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微波传输路线及其电路
定价:78.00元
作者:黄振兴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64714390
字数:598000
页码:3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微波传输线及其电路》论述了微波传输线的基本理论及其特性,系统和深入地阐述了微波电路和微波系统基本理论以及在工程上实用的分析方法,列举了工程计算实例,介绍了常用的无源微波器件。书中还收录了作者从事微波工程几十年的一些经验数据与分析方法。全书共分9章,包括微波传输线、波导及同轴传输线、带状传输线、传输线的不连续性、微波传输线的连接器件、微波电路、多模电路、含半导体的微波电路、微波铁氧体线性器件。
目录
作者介绍
黄振兴,1963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无线电系,分配到电子工业部(兰州)国营长风机器厂,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从事雷达天线微波系统的设计研制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了很多关于信号传输的实际问题。我平时工作中偶尔会接触到一些电子设备,其中一些涉及到高频信号的传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难以解释的信号衰减或者干扰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传输路线”这个角度,给出一些关于信号在不同传输介质中传输的理论解释。比如,当信号通过PCB走线、同轴电缆或者空气传播时,都会有哪些因素影响信号的完整性?书中会不会详细分析阻抗不匹配、反射、辐射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而“电路”部分,我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出能够稳定、高效地传输微波信号的电路。比如,在设计放大器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晶体管,如何进行偏置和匹配?在设计滤波器时,如何根据所需的频率响应来设计滤波器结构?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用的设计技巧和经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如果能有一些软件仿真工具的使用指导,或者通过仿真结果来验证理论,那就更好了。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迫不及待翻了几页,感觉它在内容组织上做足了功课。开篇似乎是比较宏观地介绍了整个微波传输的概貌,包括它的历史发展、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这种由浅入深的方式很适合我这种想要建立整体概念的读者。我特别在意的是,书中对“传输路线”这部分是如何阐述的。是会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传输线,比如同轴电缆、微带线、带状线等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性、适用场景和损耗问题吗?还有“电路”部分,会不会深入到微波电路的设计原理,比如放大器、滤波器、耦合器等关键元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我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实际的电路图和设计实例,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如果书中还能够涉及到一些关于阻抗匹配、驻波比、回波损耗等基础概念的深入分析,那绝对会是加分项。毕竟,这些都是微波电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量化的数据和分析,来支撑其理论讲解,让整个内容更加严谨和具有说服力。
评分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无线电通信的入门读物,但总是觉得不够深入,尤其是在微波传输这个细分领域。这本书的名称“微波传输路线及其电路”听起来就非常专业,我希望它能提供更前沿、更系统的知识。我尤其关注的是“传输路线”部分的讲解,是不是会包含对不同传输媒介的详细分析,例如自由空间传输、波导传输,以及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比如衰减、散射、多径效应等?还有,对于“电路”部分,我希望能看到更深入的微波电路设计理论,例如S参数在微波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各种微波器件,如微波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在电路中的具体实现和工作原理。我期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的电路设计案例,并且在这些案例中详细解释设计思路、关键参数的计算和优化过程。如果书中还能触及到一些关于电磁兼容性(EMC)或者信号完整性(SI)在微波电路设计中的考量,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在现代高频电路设计中,这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别致的,那种低饱和度的蓝色和银灰色搭配,有一种莫名的科技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关于技术类书籍。我一直对无线通信的原理很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电波是如何跨越遥远距离进行信息传递的,所以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直觉就觉得它可能会解答我的许多疑问。我期待它能从最基础的物理概念讲起,比如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性,然后逐步深入到微波这个特定频段的运用。特别想知道,为什么微波传输会比其他频段有优势,它在实际应用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书中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天线设计、波导原理的介绍?这些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部分。如果能够配上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示,或者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解释抽象的理论,那效果会更好。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理论堆砌,而是能够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懂,并且能感受到微波传输的魅力。它有没有提到微波在雷达、卫星通信、甚至是一些新兴技术,比如5G网络中的应用?这些都是我希望能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微波传输路线”这个部分,让我想起了在实验室里调试高频设备时遇到的种种挑战。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对不同类型的传输线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比如,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应该选择同轴电缆,什么时候又需要使用微带线或者带状线?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参数是什么?另外,关于“电路”的部分,我一直对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很感兴趣。书中会不会深入讲解不同功率放大器的架构,例如甲类、乙类、AB类等,以及它们在效率、线性度、增益等方面的权衡?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和优化微波电路的实用指导,包括元件的选择、布局、接地、以及如何处理寄生效应等问题。如果书中还能涉及到一些关于微波测量技术,比如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或者如何进行眼图、星座图等信号质量的评估,那将对我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