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是个马克思。 马克思和九零后, 同样个性张扬,饱受争议,越不看好J越有勇气; 马克思和九零后, 同样干净、单纯,SJ里没有灰色地带,喜欢或讨厌,泾渭分明,从不含糊; 马克思和九零后, 同样敢于尝试,敢于否定自己,怀疑一切,为真理斗争; 马克思*次用轻娱乐的方式与“90后”深情相遇。 相遇相知后,“90后”将向SJ宣称: 他们是马克思的深度粉丝, 他们与马克思有共通、有共情、有共鸣, 他们领教到了马克思的厉害, 他们将追随马克思的脚步去审视与反思这个SJ。 |
DY章 飞扬吧!青春 一、求学: 思考让叛逆闪闪发光/ 002 1. 从“坏”小子到大学霸/ 002 2.“新的神”: 魔鬼撒旦or 黑格尔哲学/ 007 3. 马克思在“野鸡大学”拿的博士学位? / 010 4. 只思不读,走火入魔;又思又读,立地成佛/ 013 二、爱情:在精神契合面前一切皆浮云/ 016 1. 黑矮富平逆袭白富美贵/ 016 2. 精神契合:爱情的金钥匙/ 020 3. Z好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 021 三、择业:把高调唱成高尚/ 024 1. 没有光鲜职业,却成J伟大事业/ 024 2.《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伟大梦想的种子/ 025 3. 身安为富,心安为贵/ 027 4. 扣好人生的DY粒扣子/ 029 第二章 再见吧! 黑格尔 一、二十四岁的《莱茵报》主编/ 036 1. 马克思的DY份正式工作/ 036 2.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裂痕/ 038 3.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041 4. 唯物辩证法是个大智慧/ 045 二、马克思怎么度蜜月?/ 052 1. 马克思的“两个孩子”/ 052 2. chaoyue黑格尔/ 053 3.“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055 第三章 马克思的朋友圈 一、法兰西的阳光/ 060 1. 马克思的新朋友/ 060 2. 马克思关注了两个“微信群”/ 063 二、“前进!达瓦里希”/ 066 1. 一次冷终生热/ 066 2. 情义无双恩格斯/ 072 3. 好“基”友,万年长/ 074 第四章 破土啦!天才SJ观 一、流亡生活中的绿洲/ 080 1.“异化劳动”是个什么鬼? / 082 2. 现实生活中的拜物教/ 083 3. 努力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088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包含着新SJ观的天才萌芽的DY个文件/ 090 1.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090 2. 历史决定人性vs. 人性决定历史/ 090 3. 听了很多大道理,为什么没有过好这一生? / 095 4. 梁家河往事/ 097 第五章 历史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本被老鼠牙齿批判的书/ 102 1. 解剖历史的DY把手术刀/ 104 2. 解剖历史的第二把手术刀/ 105 二、历史虚无主义错在哪儿?/ 108 1. 英雄们难道都是传说? / 108 2. 真实的历史碎片绝不等于真正的历史/ 109 三、你见,或者不见,意识形态J在那里/ 113 1. 被“污名化”的意识形态/ 113 2. 美国不讲意识形态? / 114 四、汇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认同/ 118 1. 中国梦:当代中国的Z大公约数/ 118 2.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存在/ 121 第六章 全SJ无产者联合起来! 一、不明觉厉的《共产党宣言》/ 128 1.“两个必然”:社会主义一定会赢/ 130 2.“两个决不会”:资本主义还能撑一会儿/ 132 3.“两个决裂”:社会主义要练好内功/ 135 4.“两个组成”:社会主义通往必胜之路的桥和船/ 137 二、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139 1. 大咖们怎么评价马克思主义? / 139 2. 马克思主义不老的秘密/ 141 三、共产主义既是信仰,又是现实/ 144 1.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 / 144 2. 被误读的共产主义/ 145 3. 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 / 146 第七章 痛并快乐着 一、马克思之痛/ 152 1.“我是SJ公民”/ 152 2. 七个孩子夭折四个/ 153 3. 马克思穷成啥样? / 157 4. 马克思有个私生子? / 160 二、此谓之大丈夫/ 166 1. 贫贱不能移/ 166 2. 威武不能屈/ 167 3. 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留下脚印了吗? / 170 三、学习马克思能治玻璃心/ 174 1. 跟谁学一定不会想自杀? / 174 2. 幸福是什么? / 175 第八章 马克思是个好医生 一、《资本论》——工人阶级的sj/ 180 1. 价值增殖的奥秘在哪里? / 181 2. 释放“劳动至上”的正能量/ 185 3. 回归劳动价值论,YL经济新常态/ 187 二、经济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193 1. 危机DY步/ 194 2. 危机第二步/ 195 三、新自由主义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8 1. 新自由主义主张啥? / 198 2.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成绩单”/ 199 四、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3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八个关键词/ 203 2. 中国奶农“倒奶”事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6 第九章 马克思,靠谱 一、《法兰西内战》/ 214 1.《GJ歌》的由来/ 214 2.《法兰西内战》——革命死了,革命万岁! / 216 二、西式民主:良药还是毒酒?/ 219 1.西式民主的五种病/ 219 2. 政治制度的“飞来峰”搬不得/ 227 三、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232 1. 一个侠骨柔情的战士/ 232 2. 一艘升火待发的军舰,随时开往知识的海洋/ 235 3. 笔耕不辍,死而后已/ 236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 239 1.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 239 2. 中国风景独好/ 242 结束语 马克思是个“九零后”/ 245 附录/ 249 后记/ 285
|
《马克思靠谱》阅读指南
一、马克思是谁? 他的偶像是普罗米修斯,他十七岁时曾写下“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万丈豪情,有人质疑这不过是高调,他却用尽一生将高调诠释成高尚。 他二十多岁时本可轻松地成为犹太拉比或普鲁士知名律师,一生优越舒坦,但他却毅然决然地与家族既定路线决裂,选择了一条“全SJ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荆棘之路。 他的姨父是大名鼎鼎的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他的妻兄是普鲁士政府的大臣,他却丝毫没有借东风之力升官发财,倒是经常喝西北风:一辈子四处流亡,经济上拆东墙补西墙、捉襟见肘。 他精神生活丰盛高贵,肉体生活却愁云惨淡。他一辈子研究 money,却Z缺 money。孩子生七个夭折四个,病时没钱看医生,死后没钱买棺材,丧子之痛令他痛不欲生。 他不为了钱,不为了权,为了信仰一往无前。 他难受过吗?怀疑过吗?他难受过,但他从未怀疑过。他也是个凡人,他曾跟朋友抱怨:“你知道我不是个热衷声誉的人,但世人把我看成一无是处,还是会让我感到心灰意冷”,但他却chaoyue凡人,是个伟人,些许嗟叹之后,他立刻重整旗鼓,义无反顾:“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他是谁?他J是全SJ赫赫有名的千年思想家,更是为SJ指明方向的革命导师——大胡子马克思。
二、马克思还活着? 提起马克思的理论,有人欢欣雀跃,有人咬牙切齿。 有人说他的理论是真理,有人说是邪说。 有人说他的理论指引着群众,改造旧SJ,有着雷霆万钧的力量,有人却指责他的理论你斗我斗、蛊惑人心、欺世盗名。 2016 年是马克思诞辰一百九十八周年,两个世纪快过去了,一些人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证明马克思已过时,却令马克思越来越被证明是正确的。真正过时的,早已被历史湮没,又为何如此值得那些人搜肠刮肚,殚精竭虑地去证明?不过是“思想一离开利益J出丑”,马克思的理论总是“被过时”,恰恰证明有人谈“马”变色,试图掩人耳目;马克思的理论总是遭诽谤,恰恰证明他的理论触动了一些人的核心利益,令其闻风丧胆,寝食不安。 是的,两个世纪快过去了,但马克思主义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依然对现实有着解释与指导力量,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马克思靠谱!有人曾说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过时了,立即遭到 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打脸,“次贷危机”直接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永不终结,次贷危机不过是经济危机的变形,换汤不换药,究其本质依旧是生产商品的相对过剩;有人曾质疑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论述过时了,说西方的工人阶级现如今都是洋房洋车,哪一位工人赤贫了?君不见 2011 年“占领华尔街运动”上的标语直接写着“99%”,意思是“99% 的老百姓与 1% 的富豪之间贫富分化加剧”。此外,资本QQ化,资本在全SJ生根发芽,开膛破肚,寻求着利润Z大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这里的工人如马克思描述的那样,生产出了高楼大厦却住不起高楼大厦,生产出了文明却被人嫌弃粗鄙,工人阶级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有人搬出二十多年前,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Z后的人》里预言西方的民主将成为人类政府的Z终形式,却不曾料到二十多年后,面对西方民主陷入泥沼的困境,面对中国这边风景独好的现状,学者福山也开始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观点……
三、我们眼中那个彩色的马克思 尽管我们中的很多人从小J在政治课本里学习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对很多人而言依旧是面目模糊的,很多人眼中的马克思主义还仅仅停留在几个判断、概念、范畴里。于是,我们决定用《马克思靠谱》一书给大家描述一位真实的、彩色、依然“活着”的马克思。《马克思靠谱》一书采用历史与逻辑一致的写作手法,以马克思的生平为时间轴线,用九章篇幅,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的一生及其重要著作和思想发展脉络。 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马克思年轻时和我们一样,也曾年少轻狂,打架斗殴,给漂亮“妹纸”(燕妮)写情诗,曾经叛逆的少年Z后读书思考苦练内功,Z终成为思想SS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侠(DY章);在这本书里,你会跟随我们阅读指南一起目睹马克思获得哲学“武林秘籍”后,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Z终chaoyue“师父”黑格尔(第二章);一起见证chaoyue人类历SS关于友情的一切传说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挚友情,一辈子(第三章);一起发现马克思新SJ观的天才萌芽,探索马克思一生熠熠生辉的两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诞生(第四章);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为你揭秘SSZ神秘莫测的“意识形态”的秘密所在(第五章);一起目睹马克思一生中几次华丽的转身,Z终成为全SJ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第六章);阅读本书,你要准备好纸巾、控制好泪腺,在这里,马克思流亡生涯的无尽苦难、马克思的赤子情怀与豁达胸襟令你热泪盈眶(第七章);良药苦口利于病,药不能停,咱们还要温习ZS“大夫”马克思为资本主义这位病号开具的经典“药方”(第八章);Z后,晚年的马克思笔耕不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第九章)。当然,在这本书里,针对诋毁马克思的种种谣言,如“马克思大学里加入了撒旦教”、“马克思有私生子”等,我们用翔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澄清事实,以证视听。
四、马上学习:在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学重要讲话 马克思曾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其中,“批判的武器”J是笔杆子,J是正确的理论。总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Z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Z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靠谱》一书别具匠心,专门设置“马上学习”环节,寓意在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深入学系列重要讲话,将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我们一边品味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科学性、规律性、革命性,一边深刻领会当前鲜活的马克思主义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亲身感受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创造的“中国奇迹”,昨天到JT,从历史到现实,马克思主义依然焕发着经久不衰的活力与生命力,马克思,靠谱!
思想与生活在这里交融,严肃与诗意在这里喷薄,不再云山雾罩、不再高冷莫测,《马克思靠谱》用立体的写作手法,抽丝剥茧给大家展示一位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动的马克思。他的理论对现实依旧充满力量,依旧是有力的思想武器。他与JT的“九零后”朋友们深情相遇,马克思从未远离。 《创世纪》说: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人间J有了光; 启蒙学者说:人类要用理性的光烛澄照愚痴混沌的天性,呈现出文明理智的教养和境界; 希腊神话说:普罗米修斯不畏宙斯的暴戾,盗天火照亮尘世; 马克思说:我J是普罗米修斯!
DY章 飞扬吧!青春 一、求学:思考让叛逆闪闪发光 1. 从叛逆青年到超级学霸 1818 年 5 月 5 日,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小正太马克思才华横溢,在家里备受宠爱。中学时的马克思成绩YX,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十七岁时J把“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梦想。然而中学毕业进入波恩大学的马克思,却从三好学生变成了一个“坏”小子。 1835 年,马克思遵照父亲亨利希的安排,进入德国波恩大学法律系读书,希望毕业之后成为一名律师。但是,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并没有好好学习,而是花钱大手大脚,经常花天酒地,从他和父亲的通信来看,马克思在波恩大学一年花掉了 700 塔勒。700 塔勒是什么概念呢?当时的富家公子一年也不过花掉 500 塔勒,而且马克思后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主编《德法年鉴》,那时候他一年的薪水也才 500 塔勒。而且,有了一年 500 塔勒的收入,燕妮的父母可以放心地让自己的女儿和马克思结婚了。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算,现在相当于 140000 人民币。 由此可见,马克思一年J花掉 700 塔勒,确实可以算得上FC挥霍了。当时马克思没有工作,这些钱当然需要掏父亲的腰包。马克思J把那些账单寄给自己的父亲,父亲当然很生气,J在信里骂自己的儿子,说这些账单是“未结算的卡尔式账单”。 有趣的是,2012 年的时候,ZM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了一套纪录片,名叫《货币大师》,介绍了对20 世纪影响Z大的三位货币理论家,马克思J是其中一位。但马克思这位货币理论大师一辈子都在和自己支付不起的账单打交道,也从来没有算清过这些账单。这一点在马克思上大学的时候J表现得很明显了。 更让老马头疼的是,小马在大学期间还加入了一个叫“特里尔同乡会”的组织,Z后他还成了这个组织的头儿。这个同乡会J像是咱们在大学里的老乡会一样,总组织一些聚会活动,但是他们聚会的地点,J是在波恩各地的酒馆里。酒后他们偶尔还要和其他学生打架决斗,甚至还曾被学校关过 24 小时的监禁。 这样看起来,这个时期的马克思貌似一个十足的“坏”小子,甚至像个“不良”青年,但实际上,马克思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亨利希本人J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熟读伏尔泰、莱布尼茨和牛顿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亨利希的思想立场,为他的儿子马克思营造了一个现代人文主义的思想环境。亨利希热爱古希腊艺术,喜欢莎士比亚,喜欢歌德、席勒等浪漫主义艺术家,语言天赋很好,拉丁文、希腊文、法文都学得不错,正经是个有文化底蕴和GJ视野的文艺小青年。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一生都对自己的父亲景仰备至。据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回忆,马克思在晚年的时候,经常念及他的父亲,随身携带一张父亲的照片。甚至马克思逝世的时候,他的胸口还放着这张照片,后来恩格斯把亨利希的照片放进了马克思的棺材中。 话再说回来,老马看着自己的儿子在波恩大学胡闹,知道这不是办法,J安排马克思转学去了柏林大学。老马曾经公开表示过:“我不仅批准我的儿子卡尔·马克思这样做,而且我希望他能在柏林大学继续他在波恩大学开始的法律和公共管理课程。”搬到柏林是马克思生活中的一项重大变动。柏林和莱茵城市波恩相比WQ是两个SJ。 转学之后,小马的精神面貌的确得到了改变,从无望的酗酒文青变成了靠谱的学术宅男。这也让SJ上少了一个诗人,多了一个大神级别的大牛思想家。在这个阶段马克思大量读书,并且自学英语和意大利语,翻译了那个提出ZM“塔西佗陷阱”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和奥维狄乌斯的《哀歌》等名著,甚至还想建立一个法哲学体系。为此他写了三百多页的书稿,翻译了大量的著作。此刻的马克思,小宇宙WQ爆发。这个坏小子来了一次华丽丽的转身。马克思青年时代这个转身是怎么实现的呢?
马克思之所以能从“坏”小子转变成大学霸,这里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外因来说,柏林大学严谨的学风让马克思一改从前的浮夸,开始专心于学术研究。柏林大学又名洪堡大学,自从1810 年建校开始J一直是德国的Z高学府,可谓是大师辈出,群星璀璨。黑格尔甚至曾经说过,没有洪堡大学,J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和马克思同时代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曾经在柏林大学读书。他说,柏林大学学风太好了,这里的学生没有不认真读书的,也从不考虑什么喝酒打架的事情,和柏林大学比起来,德国其他大学简直J是酒馆。显然这次转学对马克思影响较大。马克思自从解锁了柏林大学这个新地点,J像玩游戏开了外挂一样,开始拼命地读书。 从内因来说,马克思本身J是一个FC重视精神追求的人。他从小博览群书,而且志存高远,十七岁的时候语出惊人,说自己要“为人类幸福而工作”,这是何等抱负和胸怀! 马克思刚上大学的时候,是康德和费希特的铁杆粉丝,甚至曾经想自创一个抽象的哲学体系。后来马克思觉得这两个偶像太务虚了,他们总是像在做数学题目,用一个原理来证明另外一个原理,那么抽象的原理和具体的事实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不考虑这个问题。以至于马克思写了首诗来讽刺他们,诗的DY句J是“康德和费希特在太空中飞翔”。 “在太空中飞翔”,说得挺美,但不J是讽刺他们不切实际、不接地气嘛!不过,讽刺归讽刺,马克思自己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一时郁闷得竟然病倒了。在养病期间,马克思又读 了一遍黑格尔的著作,发现黑格尔的辩证法恰恰可以解释抽象的原理是怎样一步步转化为具体的现实的,这J克服了康德哲学中抽象和具体的对立,马克思一下子脑洞大开,病都好了一半。这种思想上的升华带给马克思强烈的精神快感,他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描述了自己那种癫狂的状态——脑袋上是乱蓬蓬的头发,穿着邋遢的外衣,像个疯子一样在柏林的施普雷河边乱跑,甚至还跑到大街上,看到个路人上去J是一个拥抱,邀请人家和自己一起庆祝。一般大思想家,都有点马克思这样的狂热劲头。毕竟对他来说,追求知识和真理,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马克思的求学经历说明,年轻人的“坏”有两种,一种是面对现实的冷酷,放弃青春理想后的自我放逐和堕落,另一种是怀揣理想,但面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理想一时难以实现,又想不通而形成的叛逆与发泄。青春期的马克思J是探索中的叛逆。马克思看似是个“坏”小子,看似叛逆颓废,但是他从未丢弃过他的青春理想,从未放逐对人类幸福和SJ未来的思考和探索。他一旦寻找到探索知识的正确道路,J开始在追梦的道路上奔跑领航,散发出人生灿烂的光芒。
2.“新的神”—— 黑格尔 马克思在柏林大学读书的时候给父亲写的一封信,里面有一句话:“帷幕降下来了,我Z神圣的东西已毁,必须把新的神安置进去。我从理想主义……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这里面“新的神”指什么呢?青少年时代的马克思崇拜的偶像是康德和费希特。他希望自己能像康德那样在学术上建构出一种像几何学那样的抽象理论体系。马克思说干J干,在柏林大学DY年J试图创造一种抽象的法哲学体系,而且还写出了 300 多页的书稿。不过,马克思在给父亲的信中说,当他写到“实体的私法的结尾部分,我看到了全部体系的虚假,体系的纲目近似康德的纲目,而执行起来却WQ不是那样”。马克思在那个时J发现,抽象的体系和具体的问题之间有着一条很大的鸿沟。 由于马克思写他的法哲学著作写得很苦闷,发现问题却找不到出路,着急之下J病倒了。在养病期间,马克思又再次把黑格尔的著作通读了一遍。他发现,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正好可以克服康德哲学当中抽象和具体的对立、实然和应然的对立。自此之后,马克思J开始倾心黑格尔哲学。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写信给自己的父亲,他说的那个“新的神”,其实J是指的黑格尔。可见,年轻时的马克思是多么地热爱思考,他俨然已经把启发他思想的精神偶像 黑格尔当作“神”了。马克思对这次思想的转变颇为兴奋,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在有了这个思想上的升华之后,他“J像狂人一样在肮脏的施普雷河水旁的花园里乱跑,我甚至 和我的房东一块儿去打猎,然后又跑到柏林去,想拥抱每一个遇见的人”。J这样,马克思违背了父亲让他做一个律师的愿望,选择哲学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马克思经历了这次思想转变之后,J经朋友引荐,参加了柏林大学的“博士俱乐部”,这是一个青年黑格尔派的组织。黑格尔活着的时候说,上帝是不存在的,ZD人类命运的不是上帝,而是“JD理念”,但同时他又说神是“JD理念”的象征。这样,黑格尔J在理性和信仰、宗教和哲学之间和了一把稀泥。他的一帮弟子觉得自己老师抬高理性贬低信仰是不对的,要求维护宗教的JDQW;而另一帮弟子觉得不能对宗教让步,并竭力做出无神论的结论。黑格尔死后,他的这两帮弟子公开分裂。前者因为有保守的倾向,J被叫做老年黑格尔派,后者因为有激进的倾向,J被叫做青年黑格尔派。 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施特劳斯打响了DY枪。他写了一本书叫《耶稣传》,这本书影响FC大。施特劳斯揭露了基督教福音故事的因果联系和逻辑矛盾,比如圣母玛利亚受圣灵感动怀孕、耶稣复活以及类似的“神迹”,清除了附加在耶稣身上的神秘光环,得出结论说耶稣本人只不过是一个年轻的普通犹太传教士。而后世之所以流传基督的神话,是因为早期基督教社团用幻想的传说表达的对救世主降临的期待,是一种无意识的杂凑。既然耶稣只不过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那他J只有有限的历史意义,并不是JD真理的象征。这样施特劳斯J把耶稣从神还原成了真实的人。后来,青年黑格尔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布鲁诺·鲍威尔提出了“自我意识”的概念,鲍威尔比施特劳斯更进一步,他说宗教仅仅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异化形式,是对人的普遍本质的歪曲。由于基督教号召人们崇拜这种“自我意识”的异化形式,因此必然是“人类精神的枷锁”,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大家注意,我们所 熟知的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个说法,其实Z早来源于鲍威尔。不管是施特劳斯的《耶稣传》,还是鲍威尔的“自我意识”,都对当时的德国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宗教解放作用。马克思本人J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从少年基督教信徒,转变成为一个无神论者。
3. 只思不读,走火入魔;又思又读,立地成佛 马克思的求学经历给我们Z大的启发或许J是思考让叛逆闪闪发光。不过,让马克思华丽转身的思考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建立在扎实读书基础上的理性思考。马克思之所以走出叛逆,走向伟大,不但因为他善于思考,而且因为他大量阅读。当年曾经有小朋友给杨绛先生写过一封信,信里洋洋洒洒表达着自己对人生的困惑与不解。杨绛先生的回信既诚恳又毫不客气:“你的问题在于你读书不多而又想得太多。”
杨绛先生的回答其实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态——浮躁。浮躁其实J是不知以为知,少知以为多知,说白了J是不读书,但又自以为是,J是俗语所言,一瓶不 满半瓶咣当。现在一些年轻朋友,每天喊着空虚寂寞冷,要么玩世不恭,要么愤世嫉俗,要么娱乐至死,看韩剧、追欧巴、打游戏、玩桌游,J是不读书,自己胡思乱想瞎琢磨一通,反而觉得自己独立思考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天下WD,这其实J是拿幼稚当个性。“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读书J像练内功,练武之人若没内力,强行练武功秘籍容易走火入魔, 倒行逆施。学习思考J像吃东西,得有原料,不然只能消化自己原有的组织,长久下去新陈代谢必然失调。古有荀子《劝学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今有总的“劝学篇”: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 咱们青年人一定要谨遵古今“劝学篇”嘱咐,有精神追求,多读书苦练内功,摆脱低等感官刺激,增强理性思考,不能荒芜了我们灵魂的根据地。 现在,很多人在买房买车面前一掷千金,十分慷慨,但是买本书时却抠抠唆唆。一位作家曾说过:“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一副不够标致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可以说,阅读可以提升人的内在美,丰富一个人的灵魂。阅读和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孤独与寂寞虽都是独处,但孤独的人因为灵魂充实并不空虚,而寂寞的人则因为精神的寂寥而备感无聊。阅读是治疗空虚无聊的一剂良药,阅读能够让我们孤独但不寂寞。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跟书中的人物,或是书的作者互诉衷肠,坦诚相待,我们可以与伟人对话,与信仰同行,从而提升内在美,丰富灵魂,丰盈精神。 总说:“理想信念J是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J会‘缺钙’,J会得‘软骨病’。”要想不缺“钙”,J得多读书。要想强筋骨,J得多读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用思考的力量去化解精神上的困惑。
二、爱情:在精神契合面前一切皆浮云 1. 黑矮富平逆袭白富美贵 “靠谱”这俩字是常伴马克思左右的。在他的人生道路中的另一个重大的靠谱的决定J是能娶到燕妮这位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别看马克思又黑又矮、其貌不扬,但是家境还不错,算是黑矮富平。他追起女孩子来那可有一套,用现在的话来说,算是“撩妹”高手。不过,与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不一样,马克思的“撩妹”套路走的是高格调。 先说说燕妮是个啥样的姑娘。如果说刚才提到的马克思是黑矮富平,那燕妮J是JD的白富美贵了。燕妮是特里尔城Z美的女孩、舞会上GR的皇后,而且出身名门。马克思这个穷小子到底怎么逆袭了燕妮这个白富美贵呢?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马克思其实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有教养的律师家庭,这里说他“穷小子”是指他不是贵族出身,与燕妮社会地位相差悬殊。 为了追求燕妮,马克思实施了三步走计划。DY步,写情书。他给燕妮的情书很快J得到了回复。在回信里,燕妮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德语里面“Ich liebe dich”是“我爱你”的意思,燕妮在回信里面把这个词倒了过来“Ichhabe dich lieb”,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你真逗”。燕妮用一种委婉又不失聪慧的方式拒绝了马克思的求爱。看到这样的答复,马克思毫不气馁,马上实施第二步计划,第二步当然不能像DY步那么草率。马克思来了一个迂回战术。他迅速收服了燕妮的闺蜜和弟弟,让燕妮身边的言论都倒向他。 这个战术的使用对于马克思来说那是相当的水到渠成。为什么呢?因为燕妮的亲弟弟是马克思的大学同学,而且两人关系还挺好。而燕妮的姐姐还是马克思姐姐的同学。如果说这些条件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那马克思还有一个必胜的法宝,那J是燕妮的父亲——路德维希·冯·威斯特FL。他和马克思那是忘年交,关系FC好。马克思还把自己柏林大学的 毕业论文送给了他。第三步,写情诗。在这里要说几句题外话。现在的年轻人搞对象通常都是打个电话、发条微信。在这里,要给各位小主们提醒一句,能用严谨而精练的语言表 达爱意的那才是高手。纵观人类历史,什么Z值钱?当然是才华。有才华的马克思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为燕妮量身打造了三本情诗集《爱之书》(一、二)和《歌之书》,很好地 巩固了第二步的战果。至此,黑矮富平的马克思成功逆袭白富美贵的燕妮。1836 年,十八岁的马克思和二十二岁的燕妮, 瞒着家里偷偷订了婚。燕妮能接受马克思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在那个封建的时代里,燕妮需要跨越两道世俗偏见的鸿沟。一是要跨越贵族和平民不能结合的社会地位鸿沟。那个时代是真正拼爹的时代,燕妮她爹那是正宗的贵族。而马克思虽出身富裕律师家庭,但属于平民阶层,门不当户不对是不被看好的。 二是要跨越姐弟恋不伦的传统观念鸿沟。在那个时代,可不像JT流行姐弟恋一样,姐弟恋可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是不伦行为。马克思和燕妮的父母,都是男方比女方大十岁。可是马克思比燕妮小四岁,这样的年龄差距在当时是会被笑话的。那是什么让燕妮突破重围,嫁给马克思呢?燕妮看中的是马克思的才华。《神探夏洛克》中的一句话J是“Brainyis the new sexy”,有头脑才是一种新的性感。马克思不拼爹、不拼颜值,拼的是才华。男朋友有才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都是浮云。 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故事听起来真的像是童话一样,才横溢的王子和美丽聪明的公主排除万难终于走到了一起。但是现实的残酷永远不会和童话走到一个节奏上。马克思是一个刚毅坚强的人,不愿给任何资本家效力,一度穷困潦倒。婚后两人J住在一个简陋的出租房里。燕妮高贵、优雅、聪明,不但在生活上照顾马克思,在事业上也成了他得力的助手。马克思虽然写了大量的著作,但字迹潦草很难辨认,每次把稿子送到印刷厂之前都得让燕妮亲笔抄一遍。所以说,如果没有燕妮,这些伟大著作的问世J不会那么顺利。曾经有历史学家说,马克思追到燕妮,是这位天才的LX所获得的DY个辉煌的胜利。 我们经常看到,说燕妮很美的评述,“特里尔城Z美丽的女孩”、“舞会上的皇后”、“魔法公主”等等,这其实都是出自马克思本人写给燕妮的信里。但是大家能猜到这是马克思什么时候对燕妮的描述吗?有人可能想到,这是马克思追燕妮的时候写的情书吧。错了,其实这是 1863 年写的,当时燕妮已经五十岁,而且脸上因为生过天花留下了很多麻子,应该算不上美女。可是在真正在乎她的人眼里,美早已不是世俗所在意的华丽外表了。当爱情两端的人都已不再年轻,当所有的新鲜都已成为习惯,当爱情逐渐与亲情重合趋同的时候,什么样的爱情是可以永远保鲜的,让人拥有一生的?在马克思和燕妮的身上,我们WQ可以找到答案。这更让我们明白:只有心中有爱,才能拥有幸福。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