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违反“六大纪律”典型案例评析+纪律审查疑难案例解析 | ||
| 定价 | 110.00 | |
| 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0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
| 装帧 | 01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ZH9787517405092 9787517404606 | |
纪律审查疑难案例解析
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土地使用权如何定性,违纪款的去向是否影响违纪行为性质认定,以拉赞助形式索取财物如何定性归责……在纪律审查工作中,这些问题可能会因违纪行为方式复杂难以界定,或因对党内法规条文解读不准确出现分歧。
本书结合作者近二十年从事执纪审查、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80余个疑难案例的定性归责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本书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具体规定,从违纪构成的视角,对具体违纪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准确界定,对难以把握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纪科学阐释,对容易混淆的违纪行为严格区分,对涉及法规法律具体条款明确援引,力求做到定性准确、量纪恰当、处理到位,以期为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违反“六大纪律”典型案例评析
本书以纪律审查实践为基础,选取53个典型案例,按照“六大纪律”分类,对每个案例点评剖析,并结合制度、政策深入解读,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该类问题常用相关法规,形成指引。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六大纪律”的具体规定和表现形式,准确把握、深入理解对六类违纪行为的认定处理,既可作为党规党纪教育警示教材,又是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参考指导。
纪律审查疑难案例解析
上篇 新《党纪处分条例》系列疑难案例解析
规范纪律审查做好纪法衔接(上)
——对违纪且违法、涉嫌犯罪党员纪律审查的工作评析
规范纪律审查做好纪法衔接(下)
——对受到刑事责任追究、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及其他
纪律处分党员的纪律审查、执纪审理的工作评析
违规取得、持有、使用消费卡及出入私人会所行为如何认定
跨越新《党纪处分条例》施行日期的连续违纪行为如何认定
与职务有关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行为如何认定
违反和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如何追责
“感情投资”、公车私用如何定性归责
预备党员违纪如何给予党纪处分
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前后多次收受钱款应当如何认定违纪款数额
违规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应当如何定性归责
以不正当方式谋求公款出国(境)行为如何认定
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行为如何认定
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行为如何认定
诬告陷害行为如何认定
违规组织、参加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行为如何认定
下级党组织拒不执行、擅自改变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行为如何认定
泄露、扩散、窃取保密内容违纪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归责
侵占行为如何认定
法官向律师借钱行为如何定性
违规买卖股票行为如何认定
向从事公务人员赠送礼金行为与用公款赠送礼品行为如何认定
搞权权交易行为如何认定
亲属违规从事经营活动行为如何认定
违规经商办企业及从事有偿中介活动行为如何认定
在国(境)外投资人股及为特定关系人经营活动谋利行为如何认定
违规兼职、兼职取酬行为如何认定
党员领导干部离职、退(离)休后从业行为如何规制
纵容、默许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行为如何认定
以拉赞助形式索取财物应如何定性归责
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如何认定
优亲厚友、显失公平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归责
不按规定给予党纪处分行为如何追责
干预和插手执纪活动应当如何认定
其他违反工作纪律违纪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违规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违纪款去向不影响违纪行为性质的认定
设立“小金库”行为如何认定
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土地使用权如何定性
一般贪污刑事违法行为如何认定
从重处分量纪情节如何把握
下篇 2003年《党纪处分条例》系列疑难案例解析
违反组织纪律行为如何认定
违反议事规则行为如何认定
违规经商办企业、斡旋受贿行为如何认定
个人接受礼品、单位接受礼品行为如何认定
亲属接受礼金、贿赂、宴请等行为如何定性
违规经商办企业、非法经营同类业务行为如何认定
利用影响力受贿及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如何认定
违规用公款和摊派款举办挂牌仪式行为如何定性
私分国有资产行为如何认定
离职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定性
利用有隶属关系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骗取公款行为如何定性
收钱后又退还可否认定受贿违纪
对单位行贿、单位行贿、单位受贿三种行为如何认定
骗取手段的贪污行为与诈骗行为的区别
公物送人可否认定为贪污行为
以借用之名长期占有使用他人汽车行为如何定性
将下属单位资金借给他人注册公司行为如何定性
明知他人有具体请托事项而收受其财物行为如何定性
挪而未用可否认定为挪用公款违纪
私分集体资金行为如何定性
单位接受礼品及单位受贿行为如何认定
受贿违纪及接受礼品违纪如何认定
违规用公款提供担保行为如何认定
斡旋受贿行为的完成形态如何认定
特殊受贿形态如何认定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行为如何认定
骗取雪灾款、连续挪用公款行为如何定性
违规将公款借给他人及失职行为如何认定
玩忽职守行为如何认定
失职、渎职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如何认定
滥用职权及妨碍公务行为如何认定
违反规定在公务活动中吸烟行为如何定性
其他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如何认定
盗接单位电话线拨打国际长途行为如何定性
非法占有代转财物行为如何定性
下落不明党员、死亡党员违纪款物如何处理
集体违纪、集团违纪、共同违纪、单位违纪行为如何认定
行政处分与辞退能否同时适用
交通事故中党员的党纪责任如何认定
非法占有的财物如何处理
违反“六大纪律”典型案例评析
我特别欣赏这套书在‘思辨性’上的投入。在很多疑难案例的分析环节,作者并非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会提出多维度的思考路径,引导读者去探究‘为什么是这样的处理结果’,以及‘在类似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权衡利弊’。这种引导式的学习过程,远比直接灌输标准答案要有效得多。它训练的不是我们的记忆力,而是我们的判断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下,政策的边界和执纪的尺度都在不断地被细化和明确,能够跟上这种节奏,依靠的正是这种深层次的案例学习。每一次翻阅,都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在被重塑和强化,对于未来可能遇到的‘灰色地带’,心里更有底气去面对和处理了。
评分坦白说,我过去也看过不少相关的业务书籍,但很多都偏重于‘术’的层面,即操作流程和文书格式。而这套书的侧重点明显更高,它更关注‘道’的层面,即纪律审查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法理基础。对于那些对党纪国法理解不够透彻,容易在执法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同事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校准工具。它通过详尽的案例点评,将那些抽象的原则落实到了具体的行为判断中,使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公正、准确、有力’的审查要求有了更具体的形象化理解,这对于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和保障办案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理论化,读起来会不会很枯燥乏味,毕竟纪检监察的工作有时候需要极强的实务操作性。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巧妙地将‘典型案例’与‘疑难解析’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连贯而富有张力的阅读体验。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板着脸孔,反而是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口吻,将一个个复杂的案件前因后果、关键节点展现出来。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年轻干部,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掌握核心要义。更难得的是,对于每一个案例的剖析,都能看到作者对于法律精神和纪律要求的精准把握,绝不含糊其辞,给人以极大的信心和指导方向。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纪检监察岗位上工作的人来说,最怕的就是陷入经验主义的窠臼,用过去的经验来套用现在的案件。这套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打破’这种惯性思维。它收录和评析的案例,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很多都是紧扣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新特点、新动向。阅读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撰写时,不仅仅是站在技术层面进行分析,更是将当前复杂的政治生态、社会环境都纳入了考量范围。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视角,让人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确保我们的执纪执法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真正体现出纪检监察工作的政治性。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难以判断的纪律审查难题的同志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的宝典。我一直觉得,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考验人的是如何将那些条文精神灵活地运用到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去。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停留在枯燥的条文堆砌上,而是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将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规定剖析得淋漓尽致。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纪检跟组实地考察一样,能真切感受到办案的脉络和逻辑。尤其是一些处理模糊地带的案例,作者的点评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让人在佩服其专业性的同时,也对如何把握政策的‘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单纯阅读法规条文无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