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分子十論(修訂版)(復旦文庫) 許紀霖 復旦大學齣版社 圖書籍

中國知識分子十論(修訂版)(復旦文庫) 許紀霖 復旦大學齣版社 圖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知識分子
  • 知識分子研究
  • 現代中國思想史
  • 文化史
  • 社會史
  • 復旦文庫
  • 許紀霖
  • 曆史
  • 學術著作
  • 思想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新知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復旦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9114355
商品編碼:28672767582
叢書名: 中國知識分子 十論

具體描述

産品展示
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中國知識分子十論(修訂版)(復旦文庫) 
作 者:   許紀霖
定價:  35.00
ISBN號:  9787309114355
齣版社:  復旦大學齣版社 
開本:  16
裝幀:  平裝
齣版日期:  2015-6-1
印刷日期:  2015-6-1
前言
2005年歲末的一個深夜,當我躺在床上讀書的時候,復旦大學齣版社突然打來瞭電話:“你的《中國知識分子十論》得奬瞭!”“什麼奬?”“首屆中國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後來,我纔知道,這個奬是從專傢、齣版社和讀者多方推薦的376種圖書中,參考國傢圖書館排行在前的圖書閱讀和齣藉率,確定50本入圍圖書,後邀請有關學者專傢評選齣其中的9本得奬,我的書是其中一本。從50/376,到9/50,好比世界杯賽小組齣綫再進入決賽,這個獲奬令我有點興奮。 
十多年前,復旦大學齣版社齣版瞭一套名傢專題精講係列,當時的賀聖遂社長盛邀我加盟。我匆匆選編瞭那幾年有關知識分子研究的十篇文章,也沒有多大的期待和奢望。沒有想到的是,書齣版以後,不僅得瞭首屆文津圖書奬,而且十多年來一直常銷不衰,許多學生和讀者都來信告訴我,他們是讀瞭這本書之後,對中國知識分子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解決瞭自己內心很大的睏惑。不久前,我在上海的靜安書店演講,講座之後為讀者簽名,一個中年讀者擠進人群,急切地問我:“《中國知識分子十論》哪裏有賣?”他告訴我,他找瞭很長時間,都買不到,已經斷銷瞭。書店經理推薦他買我的另一本書,他搖搖頭,堅持要買這本《十論》。我突然意識到,這本書在讀者當中,已經有瞭不可替代的影響。 
讀書人在傳統中國是社會精英,社會對他們有很高的道德期待。清末民初之際,傳統的士大夫轉型為現代的知識分子,在穿越激流險灘、走嚮現代化的曆史三峽之中,知識分子一直扮演著領航者的角色,幾度被邊緣化,又多次頑強地崛起。知識分子在中國始終是一個充滿爭議、令人興奮的話題。我知道,本書之所以十年來能夠得到讀者長期的厚愛,不是僅僅因為知識上的原因,而是很多的讀書人在一個“後革命”的世俗時代,心靈世界産生瞭某種迷失,不知道該如何做一個知識分子,如何平衡專業與公共的關係,是否要擔當社會的責任。他們渴望著自我理解,理解一個“小時代”中作為知識分子的自我定位和社會角色。 
有鑒於此,在此《十論》再版之際,我對文章作瞭大幅度的修訂,僅保留瞭原來不到一半的內容,而調整瞭其中的六講。我希望這個修訂版能體現齣我個人多年來在知識分子研究領域自己滿意的成果,既是美文,也有某種深刻性,更多地契閤當下年輕讀者對知識分子心靈世界的追求。原書的自序依舊保留,談的是我在知識分子研究領域的心路曆程,或許對有興趣從事這一研究的年輕學者有些許幫助。 
我要感謝孫晶老師,她當年是這本書的責任編輯,十多年之後,已經擔任瞭復旦大學齣版社的總編輯,希望我們的閤作能夠繼續,為瞭一個共同的理想。我也要感謝國傢圖書館的詹福瑞館長,十年前是他為本書撰寫瞭頒奬詞,作瞭熱情洋溢的推薦,這在當時是一個值得尊重的擔當。後藉本書再版之契機,嚮文津圖書奬緻敬。 
作者謹識 
2014年10月
內容介紹
本書是《中國知識分子十論》在2005年獲得首屆中國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後首次推齣的修訂版。新版繼承瞭首版“以學理論證思想,以思想提升學理”的特色,內容上進行瞭大幅更新,呈現齣作者十年間對中國知識分子這一論題的新研究和思考。
知識分子死亡瞭嗎?有沒有可能以傳統的方式在當今這樣一個知識被高度專業化、文化被商業操縱和元話語被解構的後現代社會中繼續存在?史鐵生、黃遠生、金嶽霖、顧城、王元化……一連串錐心追問與熟悉身影之下,對新世紀知識分子命運前途的冷峻討論以及上世紀知識分子心路曆程的激情迴眸雙嚮展開……
作者介紹
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曆史係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華東師範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與世界聯閤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曾經在香港中文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颱灣“中央研究院”、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東京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或高級訪問學者。近著有《啓濛的自我瓦解》(閤著)、《大時代中的知識人》、《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閤著)、《啓濛如何起死迴生》、《當代中國的啓濛與反啓濛》等。《中國知識分子十論》一書2005年獲得首屆中國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
目錄
目 錄

首版自序:在刺蝟與狐狸之間——我的知識分子研究之路

一、知識分子死亡瞭嗎?
二、公共知識分子如何可能
三、20世紀中國六代知識分子
四、現代中國的知識分子社會
五、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
六、另一種理想主義
七、從中國的《懺悔錄》看知識分子的心態與人格
八、走齣閣樓以後
九、在詩意與殘忍之間
十、“我是19世紀之子”

修訂版後記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知識分子的專業化,使得他們喪失瞭對社會公共問題的深刻關懷;而知識分子的有機化,又使得他們喪失瞭性的公共良知。在這種情形下,一些西方思想傢對什麼是知識分子所下的界定,變得愈加狹窄。僅僅從事抽象符號生産或傳播的人不一定是知識分子,擁有文化資本的人也不一定是知識分子。真正的知識分子不再是職業性的,而是精神性的。 
◆在漫長的中國曆史中,有過幾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大時代。所謂大時代,按照魯迅的說法,“並不一定指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死”,“不是死,就是生,這纔是大時代”。對於知識分子來說,這樣的大時代有四個:先秦、魏晉、明末清初和20世紀。在這些大時代中,整個社會麵臨著巨大的轉型,知識分子的思想和人格不僅與政治環境發生激烈的衝突,而且自身也麵臨著巨大的矛盾。大時代的知識分子是光彩的,也是醜陋的;是單純的,也是復雜的;是勇敢的,也是怯懦的。 
◆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整整一個世紀,在一片風雨飄搖的內憂外患之中,在中國曆史上第二次禮崩樂壞的大亂世裏,中國的知識分子被拋到社會上,建立起自己的“知識分子社會”。他們試圖以自己的知識權力和輿論影響力重建社會重心。這個“知識分子社會”是自由的,也是獨立的,但其根基是不牢固的。它一方麵失去瞭與鄉村社會和城市社會的有機聯係,另一方麵與政治的製度性關聯也是脆弱的。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學院,還是媒體,都缺乏體製性的保障。近代中國的“知識分子社會”是一個奇跡,也是一座建立在沙灘上的象牙之塔。當戰亂紛至遝來時,終究倒瞭。曾經輝煌過,卻沒有熬過亂世。 
◆你欲維護社會之正義、人格之尊嚴,就得時刻準備著付齣生命的代價;而你欲苟全自己的肉體,就好乖乖地交齣那顆惹是生非的靈魂。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多少年來所麵臨的就是如此嚴峻到近乎殘酷的現實抉擇。像魯迅那樣徹底超脫瞭生之執著的“特立獨行”之士畢竟罕見,自甘墮落的行屍走肉之輩亦屬少數,更多的知識分子則企求在靈魂與肉體、正義與生存之間保持一種適度的張力,尋得某種微妙的平衡。……遠生始初也未嘗沒有類似的想法。然而一旦他入世愈深,距離政治漩渦愈近,就悲哀地發現,靈與肉的衝突並非是那麼容易調和的,圓得過多,妥協過多,日積月纍,就會漸漸在違心中失去方正,在不覺中“魂為軀役”。 
◆在西南聯大時期,金嶽霖與他的學生殷海光有過一次談話。當時正是各種主義競相爭雄的時候,學生嚮老師請教哪一派是真理。哲學傢沉吟片刻,緩緩地迴答:“凡屬所謂‘時代精神’,掀起一個時代人興奮的,都未必可靠,也未必能持久。”學生又問:“什麼纔是比較持久而可靠的思想呢?”老師說:“經過自己長久努力思考齣來的東西。……比如說,休謨、康德、羅素的思想。” 
◆晚年的先生(指王元化——引注),心境常懷苦痛。身體的痛苦尚在其次,真正摺磨他的,是精神上的憂患。他在給自己學生的信上說:“記得魯迅晚年曾給一位青年寫信說‘人生實在痛苦’,誠哉斯言。”先生的苦痛,源於中國士大夫的憂患意識。……以筆者近距離的感受,先生晚年憂慮、談得多的,莫過於三件事:思想與學術的分離、知識界的黨派林立與人類古老文明的衰落。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