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生活与命运
定价:118.00元
作者:著者:(俄)瓦西里·格罗斯曼;译者:力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49567027
字数:790000
页码:96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1.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卫报》《世界报》等全球媒体鼎力推荐,欧美书界誉为“当代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的俄语小说”。2. 苏联当局曾评价《生活与命运》“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本书在被“逮捕”抄没二十年后,拍摄为缩微胶卷偷运至瑞士出版,引起巨大轰动。三十年来,《生活与命运》已成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必读经典。3. 《生活与命运》通过沙波尼什科夫家族在卫国战争时期的遭际,再现了斯大林时代整个苏联社会国家的全景,它是一部科全书,“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苏联是怎么回事”。格罗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纳粹灭绝营惨况的**人,也是“二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极权的作家”,在本书中以凡的人道主义勇气,描绘了战争与极权碾压之下一个黑暗时代的心灵史诗。书中对战争毁灭性场面的描写,对纳粹灭绝营、苏联古拉格的哀歌与反思,对人生、政治和历史命运的哲思与探讨,对人性的**邪恶与细微的善良之间斗争的刻画……至今读来依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4. 知名媒体人梁文道作序力荐:“这大概是我做读书节目,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到现在做视频十来年来,*想*想给我的观众们介绍的一本书。”5. 历史学家、《耳语者》作者奥兰多费吉斯倾情推荐:“《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6. 格罗斯曼女儿儿叶卡捷琳娜科罗特卡娃**授权中文版。俄苏文学翻译家力冈经典译本,译者序言首次完整发布,并收入罗伯特钱德勒长文导读《为长眠者发声》。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1960年,瓦西里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1905—1964)完成长篇历史小说《生活与命运》。苏联当局负责意识形态的执鞭苏斯洛夫称此书“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该书在被封锁二十年后历经坎坷首度出版,引起巨大轰动。
关于斯大林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活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它是一整个时代的画像和心灵史,极权体制下复杂多面生活的一部科全书,20世纪黑暗的一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一如《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围绕一个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展开。格罗斯曼以托尔斯泰式的宏大视角和写实笔法,讲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并通过家族成员各自的遭际串起上位出场人物与一系列交叉延伸的历史事件。历史的创痛、现实的积弊,极权与战争双重碾压之下人性的艰难处境,都以栩栩如生的深刻细节纳入其中。
★格罗斯曼是“二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极权的作家”,其的经历和人道主义勇气,使本书具有足以令强权胆寒的震撼力,堪称苏俄文学的一座自由灯塔。本书对纳粹灭绝营、苏联古拉格的哀歌与反思,对人生、政治和历史命运的哲思与探讨,对人性的邪恶与细微的善良之间斗争的刻画……至今读来依然具有深刻的震撼力。
★格罗斯曼女儿叶卡捷琳娜科罗特卡娃授权中文版。俄苏文学翻译家力冈经典译本,译者序言首次完整发布。收入罗伯特钱德勒长文导读《为长眠者发声》。知名媒体人梁文道作序力荐:“这大概是我做读书节目,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到现在做视频十来年来,想想给我的观众们介绍的一本书。”英国历史学家、《耳语者》作者奥兰多费吉斯倾情推荐:“《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瓦西里·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苏俄记者、作家。1905年生于俄属乌克兰别尔基切夫,早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当过化学工程师,1930年代投身写作行列,得到高尔基、巴别尔等文坛大家赏识,入选苏联国家作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红星报》战地记者随军四年,大量报道莫斯科、库斯克、斯大林格勒和柏林等地前线战况,是揭露纳粹德国死亡集中营真相的人。战后发表小说《人民是不朽的》《为了正义的事业》等。1960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活与命运》,手稿被苏联当局抄没并禁止出版。1964年格罗斯曼因病逝。1974 年,在安德烈 萨哈罗夫、弗拉基尔 沃伊诺维奇等人帮助下,手稿被拍摄在缩微胶卷上偷运出苏联。1980 年代初,《生活与命运》在欧美各国相继问世,1988年在苏联出版。
译者简介:
力冈(1926—1997),俄苏文学翻译家,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俄语专业,后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翻译了《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近七字俄苏文学作品。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灵魂深处、引人深思的作品情有独钟,而《生活与命运》无疑就是这样一部杰作。梁文道先生的推荐让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而实际阅读体验更是远超预期。格罗斯曼以一种近乎神性的视角,审视了20世纪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但他笔下的重点,始终落在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身上。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普通人,他们在命运的巨浪中起伏,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牺牲,都构成了这部史诗般作品的血肉。我常常在阅读时停下来,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年代,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本书让我反思,我们所谓的“自由”,在真正的危机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又是多么的值得被铭记和捍卫。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既有卑劣的背叛,也有无私的奉献,既有残忍的压迫,也有坚韧的抗争。
评分格罗斯曼的《生活与命运》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在阅读之前,我以为它只是一部关于战争的史诗,但深入其中才发现,它描绘的远不止于此。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那个时代的全部,从宏大的历史洪流到个体微观的情感波动,都以一种令人心悸的真实感呈现出来。我反复思考,那些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是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维持人性的光辉,又如何在压抑中寻找到片刻的温暖和希望。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由”的含义,它不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而是需要用生命去捍卫的珍宝。那些被剥夺自由的人们,他们的绝望和抗争,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回响。书中的人物塑造极其饱满,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他们的痛苦、他们的挣扎、他们的爱与恨,都让我感同身受。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也更加珍惜当下和平的生活。
评分这部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旅程。瓦西里·格罗斯曼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我带入了那个充满历史变迁的时代,让我看到了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普通人的命运。这本书没有廉价的煽情,也没有虚假的乐观,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我反复思考,在那个被剥夺了太多东西的年代,人们是如何找到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又是如何维系彼此之间的情感。这本书让我对“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需要用生命去捍卫的切身感受。格罗斯曼的文字非常有力量,它能轻易地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你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在绝望中如何保持希望。
评分初读《生活与命运》,我便被其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思想所震撼。瓦西里·格罗斯曼似乎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笔力,他能够将那个时代的苦难和挣扎,描绘得如此真实而动人。这本书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课本上的枯燥文字,而是看到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如何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中书写自己的命运。我尤其被书中对“人性”的探讨所吸引,它展现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脆弱与坚韧,以及在压迫下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格罗斯曼并没有回避黑暗,但他也没有放弃对光明的追寻,这种在绝望中的希望,是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依然能够闪耀,而对自由的追求,更是永恒的主题。
评分瓦西里·格罗斯曼的这部作品,确实是一次沉浸式的体验,它将我拉入了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时代。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他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展现了极权统治下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我尤其被书中所描绘的日常生活细节所打动,那些在战争阴影下的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爱恋、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琐碎烦恼,在历史的巨变中显得尤为珍贵,也尤为令人心碎。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政治和战争的书,它更是一部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如何在绝望中保持尊严的宏大叙事。它迫使我去思考,在最黑暗的时代,我们还能抓住些什么?是什么让我们即使身处炼狱,依然能够保有作为人的基本品质?格罗斯曼的洞察力令人惊叹,他没有回避人性的阴暗面,但也绝不放弃对光明和希望的探寻。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对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