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作為當代藝術的照片 藝術世界叢書 |
作者: | (英)夏洛特·科頓 譯者:陸漢臻/毛衛東/黃 月 |
市場價: | 98元 |
ISBN號: | 9787551421546 |
齣版社: | 浙江攝影齣版社 |
商品類型: | 繪畫書籍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語種:簡體中文 |
齣版時間:2018年6月 | 版次:1 | 頁數: 292 |
印刷時間:2018年6月 | 印次:1 | 字數: |
內容簡介 | |
攝影技術最初發明於1830年代,差不多兩個世紀之後,攝影已發展成為一種當代藝術形式。在21世紀,藝術界已完全將攝影視為一種正統媒介,與繪畫和雕塑享有同等地位。這是一段令人激動的發展史。有鑒於此,本書為讀者介紹瞭當代藝術攝影,強調瞭它最重要的特徵及主題,並通過展現早期最為重要、最具創新性的那些藝術攝影師,歌頌瞭當代藝術攝影喜人的多元性對作為當代藝術的攝影作一概述和綜覽,目的是界定這一討論議題,並分析它的各種特點和主題。本書精選瞭近 250位攝影傢的作品,以插圖的形式嚮讀者展現當代攝影的題材之廣泛、思想之深邃。這些攝影傢包含伊薩·根澤肯、傑夫·沃爾、蘇菲·卡勒、托馬斯·迪曼、南·戈爾丁、謝麗·萊文這類知名藝術傢,也包括諸如威利德·貝希蒂、詹森·埃文斯、盧卡斯·布萊洛剋、莎拉·凡·德·貝剋和薇薇安·紮森等業界新秀。 這一新版本為當代藝術攝影的故事賦予瞭現代性,將攝影從紀實工具發展到藝術形式的概述做齣瞭修訂,並且更新瞭最後一章的內容,使之聚焦於更年輕一代的藝術傢—他們更強調攝影的技術和材質特性,並將其應用於更加泛媒介的藝術實踐之中,或作為數字時代裏對於層齣不窮的新傳播方式的一種迴應。 本書按章節將當代藝術攝影劃分為八大類型或主題。 第一章“如果這是藝術”,考察瞭攝影師是如何專門為相機設計策略、行為和事件的。 第二章“從前”,主要討論如何利用藝術攝影講故事。 第三章“無錶情外觀”,非常深入地考察瞭一種攝影審美概念——攝影的中立性審美問題。 第四章“物件與空無”,著重討論攝影題材——那些最間接迂迴的題材。主要考察當代攝影師是如何開疆拓土,探索可靠的視覺題材的。 在第五章“私密生活”中,著重討論情感和人際關係,這是關於人類私密生活的一份集體日誌。 第六章“曆史瞬間”用大量篇幅討論瞭攝影的紀實功能在藝術中的運用。 第七章“重生與再造”,探討瞭近年來的一係列攝影實踐,這些實踐以我們現有的影像知識為中心而展開,並充分利用這些知識進行攝影實踐。並討論瞭針對原創性、作者身份和攝影真實性的含蓄批評。 第八章“物理與材質”重點討論這樣一種攝影:攝影的本質成為作品的敘事的一部分。 |
媒體推薦 | |
本書是論述當代攝影的重量級著作,2004年齣版至今熱度不減,簡體中文版譯自最新修訂的2014年的第三版修訂本。 “藝術世界叢書”版權引自英國Thames & Hudson齣版社。 “藝術世界叢書”是著名的插圖本世界藝術係列叢書,原版書的品種幾乎囊括瞭世界藝術的所有種類。 |
目錄 | |
前 言 6 第一章 如果這是藝術 22 第二章 從前 54 第三章 無錶情外觀 90 第四章 物件與空無 130 第五章 私密生活 154 第六章 曆史瞬間 186 第七章 重生與再造 214 第八章 物理與材質 246 延伸閱讀 279 圖片版權 283 |
作者簡介 | |
本書作者夏洛特·科頓是策展人、作傢。她曾擔任美國洛杉磯州立博物館瓦裏斯·安嫩伯格攝影部主管,英國倫敦攝影傢藝術館的項目負責人,英國國立媒體博物館創意總監,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攝影策展人。她策劃瞭許多當代攝影展,齣版瞭《缺憾之美》《萬物歸於平靜》《蓋伊·伯爾丁》等書。她也是wordswithoutpictures.org和EitherAnd.org這兩個網站的創始人。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