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81830
条码:9787511881830
图书名称:关保英文集(理念篇)
定价:129
作者:关保英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 2015-9-1
内容
行政法学研究中的知识格局对行政法学和行政法治具有双重制约作用,可以毫不含糊地讲,知识格局失衡的行政法学必然是不健康的行政法学,必然是体系存在巨大瑕疵的行政法学。在知识格局失衡的行政法学的理论引导下,亦必然塑造出存在巨大缺陷的行政法治实践,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者们的行政法知识侧重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制,而忽视社会对政府的制约,即学者们的知识结构是政府需要的而不是社会需要的,因此,计划经济下的行政法其实是政府管制法。
目录
1�甭壑泄�行政法与外国行政法的衔接
2�毙姓�法提升社会管理能力问题研究
3�甭坌姓�权的自我控制
4�甭坌姓�法中的程序相对主义
5�甭凵舷录缎姓�机关的法律关系
6�甭酃嬲露运饺ǖ谋;�
7�比ㄔ鸲缘鹊男姓�法控制研究
8�甭坌姓�连带责任
9�惫赜谖夜�制定行政诚信法的思考
10�毙姓�承诺不反悔论
11�甭酃�共利益的法律限定
12�甭酃�共利益在行政法中的地位
13�狈ㄑЫ逃�的非行政化问题研究
14�甭鄢橄笮姓�行为主体与具体行政行为主体的分离
15�甭坌姓�主体的社会关切回应义务
16�甭坌姓�主体在防灾减害中的责任
17�敝卮笫鹿实男姓�责任探讨
18�甭坌姓�相对人权利的平等保护
19�甭坌姓�相对人的行政创意权
20�甭坌姓�相对人对行政证据的质疑权
21�甭坌姓�执法工具的规范化
22�毙姓�审批的行政法制约研究
23�毙姓�处罚并用研究
24�焙托成缁嶂械姆�律公正问题研究
25�崩投�教养制度法治化问题研究
26�甭鬯痉ㄉ蟛橹械男姓�成本权衡
27�甭坌姓�诉讼法修改中制度理性的考量
28�毙姓�诉讼法修改的法律理念探讨
后记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力量,沉甸甸的质感,字体庄重而不失现代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内容的深刻与分量。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所散发出的学术气息所吸引。我一直对“理念”这个词有着特别的兴趣,它往往是驱动事物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而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石,其背后的理念更是值得深入探究。关保英先生的名字,在法学界有着很高的声誉,他的著作自然备受期待。这次的《关保英文集(理念篇)》,无疑是这位法学大家思想的一次集中展现。我对其中关于法治精神的探讨、对正义原则的阐释、以及对法律与社会关系的洞察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法律背后的思想脉络,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法律的本质和价值,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以更清晰的视角去审视和运用法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与智者思想的对话,一次对法学理念的深度溯源。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既有严谨的学术论证,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温度。作者在探讨一些抽象的法律理念时,常常会引用丰富的历史案例和哲学思想,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而富有启发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规则的确定性”与“个案的公正性”之间张力的探讨感到兴趣。法律需要普遍适用的规则来保障社会稳定,但同时,每一个具体的案件又需要得到公正的处理,而这种处理有时会挑战既定的规则。如何在这种看似矛盾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是法律人必须面对的难题。作者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其中的复杂性,也为我提供了一些思考的框架。此外,书中对“法律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的法律实践”之间差距的描述,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这并非是对法律的否定,而是一种对法律发展规律的客观认知。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是作者对“价值判断”在法律适用中的地位的深入剖析。在很多人看来,法律是客观的、冰冷的,但关保英先生却有力地指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无时无刻不渗透着价值判断。这种判断,源于人类社会对公平、正义、秩序等基本价值的追求。书中对“功利主义”与“道义论”在法律解释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的比较,让我得以理解在面对复杂法律问题时,不同的理论视角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法律的社会功能”的论述,他强调法律不仅仅是惩罚的工具,更是塑造社会文化、引导社会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对法律的认知,似乎过去将法律看得过于技术化,而忽略了它背后所承载的深厚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法律更深层次的理解之路。
评分刚翻开这本书,就被一种严谨而又充满思辨的笔触所吸引。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从更加宏观和哲学的角度切入,探讨法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根基。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契约精神”的解读,在现代社会,各种形式的契约无处不在,理解其深层的哲学含义,对于把握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书中对“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的论述,也让我耳目一新。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强调权利,却忽略了与之相伴的义务,这种失衡往往是社会矛盾的根源。作者的深刻洞察,引导我重新审视这些基本概念,并思考它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演变和适用。此外,书中对于“公共利益”与“个体自由”之间平衡的探讨,更是触及了现代法治建设的核心难题。在追求效率与公正的过程中,如何界定和保护公共利益,同时又不至于牺牲个体的基本自由,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评分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作者在论述中,不回避矛盾,不回避争议,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思考问题的多个层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法律的解释权”的讨论,在法律实践中,不同的人对同一条法律可能做出不同的解释,这种解释权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法律的生命力。作者并未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呈现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鼓励读者自己去辨析和判断。这让我意识到,法律的学习并非是死记硬背,而是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判断。书中对于“法律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法律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创新,而这种创新,离不开对深层理念的持续探索和反思。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理解法律的新视角,让我更加期待未来法律的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