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政德:劉餘莉精解《群書治要》政治軍事暢銷書籍 紅旗齣版社

正版 政德:劉餘莉精解《群書治要》政治軍事暢銷書籍 紅旗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餘莉 著
圖書標籤:
  • 群書治要
  • 劉餘莉
  • 政治軍事
  • 紅旗齣版社
  • 古代經典
  • 治國理政
  • 軍事戰略
  • 曆史
  • 暢銷書籍
  • 政德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惟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紅旗齣版社
ISBN:9787505146303
商品編碼:28891442587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5-01

具體描述



商品參數



內容介紹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2018年3月, 再次強調:領導乾部要講政德。政德建設無疑是多方麵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

也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嚮標,與中國傳統“為政以德”思想一脈相承。

本書從治國寶典《群書治要》中選取曆代聖賢

的政德實踐智慧,由中央黨校教授按“嚴私德、守公德、明大德”三個體係,結閤黨政工作之需,進行精要解析。以古論

今、古為今用,旨在幫助領導乾部深入認識政德修養的重要性,提升綜閤素質,成就新作為。  

 


目錄

嚴私德,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


嚴私德,是政德的基礎,是領導乾部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



一、修身始於戒貪   / 3


二、欲不可縱   / 10


三、萬惡淫為首   / 18


四、好名之患   / 23


五、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32


六、君子四重   / 40


七、謙德之光   / 49


八、吉人之辭寡   / 57


九、好學近乎知   / 64


十、重傢風傢教   / 71


十一、善事父母為孝   / 79


十二、兄友弟恭   / 89


十三、敬妻守道義   / 96


十四、擇賢而友之   / 104



守公德


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


守公德,是政德的保障,是領導乾部要彰顯的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


一、樂者天地之和   / 113


二、民惟邦本   / 120


三、仁者愛民   / 127


四、富民安眾   / 133


五、取信於民   / 138


六、求賢於天下   / 144


七、任賢 治   / 153


八、賢主貴士   / 162


九、禮賢下士   / 171


十、女子顯坤德   / 180


十一、積善之傢 有餘慶   / 186


十二、上老老而民興孝   / 192


十三、師尊則道隆   / 197


十四、慎終追遠   / 202


十五、善製而後緻治   / 208



明大德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


明大德,是政德的統領,是領導乾部 須有的自我修養。


一、一陰一陽之謂道   / 215


二、聖人以天下為度   / 219


三、我無欲而民自樸   / 224


四、德本財末   / 228


五、以德報怨   / 234


六、心存仁恕   / 239


七、境緣無好醜   / 244


八、君子憂道不憂貧   / 249


九、官人無私   / 255


十、君臣有義   / 263


十一、同誌相從   / 270


十二、和諧共榮好戰 亡   / 280


十三、正身一聽   / 286


十四、罪在朕躬   / 295


十五、人心正則國治   / 301




《政德:劉餘莉精解<群書治要>》:探尋韆年治國之道,鑄就現代政治智慧 在波瀾壯闊的曆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以其獨特的智慧和文化,孕育瞭無數治國理政的寶貴經驗。《群書治要》作為中國古代政治智慧的集大成者,曆經韆年而不衰,其所蘊含的治國之道,至今仍能為我們提供深刻的啓示。而劉餘莉教授,憑藉其深厚的學養與嚴謹的治學態度,曆時數年,對這部煌煌巨著進行瞭精深的解讀與闡釋,最終凝結成《正版 政德:劉餘莉精解<群書治要>》一書,為當代讀者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政治智慧的大門。 這本書並非簡單的史料堆砌,也不是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思想對話,一次對政治本質的深度溯源。劉餘莉教授以其獨到的視角和精準的筆觸,帶領我們走進《群書治要》的宏大殿堂,領略其中蘊含的治國安邦的真諦。這本書的重要性,在於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精髓,更能從中汲取寶貴的養分,用於指導我們解決當今社會麵臨的各種政治難題,塑造更加理性、智慧的現代政治格局。 《群書治要》:中華政治智慧的瑰寶 《群書治要》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由魏收等人奉命編纂,采擷瞭自上古至秦漢、晉宋以來曆代帝王、賢臣的言論和事跡,涵蓋瞭政治、經濟、軍事、教育、道德等諸多方麵。其核心思想在於“尚書”(即以政教為首要),強調“道德化治國”,認為國傢的興衰、社會的和諧,根本在於統治者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政治品德。這本書所倡導的“政者,正也”、“德者,得也”等觀念,深刻揭示瞭政治與道德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政治遺産。 《群書治要》的內容極為豐富,其體係龐大,脈絡清晰。它不僅記錄瞭曆代帝王的治國方略,更深入剖析瞭國傢治理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從如何選賢任能,到如何製定法律,如何處理內政外交,如何應對社會危機,書中無不涉及。更重要的是,《群書治要》超越瞭單純的權術和策略,將道德的力量置於政治的核心地位,強調統治者應以身作則,以德服人,方能贏得民心,實現長治久安。這種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政治理念,在曆史上曾無數次地證明其強大的生命力。 劉餘莉教授的精解:撥開迷霧,重塑經典 麵對《群書治要》這樣一部厚重的經典,如何將其中的智慧有效地傳承給現代社會,是劉餘莉教授所麵臨的巨大挑戰。而她,以其卓越的學識和創新的方法,成功地做到瞭這一點。《正版 政德:劉餘莉精解<群書治要>》一書,便是她對這部經典進行深度挖掘、係統梳理、並賦予時代解讀的結晶。 劉餘莉教授的解讀,絕非簡單的摘錄或復述。她以現代人的視角,結閤當今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對《群書治要》中的每一條思想、每一個觀點都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和論證。她沒有迴避曆史的局限性,而是以開放的心態,去蕪存菁,去粗取精,將其中閃耀著普適性智慧的部分提煉齣來,並用現代人易於理解的語言進行闡釋。 在書中,劉餘莉教授不僅對《群書治要》的原文進行瞭精闢的翻譯和注釋,更重要的是,她對原文背後的思想淵源、曆史背景以及其在不同時代的應用進行瞭細緻的考證和分析。她善於將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曆史事件相結閤,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深刻理解這些古代政治智慧的形成過程及其現實意義。 “政德”:核心理念的現代升華 “政德”,是劉餘莉教授為這本書所提煉的核心理念,也是她解讀《群書治要》的切入點。她認為,《群書治要》之所以能夠曆經韆年而不衰,其根本就在於它深刻地揭示瞭“政治”與“德性”之間的天然聯係。政治的本質,在於治理,而治理的根本,在於“德”。一個國傢的政治是否健康,人民是否安居樂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統治者和執政者的道德水平和品德修養。 劉餘莉教授在書中,著重探討瞭“政德”在現代政治建設中的重要意義。她指齣,在當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政治的復雜性和挑戰性與日俱增。麵對各種誘惑和壓力,如何保持政治的清明,如何贏得民眾的信任,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政德”的支撐。她強調,現代政治不應僅僅追求效率和增長,更應注重政治倫理的建構,將道德的力量融入到政治的方方麵麵。 這本書所闡述的“政德”,並非空洞的道德說教,而是具有深刻的實踐指導意義。它引導讀者思考,作為公民,我們應該具備怎樣的道德素養;作為政治的參與者,我們應該秉持怎樣的政治倫理;作為國傢的領導者,又應該如何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政治榜樣。 內容亮點:穿越古今的智慧啓迪 《正版 政德:劉餘莉精解<群書治要>》一書,內容豐富,見解深刻,其亮點眾多,值得讀者深入品味: 精闢的原文解讀與注釋: 劉餘莉教授對《群書治要》原文的翻譯,力求精準傳神,同時對晦澀的詞句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幫助讀者掃清閱讀障礙,直達原文精髓。 深刻的思想闡釋: 教授 not only 翻譯原文,更重要的是深入解讀其中蘊含的思想。她善於從宏觀層麵把握《群書治要》的整體思想體係,並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其他經典進行比較,從而揭示其獨特性和價值。 曆史與現實的聯動: 劉餘莉教授在解讀過程中,始終將古代的治國經驗與當今的社會現實相結閤。她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現瞭《群書治要》中的思想如何在不同曆史時期發揮作用,以及其對現代政治建設的藉鑒意義。 多元視角的考察: 教授在解讀《群書治要》時,並未局限於單一的視角,而是從政治學、哲學、倫理學等多個學科的角度進行考察,力求展現這部經典的多維度價值。 對“德治”的現代詮釋: 她對“德治”理念的闡釋,並非簡單地復古,而是對其進行現代化的升華。她強調,“德治”不應與“法治”對立,而是可以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共同構建更加和諧、公正的社會。 激發讀者思考: 本書的寫作風格,並非填鴨式灌輸,而是鼓勵讀者獨立思考。劉餘莉教授提齣的問題,往往引人深思,促使讀者主動去探索答案,從而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 本書的價值與意義:點亮現代政治的燈塔 《正版 政德:劉餘莉精解<群書治要>》一書的齣版,對於當前中國的政治實踐和學術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政治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如何保持政治的穩定與發展,如何應對各種挑戰,都需要深厚的理論支撐。《群書治要》中的政治智慧,經過劉餘莉教授的精解,無疑能為當代的政治傢和政策製定者提供寶貴的藉鑒。 重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如何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展現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成為重要的課題。本書通過對《群書治要》這樣一部經典文獻的深入解讀,必將有助於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推動政治學研究的深入: 對於政治學領域的學者而言,本書提供瞭寶貴的研究素材和分析範式。通過對《群書治要》的再發掘,可以拓展政治學研究的視野,深化對政治本質的認識。 提升公民的政治素養: 對於普通讀者而言,本書提供瞭一個瞭解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絕佳機會。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增強對政治的認知,提升公民的政治參與能力,並樹立更加理性、健康的政治觀念。 警示與啓迪並存: 《群書治要》中記載瞭許多曆史上的興衰成敗,其間的教訓,對任何時代都具有警示意義。而其中所倡導的“政德”理念,則為我們指明瞭通往美好政治的道路,提供瞭一盞明亮的燈塔。 《正版 政德:劉餘莉精解<群書治要>》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對中華民族智慧的緻敬,一次對現代政治未來的深刻思考。劉餘莉教授以其深厚的學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為我們奉獻瞭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之作。它將帶領我們穿越曆史的塵埃,觸摸韆年政治的脈搏,汲取治國安邦的智慧,為我們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繁榮、穩定、文明的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無論你是政治領域的專業人士,還是對曆史文化充滿興趣的普通讀者,這本書都將是你不可錯過的精神食糧。

用戶評價

評分

從閱讀的節奏感來看,這本書的編排非常人性化。它不是那種一口氣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籍,而是更適閤碎片化時間進行深度閱讀。每一小節的論述都精悍有力,既有足夠的背景介紹,也有深入的解讀和現代啓示。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過程中保持的那種謙遜和審慎的態度,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的是“精解”而非“顛覆”。特彆是關於“修身”與“治國”關係的論述,她強調瞭領導者的個人道德修養是國傢治理的根本前提,這種由內而外的邏輯鏈條,在當下這個強調外在包裝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讀完後,我不僅對古代的政治智慧有瞭更係統、更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自己個人行為規範和領導風格進行深刻反思的動力。這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遠非讀一本普通的暢銷書所能比擬的體驗。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實用性”與“思想性”的完美平衡。它不像有些理論著作那樣空泛,讀完不知所雲;也不像純粹的“成功學”那樣膚淺,缺乏根基。它提供的是一種深度思考的方法論。在關於“財政與民生”的討論部分,我看到瞭對資源分配的精妙分析,古人如何看待“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這對我們今天倡導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經濟增長理念,有著驚人的契閤度。劉餘莉老師的精解工作,成功地搭建瞭一座古今溝通的橋梁,她沒有美化曆史,也沒有過度批判,而是客觀地呈現瞭古人的智慧如何在特定的曆史背景下運作,以及這些原則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適性。我甚至會帶著書中的某些觀點去審視我日常工作中的項目管理流程,嘗試引入一些更具長遠眼光的考量。這絕對是一本可以反復咀嚼、每次都能有新發現的寶典。

評分

坦白說,我一開始還有點擔心,劉餘莉老師的解讀會不會過於學術化,讓普通讀者難以消化。但閱讀體驗完全打消瞭我的顧慮。她的文字流暢且富有洞察力,對於那些深奧的政治哲學概念,她總能找到一個非常生活化或者貼近現實職場的類比來解釋清楚。比如在談到“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政治含義時,她沒有停留在簡單的道德批判上,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關係模式對國傢戰略穩定性的影響,這一點讓我耳目一新。而且,書中對軍事思想的闡述也相當到位,它並非單純地講解兵法戰術,而是將其上升到瞭戰略布局和資源調配的高度,強調瞭信息透明度和決策效率的重要性。讀完這些章節,我感覺自己對宏觀層麵的博弈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一個相互關聯、自我強化的體係。這種係統性的梳理,是很多市麵上同類書籍所欠缺的。

評分

這本《正版 政德:劉餘莉精解《群書治要》政治軍事暢銷書籍 紅旗齣版社》的齣版,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對傳統文化和現代治理深感興趣的人送來瞭一份厚禮。我以前一直對《群書治要》這本古籍心存敬畏,覺得它內容博大精深,但往往望而卻步,不知道如何切入。劉餘莉老師的解讀,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嚮導,帶著我們穿越曆史的迷霧,直抵治理的精髓。她不僅僅是逐字逐句地翻譯,更重要的是,她把那些看似陳舊的智慧,用現代的語言和我們當今社會麵臨的挑戰聯係起來。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對“知人善任”這一塊的闡述,她結閤瞭古今的案例,分析瞭為什麼人纔是決定一個組織興衰的關鍵,以及如何通過細緻的觀察和公正的評價來識彆和任用賢纔。讀這本書,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曆史,更是在進行一場關於領導力和個人修養的深度對話。每一章的展開都邏輯嚴密,層層遞進,讓人讀完之後,會忍不住停下來,思考自己以往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否可以有更優化的角度。這對於提升個人決策的質量和格局,非常有幫助。

評分

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的裝幀吸引住瞭,紅旗齣版社齣品,品質自然不用多說,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裝幀設計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簡潔。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法治與德治”關係時的辯證思維。在當代社會,我們常常在強調製度和法律的同時,忽略瞭“德”的基礎性作用。這本書巧妙地將這兩者結閤起來,論證瞭製度的剛性和人心的嚮背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書中引用瞭大量曆史上的治國方略,比如如何通過嚴明的賞罰來鞏固統治,同時又如何通過仁德感召來贏得民心。我發覺,很多我們現在感到棘手的社會治理難題,在幾韆年前就已經被古人深入探討過,隻是我們可能沒有用正確的視角去挖掘這些寶藏。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跨越時空的參照係,讓我們在麵對復雜局麵時,能夠多一份沉穩和遠見,不至於被眼前的紛擾所迷惑。這已經超齣瞭普通曆史讀物的範疇,更像是一本高級的管理哲學手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