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鏈接網絡新科學
定價:28.00元
作者:(美)巴拉巴西,徐彬
齣版社:湖南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535748584
字數:230000
頁碼:32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從雞尾酒會到恐怖分子的巢穴,從遠古的細菌到國際組織——所有這一切各自都是一種網絡,都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科學革新的一部分。21世紀初,有科學傢發現,網絡具有深層的秩序,依據簡單而強有力的規則運行。這一領域的知識幫助我們瞭解時尚、病毒等的傳播機製,瞭解生態係統的穩健性,以及經濟體係的脆弱性——甚至是民主的未來。
一位緻力於研究“鏈接和節點”的科學傢將帶領我們領略網絡革新的內幕。在本書中,作者生動地講述瞭相互聯係的係統的曆史:從瑞士數學傢萊奧哈爾德·歐拉18世紀末對圖論的開創性研究,至生物學傢基於對細胞網絡的瞭解而展開的治療癌癥藥物的研究等。
本書敘事生動,充滿真知灼見,它使我們認識瞭許多現代社會的“製圖師”,這些人正在多個科學領域研究繪製網絡地圖,在超級計算機的幫助下,他們正一步步揭示齣社會關係網絡、企業和細胞等擁有的相似性其實超齣瞭它們之間的差異。他們的發現為我們提供瞭瞭解自己周圍相互連接的世界的重要的新視角。
目錄
第1章 導言
第2章 隨機宇宙
第3章 六度分隔
第4章 小世界
第5章 中心節點和連接者
第6章 80/20規則
第7章 富者愈富
第8章 愛因斯坦的遺産
第9章 阿基裏斯的腳踵
第10章 病毒與時尚
第11章 互聯網的覺醒
第12章 破碎的萬維網
第13章 生命地圖
第14章 網絡經濟
第15章 沒有蜘蛛織網的網絡
注釋
譯後記
作者介紹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是聖母院大學教授,主持對於復雜網絡的研究。他在多個領域的開創性貢獻也屢屢見諸媒體,廣受贊譽。他齣生於特蘭西瓦尼亞,現居住在印第安納州的南本德(south Bend)。
文摘
序言
拿起這本書,我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種撲麵而來的嚴謹學術氣息,但奇怪的是,它並沒有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有一種被精心構建的邏輯迷宮所吸引的感覺。作者在處理那些復雜的數學模型和算法推導時,展現瞭令人驚嘆的功力。我特彆欣賞他引入的那些經典實驗,比如早期的郵政編碼實驗或者後來的互聯網數據分析,每一個都像是一個精密的齒輪,驅動著我們對網絡拓撲結構的理解。有那麼幾頁,書中詳細闡述瞭“無標度網絡”的特性,我不得不停下來,反復閱讀和思考瞭好幾遍。作者沒有直接給齣結論,而是引導讀者一步步去構建這個概念的內在邏輯,這種“授人以漁”的教育方式,遠比直接灌輸知識來得有效。特彆是當他將這種理論應用於解釋現實世界中疾病傳播或信息擴散的效率差異時,那種跨學科的融會貫通,讓人不得不對作者的博學和洞察力深感佩服。對於希望從理論層麵深入挖掘網絡科學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工具書,它不僅僅告訴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會這樣”。
評分我不得不提一下這本書在語言運用上的那種獨到之處,它有一種既宏大敘事又注重微觀細節的平衡感。作者在談論全球互聯網的演化時,氣勢磅礴,仿佛在描繪一部史詩;可轉眼間,筆鋒一轉,又開始細緻入微地分析單個節點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通過“富者愈富”的機製,決定整個網絡的命運。這種在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自由穿梭,使得閱讀體驗非常立體。特彆是那些關於信息傳播的模擬結果展示,清晰地錶明瞭信息如何以遠超物理定律的速度在網絡中擴散,有時候甚至比病毒傳播更快。這本書就像是一張地圖,它揭示瞭我們這個“連接時代”的底層地理構造。它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我們生活的世界,早已被這些看不見的綫索編織成瞭一個巨大的、活著的生命體。閱讀此書,感覺就像是偷窺瞭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運行的最高機密之一。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流暢,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硬邦邦的教科書腔調,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在壁爐旁娓娓道來他畢生觀察到的世界規律。我最喜歡的是其中穿插的那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它們將抽象的科學概念巧妙地“肉體化”瞭。比如,書中提到關於交通堵塞的研究,作者沒有堆砌公式,而是描繪瞭一幅通勤者在高峰期焦躁不安的畫麵,然後,通過引入一個簡單的“瓶頸”概念,瞬間解釋瞭為何係統會崩潰。這種代入感極強的故事敘述,讓原本晦澀的物理學和社會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我甚至覺得,這本書的文筆本身就具有一種“網絡”的特性——每一個故事點都與其他概念緊密相連,形成瞭一個豐富的信息圖譜。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科學知識,更是一種看待日常混亂現象的樂觀態度:隻要找到那個關鍵的連接點,看似無解的復雜性也能被簡化和管理。
評分這部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深邃的藍色調和充滿未來感的幾何圖形交織在一起,仿佛在暗示著我們將要進入一個全新的信息世界。我記得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就被那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所吸引,完全不像傳統的學術書籍那樣刻闆。作者在開篇就用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敘述方式,描繪瞭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隨機,實則暗藏玄機的連接現象。比如,他會從我們每天使用的社交媒體應用開始切入,探討用戶群體是如何形成“圈子”的,以及這些圈子內部和外部的互動模式。那種深入淺齣的講解,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快速抓住核心概念。尤其是一些關於“小世界現象”的案例分析,簡直讓人拍案叫絕,感覺像是瞬間打通瞭平日裏模糊不清的認知壁壘。整本書的排版也很考究,圖文並茂,許多復雜的網絡結構圖被設計得清晰易懂,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難度。讀完第一部分,我甚至忍不住去觀察周圍的同事、朋友之間是如何相互聯係和影響的,那種抽絲剝繭的感覺,非常過癮。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傳遞知識,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觀察和理解復雜係統的全新視角,讓人對“連接”這件事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
評分坦白說,剛開始接觸這類關於復雜係統和網絡結構的書籍時,我內心是有些抗拒的,總覺得那都是實驗室裏深奧的理論。然而,《鏈接網絡新科學》徹底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魔術師,將那些隱藏在幕後的規則一一揭示齣來。書中對“魯棒性與脆弱性”這一對矛盾體的探討,讓我印象極為深刻。作者用生動的比喻解釋瞭為什麼一個結構看似異常堅固的網絡(比如一個高度中心化的結構),在麵對針對性打擊時卻可能瞬間瓦解;而另一個看似鬆散、隨機的網絡,反而能承受更大的衝擊。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戰略思考維度。我開始反思,無論是組織架構、供應鏈管理,還是人際關係的維護,都逃不開這些網絡的基本法則。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極具前瞻性的思維框架,讓人能夠預見潛在的風險點,並提前設計齣更具韌性的應對方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