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冶文彪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5-1
字数:485千
版 次:1
页数:504页
印刷时间:2018-5-1
开 本:16
印次:1
I S B N :978-7-5596-1984-6
包装:平装
品 牌:读客文化
所属分类:图书>小说>侦探/悬疑/推理
图书>小说>中国当代小说
定价:¥64.90
编辑推荐
◆中国小说罕见的恢宏格局!士、农、工、商、兵五大群体;宋、高丽、辽、金、西夏、方腊六方势力;密室、无头尸、比拟杀人、镜像阴谋等超过20种推理诡计;梅船案、飞钱案、化灰案、变身案、萝卜案等80多起大小案件;讼师、牙人、相师、工匠、佃农等《清明上河图》中824个人物。
◆口碑奇好!百万人持续追读,豆瓣评分高达8.4分。
◆汴京五绝之“相绝”傲然登场,即使你没有读过《清明上河图密码》《清明上河图密码2》《清明上河图密码3》《清明上河图密码4》,依然不影响你直接读《清明上河图密码5》!《清明上河图密码5》的故事独立又精彩!
◆北宋农业社会全貌!宗祠、社稷;佃户、小农、地主;稻田务、营缮所;仓子、斗子、乡书手;田租、税绢;耧犁、锄铲、镰斧;葱椒、蔓菁、莴苣;垦荒、浇溉、收刈;造酱、制腊脯、贮皂荚……
◆《清明上河图密码5》采用了易经六十四卦体系,阴阳两面、八大层级、六十四个主体,结构精巧,层层嵌套,环环相扣。
◆翻开本书,一幅旷世奇局徐徐展开,错综复杂,丝丝入扣,824个人物逐一复活,为你讲述《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帝国秘密。
◆读小说,学知识,锁定读客知识小说文库。
媒体评论
☆“小说虚实结合,激活千古名画。”
——《每日新报》
☆“描述北宋时代的野心之作。”
——日本推理专栏
☆“《清明上河图密码》的逻辑推理性极强,还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和军事等各种社会问题,让人感受到北宋末年动乱不安的气氛,其中还有对当时社会风俗的细致描写,尤其吸引人。”
——日文报纸《CHINA WATCH》
目录
引子 田……
风篇 劣童案
第一章 屯
第二章 蒙
第三章 需
第四章 讼
第五章 师
第六章 比
第七章 小畜
第八章 履
雷篇 宗子案
第一章 泰
第二章 否
第三章 同人
第四章 大有
第五章 谦
第六章 豫
第七章 随
第八章 蛊
山篇 狂牛案
第一章 临
第二章 观
第三章 噬嗑
第四章 贲
第五章 剥
第六章 复
第七章 无妄
第八章 大畜
水篇 木匙案
第一章 颐
第二章 大过
第三章 坎
第四章 离
第五章 咸
第六章 恒
第七章 遁
第八章 大壮
火篇 界石案
第一章 晋
第二章 明夷
第三章 家人
第四章 睽
第五章 蹇
第六章 解
第七章 损
第八章 益
泽篇 厨子案
第一章 夬
第二章 姤
第三章 萃
第四章 升
第五章 困
第六章 井
第七章 革
第八章 鼎
天篇 焦尸案
第一章 震
第二章 艮
第三章 渐
第四章 归妹
第五章 丰
第六章 旅
第七章 巽
第八章 兑
地篇 秘轿案
第一章 涣
第二章 节
第三章 中孚
第四章 小过
第五章 既济
第六章 未济
第七章 乾
第八章 坤
尾声 风土破
内容简介
《清明上河图》描绘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5米多长的画卷,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
然而,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传世名画,画完不久金兵就大举入侵,杀人焚城,汴京城内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华一夕扫尽。
这是北宋帝国的盛世绝影,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和刺客已经潜伏入画,死亡的气息弥漫在汴河的波光云影中:
画面正中央,舟楫相连的汴河上,一艘看似普通的客船正要穿过虹桥,而由于来不及降下桅杆,船似乎就要撞上虹桥,船上手忙脚乱,岸边大呼小叫,一片混乱之中,贼影闪过,一阵烟雾袭来,待到烟雾散去,客船上竟出现了24具尸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翻开本书,一幅旷世奇局徐徐展开,错综复杂,丝丝入扣,824个人物逐一复活,为你讲述《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帝国秘密。
作者介绍
冶文彪,1970年代生人。多年前偶游开封,自此沉迷《清明上河图》。他历经五年构思,五年创作,十年磨一剑,终成此书。曾出版大历史推理小说《人皮论语》。
不得不提的是,这部小说的角色塑造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主角团的每一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火花和张力,绝不是功能性的工具人设定。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人性幽微之处的刻画,那种在压力下人性的挣扎、道德的模糊地带,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非常真实可信。有时候,比起破解谜团本身,我更沉迷于观察这些人在极端情境下如何做出抉择。这种深入骨髓的人物刻画,让整部作品的厚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得它远远超越了一般的“解谜”范畴,上升到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层面。这种文学性的深度,才是我会向朋友们强烈推荐它的核心原因。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部作品在宏大叙事和细微场景切换上的驾驭能力简直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一个局限在某个小环境内的悬疑故事,它似乎在背后构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作者的笔触时而细腻如丝,描绘出某个古老器物的纹理,时而又宏大磅礴,展现出历史洪流的无情冲刷。这种视角上的自由切换,让阅读体验充满了立体感和层次感。每当故事似乎要陷入僵局时,作者总能巧妙地将视角拉远,引入新的历史维度或社会背景,瞬间为谜团注入新的生命力。这种“大格局”的掌控力,不是靠堆砌背景就能达成的,它需要对历史脉络有深刻的洞察力,这本书无疑做到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从一开始那种扑朔迷离的氛围营造,到中间层层递进的线索揭示,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我特别喜欢那种在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埋下伏笔的手法,让你在读到高潮时猛然回过神来,感叹“原来如此!”那种智力上的博弈感,是很多同类小说里难以寻觅的。作者对于历史背景的考据也十分扎实,那些细节的描摹,仿佛能把我一下子拉回到那个特定的时代,不仅仅是看故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时空穿梭的深度体验。读完之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翻回去重温那些关键章节,去捕捉那些先前遗漏的蛛丝马迹。整体而言,这是一部结构精巧、张力十足的佳作,尤其适合喜欢在阅读中不断挑战自己推理能力的读者。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的历史迷,我对那种为了情节服务而生硬扭曲历史设定的作品深恶痛绝。庆幸的是,这部小说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克制和专业。历史元素在这里不是廉价的装饰品,而是推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符号堆砌,而是真正理解了其背后的逻辑和哲学思想,并巧妙地将其融入到解谜的关键环节中。读起来,你不仅是在享受侦探小说的刺激,同时也在进行一次潜移默化的历史文化学习。这种将学术的严谨性与小说的娱乐性完美融合的平衡感,是极其罕见的,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价值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适应了不同场景的需要。有些段落充满了古典的韵味,文字沉稳有力,仿佛带着年代的厚重感;而另一些涉及现代情节推进的部分,则变得简洁、快速,充满了现代都市特有的紧迫感和疏离感。这种语感的自由切换,避免了全书陷入单一的调性,使得阅读过程始终保持新鲜感。特别是那些心理描写的部分,作者选择的词汇精准而富有画面感,常常一句话就能勾勒出人物复杂的情绪波动。总而言之,从文字的打磨程度来看,这绝对是一部下了大功夫的精品,值得细细品味,反复琢磨其中精妙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