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希和传 9787549587636

伯希和传 978754958763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著者:(法) 菲利普·弗朗德兰,译者:一梧 著
图书标签:
  • 传记
  • 历史
  • 人物
  • 伯希和
  • 传记文学
  • 文化
  • 名人
  • 俄国
  • 历史人物
  • 回忆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泰源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87636
商品编码:2852148152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伯希和传

定价:48.00元

作者:著者: 菲利普·弗朗德兰,译者:一梧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495876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汉学家伯希和首部完整传记——伯希和在国际汉学界有极高的声望,几乎成为一个神话式的人物,也因带走敦煌藏经洞的大量写卷、幡画受到众多批评。然而长久以来,他的完整生平并不为人所知,即使是他的学生和家人,对他也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法国作家弗朗德兰调查大量材料,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伯希和。

披露陆军上尉伯希和在西伯利亚的军事生涯——伯希和有两次军旅生涯。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作为志愿兵,保卫法国使馆,抵御义和团的进攻。在十月革命之后,他又作为陆军上尉奉派到东西伯利亚与白俄军队联系,为其筹措军费,出谋划策,这段历史此前一直隐没不彰,极少有人了解,作者通过调查军事档案,披露了伯希和在这一时期的活动。

巴黎论战,伯希和经受了轮番轰炸——伯希和将大批敦煌文献带回巴黎,被迫卷入了一场论战。他被视为殖民主义的代表受左派作家攻击,学术水平遭到质疑,法兰西学院内部也有人对他颇有微辞。他鲁莽回应,引来更多的争议,甚至被告上法庭。

是享誉世界的学者,还是臭名昭著的强盗?伯希和留下的是一个复杂而模糊的背影——伯希和留给后人的是一连串的矛盾,人们对他的认识也趋于两端,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是天才学者还是无耻强盗,是军人还是教授,是殖民主义的维护者还是的抗争者,是学界警察还是学术军阀,是赌徒还是政客……他身上汇集了众多标签,通过这部传记,读者可以更多了解他的人生经历,进而去思考那些标签和争论的意义。

内容提要


伯希和(PaulPelliot, 1878—1945)被誉为汉学界的“祖师爷”,又因“劫掠”敦煌藏经洞文献而被视为“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他到底是学者、旅行家,还是强盗、军人、政客、赌徒、特务和殖民者?

作者经过调查和访谈,勾勒出伯希和的传奇人生和复杂面貌。在这部迄今*完整的传记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伯希和的学术态度,在中国西部地区备受争议的探险活动,还能了解他更多传奇经历:早年奉命在越南皇宫清查写卷和刻本,义和团运动期间表现出“骑士般的好斗性格”,在巴黎与多位学者进行唇枪舌战,十月革命后为西伯利亚的白俄军队筹措资金和武器,以及德国占领期间的抗争。

目录


作者介绍


菲利普·弗朗德兰(Philippe Flandrin),法国作家。曾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师从安德烈·马尔罗,致力于研究中亚历史和艺术。曾担任法国《十字架报》、《巴黎竞赛画报》、《费加罗报》和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著有《生死塞加拉——与让-菲利普·劳尔的对话》(1992)、《偷盗者博物馆》(1996)、《金字塔纪事》(2000)、《阿富汗——撒旦的珍宝》(2002)、《洗劫伊拉克》(2004)、《亚历山大大帝传》(2005),小说《艾妮格玛》(2006)、《罗克珊娜》(2008),电影剧本《毕加索》、《吴哥》、《埃及》等。

文摘


序言



《丝绸之路的拓荒者:沙畹与塞上风云录》 一卷关于二十世纪初中国边疆探险、考古发现与民族交融的恢弘史诗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人物的生平叙事,而是以二十世纪初中国西部广袤而神秘的地域——新疆、甘肃乃至更远的中亚腹地——为核心舞台,勾勒出那个风云变幻、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黄金时代。它是一部关于地理探险、历史重构与文化失落的深刻记录,旨在还原那个时代中国边疆知识分子和外国探险家们,在沙尘与冰雪中追寻失落文明足迹的艰辛历程。 第一部分:迷雾中的新疆——探险的序曲 故事始于清末民初的剧烈动荡,当帝国的光芒逐渐黯淡,广袤的西域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本书将深入描绘当时新疆地区的社会生态:维吾尔族等各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新旧政权的更迭带来的不安,以及严酷的自然环境对生命构成的挑战。 我们将追随一批热衷于地理测绘与古迹考察的先行者。他们或受命于新生的中华民国政府,肩负着“经略边疆,重塑疆域认知”的使命;或以学者的身份,怀揣着对玄奘取经之路、汉唐盛世遗迹的无限向往,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 重点描摹的场景包括:对楼兰古城废墟的重新定位与初步勘探。在缺乏现代工具的条件下,探险队如何利用天文、罗盘和对沙漠经验的依赖,在流沙中辨认出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汉代烽燧的残垣断壁。书中详细记载了他们如何克服水源匮乏、沙暴突袭、以及与当地部落的复杂周旋,将这些遥远而模糊的地理坐标,重新标注在现代地图之上。 第二部分:河西走廊的考古热潮与学术交锋 随着西域的初步揭示,目光转向河西走廊——这条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与西域连接的生命线。敦煌,作为佛教艺术和文献的宝库,其重要性在此时期被国内外学者共同认识。 本书将细腻地刻画二十世纪初敦煌莫高窟的“发现”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本土的官员和学者(如时任地方教育官员)正试图梳理和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探险家和汉学家,利用不平等的条约和政治影响力,对洞窟内的珍贵壁画和写本进行了大量的收购和转移。 我们不会简单地对“掠夺”进行道德批判,而是深入探讨当时历史背景下,知识的获取方式与文化归属权的复杂性。书中将引用大量珍贵的、关于早期洞窟编号、壁画临摹记录的原始资料(如一些不为人知的信件和日记片段),展现那个时代中国学者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努力与困境。重点阐述他们如何艰难地学习西方考古学方法,尝试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以对抗外部势力的觊觎。 此外,本书还详述了对嘉峪关外冶金遗址、以及玉门关周边汉代简牍散佚地的考察。这些考察不仅是地理上的跋涉,更是对汉唐帝国边防体系的深度解构。 第三部分:科学测绘与民族志的记录 与纯粹的文物发掘不同,本书的另一重要支线是关于边疆地理测绘与民族志记录的工作。这批学者和官员深知,“认识”是“治理”的前提。 他们带着早期的照相机和三角测量设备,试图系统性地绘制出那些在传统中国地图上模糊不清的边境地带。书中会详细描述他们如何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三角点架设、如何利用有限的三角函数知识来推算山脉的走向。这些精确的地理数据,是构建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石。 同时,在与沿途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接触中,学者们也进行了早期的、带有观察者视角的民族志记录。这些记录,虽然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却为后世研究这些民族的服饰、婚俗、宗教信仰和游牧经济模式,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我们会特别关注他们对“萨满教遗风”在佛教融合背景下的观察记录。 第四部分:历史的沉淀与反思 随着军阀混战的加剧和国际局势的动荡,许多早期的探险成果被搁置,部分重要的考古发现也因为战乱而再次隐匿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这些早期工作对后世的影响。 它探讨了:这些早期探险家的发现,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叶中国对自身历史疆域的认同?他们留下的那些手绘地图、模糊照片和零散笔记,是如何成为后来的考古学家重新开启研究大门的钥匙? 《丝绸之路的拓荒者》是一部充满泥土气和学术激情的作品。它不提供一个宏大的结论,而是呈现一个充满细节、充满张力、充满牺牲的时代侧影——那个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以血肉之躯,丈量和记录自己古老疆域的伟大征程。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将穿越百年的风沙,亲身感受那些先行者们,在冰冷岩石和滚烫黄沙中,为后人守护历史记忆的庄严时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将那些早已远去的历史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发生在眼前。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完全忘记了时间。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人物,他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经历,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看到了坚持与放弃,看到了梦想与现实的碰撞,也看到了在逆境中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它能点亮我前行的道路,给我力量。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使得整个故事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着历史的脉搏。伯希和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立体,他的笑容,他的忧愁,他的决心,都清晰可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个体,如何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它引发了我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也让我对那些默默付出、推动历史前进的人们充满了敬意。这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我一直对那些敢于挑战常规、打破陈规的人物心怀敬意,而伯希和无疑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作者用一种非常客观但又不失感染力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我惊叹于他远大的抱负,钦佩他坚韧不拔的毅力,更感动于他在艰难困苦中从未放弃的信念。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伟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无数次的努力、思考和坚持。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本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如何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自己印记的励志读物。我从中汲取了力量,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是多方面的。我被伯希和身上那种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深深打动。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年代,他能够凭借着过人的才智和坚定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勇气”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匹夫之勇,更是智慧的支撑和内心的坚持。同时,我也从这本书中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不同立场和选择所带来的不同结果。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想读了,一直被它的名字吸引着。伯希和,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我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总是充满了好奇,他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做出选择,又如何在时代洪流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窥探这样一位人物的绝佳机会。我期待着能在这个故事里,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去理解伯希和这个人,他的思想,他的经历,以及他所处的那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收获知识,更能引发思考,甚至能触动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将如何呈现伯希和的内心世界,是波澜壮阔的史诗,还是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会细细品读,去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