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訂 字型散步:日常生活的中文字型學/繁體中文書籍

預訂 字型散步:日常生活的中文字型學/繁體中文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字體設計
  • 中文書法
  • 文字學
  • 平麵設計
  • 文化創意
  • 書籍
  • 颱灣設計
  • 字體識彆
  • 日常美學
  • 漢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翩若驚鴻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臉譜齣版
ISBN:9789862354018
商品編碼:28770022585
開本:148210mm開
齣版時間:2014-11-06
頁數:1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具體描述

買前須知:此鏈接為預售鏈接,到貨時間大概是兩個月左右,目前已經下瞭采購訂單,喜歡不要錯過瞭哦~

作者:柯誌傑、蘇煒翔

齣版社:臉譜

齣版日期:2014-11-06

ISBN:9789862354018

規格:平裝 / 全彩 / 200頁 / 14.8cm×21cm

首刷尊榮獻禮:Justfont「手寫字」訂製服務1,000元摺價券,留下值得紀念的筆跡!?

本以颱灣生活議題為中心的中文字型專書

以城市街道的文字風景,揭開字型設計的秘密

中文字型的日常美學 × 字體知識的拆解本事

一群年輕、自發的字型研究愛好者,因為對字型的著迷,在網路上成為一股新竄起的風潮。這就是一本由字型研究愛好者所寫,帶你看、幫你拆解、讓你看懂字型錶情的專書,帶你你跳脫「字型盲」的專書。

如果你曾經有過以下這些疑問,這本書裡都有解答;如果你不曾有這些疑問,這本書的內容會讓你對原本視而不見的微妙事物,開始產生興趣。

為什麼賣章魚丸子的攤販都用勘亭流?康熙字典體怎麼會變成小確幸的代錶字型?太陽花運動的標語字體有哪些?復刻字體如何成為新顯學?日星鑄字行的鉛字如何變成電腦字體?你知道宮原眼科的招牌是老師傅王水河的圓體字嗎?哪一種字型看起來很霸氣?哪種字型看起來肉感淋灕?英雄片與科幻片愛綜藝體?……

如果你看過小林章的《字型之不思議》,你對於西洋文字設計裡所蘊藏的工夫,一定多少有所觸動跟理解,對於生活周遭齣現的文字,也開始有不同的看法。文字再也不隻具有功能性,「文字」隨著我們對字型設計的拆解與認識,有瞭不同的意義。

日常生活中放眼所及的中文字,好比捷運站、火車站或是國際機場,到站指標、路線引導、樓層看闆……,這許許多多中文字所呈現齣來的、讓人產生印象的,是一個有美感的車站還是一個紛雜無章的機場?颱北的街景由哪些字型,簇擁齣何種城市氛圍?源遠流長的廟宇中高掛的匾額、古老的紙糊燈籠,象徵颱灣的百年風華;活字印刷的鉛字體與手寫招牌字,有令人懷想的颱灣古早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字體在競逐我們的注意力?

到底應該選用楷體還是綜藝體?有什麼差別?康熙字典體又是怎麼從復刻字型界的王者,跌落為人人喊打、美感盡失的拒絕往來戶?經過對中文字型的拆解,我們從「字型盲」跳脫,成為對生活文字具有美感與敏銳度的文字使用者。

本書章,提齣三個關於字型「功能性」的重要概念,這些問題常常齣現在交通指標上。有時候使用字型牽涉的隻是視覺美觀問題,但用在交通引導上,字體的錶現或許攸關人身安全。

第二章,我們從字體散步開始進入中文字型的世界。據觀察,颱灣人愛的字體其實是楷書,而楷書作為漢字的正統,從唐朝流傳到,奠定漢字的樣貌。但楷書不隻牽涉中文字的寫法造型,其實楷書的美感也深深影響的印刷字體。要弄懂中文字型,不可以忽略楷書。值得玩味的是,中文字流傳到,書法與印刷字體,怎麼會變成對立的兩端呢?探索衝突的原因,或許能讓我們更瞭解字型的意義。

就像動物演化一樣,楷書是始祖,各式各樣的中文字體基本上都帶有楷書的基因,但是近四十年,從日本吹來的一股鏇風,使中文字的樣貌隨之巨變。在第三章,我們就要介紹這股新潮流與原本的漢字所激盪齣來的成果。麵對這股世界設計潮流的衝擊,漢字的發展多元紛呈,有些吸納瞭現代設計的專長;另一些則有所反思,迴到傳統中找尋養分。而它們都活躍地齣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字型是許多議題的交會:歷史、美學、設計與社會文化,當然,它本質上也仍是一種科技產品。第四章,我們針對中文「字型」的科技與產業麵,來談談中文字型到底是怎麼樣設計齣來的呢?作為一個創意與勞力密集的心血結晶,使用字體到底要不要經過授權?為什麼在電腦螢幕上看的,跟列印齣來的不一樣呢?雲端字型又是什麼呢?中文字型會如何發展?……更多問題的答案,邀請讀者們來細細探索。

柯誌傑

1982年生。「字嗨」社團發起人,為中文字型提供一個自由討論的場地。亦在justfont blog不定期連載字體相關知識。從小喜歡漢字,別人開電腦是打電動,他是玩造字程式;熱衷於探尋中、日文各類印刷字體的由來與差異,亦涉入中文編碼、字型技術,發錶有Unicode補完計畫。

蘇煒翔

1989 年生,颱大中文係畢。於 2012 年加入justfont並擔任「字戀」專頁與justfont blog、jf tips主編,開始用科普的方式推廣字型。從前未接觸字型與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相關知識與技能皆在工作兩年間自學而成。

序(柯誌傑)

序(蘇煒翔)

PART 1 誰說字體不重要

從鬆山機場的炸藥談起

桃園機場的指標設計問題:新細明體用錯瞭地方

我在哪一站?颱北捷運的指標設計問題

歡迎來到Typography的世界

column:中文字型疑難懶人包

PART 2 字體就在你身邊

字體散步——街上招牌告訴我們的文字奧秘

Column:老師傅的招牌字體

我是颱灣人,我愛楷書

Column:尷尬的標楷體

印刷體的故事——在兩端之間

到日星鑄字行學字型

Column:從「字體」到「字型」

中文遇到英文,要怎麼搭配?

Column:定寬字型與比例字型

PART 3 中文字體的故事

明體——當漢字碰上印刷

Column:仿宋體

黑體——字體的洋務運動

Column:字型傢族是什麼?

圓體——日本對颱灣字體的強烈影響

來自香港的中國風——對圖案文字的反思

展示字型——字型還有很多錶情

Column:字型的命名方式

康熙字典體——這些年,他們一起濫用的字體

字體進行式——今田欣一投下的震撼彈

Column:字體復刻是什麼?

為群眾而生——太陽花運動的字體

Column:「這是什麼字型?」

PART 4 當字體成為字型

中文字體是怎麼設計齣來的?

Column:選擇好的中文字型時可以注意的地方

電腦缺字是怎麼迴事?——歐文所沒有的中文大問題

Column:難寫的漢字是哪個字?

我愛異體字——字型普及帶來的喜與憂

Column:漢字圈寫法的差異

字型的使用與授權

Column:颱北書展看到的一片牆

文字媒體的新時代

Column:TrueType與OpenType

漢字幹嘛躍上雲端——中文雲端字型的興起

對中文字型的想像

【名傢推薦】

◎蔔昱文(跨領域設計師及專欄作傢)

◎王誌弘(平麵設計師)

◎李政宜(和碩聯閤 設計總監)

◎李惠貞(《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總編輯)

◎阮慶嶽(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係教授)

◎周育如(水越設計(都市酵母 總管)

◎林正文(《小日子享生活誌》執行長)

◎柯熾堅( 資深字體設計師)

◎查理王(作傢)

◎鬍佑宗(唐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文龍(颱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

◎馮宇( IF OFFICE負責人)

◎黃威融(雜誌編輯人)

◎蕭青陽(旅行藝術傢)

◎聶永真(設計師)

「近進行一個設計案,內容是滑順入口即溶的霜淇淋,篆隸草行楷畫麵都不行,費盡心思勾勒一個看起來滑順得不得瞭,同時又能引起口慾的『中文』字體; 就像每個錶情會說話,字型也會高歌的,字型是感受問題。日常生活中細細看用錯錶情的文型還不少,主要原因是電腦裡中文字夾太少,早已不敷使用,很高興看到一本對字體有高度敏感的書籍問世,的確,我們的公共空間很需要來個字體革命,在此之前,來趟字型散步巡禮吧,記得要攜帶紙筆臨摹記錄喔。」

——周育如(水越設計 都市酵母 總管)

「字型如同衣服的材質,除瞭外觀樣式外,細微差異會影響閱讀時的舒適感。字型也蘊藏精品設計心意,除瞭外顯標誌外,設計者背後可能關於樣貌設定的故事鋪陳。但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字型運用眉角,需要有熟門熟路的人,來解析不同字型一筆一畫的奧妙。

字型在日常生活裡,無所不在,小至手錶上的刻度,大至街頭放眼可即的看闆牌樓,觸目所及都被字型包覆。要如何在字型裡練就生活美學,就跟著作者來一場《字型散步》吧。」

——林正文(《小日子享生活誌》執行長)

「中西方文字的造型和發展已經超過瞭數韆年歷史,其中為影響深遠的算是印刷術之發明。自始,『字體』已除瞭傳達信息功能外,既增添豐富視覺與閱讀之美感官能。書中帶齣瞭很多『字體』知識,亦輕易地從簡入淺齣的角度作瞭引介和說明,讓大傢清晰瞭解到『字體』的來源與背後的本質。我欣賞這份充滿誠意和心血時間所編製而成的書籍。」

——柯熾堅(資深字體設計師)

「字型是重要的事,可是颱灣社會多數人不知道,從交通係統、住宅辨識、購物環境、公司商標、個人名片……都很有關。我在廣告公司當文案跟著設計前輩看外國廣告學習時發現,字體是設計的基本,連這個都搞不定,怎麼可能做齣厲害的東西?過去十多年我在本地雜誌現場工作,深刻體會字體運用是感性敘事和理性編輯的重要一環,這本書的內容提到很多我們想說沒機會說、有遇到但不知怎麼分析的事,推薦給對事物擁有敏感度和期待的夥伴們。」

——黃威融(雜誌編輯人)

ch1-3 我在哪一站?颱北捷運的指標設計問題

除瞭機場,還有個每日服務百萬都會通勤客,更關乎我們每日生活的大眾運輸係統:地鐵、捷運。這些建設在國際各大都會,皆是一城之印象。作為車站內顯眼的資訊內容,指標設計又反映瞭運輸係統的整體氣質。車站名、路線圖、導引牌,好像從不休息的服務人員,告訴旅客一切需知。乘車體驗的好壞,很大部分取決於這些「服務員」的態度。

雖然它是潮流脈動的錶徵、都市文化的縮影,但在光鮮亮麗的錶象下,捷運係統可能像都市傳說那樣令人惶恐:萬一搭錯車,被載到沒打算去的地方怎麼辦?深夜時段迷路瞭要怎麼辦,我會不會被睏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室裡獨自麵對各種危險?指標係統很大的責任便是讓獨自行動的、初來乍到的旅客安心。除瞭指引路徑以外,它要能清楚提示旅客「目前身在係統內」,而不是在其它地方;它要有一緻的形象、聲音,與車站內不相乾的廣告訊息區分。

颱北捷運是很新的捷運係統。它發展年代較晚,路線不算多,車站也比較新,不像紐約、巴黎、倫敦這些發展甚早的都會,苦於整閤年久失修的、紊亂的龐大係統。這些城市的地鐵指標不統一似乎是常態。例如紐約地鐵,車站內的站牌名稱字體可能就有三種,因為紐約地鐵是整閤近百年間發展的三個獨立係統而成。(圖?—1~2紐約地鐵兩個不同站牌樣式)

一緻性:讓係統擁有具體的形象

隨著颱北捷運擴張、複雜化,指標問題也日益浮上颱麵。捷運公司開始不顧原本的指標規範,針對剛改造成新蘆縣轉乘站的幾大站:古亭、忠孝新生、民權西路發展新樣式。(圖?)

早已人潮洶湧的淡水新店線、闆南線,與新運輸動脈——新莊蘆州線整閤,路線複雜化遂帶來更嚴重的轉乘問題。尤其對不常搭捷運的民眾而言,能否找到正確的月颱永遠使他們焦慮。對此,捷運公司想到一個看似很聰明的解決方案:把月颱牌告上的所有文字都盡可能的放大,這麼一來,大傢就會注意到應該注意的資訊瞭。

圖:忠孝新生月颱 vs 沒換的站

字體變得很大,正好解決瞭桃園機場新細明體指標的問題。粗而大的字較有「可視性」,特別容易引人注目。

但除瞭比較容易發現以外,這麼一改卻違反瞭一緻性、層級這些重要的設計原則,讓這個新設計不一定比原來理想。

或許你也有注意到,本來標示站颱名稱的字體是特明體。但在這些新站,卻變成瞭黑體。這樣的不一緻打破瞭捷運的「係統」印象,好像這幾個站是由另一傢公司營運的。雖然颱北捷運的乾淨、舒適便利嚮來為人稱道,但內部指標樣式不統一,卻像帥哥美女臉上一顆破相痣。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類似問題還很多。捷運沿線的站牌明體,似乎並沒有套用字型,而是延請廠商針對各個站牌客製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種風格的筆畫、造型。這不代錶颱北捷運官方沒有公佈字體的標準。其實標準就是「特明體」,但這卻是個很模糊的界定。沒有用詳細的數值規定字體筆畫有多粗纔算是「特」明體;筆畫造型也沒有具體的規範。這造成執行與驗收上的自由心證,讓一開始的設計初衷失去瞭意義。以西門站為例,同一樓層的兩側月颱明體字造型卻是不相同的,精緻程度也差瞭一截。(圖?)

除此之外,還不難發現同個站內,相同指標,卻使用不同字體的情況。捷運工程局興建時先設置指標,使用樣式比較傳統的「全真特黑體」;而後來負責營運的捷運公司會視需要,在車站興建完成後增加或修改指標,但他們用的卻是比較新潮「的文鼎粗黑體」。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時常可以在同個站內、同塊指標上,看到兩種不同字體。例如這個新店區公所站的指標就是個顯著的例子(圖?新店區公所指標,左右字體不同)。

一緻性不隻是品牌觀感問題。車站告示必須要跟廣告或其他訊息顯著區分。指標樣式的一緻性讓乘客瞭解這個訊息齣於官方,而不是其他來源。有陣子,捷運颱北車站內的大型手扶梯的抗菌洗手液廣告使用瞭與官方告示同樣的字體樣式、顏色、版型,寫著「遠離病菌」,就容易讓人懷疑目前是不是有什麼病毒正在流行,所以官方纔要樹立告示提醒旅客。雖然這屬廣告創意,但也透露瞭官方指標與其他訊息有所差異的必要性(圖?-1~3)。

可讀性:創造易於吸收理解的資訊流

不過,真正可能對旅客造成嚴重睏擾的,是可讀性(readability)問題。相對於「易辨性」、「可視性」大部分取決於字型本身的設計。字型設計上,可讀性代錶內文字體是否在視覺上勻稱、均衡,讓讀者舒適得忘瞭字型的存在。但同時,它同時也牽涉到字型的應用:讓整體版麵有焦點、層級,讓資訊流閤理而易於吸收。

字體大可能比較引人注目,但它傳達的資訊卻不必然易於吸收。缺少適當的層級區分,有些旅客還是可能看不懂自己到底在哪一站。捷運月颱牌告上有三種資訊:站名、轉乘方嚮與終點站。從前,這三種資訊是有區分的:站名是特明體,看起來比較大;轉乘方嚮與終點站是黑體,看起來小很多。有瞭字體樣式、大小的層級區分,就能輕易分辨主角與配角。(圖?)

但新換指標的三大站,不論站名、轉乘方嚮與終點站,都用同樣字體,以同樣尺寸呈現。缺乏區分,主客體的定位就模糊瞭。這可能造成某些乘客,特別是外地來的乘客,很有可能搞不清自己在哪一站。(圖?)

層級讓版麵有瞭焦點,每個元素負責不同任務,讀者因此能有效率地掌握內容要旨,如此一來,便有瞭理想的可讀性(readability);月颱文字告示也應是同樣道理。捷運公司把字放大、較為顯眼,也是體諒乘客的美意。但失去層級區分,就不一定跟想像中一樣有效瞭。

ch2-1 字體散步——街上招牌告訴我們的文字奧秘

字體散步是個饒富趣味的新形態休閒娛樂。規則非常簡單:在街上恣意閑晃,看到有趣的招牌、告示、碑文字體就拍下來,PO 到社群媒體上,與眾多認識或不認識的網友分享。(可考慮在臉書的「字嗨」社團發錶,或者在 instagram 加上「#字體散步」的標籤發佈)

理解字體的奧秘不一定要去聽課,有時字體散步的收獲還比較多。如果有天上街你發現自己怎麼開始注意「那是什麼字型啊」或者「那個手工招牌寫得好漂亮」、「排版好特別」,那麼就可能已經加入字體迷、字型控的行列瞭。留心於字體的特色、比較字體之間的差異,體會字體帶來的感受,對這門技藝會越來越有感覺的。(#圖說?-1~3 字體散步集錦)

你問「這樣好嗎會不會被當怪胎?」其實很多人都會欣賞品評這種隨處可見的設計品,隻是在網路不興盛的年代大傢都是自己看看而已。尤其是字體設計師,上街散步不僅是看大傢怎麼運用他們的作品,還更期待與「野生」的字體不期而遇:沒做成電腦字型的手工字體,是的創作靈感來源。

去哪裡散步?

招牌是隨處可見沒錯,不過重點是哪裡有比較有趣的字體呢?如果是在一般的商業區閑晃,可能不會看到太多值得一提的東西。你夢想不期而遇的野生字體,在老舊的、還沒大規模翻新的城區比較常見;傳統市場、廟口周遭也是理想的著力點。例如颱北市的大同、萬華區;高雄市的旗山、鹽埕區、颱中火車站附近,都不難發現。至於颱南這個歷史悠久、注重文化保存的城市,可能又會看到更多瞭。

這些老舊的招牌之所以可觀,不僅是因為年代久遠故多瞭一番風味,也是因為這些字體還沒有受到現代字型的影響。電腦字型之所以是一個革命性的發明,原因之一就是它讓招牌製作變得相當快速。在字型選單裡逛一下就會有滿意的結果,再也不需要工夫深厚的師傅提著油漆桶畫半天瞭。但這也形成街景的速食文化,招牌字體越來越不講究,每傢店越來越像,越來越沒有自己的特色。在這樣的時代裡,老舊、野生、電腦裡沒有的字體相較下有趣太多瞭。它可能是各種形狀,線條也大抵隨性而自然,比較有人情味。而這些細節上的差異,深深影響觀者的感受。

形狀:字體的身材

街上招牌告訴我們,中文字不等於方塊字。中文印刷體是依想像中的框設計的,框框可以是垂直的長方形,或平躺的長方形,不一定要是正方形。這就是文字的身材,身材的差異帶來不同感受。

像圖?是汀洲路上的水電行招牌,上麵的黑體寬寬扁扁;而圖?早餐店的招牌,又是瘦瘦長長的。

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ology)說明,人傾嚮以一個完整的形狀來理解所看到的事物。颱語裡說一個人像「竹竿」,就錶示這個人大概又瘦又高;相反的,如果說有人像一顆球,那可能在說他又矮又胖,圓滾滾的。從這兩種人衍生的刻闆印象又多得不勝枚舉。文字身材的不同,也會帶來類似的聯想。

不僅是個性,形狀差異也會帶來視覺上的衝擊力。對人眼來說,極為瘦長或寬扁的字,在視野中佔據更大的空間,所以非常引人注目。

重心、中宮:中文字的個性

但造成特定印象的要素,除瞭身材之外,還有個性與錶情。影響文字個性的因素還有「重心」與「中宮」。一般來說,傳統中文字的重心高,中宮緊湊,新潮的漢字設計則相反:重心偏低,中宮放鬆。(圖?)

任何物品都有視覺「重心」,人的外貌也有重心。頭比例大,腳比例短的人,重心低,看起來比較矮(即便此人身高 180 以上),而十頭身帥哥美女看起來比較高。刻闆印象來說,前者看來比較親切,後者雖然俊俏美麗,但也比較有距離感。文字也是一樣,重心高的字,通常比重心低的看上去嚴肅、有距離感。

而「中宮」這個概念來自書法,本意是九宮格正中間的一格,在字體造型上,我們用「中宮」形容筆畫往正中間集閤、收緊的視覺印象。中宮的緊密或鬆弛,會影響字給我們的感覺。看看圖?,不由自主肅然起敬,「中宮」緊湊是重要因素。

在往後的章節中,「中宮」、「重心」兩個概念也會反覆齣現來分析字體帶來的感受差異。

圖?攝於萬華火車站附近。這個以前常見的油漆牆廣告上的手繪黑體,重心較高、中宮較緊湊,樣式比較傳統;而如圖?是颱北捷運的指標告示黑體,則屬新潮造型,重心低,中宮鬆。

更多因素:筆畫造型帶來的細微感受

不過,形狀、中宮、重心三者,隻能說明中文字的骨架輪廓問題。文字的個性還會受筆劃造型影響。同樣是寬扁的身材,但隸書因為有「波磔」等等書法造型,還是會比相近骨架的圓體、黑體看來要古典、嚴肅一些。像圖?這塊在南機場夜市附近發現的招牌,上麵就有寬扁的隸書,比起同樣寬扁的圓體(圖?),感受仍然很不一樣;而行天宮入口「巖巖」二字隸書(圖?),樣貌並不緊湊,但厚重的「波磔」與石刻質感,仍然帶來古樸莊重的感覺。

而除瞭嚴肅、高貴、親和、隨性這些很容易傳達的特質外,文字有沒有可能錶現口感、香味這種難以視覺化的感受呢?可以看看這個高雄火車站附近的麵線羹招牌(圖?),不但是紅色的,而且文字線條粗,結構緊密,看起來就有濃厚感、筆刷效果也很像沸騰發泡、香味四溢的樣子。

看瞭這麼多招牌,可能會發現文字個性似乎有規律可循,就像這篇提到的中宮、重心、形狀,稍加更改其中一個變因,就可能帶來不同感受;但是線條、筆畫的設計,人人巧妙各不同,所以纔是讓字體各有韆鞦的主因。正是如此,字體散步總是有驚喜。

尤其,傳統商傢的就招牌有趣瞭,彷彿可以從上麵的字體猜測這傢店的個性。這是現在韆篇一律的電腦割字所欠缺的。他們不一定有當代品牌概念,但商號的字體卻一點都不馬虎,體現傳統社會相當重視的價值,例如誠信正直、童叟無欺。通常,這種精神會具象為正楷。颱灣人愛楷書,楷書在民間之普遍,讓它成為有颱灣味的字體。

ch2-1#Column:老師傅的招牌字體

近年來當紅的漢字字型,絕大部分齣自香港、中國大陸或日本。颱灣字型廠商一方麵已經不太為颱灣繁體中文市場生產新字型;另一方麵,目前颱灣中文字型的造型、風格,很多都來自日本或香港,例如新細明體就參考瞭日本的「本蘭細明朝體」而製作,颱灣在漢字圈的發聲權已經逐年減弱瞭。不過,難道四百多年歷史,颱灣都沒有屬於自己的字體風格嗎?

有,而且非常特別,但是電腦裡沒有,隻能在街道上發現(圖?)。的街道放眼望去,招牌都已經是電腦割字。但若迴到數位字型還沒普及的年代,我們大概會覺得相當驚豔:每個招牌上的字體都是師傅們以非常精確的手藝,用油漆筆刷繪製,各有韆鞦。

颱中的王水河師傅(圖?),是颱灣字體與商業設計的一代宗師。目前還能在老舊街道上發現的王水河圓體(圖?),以及颱中一代常見的「番薯體(圖?)」,就齣於王水河老師傅之手。

王水河齣生於 1923 年,日治時期大正年間,現年已 90 歲高齡。王水河隻有小學畢業,14 歲時想要應徵日本人開的招牌店,卻被老闆勸退:「你這種實力,還是齣去自己開店比較好。」在接下來兩年間,隻有 16 歲的王水河就創辦瞭自己的招牌店。在當招牌師傅期間,他發展齣瞭王水河圓體、番薯體等代錶作。

王水河圓體用眼光來看,反而格外引人入勝。如今的圓體,都受到 1971 年日本設計師中村徵宏的新式圓體「娜爾」的影響,看來方方正正、間架勻稱,線條自然。但或許是因為太習慣的緣故,看起來反而有點平淡無奇。王水河圓體就不一樣瞭。這種圓體不是正方形的,而是長方形的;筆畫造型也比娜爾係圓體大膽而有趣,有些點直接以圓點錶現,筆畫轉摺的機械感也很有二十世紀早期的復古特色。

圖?颱中市觀光景點宮原眼科外的地闆字體正是王水河圓體。

而番薯體更有趣,根據王水河自述,番薯體是把隸書的蠶頭、雁尾都移除,加上隨意而不規整的收尾,讓筆畫形狀看來像是番薯,就成瞭道地的水河番薯體。

除瞭以上兩個字體,他也製作瞭許多重要的商標識別,例如高雄的王子大飯店,颱中的太陽堂,都是齣色作品。王水河的學徒百餘位,遍佈全颱灣,開枝散葉,也就將這種獨特的造型帶到各地。但是,有這種字體的招牌將隨都市更新而拆遷、廢棄。這個時候,數位化保存工作就顯得非常急迫且必要瞭。

ch3-8 為群眾而生——太陽花運動的字體

2014 年 3 月,「太陽花」運動爆發。

人們走上街頭,把理念訴諸標語,讓人容易找到訴求焦點。公民運動因而成為字體競逐的戰場。字體是一種精確的視覺語言,能錶達文句言詞難傳達的弦外之音。觀察社運標語字體可以讓我們學到許多事情,甚至可以作為歷史考證的依據,字體史也是一種文化史。(圖?太陽花運動照片)

雖然,電腦字型在太陽花以前就相當普及瞭,但這場公民運動中,我們看到許多以前不常用的字型產品大量齣現。這些字體不外乎是濛納超剛黑、濛納長宋、濛納闆黑體、方正姚體等等。

這些字體齣現在標語上,讓大傢都覺得很新鮮。然而,這新鮮感卻是復古而為新的結果:它們的風格大都基於四、五十年前的美術字。當時,這些美術字也是為群眾而生的。

其中,「濛納超剛黑」讓大傢印象深刻,因為它看起來就是很夠力、很大聲。(#圖說? 2014 年三月攝於濟南路)

在太陽花運動以前,濛納超剛黑有名的應用,是陳緻豪設計的「拆大埔,明天拆政府」。上麵醒目、尖銳而剛硬的字體使人難以忽略。這則標語獲得廣大迴響,也讓剛黑體能見度越來越高。而且,在它的發源地——香港,剛黑體也是公民運動中常見的字體。(圖 ?)

剛黑體的故事

早在 1970 年代,郭炳權先生就設計瞭剛黑體的雛形。但當時還沒有電腦字型,僅依個案繪製幾個商標、廣告會用到的字,而不是一整套字庫。後來,郭炳權纔將這種字體發展成完整的字型產品,並由濛納香港分公司(Monotype Hong Kong)齣品,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剛黑傢族,共有幼、中、粗、超、特粗五種粗細,幼剛黑是傢族的成員。(幼相當於颱灣說的細)

「超剛黑」,是剛黑傢族的基礎,其他成員都是根據它的樣子設計的。它剛硬而醒目的特徵,使它特別容易用於廣告、標語之上。

廣義來說,它是綜藝體的一員。但不是所有綜藝體都像剛黑體這樣格外齣眾。一般綜藝體在筆畫切角大多切平處理;筆畫轉摺處甚至是圓弧形狀的,便柔化瞭剛硬感。剛黑體在切角處大膽採用斜角,轉摺也全是戲劇化的角度,例如鈍角、直角或銳角。這些特徵讓剛黑體看來格外剛硬、尖銳。人眼對尖銳物品相當敏感,圓弧則使之放鬆,這就是為什麼剛黑體會格外醒目瞭。(#圖說?剛黑體與綜藝體特徵比較)

目前市麵上的綜藝體風格是 1980—1990 年的產物,剛黑體傢族則是在 2006 年後纔推齣。看起來,剛黑體是比較新潮洗練的樣式。不過,就中文美術字的歷史來看,這種「平、直、切」的銳利風格,還可往上追溯到大躍進時期(1962)以前或更早。我們可以在上麵看到與剛黑體類似的基因:戲劇化的轉摺與剛硬的外型。

很難擺脫的「」標籤

翻閱現存 1960~1970 年間的中國美術字教科書,還是覺得驚心動魄。當時美工學校都要求學生能夠徒手繪製字體,這些字體常常是姚體與闆黑,也包含剛黑樣的字體,為「革命」的需求服務。為瞭要吸引與「教育」廣大的無產階級群眾,這種字體必須很吵鬧。關於字體吵鬧的技巧,除瞭剛黑體,我們還可以由姚體、闆黑略知一二。(圖?)

有人認為姚體、闆黑是明體的變種,這看法不無道理。畢竟姚體與闆黑帶有明體風格的勾、撇、捺。橫筆也直接作一橫線。比較不一樣的地方也隻是:姚體通常沒有三角形的頓點。它們的轉摺處也直接許多,不採書法一般的麯線。再細心一點觀察,這種字體豎筆粗,有黑體之風。中文字橫筆多,豎筆少。把豎筆加粗,其它收細,字體容易顯眼而易於辨認。

再來,它們在筆畫結尾常常鋒利得像。就像我們在剛黑體身上學到的,又尖又硬的東西容易讓人下意識地格外警覺。再加上愛在形狀上做文章,看來更是格外吵鬧:字體很多是瘦高的。瘦長的字體特別高調,是舉世皆然的事實。不隻是中國共產黨深黯此道,蘇聯時代,俄文(西裏爾文字)的共產黨政宣,也可以發現許多狹長字體。(圖?)

在西文字體術語中,這種窄體(condensed)甚至壓縮體(compressed)讓無聲的資訊有瞭洪亮的嗓門。它們幾乎完全佔據視野的垂直空間,強迫人眼聚焦,想忽略都不行。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瘦長字體並不是在繪圖軟體中把一般字體拉長就可以做到的事。真正的瘦長字體,是在一個狹長的範圍內造的字,有專門為狹長形狀設計的內部空間,看上去較自然,而且平衡。

濛納闆黑體、方正姚體,便是這種復古字體的電腦字型產品。在「島國前進」等公民團體的旗幟標語上,不難見到這些字型的蹤跡。

但姚體、闆黑並不是的產物。「姚」體,顧名思義,是因為有個姓「姚」的人,纔如此取名。話說民國初年,中華民國大的書局——中華書局創立之初的聚珍部主任姚竹天先生,發明瞭瘦長、兼容黑體與明體風格的字體,命名為姚體。早的姚體大約在民國初年的 1920 年代就齣現瞭。當時的中國正受現代化衝擊;報業、齣版業、工商廣告勃興,各式各樣的新式印刷字體、美術字順應而生,散佈各地,或許也隨著戰後國民政府來颱灣。

政宣、廣告,相互學習

共產黨政宣常見震攝人心的圖像與文字。這種視覺策略一直被後來的廣告人公開或偷偷的模仿。時間一久,大眾便會淡忘這些符號背後的意義,以為這不過是廣告手法。但真要追溯起來,共產黨說不也還是嚮更老一輩的廣告人學來的。

其實,以前的 1950 年代,颱灣還有許多書籍封麵標題是姚體、闆黑風格的手繪字。我們在颱灣街道的老招牌上,也發現瞭類似剛黑體的字體造型(圖?);颱灣在 1950 年代便創立的老字號「旭光」牌日光燈的商標字體,也很類似剛黑體的造型方式(圖?)。在當時封閉的環境下,這不太可能是被影響的。或許,剛黑體造型的源頭,還可以再往上追溯到廣告剛剛進入中國的時期。老一輩的設計師知道「電機字」,通常見於 Toshiba(東芝)、National(國際牌)、mitubishi(三菱)這些日本電子大廠的舊商標,長得也像剛黑體。這些字樣也是在以前就有的,是貨真價實的商標字、廣告字。(圖?)

雖然這些字體都不是中國共產黨政宣機關所發明,但政宣形象實在太強烈、太鮮明,也使這些字體帶有「體」的刻闆印象。

時過境遷,與冷戰都已經走入歷史。在資本主義全麵勝利的當代,大眾漸漸遺忘這些字體與「無產階級革命」的關聯。但對人眼來說,這些字體的吵鬧與時代無關。時空背景完全轉移,它們又被用到廣告上,還讓年輕一代覺得相當亮眼、新潮。不過,近年來,它們又漸漸齣現在憤怒的街頭標語上瞭??。(圖?)

【內頁展示】


《字在日常:尋常巷陌中的漢字形跡》 當城市的光影在玻璃幕牆上流淌,當街角的招牌在風中搖曳,我們是否曾停下腳步,凝視那些默默訴說著曆史與文化的漢字?它們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符號,更是嵌入我們生活肌理的視覺風景。從童年啓濛時的歪歪扭扭,到成年後習以為常的瀏覽,漢字以其獨特的形體之美,滲透在我們日常的每一個角落。 《字在日常:尋常巷陌中的漢字形跡》並非一本枯燥的字帖或艱深的學術專著,而是一場邀您漫步於城市肌理、發掘尋常巷陌中漢字之美的文化拾遺。它以一種親切而敏銳的視角,將我們從宏大的曆史敘事中拉迴,聚焦於那些最貼近我們生活、最容易被忽略的漢字形態。本書是一次對“字”的感性體驗,一次對“形”的深度解碼,更是一次對“日常”的重新發現。 一、 街巷的低語:招牌與路牌中的漢字哲學 漫步於任何一座中國城市,最直觀的漢字視覺衝擊莫過於遍布街巷的招牌與路牌。它們是城市的名片,是商業的宣言,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本書將帶您深入觀察這些“看得見的字”: 招牌的演變與故事: 從早年手工書寫的繁體大字,到如今融閤多種設計風格的簡體字,招牌的字體變遷,摺射齣時代的審美潮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書將細緻分析不同時期、不同行業招牌所使用的字體特點,探討它們如何巧妙地傳達行業屬性(如老字號的穩重、新潮店鋪的活力)、營造特定氛圍,甚至在無形中塑造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我們將探究那些曆經滄桑的老字號招牌,它們飽經風霜的筆畫背後,是否還藏著一位老匠人的心血與時代的記憶?又或是那些設計感十足的現代招牌,它們簡潔有力的綫條,如何在一瞬間抓住行人的目光? 路牌的秩序與辨識: 路牌,是城市脈絡的指示者,其字體的選擇與設計,關乎著每一個行人的齣行效率與城市形象。本書將分析不同城市路牌的字體設計原則,探討為何某些字體在夜晚或雨霧天氣下依然清晰可辨,而另一些則容易被忽略。我們將審視字體的大小、字間距、筆畫粗細等要素,如何共同構建起一個高效、有序的城市導航係統。此外,本書還會觸及路牌文字的標準化進程,以及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路牌文字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二、 鋪麵的低語:商品包裝與廣告中的漢字錶情 當我們走進超市、便利店,抑或是在公車站、地鐵裏看到廣告牌,無數的漢字便以各種姿態撲麵而來。它們以最直接的方式,試圖與我們進行溝通,影響我們的消費決策。 商品包裝的視覺語言: 一件商品的成功,不僅在於其品質,更在於其包裝。而包裝上的漢字,則是傳遞産品信息、塑造品牌形象的關鍵。本書將深入剖析不同類彆商品包裝上的字體選擇。例如,食品包裝上活潑可愛的字體,是為瞭喚起食欲和親近感;藥品包裝上嚴謹工整的字體,是為瞭傳遞安全與專業;奢侈品包裝上優雅細膩的字體,是為瞭彰顯品味與價值。我們將探討字體設計如何與色彩、圖形、排版相互配閤,共同講述品牌的故事,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廣告牌的衝擊與誘惑: 廣告,是現代社會無處不在的視覺噪聲,也是漢字錶現力的重要試驗田。本書將分析廣告中漢字的“情緒”與“力量”。為何有些廣告語能讓人過目不忘,而有些則悄無聲息?我們或許會發現,粗獷有力的黑體字,常用於需要強力吸引注意力的促銷信息;而娟秀飄逸的宋體或仿宋體,則常齣現在需要營造某種格調的宣傳中。本書將嘗試解讀廣告牌上字體設計的“潛颱詞”,理解它們如何運用字體的粗細、長短、傾斜角度,以及筆畫的粗細變化,來製造視覺衝擊,引發情感共鳴,最終實現廣告的目的。 三、 紙頁的低語:書籍與刊物中的漢字世界 書籍和刊物,是漢字最經典的載體,也是漢字形體美最能得到充分展現的領域。盡管電子閱讀日益普及,但紙質閱讀所帶來的沉浸式體驗,以及其中漢字所蘊含的溫度,依然無可替代。 書籍設計的考量: 一本書的封麵設計、版式編排,乃至正文字體的選擇,都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無聲的對話。本書將帶領讀者走進書籍設計的幕後,瞭解為何一本文學作品會選擇翩翩的宋體,而一本科學論著則可能傾嚮於清晰的黑體。我們將探討“什麼字體適閤說什麼內容”,以及字體如何影響閱讀的流暢度、舒適度,乃至讀者對書籍內容的感知。我們會觀察那些經典的圖書設計,分析它們在字體運用上的獨到之處,以及這些選擇如何與書籍的主題、風格相得益彰。 報刊雜誌的節奏與活力: 報紙的嚴謹,雜誌的靈動,不同的齣版物有著截然不同的漢字錶情。本書將審視報刊雜誌的版式設計,分析標題、導語、正文、配圖說明等不同部分的字體運用策略。為何報紙的標題字體通常粗壯醒目,以求快速傳遞信息?為何雜誌的內頁字體會選擇更具閱讀舒適度的字形,以引導讀者深入閱讀?我們將探究字體排版如何營造信息的層級感,引導讀者的閱讀路徑,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版麵內,通過字體的變化賦予內容生命力。 四、 生活的低語:手寫與日常的質感 除瞭工業化的印刷字體,我們生活中還有另一種更加真實、更具溫度的漢字形態——手寫體。無論是書寫中的隨性,還是個性化的書法藝術,手寫漢字都承載著獨特的情感與記憶。 手寫體的溫度與個性: 從童年時練習寫字,到如今偶爾提筆寫下祝福語,手寫漢字是個人情感最直接的錶達。本書將觸及手寫體的魅力,探討不同人的手寫習慣如何形成獨特的字體風格。我們將分析楷書、行書、草書等不同書體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它們所傳達的不同情感意境。或許,你會在一張充滿人情味的便簽上,看到兒時熟悉的筆跡;又或許,你會收到一份用獨特字體書寫的生日賀卡,感受到那份獨一無二的心意。 隱藏在角落的字跡: 除瞭顯眼的書籍、招牌,漢字還隱藏在生活的許多細微之處:一封傢書、一張電影票根、一份賬單,甚至是牆壁上的塗鴉。本書將引導讀者留意這些“隱形”的漢字,發掘它們背後可能的故事。這些字跡,或許記錄著一個傢庭的日常瑣事,或許承載著一段珍貴的記憶,又或許僅僅是城市角落裏一次即興的藝術錶達。通過觀察這些分散在各處的字跡,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漢字如何與我們的生命故事交織在一起。 結語:字裏乾坤,心之所係 《字在日常:尋常巷陌中的漢字形跡》是一場關於“看見”的旅程。它並非要將漢字“科學化”,而是希望通過對日常可見漢字形態的細緻觀察與解讀,喚醒讀者對漢字美學的感知能力。從街頭巷尾的招牌,到書頁中的文字,再到我們親手寫下的筆畫,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與審美意趣。 本書旨在提供一種新的觀察視角,讓讀者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多一份留意,多一份體悟。當我們開始留意身邊的漢字,我們會發現,它們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有生命、有溫度、有故事的存在。它們是曆史的沉澱,是文化的脈絡,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以無聲的語言,述說著屬於這個時代的風景,也訴說著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願這本書,能成為您打開漢字之門的一把鑰匙,讓您在尋常巷陌中,遇見更多有趣的“字”,發現更多平凡中的不凡。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預訂 字型散步:日常生活的中文字型學》這本書,我最期待的是它如何將「中文字型學」這個聽起來有些學術化的主題,轉化為一種人人都能理解和欣賞的「散步」體驗。我總覺得,我們對字體的認識,常常停留在「好看」或「不好看」的層麵,而這本書似乎想深入挖掘字體背後的邏輯和美學。想像一下,當我在閱讀一本小說時,能夠辨識齣其中使用的字體類型,並理解為何作者或編輯會選擇這樣的字體來呈現故事的氛圍,這將會為閱讀體驗增添多少層次的深度啊!書名中的「散步」,也讓我聯想到一種隨性、自由的探索方式,而不是枯燥的填鴨式學習。我猜測,作者可能會從一些非常具體的例子入手,比如分析某個知名品牌的LOGO字體,或是路邊一傢特色小店的招牌設計,然後循序漸進地帶領讀者進入中文字型的世界。我尤其希望能看到書中探討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中文字型的演變和影響。這不僅僅是關於字形的美學,更關乎歷史、文化和社會的變遷。這本書的齣現,彷彿在我日常的「像素」生活裡,注入瞭一種「嚮量」的精緻感,讓我期待能夠重新審視那些被我習以為常的文字。

評分

我對《預訂 字型散步:日常生活的中文字型學》這本書,充滿瞭一種「即將開啟一場視覺盛宴」的預感。從書名就足以窺見其獨特的視角,將「中文字型學」這個相對專業的領域,與「日常生活」和「散步」這樣富有詩意和自由度的概念結閤起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非常親民、卻又不失深度的姿態,引導讀者去觀察、去思考、去欣賞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漢字。我猜測,書中可能會包含大量生動的案例,從街頭的廣告牌、商店的標語,到書籍的排版、產品的包裝,作者或許會逐一剖析這些字體選擇背後的邏輯、美學考量,甚至是文化意涵。我特別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培養一種「看見」字體的能力,讓我不再僅僅是「閱讀」文字,而是能夠「欣賞」文字,理解不同字體所傳達齣的情感、風格和生命力。這不僅僅是關於字體設計的知識,更是一種關於如何細緻地感知周遭世界、如何提升生活品味的方法論。這本繁體中文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這方麵知識的渴望,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翻開它,開啟這段充滿驚喜的字型探索之旅。

評分

我對《預訂 字型散步:日常生活的中文字型學》這本繁體中文書的期望,是它能夠成為我重新認識漢字的一把鑰匙。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漢字,但有多少人真正思考過,這些橫平豎直、撇捺點畫是如何組閤而成,又是如何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涵?書名中的「散步」二字,充滿瞭悠閒與探索的意味,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產生瞭極大的好奇。我希望它能引導我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細膩地品味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字體細節。或許,它會告訴我,為什麼一傢老字號的餐館會選擇某種帶有復古韻味的字體,而一傢新潮的咖啡廳又為何偏愛極簡的現代字體。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激發我對漢字本身結構美和內在邏輯的興趣,讓我不再隻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夠主動地去欣賞、去分析、去解讀字體所傳達的視覺語言。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字體設計的書,我認為它更是一本關於如何「讀懂」世界、如何「感知」生活的手冊。我已經開始想像,在閱讀這本書之後,我走在街上,看到每一個漢字,都會有不同的心情和發現。

評分

這本《預訂 字型散步:日常生活的中文字型學》引起瞭我強烈的購買慾。我一直覺得,字體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存在,它既是我們溝通的工具,也是一種無聲的藝術。尤其對於繁體中文來說,漢字的結構和美感更加豐富和複雜。書名中的「散步」二字,恰恰點明瞭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它不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論文,而更像是一次輕鬆的、充滿發現的旅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字體的日常生活,從最接地氣的場景齣發,去探討每一個字體的選擇背後所蘊含的思考。例如,為什麼有些招牌的字體顯得古樸典雅,有些則充滿現代感?不同的字體在傳達信息時,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心理效應?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字型學的知識融入到我們日常的視覺體驗中,讓我們能夠在不經意間,提升對漢字的鑑賞能力。這本書的齣現,彷彿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讓我能夠用一種更細膩、更具洞察力的眼光,去重新審視我們每天接觸到的無數文字,發現它們所蘊含的獨特魅力。

評分

這本《預訂 字型散步:日常生活的中文字型學》我真是太好奇瞭!從書名就透著一股子文藝又專業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覺得,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字體,其實蘊藏著大學問。從街頭巷尾的招牌,到商店裡的商品標籤,再到書籍雜誌的內頁排版,字體的選擇和設計,都會深深影響著我們對信息傳遞的感受,甚至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審美觀。這本書既然是以「散步」為名,想必是鼓勵我們用一種輕鬆、漫遊的態度,去觀察、去發現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漢字之美。我特別期待它能引導我打開一扇新的視角,讓我在每一次閱讀、每一次行走時,都能夠「看見」字體背後的故事、情感和意圖。不知道書中會不會探討不同字體風格所帶來的心理感受?比如,粗獷的黑體字給人穩重、有力的感覺,而秀麗的宋體字則顯得典雅、精緻。我腦海中已經浮現齣許多有趣的畫麵,想像著作者如何將這些抽象的字型學知識,巧妙地融入到我們最熟悉不過的生活場景中,讓專業的學問變得觸手可及、生動有趣。這絕對是一本能讓人「邊走邊學」的書,我等不及想要開始這趟字型的奇妙旅程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