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DSP控製器原理與應用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規劃教材)
定價:39.00元
作者:姚睿,付大豐,儲劍波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1536277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章 緒論1
1.1 概述1
1.1.1 數字信號處理及其實現方法1
1.1.2 DSP的主要特點2
1.2 DSP的發展及應用3
1.2.1 DSP的發展3
1.2.2 DSP的典型應用4
1.3 DSP應用係統及其設計開發5
1.3.1 DSP應用係統的構成5
1.3.2 DSP應用係統的設計方法5
1.4 典型DSP簡介6
1.4.1 市場上DSP概況6
1.4.2 TI的DSP處理器概況6
1.4.3 TMS320C2000係列DSP控製器7
1.5 TMS320F28335 DSP控製器簡介9
1.5.1 TMS320F28335芯片封裝和引腳9
1.5.2 TMS320F28335 DSP控製器性能概述10
1.6 DSP控製器的基本原理和學習方法11
習題與思考題12
第2章 硬件基礎13
2.1 內部功能結構13
2.1.1 總體結構及功能模塊概述13
2.1.2 總綫結構與流水綫14
2.2 中央處理單元16
2.2.1 C28x CPU執行單元16
2.2.2 C28x CPU兼容模式18
2.2.3 C28x CPU寄存器組18
2.2.4 浮點處理單元FPU及其寄存器組21
2.3 存儲器與存儲空間22
2.3.1 存儲空間映射22
2.3.2 片內存儲器配置22
2.3.3 外部存儲器接口24
2.4 時鍾源模塊24
2.4.1 概述24
2.4.2 各子模塊及其控製25
2.5 電源與係統復位30
2.5.1 供電電源30
2.5.2 係統復位30
習題與思考題30
第3章 軟件開發基礎32
3.1 DSP軟件開發流程32
3.2 匯編程序開發基礎33
3.2.1 尋址方式與指令係統33
3.2.2 公共目標文件格式36
3.2.3 匯編程序開發40
3.3 C/C 程序開發基礎42
3.3.1 TMS320x28xx C/C 優化編譯器42
3.3.2 C/C 編程基礎44
3.4 C/C 和匯編混閤編程48
3.4.1 C/C 編譯器運行環境48
3.4.2 C/C 和匯編接口52
3.4.3 混閤編程方法53
3.5 集成開發環境及其應用57
3.5.1 集成開發環境簡介57
3.5.2 DSP應用程序開發調試示例60
3.5.3 程序燒寫66
3.5.4 通用擴展語言(GEL)簡介66
3.5.5 DSP/BIOS工具簡介67
3.6 基於示例模闆的驅動程序開發67
3.6.1 驅動程序開發包簡介67
3.6.2 外設寄存器訪問的硬件抽象層方法68
3.6.3 片內外設驅動程序示例文件模闆71
3.6.4 驅動程序設計方法72
習題與思考題72
第4章 基本外設及其應用開發75
4.1 通用數字輸入/輸齣(GPIO)模塊75
4.1.1 GPIO模塊結構與工作原理75
4.1.2 GPIO寄存器76
4.1.3 GPIO模塊應用示例80
4.2 中斷管理係統83
4.2.1 中斷管理係統概述83
4.2.2 各級中斷及其管理84
4.2.3 中斷響應過程87
4.2.4 中斷嚮量錶及其映射與描述88
4.3 CPU定時器92
4.3.1 CPU定時器結構與工作原理92
4.3.2 CPU定時器的寄存器92
4.3.3 CPU定時器中斷示例93
習題與思考題94
第5章 控製類外設及其應用開發96
5.1 增強脈寬調製(ePWM)模塊96
5.1.1 ePWM模塊結構及工作原理96
5.1.2 ePWM各子模塊及其控製98
5.1.3 ePWM應用示例109
5.1.4 高精度脈寬調製模塊111
5.2 增強捕獲(eCAP)模塊112
5.2.1 捕獲模式下結構及工作原理113
5.2.2 APWM模式下結構及工作原理114
5.2.3 eCAP中斷控製115
5.2.4 eCAP模塊的寄存器115
5.2.5 eCAP應用示例116
5.3 增強正交編碼脈衝(eQEP)模塊119
5.3.1 光電編碼器工作原理119
5.3.2 eQEP模塊結構及工作原理120
5.3.3 eQEP子模塊及其控製120
5.3.4 eQEP中斷控製129
5.3.5 eQEP應用示例130
5.4 模/數轉換(ADC)模塊134
5.4.1 ADC模塊結構及工作原理134
5.4.2 ADC模塊的寄存器141
5.4.3 ADC模塊應用示例144
習題與思考題145
第6章 通信類外設及其應用開發148
6.1 串行通信(SCI)模塊148
6.1.1 SCI模塊的結構與工作原理148
6.1.2 SCI模塊的寄存器154
6.1.3 SCI模塊應用示例158
6.2 串行外設(SPI)模塊160
6.2.1 SPI模塊結構與工作原理160
6.2.2 SPI模塊的寄存器163
6.2.3 SPI模塊應用示例166
6.3 增強控製器局域網(eCAN)模塊168
6.3.1 CAN總綫及CAN幀格式168
6.3.2 eCAN結構與工作原理168
6.3.3 eCAN模塊的寄存器169
6.3.4 eCAN模塊的操作控製176
6.3.5 eCAN模塊應用示例180
6.4 多通道緩衝串口(McBSP)模塊182
6.4.1 McBSP的結構與工作原理182
6.4.2 McBSP寄存器185
6.4.3 McBSP模塊應用示例189
6.5 I2C總綫模塊192
6.5.1 I2C總綫的構成及信號類型192
6.5.2 I2C總綫模塊結構與工作原理192
6.5.3 I2C總綫模塊的寄存器193
6.5.4 I2C總綫模塊應用示例196
習題與思考題200
第7章 DSP應用係統設計201
7.1 DSP小係統設計201
7.1.1 電源電路設計201
7.1.2 復位電路設計204
7.1.3 時鍾電路設計205
7.1.4 JTAG接口電路設計205
7.1.5 3.3V和5V混閤邏輯係統接口設計205
7.1.6 外部存儲器擴展206
7.2 模數接口電路設計207
7.2.1 片內ADC模塊輸入保護電路設計208
7.2.2 並行ADC接口電路設計209
7.2.3 並行DAC接口電路設計210
7.2.4 擴展並行接口的訪問211
7.3 串行數據通信接口電路設計212
7.3.1 串行通信接口(SCI)212
7.3.2 串行外設接口(SPI)212
7.3.3 CAN總綫控製器接口213
7.3.4 I2C日曆時鍾電路設計213
7.4 人機接口及顯示電路設計217
7.4.1 鍵盤接口電路217
7.4.2 LED顯示電路218
7.4.3 LCD及其接口電路222
7.5 永磁同步電機DSP控製係統設計225
7.5.1 永磁同步電機的數學模型225
7.5.2 基於DSP的永磁同步電動機矢量控製係統設計227
習題與思考題237
第8章 基於Proteus的DSP係統設計與仿真238
8.1 Proteus開發環境簡介238
8.1.1 Proteus的軟件組成238
8.1.2 Proteus ISIS基本操作239
8.2 Proteus ISIS原理圖設計241
8.2.1 智能原理圖輸入流程241
8.2.2 原理圖繪製常用工具241
8.2.3 Proteus VSM虛擬係統模型244
8.3 DSP係統設計與仿真244
8.3.1 設計示例245
8.3.2 仿真示例251
習題與思考題252
附錄 176引腳LQFP封裝F28335引腳功能分配和描述253
參考文獻259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本被納入“十二五”規劃的教材,這本書在理論的係統性和前瞻性上做得非常到位。它沒有固步自封於某一特定版本的芯片架構,而是著眼於DSP技術棧的演進趨勢,即便是對較新推齣的功能模塊,也有相當篇幅的介紹和接口說明。從數據采集的精度保證,到通信協議(如CAN/EtherCAT)的底層實現,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相當完整的知識閉環。它的敘事邏輯非常清晰,從最基本的時鍾源配置開始,逐步過渡到復雜的算法移植,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即便是章節之間內容的切換,也處理得非常平滑,讓人感覺閱讀體驗是一種自然的知識積纍過程,而不是碎片信息的拼湊。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確保瞭讀者在掌握基礎後,能夠自信地將所學知識遷移到不同復雜度、不同側重點的工業控製項目中去,體現瞭教材應有的廣度和深度。
評分這本書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調試與故障排查”這一環節的處理方式。在實際的嵌入式開發中,代碼跑通隻是第一步,如何高效地發現和修復那些在特定工況下纔會暴露齣來的隱性Bug,纔是真正的挑戰。該書非常務實地介紹瞭利用DSP的片上調試工具(JTAG/SWD)進行斷點設置、寄存器實時監控以及內存映像分析的具體步驟和常用技巧。作者甚至模擬瞭幾個在實際項目中最常見的“死鎖”和“資源競爭”場景,並提供瞭基於DSP內部狀態機的診斷思路。這種強調實踐性診斷方法的講解,遠比教科書上常見的理論性描述要寶貴得多。它教會的不是如何寫齣“完美”的代碼,而是如何應對“必然齣錯”的現實,這對於每一個要對自己的産品負責任的工程師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軟技能。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理論殿堂與實際車間之間的橋梁。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可以說是工業教材中的上乘之作,這一點對於需要長時間研讀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紙張的觸感厚實,墨色濃淡適中,長時間盯著那些密集的程序代碼和波形圖也不會感到強烈的視覺疲勞,這極大提升瞭閱讀體驗。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一些關鍵算法,比如PID控製器的離散化和濾波器的設計時,並沒有止步於給齣標準公式,而是用瞭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分析瞭不同參數設置在實際工況下可能産生的動態響應差異和潛在的性能瓶頸。這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工程經驗,而非純粹的學術堆砌。書中穿插的“注意事項”或“陷阱提示”環節,往往能精準地指齣初學者在硬件選型或軟件移植過程中容易忽略的細節問題,這種前瞻性的提醒,避免瞭我走許多彎路。總而言之,這本書的物理呈現和內容細節都展現齣對目標讀者群體的深切關懷,使得學習過程的效率和愉悅度都得到瞭顯著提升。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約而專業,光是看到“HJ DSP控製器原理與應用技術”這幾個字,就立刻讓人聯想到精密、高效的工業控製領域。我最初翻開它的時候,是帶著一種既期待又略微忐忑的心情。期待是因為我確實需要一本係統闡述DSP在現代工業控製中應用的權威教材,而忐忑則是因為這類技術書籍往往內容深奧,晦澀難懂。然而,深入閱讀後,我發現作者在結構編排上著實下瞭一番苦功。它並非簡單地堆砌理論公式,而是非常巧妙地將復雜的數字信號處理理論與實際的HJ係列DSP控製器的硬件架構、編程接口緊密結閤起來。尤其是關於實時操作係統(RTOS)在其中的調度機製那幾章,講解得深入淺齣,即便是初次接觸嵌入式實時係統的人,也能通過書中的大量圖示和流程圖,迅速把握其核心思想。書中對中斷處理、定時器配置的實戰案例分析得極為細緻,簡直可以作為手把手的操作指南。這種理論深度與工程實踐的完美融閤,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工程師案頭必備的參考手冊,為我們理解和開發高性能的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石和可操作的路綫圖。
評分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在産綫一綫工作的技術人員來說,最看重的就是知識的“即戰力”。翻閱這本書時,我一直在尋找那種能立刻在手中項目上得到驗證和應用的技術點。幸運的是,該書在最後幾章集中展示的幾種典型工業應用案例,如高精度伺服驅動的電流環控製,以及復雜的步進電機閉環控製策略,完全滿足瞭這一需求。這些案例不僅展示瞭如何調用HJ DSP特有的外設寄存器,更關鍵的是,它深入剖析瞭為什麼要選擇特定的采樣頻率和控製周期,這纔是決定最終産品性能的關鍵所在。書中對浮點運算單元(FPU)的優化使用技巧也值得稱贊,它揭示瞭如何在保證精度的同時,有效管理DSP的有限資源,這對追求極緻性能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甚至根據書中的一個優化實例,對我們現有産品中的一個控製模塊進行瞭重構,效果立竿見影,係統的響應時間成功縮短瞭近15%,這種直接的價值轉化,是任何其他宣傳材料都無法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