门有点难,市面上的书也看得我眼花缭乱。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法百问/散木著作集》,才找到了那种“就是它了!”的感觉。首先,它的编排方式特别好,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问答”的形式,把书法中最常见、最核心的问题一一解答。这一点真的太人性化了!比如,我一直对运笔的力度和速度把握不好,书里就有一章专门讲“如何控制笔锋的轻重缓急”,解释得非常细致,还配有示意图,我照着练了几天,感觉真的有了进步。还有关于不同书体之间的区别,为什么同样是写“永”字,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看起来差别这么大,这本书里都有很清晰的解释,而且还列举了大量名家范帖进行对比,这点真的非常直观。我最喜欢的是关于“书写工具的选择与保养”那一章节,以前我总觉得毛笔、墨、纸、砚都差不多,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不同的毛笔硬度、吸墨性都不同,对书写效果影响很大。它还教了我如何清洗毛笔,如何保存墨条,这些细节以前我都没注意过,但正是这些细节,才决定了你写出来的字是“活”的还是“死”的。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循循善诱地把我领进了书法的大门,让我觉得书法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我可以亲手去实践、去感受的美好事物。
评分这本《书法百问/散木著作集》简直是为像我这样的书法“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尝试过几本教程,总是看得云里雾里,不知道从何下手。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把书法的所有基础知识都讲透了,而且非常系统。我最喜欢的是它对“笔画结构”的讲解,把每个笔画都拆解开来,分析它的起笔、行笔、收笔的每一个细节,甚至连笔画的角度、粗细变化都讲得很清楚。我以前写字总觉得歪歪扭扭,不够有力,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原来是笔画的结构没有处理好。它还提供了很多临摹的范例,每一个字都标注了重点,让我知道该往哪里使劲,该怎么调整。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讲了怎么写,还讲了“为什么这么写”。比如,关于“点”的写法,它就分析了不同朝代的点,从方点到垂露点,再到捺点,讲了背后的演变和审美取向,这让我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有关于“章法布局”的部分,以前我写一幅字,总是东一笔西一画,毫无章法可言,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是多么重要,它还介绍了一些基本的章法原则,让我写出来的字看起来更和谐、更美观。这本书的优点太多了,我几乎可以每天都翻一翻,总能学到新的东西。
评分我是一位对篆书和隶书情有独钟的爱好者,市面上很多书法书,要么侧重楷行,要么过于偏重某一书体。而这本《书法百问/散木著作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让我非常满意。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对篆书和隶书的讲解格外到位。对于篆书,它不仅仅介绍了大小篆的基本结构和笔画特点,还深入分析了不同篆书风格的成因,比如秦统一文字后,小篆的规范化,以及汉代隶书兴起对篆书的影响。书中提供的历代经典篆书碑帖的赏析,都非常精辟,让我对这些古老的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对于隶书,它则详细讲解了隶书的“蚕头燕尾”和“波磔”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书写过程中如何做到“逆锋起笔”、“中锋行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列举了大量的隶书范例,从《曹全碑》的秀美端庄,到《张迁碑》的古朴雄浑,每一种风格都分析得入木三分,让我对隶书的丰富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这本书还对篆书和隶书的创作技巧做了详细的指导,比如如何把握字形比例,如何处理笔画之间的连接,以及如何做到“意在笔先”。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研究这两门书体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这本书就像一个知识宝库,满足了我对篆书和隶书的求知欲,也为我的书写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