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玩轉技術指標:九種技術指標精講
作 者:金鐵
I S B N :9787515910123
齣 版 社:中國宇航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年1月1日第1版
印刷時間:2016年1月1日第1次印刷
字 數:479000字
頁 數:364頁
開 本:16 開
包 裝:平 裝
重 量: kg
原 價:45.00元
目錄
**章 讓技術指標保持“生猛”
**節 技術指標與交易心理訓練
一、交易與財富的距離
二、善變的心與手
三、幻想無極限
四、賺錢很容易
五、埋下種子,一定會有收獲
六、炒股還是被股炒
七、分散還是集中
八、按照希望進行交易
九、生搬硬套的交易者
第二節 讓技術指標契閤分析
一、技術環境分析
二、趨勢和趨嚮
第二章 玩轉MACD
**節MACD基礎知識
一、MACD設計原理
二、MACD指標計算公式
三、MACD應用法則
1.基本應用理念
2.市場應用法則
3.傑拉爾德·阿佩爾黃金規則
第二節 MACD做多細節分析
一、MACD做多細節
1.0軸綫之上強化交叉
2.0軸綫之下交叉
3.底背離做多提示
4.二次交叉的環境因素
二、MACD做多實戰分析
1.底背離成立的技術環境
2.黏閤和發散的技術含義
3.多分析
第三節 MACD做空細節分析
一、MACD做空細節
1.價格高位、低位區域的做空提示
2.0軸綫下*後一跌和做空提示
3.MACD柱狀綫的秘密
4.頂背離細節認定
5.雙死叉細節認定
二、MACD做空實戰分析
1.頂背離與雙死叉
2.柱狀綫的轉化
3.多分析
第三章 玩轉KDJ
**節KDJ基礎知識
一、KDJ指標設計原理
二、KDJ指標計算公式
三、KDJ指標的應用
第二節 KDJ做多細節分析
一、KDJ做多細節
1.逆轉式嚮上交叉
2.背離做多機會
3.暴跌後的做多交易
二、KDJ做多實戰分析
1.高點鈍化和低點鈍化
2.背離與量能催化
3.多分析
第三節 KDJ做空細節分析
一、KDJ做空細節
1.嚮下交叉做空的兩個條件
2.高點漸下的短綫思維
3.背離與契閤分析
二、KDJ做空實戰分析
1.高點漸下與背離的異同
2.契閤性層次分析
3.多分析
第四章 玩轉均綫
**節 均綫基礎知識
一、均綫設計原理
二、均綫計算公式
三、均綫應用法則
四、均綫分析分類
第二節 均綫做多細節分析
一、均綫做多細節
1.低位交叉的做多時機
2.趨嚮均綫的提示
3.黏閤後的方嚮選擇
4.中期均綫間價托的應用
5.中期均綫支撐下的趨勢維持
6.辨彆率先啓動的牛股
二、均綫做多實戰分析
1.上漲趨勢中的均綫波動變速
2.均綫黏閤與嚮上發散
3.“迴傢”形態
4.多分析
第三節 均綫做空細節分析
一、均綫做空細節
1.遠離短期均綫的價格趨嚮變化
2.重心下移與短期均綫多次死叉
3.彈升乏力下構成價壓
4.短期均綫壓製下的趨嚮維持
5.從黏閤到嚮下發散的趨嚮性
6.乖離過大與升勢轉化
7.支撐與壓製的轉化細節
8.從黏閤到嚮下發散的趨勢性
9.中期均綫壓製下的趨勢維持
10.重心下移下的做空節點
11.價壓與超跌反彈
二、均綫做空實戰分析
1.下跌趨勢中均綫波動變速
2.均綫通道
3.均綫黏閤
4.均綫嚮下發散
5.“吻彆”形態
6.多分析
第五章 玩轉CCI
**節CCI基礎知識
一、CCI指標設計原理
二、CCI指標計算方法
三、CCI指標運行區間分析法
四、CCI指標形態分析法
五、參數的修改
第二節CCI做多細節分析
一、CCI做多細節
1.超買區域做多與持倉
2.超賣區做多要件
3.相對跌幅條件限製原則
二、CCI做多實戰分析
1.超買區實戰應用
2.超賣區做多的三個要件
3.止損保護
4.多分析
第三節CCI做空細節分析
一、CCI做空細節
1.超買區下行的操作判斷
2.超賣區下行的操作判斷
3.相對漲幅條件限製原則
二、CCI做空實戰分析
1.超賣區做空技術
2.超買區的做空技術
3.相對漲幅條件限製原則的應用
4.多分析
第六章 玩轉BOLL
**節 BOLL基礎知識
一、BOLL指標設計原理
二、BOLL指標計算公式
三、BOLL指標的應用法則
第二節 BOLL做多細節分析
一、BOLL做多細節
1.價格與中軌、上軌通道的同一性
2.加速區維持
3.布林通道低位扭轉的研判
二、BOLL做多實戰分析
1.支撐區技術層級
2.布林通道趨勢性做多分析
3.多分析
第三節 BOLL做空細節分析
一、BOLL做空細節
1.震蕩區的轉化
2.嚮下加速區的做空選擇
3.過度嚮上加速狀態
4.過度嚮下加速狀態
二、BOLL做空實戰分析
1.嚮上加速與上軌綫
2.壓力區的技術層次
3.布林通道收窄與擴展
4.多分析
第七章 玩轉RSI
**節 RSI基礎知識
一、RSI指標設計原理
二、RSI指標計算公式
三、RSI指標的應用法則
第二節 RSI做多細節分析
一、RSI做多細節
1.弱勢區轉化的兩個要點
2.超賣區的反彈及轉化分析
3.強勢區的做多環境
4.底背離分析
二、RSI做多實戰分析
1.RSI指標的“雜波”
2.突破下行趨勢綫
3.多分析
第三節RSI做空細節分析
一、RSI做空細節
1.80綫上超買區的強弱轉化
2.強勢區的做空環境
3.弱勢區的迴升閾值
4.頂背離的兩個條件
二、RSI做空實戰分析
1.50綫——強弱分水嶺
2.RSI指標的聚與散
3.多分析
第八章 玩轉MTM
**節 MTM基礎知識
一、MTM指標設計原理
二、MTM指標計算公式
三、MTM指標應用法則
第二節MTM做多細節分析
一、MTM做多細節
1.嚮上交叉的做多環境
2.底背離環境認定
3.MTM指標低位的收縮、纏繞與黏閤
二、MTM做多實戰分析
1.多點共振
2.慣性與加速
3.多分析
第三節MTM做空細節分析
一、MTM做空細節
1.嚮下交叉與拐點加速
2.頂背離與順勢而為
3.MTM指標的軌跡與趨嚮
4.慣性運行後的加速
二、MTM做空實戰分析
1.0綫與軌跡變換
2.交叉與整體下移、均綫支撐
3.同步與背離
4.多分析
第九章 玩轉BIAS
**節 BIAS基礎知識
一、BIAS指標設計原理
二、BIAS指標計算公式
三、BIAS指標應用法則
第二節 BIAS做多細節分析
一、BIAS做多細節
1.長期大幅下跌後突增的負乖離率
2.上漲趨勢正乖離率突增
3.趨勢不變下的指標雜波
二、BIAS做多實戰分析
1.價格與乖離率的背離關係
2.閾值區域的真僞
3.多分析
第三節 BIAS做空細節分析
一、BIAS做空細節
1.突增的正乖離率與均綫契閤性分析
2.突增的負乖離率與均綫契閤性分析
3.下跌趨勢中陡變的乖離率
二、BIAS做空實戰分析
1.契閤性分析的要旨
2.乖離率的閾值
3.多分析
第十章 玩轉SAR
**節 SAR基礎知識
一、SAR指標設計原理
二、SAR指標計算公式
三、SAR指標應用法則
第二節 SAR做多細節分析
一、SAR做多細節
1.空頭停損點轉嚮
2.SAR指標的止盈保護
3.次級迴落中的共振
二、SAR做多實戰分析
1.迴落中的做多機會
2.漲勢初期SAR的支撐
3.SAR指標的波段特性
第三節 SAR做空細節分析
一、SAR做空細節
1.多頭停損點轉嚮
2.SAR翻綠與均綫共振
3.趨勢不改 空頭持續
二、SAR做空實戰分析
1.次級反彈中的SAR提示
2.跌勢初期的SAR反壓
3.停損點轉嚮迷局
在綫試讀
**章 讓技術指標保持“生猛”
交易的成與敗、盈與虧有時隻在一念之差。
一些擁有豐富知識和聰明纔智的交易者,實戰中的收益有時並不理想,問題就齣在這個一念之差上。劃分成功者和失敗者的這個一念之差,對某些人來說是萬丈鴻溝,終生無法逾越。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隻需要稍加調整,便如柳暗花明,之後盡顯大道坦途。
這個一念之差,便是交易心態和理念上的差異性。
交易不是一個輕鬆簡單的賺錢遊戲,更多的時候它是交易者在心理上反復磨礪、揉搓,感受痛苦彷徨的一場攻堅戰和疲勞戰。唯有忍得住痛,受得瞭苦的人,纔有資格獲得豐厚的迴報。成功與失敗有時候就在於一個人的心態與理念的堅持,不能忍受艱難睏苦的考驗,一味投機取巧,或隻求蠅頭小利,固然不必經受殘酷的心理煎熬與摺磨,但是往往也因此錯過瞭打磨及鍛造堅定交易心態的過程。因為缺乏交易心態的鍛造過程,很多人*終隻能依靠戰術上的投機收獲些小魚小蝦,但戰略上永遠也不可能具備獵殺巨鯨的心態與胸襟。
交易中麵對不利局麵時,缺乏戰略上的大局觀以及攻堅的勇氣、恒心、耐心,就不可能收獲巨大的成功與榮耀。曆史上凡開疆闢土者,無不經受過煉獄般的心靈考驗,*終纔擁有瞭廣闊的天地。股神沃倫·巴菲特、金融大鰐喬治·索羅斯等人,莫不因此成就瞭投資大師的赫赫盛名與自己的財富帝國。
在探討技術指標之前,很有必要厘清交易心態和理念上的枝枝蔓蔓,唯有如此,纔能在技術指標的理解和應用上高屋建瓴。
**節 技術指標與交易心理訓練
技術指標是把“雙刃劍”,既能給你帶來助益,也有可能會造成傷害。關鍵之處在於,欲使技術指標在實戰研判中運用得得心應手,交易者必須在心態和理念上先磨礪齣一道格外鋒利的“刃”。本節以交易中大多人必然齣現的心態和理念上的偏差為例,詳細講述技術指標之“刃”的磨礪方法。
一、交易與財富的距離
當每一個懷揣緻富夢想的人進入到金融市場中來,手中的金錢就變成瞭一個博弈的工具。在交易場無聲的廝殺裏,勝利者財富得以積聚,失敗者則以慘淡的心情麵對著財富不斷縮水以至於財富消失。
交易市場不相信眼淚,也不存在同情和憐憫。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是交易者必須麵對的現實。懷揣緻富夢想的人,在這裏可能將夢想化為現實,也可能讓夢想離自己更遠。在這裏,很多曾經的有錢人*終一無所有地離開,也有人以小博大,上演瞭一幕錢生錢的暴富神話。金融市場是離金錢*近也是離金錢*遠的地方。
陶淵明有詩雲:“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喜歡詩中“心遠地自偏”一句。每讀此句,都會浮想聯翩,想象趺坐蒲團誦讀黃老的陶老先生,怎樣在鬧市中獨闢一份心中的寜靜。金融市場交易中,越是急切想擄獲更多金錢的人,反而*容易失去金錢,離金錢越遠;越是淡看財富來去的人,越是容易獲得盈利,離金錢更近。人在其中,若能體會到“心遠地自偏”的境界,淡看價格的短期波動,避免跟隨大眾思維前行,保持心態上的從容與淡定,那麼金錢與財富似乎唾手可得。
圖1-1中,該股股價從2.43元一直上漲至14.35元,漲幅可謂巨大。但是在該股股價上升過程中,並不是一路坦途。如圖中所標示,僅以階段性調整為例,整個上漲趨勢中就有四處,而短期調整更是數不勝數。
一個缺乏堅定心態,或是不能做到“心遠地自偏”的人,在該股主要行情是上漲的過程中,無論如何都難以做到穩定持有而不賣齣,進而享有主要趨勢帶來的巨額利潤。更多的人往往是在初期上漲中遇到股價稍有迴落便慌忙拋齣,之後再在股價迴升過程中匆忙追漲。
這樣不停地買進賣齣,頻繁交易,扣除手續費和操作失誤帶來的虧損,到一輪大的上漲行情終瞭,迴過頭來纔會發現自己的盈利情況很不理想。在主要上升趨勢維持期間,與其匆忙地追高殺低,反而不如靜由股價波動上漲帶來的利潤更為豐厚。
把握交易中的心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相應的投資理念和交易技術作為後盾。穩定、堅忍的心態,往往源於交易者對於價格變化的深入研判和成熟、正確的交易理念的支撐。例如,我們在圖1-1中所舉的例子,目的是強調交易者心態要保持穩定,不為行情漲跌波動所睏擾,但心態穩定的前提是交易者對於行情發展演變有一個正確的研判。缺乏這個前提,交易就進入瞭另外一個誤區,這個誤區同樣會使交易者離金錢越來越遠。
紙上富貴,通常用來形容交易者曾經離金錢很近,但*終卻遠離金錢。在沉浮不定的股票、期貨等交易市場中,紙上富貴是一艘珠光寶氣的帆船,緩緩航行在眾多交易者的夢境與現實之間。幾乎每一個參與交易的人,都有過錯失紙上富貴的經曆:“賺瞭那麼多錢,可惜沒有兌現,*後反而造成虧損!”這是交易者經常和經典的感嘆。之所以齣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在交易中陷入另一種誤區——缺乏正確的交易理念和必要的技術研判能力。
圖1-2中,股價從3.74元漲升至7.33元,僅僅用瞭20多個交易日。飆升過後,接下來的就是股價迅速下跌。倘若持股者在股價進入高位區域時不能及時減倉,那麼將要忍受股價漫長而殘酷的下跌。圖1-2顯示的就是一場“紙上富貴”的開始與終結。低位買入的交易者一度和暴利“親密接觸”,但是錯過閤適的交易機會,暴利轉瞬化為泡影。
就交易技術而言,在主要趨勢為上漲的背景下,交易者應當以堅定持倉為主要策略。在主要趨勢為下跌或趨勢不明的短期反彈行情中,操作應當以靈活機動為原則。關於交易技術和行情研判細節上的話題,在後麵的講解中還會涉及。
實戰中,有不少交易者“說的比做的好”。彆人依據他的分析判斷獲得瞭利潤,但自己卻在操作中齣現瞭虧損。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這類交易者沒能將自己的理論知識和交易實踐地融閤在一起。
將理論知識和交易實踐相融閤,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就難在交易者心態的調整上。
理論上,良好心態的錶現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到瞭實戰之中,則必須做到“絕知此事要躬行”。很多理論知識豐富的交易者“說的比做的好”,就是在“躬行”上有所欠缺。
比如,有交易者判斷某股是低估值、高增長的潛力股,未來將會齣現大幅上漲,於是在低位買入。事實證明,該股確實如交易者判斷的那樣齣現瞭大幅上漲。但正確的判斷並沒有給這位交易者帶來什麼利潤,原因是交易者在該股上漲途中齣現迴調時過早賣齣。
相信不少人在交易中都齣現過這種情況,盡管有過周詳的分析和判斷,但往往因心態的原因而迷失在短期的震蕩中,忘記瞭買入該股的初衷。
交易技術固然不可或缺,但是交易理念與交易心態是交易計劃能否有效執行與堅守的關鍵所在。可以說,交易者圍繞交易所做的努力,*終都需要以良好的心態來落實。能否及時止損,能否讓利潤充分增長,關鍵也在於理念與心態!
培養和樹立良好的交易理念與交易心態,應該是每一位交易者努力追求的目標。
二、善變的心與手
自然界中,豹子在追逐獵物時,往往會盯住*初選擇的那個獵物死追不放,不會中途改變追逐目標。據說,這也是大多數食肉動物能夠捕獵成功的關鍵。四處遊擊,隨意改變追逐目標,通常是一些幼年食肉動物學習階段的行為,捕獵失敗也是其目標不專一的必然結果。
管不住自己的心和手,是很多失敗者的通病。實戰中,有些人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很容易被眼前誘人的走勢打動,輕易忘記和放棄*初的交易計劃和原則,跟隨市場炒作熱潮遊移不定。
例如,有些交易者在市場處於熊市下跌趨勢時,*初還能夠遵守交易紀律,減少操作頻率,嚴格控製倉位,或者空倉等待機會。但是當一波淩厲的短期反彈行情不期而至時,這些交易者的心態就會隨著行情的上漲而發生變化,從*初遵守交易紀律,到逐漸懷疑交易紀律是否有效,再到徹底放棄所有交易紀律,加入到狂熱追漲的大軍中去。然而,市場總是喜歡反復愚弄這些善變的人,交易者追高的點位往往都會成為短期反彈行情的頂部。
如圖1-3所示,在一個明顯的下跌趨勢中,下方稀疏的成交量說明交易者缺乏參與的熱情。當齣現反彈,尤其是反彈達到A點的高位時,成交量卻齣現激增,很明顯有相當一部分交易者被股價的上漲所打動,蜂擁追漲造成成交量擴大。
交易者的善變,在很多方麵都有體現。比如,一些人精於基本麵分析研究,並且能夠選齣一些未來成長性良好的股票。在持倉的過程中,看到其他的股票紛紛上漲,而自己手中的股票卻無動於衷時,煩躁情緒就會不斷升溫。交易者*終還是難以忍受持倉個股的“沉默”,也忘記瞭自己*初買入該股的理由和該股未來良好的發展前景,忿然將持倉全部清空,轉而追漲熱門個股。然而,交易場上上演*頻繁的一齣鬧劇,就是“不賣不漲,一賣就瘋漲”。賣齣的股票不久就開始啓動上漲行情,並展現齣和交易者當初預期幾乎一緻的靚麗走勢,而交易者這時的資金卻被套在漸漸變冷的“熱門股”裏麵,隻能望洋興嘆,自怨自艾,埋怨自己時運不濟,蒼天無眼。
圖1-4是滬市指數從998點漲升至6124點的全過程(月綫圖)。在這輪大牛市中,大多數個股都有數倍的漲幅。但是根據筆者當時所做的一份調查,很多人的實際收益卻並不理想,甚至極少有人賺到1倍以上的利潤。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頻繁操作所緻。
在這樣的一輪大牛市中,交易者同樣會受到恐懼、悔恨、焦急等不良心態的影響,關鍵時刻管不住自己的心和手。追漲殺跌之際,技術上、心態上、理念上的缺陷都會錶露無遺,繼而導緻操作上頻繁失誤,使得本應輕鬆收獲的牛市紅利變得異常艱難,甚至是一無所獲。當牛市結束時,迴過頭來檢視自己的盈虧得失,很多人都會發齣這樣的感慨:“與其頻繁買進賣齣,勞心勞神,還不如捂住一隻股票不賣賺的錢多!”
善變的心和手會讓牛市的紅利溜走,會讓熊市虧損的傷口加深。沒有約束的地方也是*容易犯的地方,而容易放縱自己的人,結局往往都很悲慘。
管不住自己心和手的人,想在交易市場上賺錢,隻能是空談。交易市場上的成功者,不一定是通曉市場所有奧秘的人,卻一定是瞭解自己、能夠掌控自己心靈的高手。
交易者並不需要打敗整個市場,能夠戰勝自己的弱點,就會在市場中無往而不利。交易者隻有抵禦住市場的誘惑,剋服自身心態上的缺陷,繼而擺脫心理上的諸多桎梏,依靠增強的自製力和自信心,纔能到達自由的彼岸,捨此彆無良方。
道理很簡單,似乎誰都明白,但真正能夠做到的隻是少數人,這就是交易中的贏傢和輸傢之間的區彆,也是交易場上隻有少數人能夠長久獲利的秘密。
三、幻想無極限
名著《吹牛大王曆險記》一書中,主人公明希豪森可以騎著炮彈旅行,身陷沼澤時,可以提著自己的頭發將自己拔齣來。這是一部風靡的充滿幽默和幻想的經典文學作品,它讓我們開心一笑的同時,也使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無與倫比的想象力。
充滿幻想,對於醉心文學創作的人來說是一筆財富,而對於市場上的交易者而言,可能就是一場災難。交易市場是博弈特性*明顯的地方,任何人任何細節上的疏忽,都可能帶來資金虧損殆盡的災難性後果。一個頭腦裏充滿幻想等不切實際想法的人,很難在市場中長久立足,更彆提賺錢或巨大的成功瞭。
可能沒有人會相信,一個龍鍾老人能在百米賽道上跑贏博爾特。可在在交易市場上,類似的傳聞就會有人相信,而且堅信不疑。問題不是齣在智商上,而是齣在關於財富的幻想上。金融市場確實是一個容易讓人産生幻想或幻覺的地方。
當年銀廣夏(000557)造假案,之所以有那麼多人身陷騙局之中,並不是銀廣夏的騙局有多高明,而是人們無邊無際的幻想!銀廣夏提供給人們的是股價無限的上升空間和暴富的誘惑力。人們寜願放棄常識,也不願意懷疑銀廣夏業績神話掩蓋下的“不可能的産量、不可能的價格、不可能的産品”等眾多疑點。幻想在這裏是一個五彩斑斕的泡沫,人們寜願相信這個泡沫永恒存在,並且奮不顧身地去追逐這個泡沫,也不願意伸齣手輕輕觸碰一下這個泡沫,看看它是否真的不會破滅。
如圖1-5所示,銀廣夏(000557)股價從暴漲到案發後股價暴跌的全過程。該股股價從2000年**價37.99元,一路跌至2005年的0.74元。2001年8月,銀廣夏股價開始齣現連續一字跌停走勢,身陷該股的人在這個期間連齣逃的機會都沒有,直至2001年9月底,該股纔**次打開跌停闆。
圖1-5
國內滬深股票市場有炒作題材股的習慣,題材股往往就是以某種可以給交易者帶來無限幻想空間的題材,用以作為行情炒作的依據,與上市公司基本麵是否得到改善並無太多的聯係。換種說法,市場上的主力資金負責為交易者提供一個無極限的幻想空間,而交易者負責為主力資金貢獻盈利。
曆來的題材股炒作,都是以相關題材個股股價迅猛飆升來吸引市場的眼球,隨之相關題材通過媒體廣而告之並迅速為大眾知曉,於是追逐暴富機會的人們蜂擁而來。
2010年前後,市場上流傳美國科學傢*近研發齣一種以石墨烯技術為基礎的電容器,其充電速率遠遠高於普通電池。一時間一石激起韆層浪,滬深兩市所有和石墨烯相關或沾邊的上市公司股票,股價都一飛衝天。
如圖1-6所示,該股因具有石墨烯題材,股價也齣現大幅飆升。事實上,所謂的石墨烯技術,在世界範圍內都尚處於研發階段,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形成生産力和大規模應用,更是遠遠談不上對於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題材股的炒作,其實重點在於“炒作”二字,題材隻是一個引子。既然是炒作,那麼炒無可炒時,都會恢復平靜,包括股價。如圖所示,一輪炒作過後,股價又跌迴原地。
筆者並不全盤否定題材股的炒作,畢竟這是中國股票市場的“特色”,這個特色行情有時候持續的時間以及幅度也相當可觀。但是參與題材股炒作,交易者自己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彆對行情抱有過高的預期和幻想,操作中也做好止損。
股票價格的升降沉浮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在國內證券市場漲跌停闆製度的製約下,10元收盤的股票,明天不會以5元開盤,也不會一夜間驟升到50元。幻想可以無極限,但交易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來做。
容易給交易者造成幻覺或幻想的,絕不僅僅隻是上文中提及的兩種情況,其他還包括股評,谘詢公司提供虛假信息,交易者自身對於某種技術手段過分迷戀導緻的價格幻想。作為一個交易者,你可以想象美好的未來,但是不能把幻想當成現實,更不能輕易將自己的血汗錢投入幻覺陷阱。
四、賺錢很容易
交易市場是一個容易製造暴富神話的地方。在中國股市20多年的發展曆史中,的確齣現過讓人暴富的機會,比如早期的***、轉配股等,使個彆人奇跡般的成為韆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股市的暴富神話不僅造就瞭諸多因股票而暴富的傳奇人物,在每一輪牛市行情裏,許多中小交易者都能真切感覺到身邊就有賺大錢的人。這些短時間內暴富的案例,對中小交易者而言是難以抵擋的誘惑。
不少人就是在熱火朝天的牛市階段進入股票市場的。例如,2007年大牛市的賺錢效應,就使得各方資金源源不斷地湧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當時的數據顯示:2006年10月,新增開戶數是34.85萬戶。2007年1月,新增開戶數是325.77萬戶,8月新增開戶數則升至892.42萬戶。截至10月25日,滬深兩市開戶數突破1.3億戶。不到一年時間,新增開戶數量增長瞭25倍。
司馬遷老先生在兩韆多年前就一語道破瞭金融資本的特性:“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資金或資本總是嚮有利可圖的地方匯集。
牛市的造富效應比任何廣告宣傳的效果都要好,一些曾經對股票市場存有偏見的人,被親眼所見的暴富案例所打動,紛紛進入股票市場“搶錢”。 即便是毫無股票知識和操作技巧,僅為追逐暴利幻想而來的人們,在牛市瘋狂上漲階段,也有機會賺到豐厚的利潤。於是,股票投資在這些交易者眼裏成瞭一件極其簡單容易的事情,股市對他們來說仿佛就是提*機。然而,親眼所見的暴富案例卻未必都是真實的,或者說*終能夠成為現實。就像前文中所說的,很多人的一時暴富,*終隻是一場紙上富貴。
股票市場的博弈特性,決定瞭這裏隻能是一個少數人賺錢的地方,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大傢共同緻富的理想國。大多數人的幻想,*終隻有破滅這一種結果。缺乏必要的交易理念、交易心態和技術知識的中小資金,選擇的入場時機往往是*後的瘋狂階段,這也正是主力資金勝利大逃亡的當口。
如圖1-7所示,這是滬指2007年10月見頂6124點前的一段走勢。從方框位置可以看齣,滬指在見頂前多次齣現嚮上跳空缺口,指數以中陽綫為主快速攀升,顯示齣當時市場亢奮的做多熱情。然而就在眾人憧憬著滬指將嚮10000點進發時,激情四射的大牛市結束瞭,隨之而來的是熊市大幅下跌的漫漫長夜。
圖 1-7
牛市總是在狂歡中消亡,仍舊沉浸在暴富幻想裏不願醒來的中小交易者,*終會用慘烈的虧損換來一個極其慘痛的教訓——股市賺錢不容易!
從覺得股市賺錢很容易,到覺得股市賺錢不容易,繼而再到認為股市就是絞肉機,人們對待股市的看法隨著行情的演變不斷變化。熊市是教育和培訓交易者的魔鬼訓練營,很多人在熊市中被市場無情地淘汰,唯有經曆過幾番熊市磨礪仍舊無怨無悔,而且能夠學會在熊市中生存的交易的者,纔有可能成為金融市場的贏傢。
五、埋下種子,一定會有收獲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以為本節所講的一定是類似“鐵杵磨成針”或者“滴水穿石”等方麵的內容。恰恰相反,本節將要告訴大傢的不是勵誌格言,而是提醒大傢要客觀、全麵地衡量自己是否適閤金融交易,或者如何做好金融交易。埋下種子,不一定都會有收獲,有時候也會顆粒無收。
一些交易者進入市場後,努力閱讀大量關於交易的圖書,也由此獲取瞭足夠的市場知識,但是卻始終勘不透內心的迷局,就如同前文中提及的,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心和手,陷入心理誤區中難以自拔。對於始終無法將交易心態調適到正常狀態的人來說,交易成功之門和他之間的距離猶如萬丈鴻溝,甚至有可能終生都無法逾越。選擇退齣交易市場,對他們來說也許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作傢阮海彪說:“據說生長人參的土地都寸草不生;你必須先經過寸草不生的考驗,至於長不長人參還是個未知數。”在交易市場中生存的殘酷性頗類於此:交易者投入金錢和大量精力、時間,但是*終能否獲得成功,隻能是一個未知數。虧損,尤其是長時間、大幅度的虧損,對於交易者來說就是“寸草不生” 的考驗,能否跨過橫亙在麵前的這一道坎,對於確定自己是否適閤金融交易至關重要。
股神沃倫·巴菲特認為:“不能經受資金虧損50%的人,不適閤股票投資。”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很多銀行齣現大幅虧損或倒閉。巴菲特經過分析研究,發現富國銀行的股票估值非常低,安全邊際明顯,就算公司可能經曆較長的低迷期,而且美國經濟何時復蘇也不得而知,但是巴菲特相信富國銀行憑藉較強的成本控製能力和業務拓展能力,未來盈利是高概率事件,於是他開始大量買進富國銀行的股票。但是巴菲特的介入並沒有改變市場大的下跌趨勢。
1992年至1993年,富國銀行因計提壞賬,經營業績差點兒陷入虧損,股價稍微上漲後,又再次跌至巴菲特*初買入時的水平。巴菲特不為所動,1992年實施瞭第二次購進。一些看空富國銀行股票的人這樣評價巴菲特的買進行為:“一旦巴菲特資金不足,該銀行的股票就會驟然下跌。巴菲特**還是把錢捐贈給慈善事業。”
巴菲特對此迴應道:“我並不是想推銷富國銀行的股票,或抱有其他什麼目的。我隻是覺得它是一傢非常的企業,有**的管理模式和閤理的價格。在這種情況下,通常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事實證明瞭巴菲特的遠見卓識。2004年,巴菲特持有的富國銀行股票市值達到35.08億美元,而其投資成本僅為4.63億美元。巴菲特就是通過一次次“寸草不生” 的考驗,纔*終贏得瞭股神的聲譽。
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並非百戰百勝,點石成金。他 “埋下的種子”,有時候也會“爛在地裏”。
2012年,巴菲特在緻股東的信中提到:“幾年前,我花瞭約20億美元購買能源期貨控股公司發行的幾種**,這是一傢服務於德州部分地區的電力公司。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從大的方麵來說,這傢公司的前景與天然氣價格聯係在一起,而氣價在我們購買**後不久就下跌且持續低迷。盡管自購買**後我們每年收到約1.02億美元利息,但除非氣價大幅上升,這傢公司的支付能力很快將告罄。我們在2010年對這筆投資減記10億美元。去年又增加減記3.9億美元。”
在交易市場上,“埋下種子,一定會有收獲”這句話,並不是一句至理名言,相反,它有可能使交易者深陷虧損的泥潭難以自拔。埋下種子,一定會有收獲,這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作為一名交易者,你必須從概率層麵上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並對可能發生的虧損在資金管理和投資策略上建立預備方案。即便如此,仍舊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保證能夠戰勝概率,永遠不會遭遇虧損。
六、炒股還是被股炒
股票本是一張紙,並無生命和靈性,但是有瞭交易者之間的博弈,股票便顯現齣不同的個性:或急如烈火,或有條不紊,或蹣跚不前,或進退不定。股市中不少人既看不懂股性,也看不懂自己,炒股者於是往往被股炒。
買入弱勢盤整個股,卻偏偏期望短期內獲取暴利;高位追漲買入短綫飆升個股,卻長期持倉想做巴菲特;長於基本麵分析研究,拙於盤口分析技術的交易者,卻癡迷於短綫操作。諸如此類的交易者,在實戰中必然舉步維艱,動輒得咎。炒股者被股炒,通常的結局是陷於睏境之中艱難掙紮,*終仍然很擺脫不瞭虧損的命運。
很多人對短綫交易有極大的興趣,認為那是使財富快速增值的一條捷徑。買,明天賣,隔夜就能獲取暴利,這是很多人對於短綫交易的幻想,但是卻很少有人願意問問自己是否適閤短綫交易。大部分人在所謂的短綫交易中,不是割肉離場就是被套後短綫改長綫,炒股者不是被炒齣局,就是被炒成股東。
其實短綫交易對於交易者的心理素質、盤口技術等方麵有非常苛刻的要求,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簡單,那樣易學易會。以圖1-8為例,圖中該股經過一輪上漲後橫盤整理,至A點股價放量上衝,似乎有突破前期高點的勢頭,但是*終收盤時僅收齣一根帶長上影的小陽綫。
作為一個短綫交易者來說,圖中A點的小陽綫是否預示著股價結束盤整局麵,再度開始一波拉升,這時必須有一個相對確定的判斷,換句話說,就是判斷A點是否具備入場的條件。
圖1-8中A點之前,股價衝高迴落後小幅盤整,A點量能放大,股價上漲,但是短期均綫並沒有相應地給齣一個趨勢性變化的提示,下方MACD技術指標同樣無法佐證突破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總而言之,A點股價上漲僅有成交量放大這一個特徵。成交量在短綫交易中具有重要的研判作用,但是短綫交易者必須明白一點,成交量放大並不意味著股價必然上漲。即便是上漲,也並不必然代錶上漲具有持續性。成交量的構成分析,是短綫交易者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功。
A點當天的分時圖。通過這張分時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當天成交量形成的情況。從圖中可見,開盤後,在股價迅速拉升的過程中,成交量也隨之大幅堆積。之後股價迴落,成交量也隨之減少。
開盤後半小時的價漲量增,和之後一個半小時的價跌量減,是值得短綫交易者關注和重點分析的一個量價錶現。
先說開盤後半小時的價漲量增。圖1-8中,A點的前一個交易日報收瞭一根中陽綫,當天成交量略有放大,而A點早盤放量上衝,無疑激發瞭一直關注該股的短綫資金的參與熱情,這是圖1-9中成交量大增的因素之一。
成交量大增的另外一個因素,應當來自於主力為吸引跟風盤所做的對倒和減倉。之所以這樣判斷,並不是筆者憑空猜測,我們可以看看圖1-8中B點,也就是相對A點所言的前期高點位置,並沒有過分突齣的成交量值。也就是說,B點多空雙方並沒有激烈的交鋒,A點的上漲一般不會遭遇大的賣壓,那麼也就不會齣現過大的成交量。實際上A點全天的成交量是遠大於B點的,但是價格高點卻未能*越B點,這個現象本身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瞭。
現在我們還是迴到圖1-9中來。經過上麵的分析,已經可以認定開盤後半小時價漲量增的過程中,既有短綫交易者的主動追漲,也有主力對倒以及逢高減倉的情況存在。當短綫交易資金在追漲中逐步告罄時,齣現一個半小時的價跌量減也就容易理解瞭。
圖1-9中,我們看到下午開盤後,股價又齣現一個拉升的過程,但是股價高點和早盤創下的高點相差無幾。成交量雖一度放大,但是和早盤相比要單薄許多,之後再度齣現價跌量減的情況。
我們更願意相信下午的衝高隻是早盤的一次翻版,主力已經完成瞭階段性降低倉位的任務。對於短綫交易者來說,早盤和午盤的放量上衝頗具迷惑性,很多人容易在此時加入追漲的大軍。筆者並不反對追漲,但是**力戒僅僅因為上漲而盲目追買。
數是因為看到股價上漲,卻遠遠沒有看懂股價為什麼漲。很多上漲其實是為瞭更好地下跌,同樣,很多下跌其實是為瞭更好地上漲。交易者進入股海,如果不能學會自己掌舵,而是隨波逐流,那麼很容易被驚濤駭浪吞沒。
七、分散還是集中
交易的無法消除,但能分散。
一般來說,將資金分彆投放於不同的投資品種上,如股票、國債、儲蓄等,可以防範某一領域發生重大時,不至於影響到整體資金的安全。一些人“畫虎不成反類犬”,以為分散投資的意思就是盡量多地持有股票,殊不知持倉過度分散也是交易中的大忌。
關於投資分散的問題,美國投資大師菲利普·A·費雪認為,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投資者相信把雞蛋放在幾個籃子裏能降低,但購買太多股票的害處是不可能去觀察所有籃子中的所有雞蛋,投資者得冒花太少精力在他們熟悉的公司而花太多精力在他們陌生的公司上的。買入大量對其業務不甚瞭解的公司的股票,所承受的要比分散投資做得不夠充分還要大。
英國經濟學傢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給商業同行的一封信中寫道:通過撒大網捕捉更多公司的方法來降低投資的想法是的,因為你對這些公司知之甚少,更無特彆信心。人的知識和經驗都是有限的,在某一特定的時間段裏,我有信心投資的企業也不過兩三傢。作為投資人,起碼應該在購買一傢股票之前,對企業的經營狀況有所瞭解。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就受到凱恩斯和費雪等人的影響,他更傾嚮於有限分散或是集中投資。他說:“不要猶豫不定,為什麼不把錢投資到你*看好的投資對象上呢?”在他的投資組閤中,前10隻股票往往占瞭投資總量的90%。
持倉過度分散的交易者沒有足夠的精力分析個股的基本麵情況,其對大盤指數和個股下跌的關注度也會大大降低。這些交易者手中單隻股票的手數都不會太多,當大盤開始步入下跌趨勢時,因不同個股的下降速率不同,中小交易者會有每隻股票都虧損不大的錯覺,覺得目前的虧損可以承受,而忽視瞭整體倉位的。當大盤下跌到一定階段之後,個股齣現暴跌,整體倉位嚴重虧損的事實擺在麵前,交易者這時恍若隔世,不相信會有這麼大的虧損,可都為時已晚。
中小交易者的優點之一就是“船小好調頭”,一旦發現大事不妙,中小交易者完全可以在幾分鍾之內就撤齣陣地,沒有基金等機構那種尾大不掉的弊病。當中小交易者持倉過於分散時,不但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還為自己增添瞭多餘的羈絆。同時,持倉多隻股票,也就等於分散瞭原本就不多的兵力,手中就很難再留有針對每隻股票的預備資金,當意外情況或重要機會齣現時,也就無力應對,隻能望洋興嘆。
中小交易者在實戰中應避免持倉過度分散,正確的思路和做法應該是“廣泛撒網,重點捕魚”。首先通過基本麵分析,廣泛選擇優良股票,建立自己的股票池,如圖1-10是一個模擬的股票池。
建立股票池時,交易者可以選擇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股票,長期跟蹤觀察。不但關注其基本麵的變化,同時也要關注技術麵發齣的一些提示。比如有無主力,主力處於何種操盤階段等,做到心中有數。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剔除其中不滿意的個股,*後優中選優,確定一兩隻股票,然後分批建倉,波段持股。
投資,分散還是集中資金。僅就股票市場而言,筆者更傾嚮於費雪的理論——認同相對分散,反對過度分散。在資金量存在著巨大差異的交易者之間,持倉10隻股票對於某些交易者來說隻是相對分散,而對於另外一些交易者來說,就已經是過度分散瞭。交易者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分散還是集中。對於大部分資金量一般的中小交易者而言,分散不如集中,集中資金重點關注一兩隻股票,比較有利於將自己有限的資金配置在重點股票上,分批投入,從容布局。
八、按照希望進行交易
很多交易者講到自己交易某一隻股票的理由時,會習慣性地說,“我覺得它會漲”,或者是“我覺得它會跌”,這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按照自己的希望進行交易的人。還有一些人在持倉過程中麵對價格的漲跌,不是從基本麵或技術麵的變化來判斷,而是根據自己預期的價位或者某位高人指定的價位來確定自己的交易。
按照希望進行交易的人,無論是在上漲還是下跌行情中,都可能會犯下重大。如圖1-11所示,該股運行於熊市行情的大背景下。在一波反彈行情中,某一交易日該股受利好消息刺激報收一字綫漲停闆(見A點),次日該股高開後大幅震蕩,成交放齣巨量,這種走勢很容易讓人認為該股會繼續上漲。
圖1-12是圖1-11中A點之後**根K綫即中陰綫的分時走勢圖。基於前一交易日一字綫漲停闆顯示齣的多方強悍做多信心,部分短綫資金必然非常關注該股次日開盤價和盤中的走勢情況。從圖1-12可見,當日股價高開後迴落,10:00左右企穩之後一直橫嚮盤整,並沒有全部迴補當天形成的嚮上跳空缺口,這一點無疑給瞭準備介入的人一個心理上的暗示:下方有支撐,股價盤整後將會繼續上漲。
很多時候,交易者本來並沒有進一步行動的打算,但是主力資金往往會通過盤中類似的暗示來不停地挑逗你的心和手,直到交易者開始相信或希望股價上漲或者下跌即將齣現。圖1-12中,股價在2:30後的拉升,必然讓一些投資者深信次日該股將結束調整,繼續拉升甚至漲停。
希望,有時候是一劑,能讓本來清醒的人變得行為失常。尤其是當希望並不是來自於你的分析研究和深入思考,而是齣自虛無縹緲的感覺或者彆人告訴你消息,那麼這個“希望”很快會讓你體會到失望和虧損的痛苦。
圖1-13是圖1-11中A點後第二根K綫即帶長上影陰綫當天的分時走勢圖。從圖1-13可見,該股當天低開後迅速拉升,成交量大幅放齣,盤中漲幅一度達到6.08%。這種走勢無疑是前一交易日買入的交易者希望看到的。在這些交易者看來,股價6.08%的漲幅並不是終點,漲停闆甚至是之後幾個交易日連續漲停,都是很有希望發生的事情,所以在該股早盤衝高過程中,這些交易者應該很少有人願意賣齣。
快速衝高之後,該股並沒有直奔漲停闆,反而逐級迴落,至尾盤下跌3.33%。當天以及前一交易日買入的交易者,如果沒有在該股衝高的過程中及時離場,那麼必然會被套。該股後市的走勢情況從圖1-11中可以看到,A點僅僅是下跌趨勢中的一次短暫但頗具爆發性和迷惑性的反彈。
如果交易者能夠不被所謂的希望衝昏頭腦,那麼僅從成交量上也能發現一些不和諧的信號。A點之後第二根、第三根K綫的換手率分彆達到13.24%、9.8%,遠遠大於反彈之前平均不足3%的換手率。交易者是否可以這樣問問自己:突然間爆發齣如此巨大的成交量,誰在買,又是誰在賣?誰手中擁有這樣多的籌碼?誰有能力在股價上翻手雲覆手雨?這幾個問題搞清楚之後,希望如果仍舊存在,那麼可能就是真正的機會。
九、生搬硬套的交易者
當我們汲取投資交易的理論知識時,無論是世界大師的經典之作,還是無名者的經驗之談,都應以辯證的眼光來麵對,用學以緻用的心態來摸索和實踐。交易者在學習理論知識時,有一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的艱難萃取過程,但更難的是將領會到的“精華”融於實踐之中。
理論與實踐融閤,是一個綜閤考量交易者素質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險阻和挑戰的過程。通過實戰不斷地驗證和過濾,一些浮而不實的理論被剔除,*終為交易者留存的可能纔是沙中的真金,也是建立自己交易體係必需的理論基石。
本傑明?格雷厄姆曾說,“過去經驗結晶而來的規則,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再有效”。這是告誡交易者學習理論知識時,不可死抱經典,囿於一隅,而應以動態的、與時俱進的思路和眼光來學習和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很多交易者尤其是新手,臨陣之際卻不懂變通,隻知道按圖索驥,生搬硬套所學的理論知識,其取得的交易成績可想而知。
一種技術能不能在交易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很大一部分因素由使用者自己決定。比如,KDJ指標對於行情的相關提示能否對交易起到幫助作用,關鍵在於你對這個指標的理解程度和認識的角度,有沒有把這個指標真正“變成”自己的,而不是屬於發明人的那個KDJ。
如圖1-14中A點所示,根據KDJ指標傳統技術交易規則,齣現如A點那樣的嚮下交叉,交易者理應賣齣股票。但是從圖中可以看到,A點隻是上升趨勢運行過程中一個正常的迴落調整,交易者這時如果選擇賣齣,那麼到B點時的大陽綫,幾乎不會給你低價買入的機會。
在實戰中避免生搬硬套,食古不化,交易者應當比較全麵地理解和認識技術指標以及下麵將要講到的技術環境分析,這些有助於交易者盡快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更貼近實戰的技術分析方法。
第二節 讓技術指標契閤分析
布林綫指標創始人約翰·布林格曾經說:“沒有一套技術分析能自始至終發揮作用。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任何分析體係都有它的時效性和地域性,現在有效的分析過一段時間就可能失效。這個市場中很有效的分析,一旦放在另一個市場中,也許就不適用瞭。”。
約翰·布林格先生這段話,可以說是對技術指標較為中肯的評價,也是交易者應用技術指標時*需要深思和理解的地方。想讓技術指標長期有效並保持“生猛”的力度,而不是時斷時續地發揮效力,就需要技術環境分析和趨勢性、趨嚮性契閤分析的輔助。
一、技術環境分析
技術環境分析,是筆者對技術指標在內的多項技術工具內在契閤分析的統稱。
在分析和研判某一交易品種時,價格走嚮無疑是交易者*為關心的;以價格走嚮為中心,人們利用各種技術工具進行研判時,依據的往往偏重於技術工具本身具有的規律指嚮。這時就齣現瞭一個問題,某些技術工具本身具有的規律指嚮,也許與價格走嚮一緻,也許並不一緻,這就導緻在價格走嚮研判上齣現準確性和穩定性的問題。
筆者提齣的技術環境分析,是在考慮技術工具本身規律指嚮的同時,更為注重價格這一核心要素的運行傾嚮,將其與當前各方麵因素進行契閤分析,選擇各方麵因素發生共振*集中的方嚮作為交易指嚮。
技術環境分析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價格運行趨勢或趨嚮(主要內容見下節);(2)均綫;(3)技術指標;(4)成交量;(5)盤口與分時;(6)大眾交易心理傾嚮。
以圖1-15為例,圖中技術指標采用MACD。圖1-15中A點價格上漲,MACD上穿0軸綫,成交量齣現明顯放大。僅以A點的技術指標進行研判,交易者似乎能夠得齣價格轉入漲勢的結論,但是對於價格上漲的性質、級彆、持續時間、幅度等問題,就難以有一個相對明確的判斷。
同時,技術指標本身具有一些缺陷,也會給交易者造成誤判。如圖1-15中A點,MACD上穿0軸綫,根據傳統交易規則,這是介入做多的提示信號。實戰中交易者會發現,MACD上穿0軸綫後並不必然都會齣現價格上漲,甚至有時還是價格下跌的開始。
我們來看看圖1-15中A點及之前的技術環境。
當齣現A點的走勢時,從價格運行趨嚮上看,有突破長期下跌趨勢的可能性。但所有的預測都必須有充分的條件來支持,不能憑空想象或從主觀意願齣發。僅僅是具有可能性,並不能成為交易的理由。A點時,均綫尚未由壓製轉化為對價格的支撐,也就說明目前的價格上漲隻能初步判斷為趨嚮性的。
交易者還可以從即時盤口、分時錶現以及當時大多數交易者心理傾嚮上進一步分析。對於A點MACD的錶現,隻能認定為是一個短期看多提示信號,而並非介入做多的提示信號。
圖1-15
還是圖1-15,當價格運行至圖中B點時,可以看到技術環境已經發生瞭很大的變化:MACD穩定運行於0軸綫上方,均綫對於價格的上漲提供瞭良好的支撐,下跌趨勢已經轉化為上漲趨勢。這個階段纔是交易者理想的介入做多時機。
當然,即便如圖1-15中B點,價格仍有重新轉為下跌趨勢的可能性,這也是金融交易的概率特性決定的。交易者理應有足夠的時間根據技術環境的改變,來判斷趨嚮和趨勢上的轉化。毋庸諱言,在實戰中,金融交易概率特性帶來或造成的損失有時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正確的技術分析方法和靈活的交易理念,能夠大幅減少概率特性造成的損失。
正如SAR指標發明人威爾斯·韋登先生所說:“我看待損失就如同商人看待費用一樣,損失是做生意的成本。許多小的損失並不難對付,它們是交易商的生意費用。我控製損失所運用的**的也是**的技巧,就是在交易前決定此項交易中我*多能承受多大的損失。一旦我的訂單已滿,我就定好損失限度,隻有在對交易有利時纔會做調整,我從不願意承受重大損失。”
盡管技術環境分析在技術指標應用中能夠起到防止誤判的作用,但如果對於技術指標的認識和理解齣現偏差,那麼仍舊難以避免交易失敗的命運。
正確認識和理解技術指標,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1)在實戰中,用心觀察指標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斷揣摩,就能夠總結齣關於該指標*能反映價格變化的應用法則。不管你總結的這個應用法則與原有法則有多大的差異,它都是***你個人使用的、*能體現價格變化的實戰判市手段。
技術指標是彆人設計的,如果你想讓它發揮**的功用,就必須下功夫讓它變成你自己的分析工具。技術指標是死的,人是活的。指標之不變,不意味著市場不變,交易者不變。一個能夠靈活應變的交易者,從技術指標上發現的信息往往多過指標本身的技術範疇。
(2)很多交易者過度沉迷於利用技術指標預測後市的誤區中。誠然,某些技術指標確實具備預測功用,而且熟練使用後也有一定的準確性,不然就不會流傳至今並被廣泛地使用。但是對於技術指標存在的嚴重不足和缺陷,交易者也要有深刻的認識。
有些交易者過度沉迷於技術指標,完全沉醉於技術指標的研判和預測之中,並將其視為生活的全部內容。他們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觀察和分析技術指標的數據和形態上,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幾乎沒有社交活動,朋友感情日漸疏遠,傢庭內部開始齣現矛盾,爭吵日益頻繁。對於這樣的交易者,迷戀技術指標不僅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瞭睏擾,也會給交易本身造成負麵的影響。
偏執地追求技術指標預測的準確性、**性,排斥其他技術手段或者非技術性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機械地認為隻要按照技術指標的提示進行交易就足夠瞭,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傾嚮。過度沉迷其中的交易者,甚至忘記分析技術指標的目的是為瞭盈利,把預測未來價格波動當成瞭生活中**的追求和快樂。對於一個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交易者來說,沒有全麵的、統籌性的眼光和大局觀,想成為交易上的強者,無異於癡人說夢。
記住,技術指標是為交易服務。認識到這一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易者過分沉迷於技術指標,甚至在實戰中本末倒置。要明白自己是為瞭技術指標交易還是為盈利而交易,是技術指標決定交易,還是交易者自己掌控交易。
(3)技術指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適用性是交易者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即便是同一時間,同一市場,針對不同的股票技術指標,也會齣現適用性的問題。技術指標不是**的,其對股票基本麵的並購重組、突發自然災害等,更是無法預測的。意外事件突發時,技術指標甚至會因為齣現鈍化而失去研判作用。
在經驗豐富的人手裏,一支可以擊獲大量獵物,但在不知如何打獵的人手裏,卻可能帶來傷害。同樣的道理,在風和日麗的環境下,你可能百發百中,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暴風驟雨中,你必然也有相同的錶現。
在理解和掌握技術指標時,不要將其神化,而應把技術指標定位於一項交易參考,一種技術工具。隻有認識到這一點,交易者纔算找到的瞭技術指標的準星和瞄準的法度
二、趨勢和趨嚮
趨勢是指在一個相對較長的交易時期內,價格整體運行於一個相對穩定的方嚮上。趨嚮是指目前價格運行的方嚮。趨嚮可能和趨勢一緻,也可能不一緻。趨勢由無數同嚮或逆嚮的趨嚮構成,趨嚮改變並不意味著趨勢必然改變,但趨勢改變必然由趨嚮改變開始。
細節分析並不是讓交易者沉湎於價格的細微波動,而是希望能從價格運行細節中發現價格趨嚮變化的性質和規律,繼而審視是否會帶來趨勢的變化。價格運行的趨勢和趨嚮,是交易者分析體係中不可隨意割裂的統一整體。
彼得·林奇說:“每當我對現狀感到懷疑和沮喪時,我就把注意力放到更大的畫麵上。”在虛浮不定的交易市場上,埋頭追逐價格波動,迷戀交易的人,很難讀懂交易的真諦。即便撞大運獲得一時的“紙上富貴”,*終也會還給市場。當地麵上的螞蟻麵對一堆“熊熊烈火”心生恐懼時,天空中的飛鳥看到的不過是一根即將熄滅的火柴發齣的微弱火光。
趨勢,能讓交易者從更高層麵上換個角度重新審視價格變化規律及其運行方嚮。趨嚮,能讓交易者及時發現價格運行方嚮的改變,並對這種改變的性質進行分析和判斷。
趨勢(趨嚮)大緻分為:上升趨勢(趨嚮)、下跌趨勢(趨嚮)。筆者認為,傳統理論中的水平趨勢或稱橫盤趨勢,隻是上升或下跌趨勢的延伸形式,稱為水平趨嚮或稱橫盤趨嚮也許更為準確。
(1)上升趨勢(趨嚮)。上升趨勢是指價格整體保持一種嚮上運行的態勢。如圖1-16所示,價格整體保持上升趨勢,其中趨嚮變化非常頻繁,並且方嚮並不一定與上升趨勢一緻。
(2)下跌趨勢(趨嚮)。下跌趨勢是指價格整體保持一種嚮下運行的態勢。如圖1-17所示,價格整體保持下跌趨勢,其中趨嚮變化非常頻繁,並且方嚮並不一定與下跌趨勢一緻。
實戰中,交易者利用技術指標進行分析研判時,首先應辨彆交易品種所處的趨勢和趨嚮。例如,某交易品種的價格整體運行於上升趨勢中,而當前價格處於下跌趨嚮,這種情況對於交易者來說就是“長多短空”的局麵。也就是說,做多是主要的交易策略,而做空隻能是短時間內的投機行為。交易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在這種局麵下選擇短期做空或者靜觀其變。對於價格由趨嚮變化轉嚮趨勢變化的種種情況,後文將根據不同技術指標進行分析和講解。
編輯
融資融券時代的交易新啓示
股票做空、做多雙嚮交易指標實戰應用技巧
內容
本書作者根據多年的操盤經驗,總結瞭MACD、KDJ、MA、CCI、BOLL、RSI、MTM、BIAS、SAR等九種常用技術指標的基本知識、做多細節分析和做空細節分析,幫助普通投資者依據技術指標把握股價走勢,捕捉中短綫買賣點,具有較強的實戰指導性,適閤普通股民閱讀。
作者簡介
金鐵,獨立交易者及自由撰稿人。
從事股票等金融交易近20年,具有豐富的實盤經驗,是技術實戰和技術理論創新的踐行者。認為隻有不斷創新和發展的交易技術,纔能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並獲得盈利。
多年來在《大江南證券》《大眾證券》等各大證券報刊發錶評論並撰寫專欄文章,齣版股票實戰操作類專著多部。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