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新闻学概论(第六版)
作zhe:李良荣 著
定价:42 元
页数:389页
ISBN:978-7-309-13588-6
字数:384千字
开本:16 开
装帧:平装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内容介绍
这是本书被教育部列为“十yi五”国家ji规划教材后,作zhe第三次作重大修订后的第六版。
《新闻学概论》着重总结、阐述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及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进yi步掌握新闻业务、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系统基础知识。
作zhe近三十年来先后写过五部“新闻学概论”方面的专著和教材,本书是他zui新研究成果的结晶,书中总结概括了当前不断发展着的新闻实践。本次修订作zhe站在时代高度,将中国新闻事业工作原则中的真实性原则、党性原则、舆论引导与监督原则分别独立成章,为互联网冲击下的中国新闻事业重塑发展方向,并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介绍传媒新业态、中央厨房式的新闻生产新模式,提出了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的学科建设构想。
本书可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教材,宣传工作zhe、新闻爱好zhe的自学读物,也可供进修、提高新闻业务之用。
作zhe介绍
李良荣,1946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6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82年7月获硕士学位。著ming的王中教授是他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作zhe现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河北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的兼职教授、讲席教授与特聘教授。
作zhe专擅新闻学理论和国际传播,致力于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和世界新闻媒体的发展与改革,著有《新闻学概论》《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宣传学导论》《中国报纸的理论与实践》《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当代西方新闻媒体》《中国传媒业的战略转型》等专著及yi批学术论文。
近10年来,李良荣教授致力于网络与新媒体研究,出版了《新媒体研究》专著,《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网络空间导论》等教材,主持了“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2015))” “互联网与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等大型调查,完成了全国性大型调查“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
目录
绪论
diyi节 新闻学
第二节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第三节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第四节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diyi章 新闻活动
diyi节 新闻活动是yi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四节 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二章 新闻
diyi节 新闻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两种新闻定义
第三节 新闻本源
第四节 新闻要素
第五节 新闻类别
第三章 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
diyi节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第二节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第三节 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第四节 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在路上
第四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diyi节 新闻与信息
第二节 新闻与宣传
第三节 新闻与舆论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diyi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第二节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三节 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
第四节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第六章 互联网与新媒体
diyi节 互联网与新媒体
第二节 互联网——yi场新的传播革命
第三节 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
第四节 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的新课题
第七章 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
diyi节 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
第二节 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
第三节 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
第四节 新闻机构:从单yi媒体到融合媒体
第五节 新闻体制:从单yi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
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diyi节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第二节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 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第四节 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第五节 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第六节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九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
diyi节 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