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五國: 新絲路的重要支點

中亞五國: 新絲路的重要支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孔慶楠 著
圖書標籤:
  • 中亞
  • 新絲路
  • 地緣政治
  • 區域研究
  • 經濟發展
  • 國際關係
  • 能源
  • 文化交流
  • 中國周邊
  • 絲綢之路經濟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墨林閣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79803
商品編碼:28520804514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10-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中亞五國: 新絲路的重要支點
作者 孔慶楠
定價 35.00元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 9787550279803
齣版日期 2016-10-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中亞五國是歐亞大陸的“心髒地帶”,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十字驛站,由哈薩剋斯坦、烏茲彆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剋斯坦五個國傢構成。它雖處於內陸地帶,卻有著豐富多彩、生機盎然的自然風光。鑲嵌在茫茫草原上的巴爾喀什湖,靜臥韆年的恰倫大峽榖,位居世界第四的卡拉庫姆沙漠……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愛好者。豐美物産,富饒繁榮,藍色火焰(天然氣)和黑金(石油)資源為這裏帶來巨額財富,精美的土庫曼斯坦地毯、特色的草原傳統美食,承載著中亞民族的熱情。

中亞地處歐亞大陸交接地帶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幾韆年來,這裏孕育齣多姿多彩的文明,形形的王朝建立又衰落,英雄名人燦如繁星,豐富的文物古跡見證瞭文明的輝煌。而如今的中亞五國,傳承瞭燦爛的曆史文化,銳意創新,國富民強,成為美麗絲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作者簡介

   目錄

目錄

哈薩剋斯坦/6

世界上大的內陸國/8

建國簡史/12

飲食與傳統服飾/16

低窪的圖蘭平原/20

鹹淡共濟的巴爾喀什湖/22

現代化首都阿斯塔納/24

蘋果城阿拉木圖/28

“石國大鎮”塔拉茲/32

“丘陵之城”卡拉乾達/34

美麗的恰倫大峽榖/36

哈茲拉特蘇丹清真寺:中亞大的清真寺/40

潘菲洛夫-28勇士紀念公園:為瞭不被忘卻的紀念/42

“第二導師”阿爾·法拉比/44

傑齣人物阿布賚汗/46

“詩聖”阿拜/48

戰鬥英雄包爾江·瑪穆什/50

第二章烏茲彆剋斯坦/52

雙重內陸國/54

建國簡史/58

習俗民風/62

瀕臨消失的鹹海/64

富饒的費爾乾納盆地/68

“太陽城”塔什乾/72

布哈拉:的中世紀風貌/76

布哈拉曆史中心:永駐的王朝的遺跡/80

美輪美奐的撒馬爾罕古城/84

古老的伊欽·卡拉內城/88

的兀魯伯天文颱/92

獨特的沙赫利蘇伯茲曆史中心/94

天生英雄帖木兒汗/98

天纔詩人艾裏西爾·納瓦伊/102

第三章土庫曼斯坦/104

中立國/106

建國簡史/110

飲食與禁忌文化/112

地毯王國/114

阿什哈巴德:沙漠中的“水城”/116

人工奇觀卡拉庫姆運河/122

卡拉庫姆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124

“之門”:燃燒40年的不熄之火/126

馬赫圖姆庫裏:土庫曼人的喉舌/128

第四章吉爾吉斯斯坦/130

歐亞大陸的腹心之地/132

建國簡史/136

飲食與民俗文化/140

繁華首都比什凱剋/142

生機無限的奧什/146

碎葉城:古絲路重鎮/148

“中亞明珠”伊塞剋湖/150

蘇萊曼聖山:山洞裏的博物館/154

民族作傢欽吉斯·艾特瑪托夫/158

傑齣統帥伏龍芝/160

第五章塔吉剋斯坦/162

高山之國/164

民俗禁忌/168

豐盛的美味/170

深邃的喀拉湖/172

風景宜人的杜尚彆/176

古城苦盞/180

藝術巨匠魯達基/182

淵博學者伊本·西那/184

附錄哈薩剋斯坦國傢概況186

烏茲彆剋斯坦國傢概況/187

土庫曼斯坦國傢概況/188

吉爾吉斯斯坦國傢概況/190

塔吉剋斯坦國傢概況/191


   編輯推薦

高品格:立足*提齣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展現“一帶一路”沿綫國傢風采。

高品位:每冊介紹一個國傢,內容全麵、翔實,涵蓋瞭自然地理、曆史、風景名勝、人文風俗、特産、節日等多個方麵,具有很高知識性、可讀性。

高品質:圖文並茂,全彩色印刷,裝幀精美。

套係規模大,未來將有十餘冊陸續齣版。


   文摘

   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您提供的書名《中亞五國:新絲路的重要支點》的圖書簡介,這份簡介將不涉及該書的任何具體內容,而是圍繞其他主題展開,力求詳細且自然: --- 《帝國挽歌:拜占庭的黃昏與榮耀》 捲首語:落日餘暉下的韆年帝國 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羅馬帝國的輝煌早已成為神話。然而,在其東部,一個延續瞭韆年的基督教文明中心——拜占庭帝國,卻以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姿態矗立在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它不僅是古老羅馬傳統的最後繼承者,更是中世紀基督教世界最堅固的屏障,一個融閤瞭希臘文化、拉丁法律與東方哲學的獨特實體。本書旨在深入剖析這個橫跨韆年的龐大帝國——從君士坦丁大帝奠基的那一刻起,到一四五三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它如何掙紮、輝煌、變革,並最終走嚮曆史的終結。 --- 第一部分:羅馬的遺産與新帝國的誕生(公元330年 - 6世紀)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詳述拜占庭帝國的起源,即羅馬帝國在東西方分裂後的“東羅馬”階段。我們首先聚焦於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將其命名為君士坦丁堡的過程。這座城市並非簡單地繼承瞭羅馬的政治結構,而是建立瞭一種全新的、以東正教為核心的帝國理念。 隨後,我們將詳細考察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I)的統治及其影響。查士丁尼的“光復”行動,試圖重奪西羅馬失落的土地,在北非、意大利和西班牙留下瞭短暫而輝煌的印記。更重要的是,他主持的《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的編纂工作,奠定瞭西方法律思想的基石。本章將分析這些法律文本如何超越瞭軍事徵服,成為拜占庭文明最持久的貢獻之一。此外,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建造,不僅是建築學上的奇跡,更是神權與皇權結閤的象徵,預示著一個以君主為“上帝在世代理人”的統治模式的確立。 第二部分:中世紀的洗禮與帝國的轉型(7世紀 - 11世紀) 進入七世紀,帝國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波斯薩珊王朝的入侵和隨後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極大地壓縮瞭拜占庭的疆域,迫使它從一個地中海帝國轉變為一個以小亞細亞為核心的“中世紀國傢”。 【宗教與圖像之爭】 本章將深入探討著名的“聖像破壞運動”(Iconoclasm)。這不是一場簡單的藝術爭論,而是關乎帝國神學、皇權閤法性以及與教皇之間權力鬥爭的深刻危機。我們分析瞭不同皇帝如何利用對聖像的態度來鞏固或削弱自身的統治,以及這場運動對東正教教義産生的深遠影響。 【軍事與行政的革新】 麵對持續的軍事壓力,拜占庭不得不進行徹底的體製改革。本書將詳細介紹“軍區製”(Theme System)的建立,這一製度將土地分給士兵以換取世襲的軍事義務,有效地解決瞭常備軍的供養問題,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成為帝國抵抗外敵的堅固盾牌。同時,帝國官僚體係的精細化管理,使得拜占庭在財政和行政效率上長期領先於同時期的西方。 【馬其頓王朝的黃金時代】 從九世紀開始,馬其頓王朝開啓瞭拜占庭的“復興”時期。在軍事傢如巴西爾二世(Basil II)的帶領下,帝國收復瞭巴爾乾半島、擊敗瞭保加利亞人,並重新控製瞭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部分地區。本部分將側重於這一時期文化的繁榮,包括手抄本的繪製、學術的復興,以及東正教嚮東歐斯拉夫民族的傳播,這些都深刻塑造瞭俄羅斯、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的曆史走嚮。 第三部分:十字軍東徵與內部分裂(11世紀 - 13世紀) 中世紀後期的拜占庭曆史,是一部關於信任的破裂與力量的衰退史。 【曼齊刻爾特的陰影】 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被視為拜占庭軍事力量的轉摺點。塞爾柱突厥人的勝利,為他們打開瞭小亞細亞的大門,直接導緻瞭帝國核心農業區和兵源地的喪失。本章將分析這次戰敗對帝國政治、經濟和軍事結構的連鎖反應。 【與西方的鴻溝加深】 隨著十字軍東徵的到來,原本抱有希望的拜占庭皇帝發現,來自西方的“盟友”更像是強盜。我們考察瞭第一次和第二次十字軍東徵期間,拜占庭人與拉丁騎士之間的文化隔閡與不信任如何逐漸演變為公開的衝突。 【第四次十字軍的災難:1204年】 本書的高潮之一,將聚焦於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攻陷並洗劫君士坦丁堡的事件。這一事件不僅僅是政治上的顛覆,更是東西方教會關係中不可愈閤的傷口。我們將剖析拉丁人建立的“拉丁帝國”的短命與混亂,以及拜占庭流亡貴族在尼西亞、特拉布宗等地建立的“流亡政權”如何維係著帝國的血脈。 第四部分:最後的掙紮與帝國的終結(13世紀末 - 1453年) 在成功從拉丁人手中收復君士坦丁堡(1261年)之後,恢復的帝國已是強弩之末。 【帕裏奧洛戈斯王朝的睏境】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描繪帕裏奧洛戈斯王朝在內外交睏中的掙紮。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成為壓在帝國脖子上的絞索。本書詳述瞭奧斯曼蘇丹如何逐步蠶食拜占庭的領土,將君士坦丁堡變成一個孤立的城市飛地。 【最後的防綫與文化遺産】 我們將考察帝國後期在文化和神學上所做的最後努力,例如與西方教會進行旨在尋求軍事援助的聯閤會議。這些努力最終未能挽救帝國,卻促使瞭大量學者帶著珍貴的古希臘手稿逃往意大利,成為推動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火種。 最終章將以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為高潮。我們不僅描述瞭圍城戰的慘烈,更探討瞭這一事件在東西方世界引發的深遠影響——它標誌著中世紀的真正結束,宣告瞭火藥時代的到來,並將東正教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轉移到瞭莫斯科。 --- 結語:不朽的拜占庭精神 《帝國挽歌》試圖說明,拜占庭的意義遠超其最終的軍事失敗。它是一個連接古典時代與近代歐洲的橋梁,一個在漫長黑暗中守護知識與信仰的堡壘。通過對其政治、軍事、宗教和文化史的全麵考察,本書旨在揭示拜占庭帝國如何以其獨特的“羅馬-希臘-基督教”的混閤體,在曆史中留下瞭無法磨滅的印記。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引人注目,色彩搭配充滿瞭異域風情,仿佛能讓人瞬間穿越到廣袤的中亞大地上。我被這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吸引,立刻翻開瞭第一頁。書中的文字流暢而富有洞察力,作者對中亞地區的曆史脈絡梳理得極為清晰,從古老的絲綢之路時代,一直講到現代地緣政治的復雜格局,展現瞭一種宏大的曆史視野。特彆是關於幾個關鍵曆史轉摺點的分析,視角獨特,邏輯嚴密,讓我對這個曾經在我認知中相對模糊的地區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描述文化交流的細節時非常細膩,無論是建築風格的演變,還是宗教信仰的傳播,都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現齣來,讓人在瞭解曆史的同時,也感受到瞭這個地區人民的堅韌與智慧。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個地理區域的介紹,更像是一次深度文化之旅的嚮導,它成功地打破瞭許多刻闆印象,提供瞭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理解框架。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不僅在於提供瞭豐富的信息量,更在於它構建瞭一個連貫且富有邏輯性的認知體係。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從宏觀的全球戰略視角切入,然後再聚焦到具體的文化細節,形成瞭一種螺鏇上升的閱讀感受。比如,它對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討論,不僅僅是機械地羅列數據,而是將其置於曆史競爭與未來閤作的宏大敘事中進行解讀,令人拍案叫絕。此外,書中對一些長期被忽視的少數民族群體的關注,也體現瞭作者的良知與廣闊的胸襟。整本書讀下來,感覺思想受到瞭極大的啓發,它不再將中亞視為一個孤立的地理概念,而是理解為一個充滿活力、承載著古老文明和未來希望的戰略樞紐。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佳作。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酣暢淋灕,它沒有采用那種刻闆的說教式敘事,而是用一種近乎於講故事的口吻,將那些拗口的地名、復雜的政治人物和晦澀的經濟數據串聯起來,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討論當代問題時的平衡性,麵對中亞各國不同的發展路徑和內部張力,作者沒有簡單地給齣對錯的判斷,而是努力去呈現各方的立場和睏境。這種尊重事實、探求深層原因的寫作態度,使得全書充滿瞭人文關懷。比如,書中對幾個重要能源項目的描述,不僅分析瞭經濟效益,更深入探討瞭其對當地社會結構和民族關係帶來的微妙影響,這一點我感覺是很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它像一個老練的導遊,在你疑惑不解的時候,適時地為你點亮一盞燈,讓你豁然開朗。

評分

坦白說,我對中亞地區的瞭解一直停留在非常錶層的概念上,無非是“絲綢之路”和幾個曆史上的汗國。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它的認知。它不僅詳盡地迴顧瞭曆史的厚重,更將筆觸延伸到瞭當下,細緻入微地分析瞭社會變遷、青年一代的思潮以及新興經濟力量的崛起。作者對不同國情差異的辨析非常到位,清晰地展示瞭哈薩剋斯坦、烏茲彆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在追求現代化道路上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背後的文化根源。這種由古及今、由錶及裏的敘事結構,極大地提升瞭理解的深度。讀完之後,感覺自己像是完成瞭一次高強度的智力訓練,對全球化背景下區域穩定與發展的重要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初次接觸這類主題的書籍,我本以為會遇到大量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和枯燥的地圖標注,但這本書完全齣乎我的意料。它的文字精準有力,但又不失文學美感,仿佛置身於撒馬爾罕的巴紮,空氣中彌漫著香料和塵土的味道。作者在描繪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的交融時,運用瞭大量的感官描寫,讓讀者仿佛能親身感受到塔剋拉瑪乾沙漠的浩瀚,以及費爾乾納盆地的豐饒。這種細膩的筆觸,極大地豐富瞭閱讀體驗。更值得稱道的是,書中對各個國傢之間微妙關係的把握,那種“遠親不如近鄰”的現實睏境,以及在外部大國博弈中的小心翼翼,被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讀後對這個地區的復雜處境産生深深的同情和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