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定价:65.00元
作者:Paul Golding,刘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1153413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者是世界知名的移动和互联网专家,在移动应用方面拥有16项,对**的技术和电信运营商如何转型具有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书对大数据、云计算等热点话题都有深入浅出的分析,对读者来说很有吸引力。
内容提要
《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从互联网服务与电信运营两个领域在融合过程中的文化理念碰撞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的思想精髓,对Web 2.0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原理进行了深度解析,指出Web操作系统将无可争议地成为未来(移动)服务平台,并详细论述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的本质及其在技术方面与电信、互联网服务与运营有机结合的方法和切入点。
《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既适用于电信与互联网融合领域的专业技术研发和服务运营人员,也适合于高等院校通信、电子、计算机、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学者与学生。对希望进行互联网创业的人员尤其是初次进行的人员来说,《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服务模式、运营策略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章 连接服务:互联网与电信的碰撞
1.1 连接是什么?
1.2 无处不在:IP还是软件
1.3 运营商未来的6种潜在模式
1.3.1 接入服务
1.3.2 连接服务平台
1.3.3 销售渠道
1.3.4 无缝服务提供
1.3.5 金融商业
1.3.6 社交电信
1.3.7 开始考虑平台
1.3.8 执行
1.4 “关注我”Web——社交网络和社交软件
1.5 什么是平台,为什么如此重要?
1.5.1 电信运营商的平台模式
1.5.2 市场和服务平台
1.5.3 数据和“混搭”平台
1.5.4 平台即服务
1.5.5 平台是否有用?
1.6 从平台到生态系统
1.7 价值所在
1.8 实践出真知
1.9 总结
第2章 Web 2.0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原理
2.1 介绍
2.2 揭开Web 2.0的面纱:CRUD、MVC和REST
2.3 LAMP及其上层:Web框架和中间件
2.3.1 LAMP介绍
2.3.2 Web框架
2.3.3 敏捷开发——思维的速度
2.3.4 小结——“框架工作原理”
2.4 开放:开源、开放API与开放创新
2.4.1 开放的不同类型
2.4.2 开放、开放、开放
2.4.3 小结(“开放如何起作用”)
2.5 应用?HTML5和现代
2.6 以人为本:社交计算
2.6.1 关系开发——社交图谱
2.6.2 兴趣开发——上下文感知
2.6.3 便携式数据
2.6.4 社交设备的移动性
2.6.5 小结(“社交计算如何发挥作用”)
2.7 用户参与、共创与分析
2.7.1 用户参与
2.7.2 共同创造
2.7.3 分析
2.7.4 小结(为什么用户发言权起作用?)
2.8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API和混搭(Mash-Up)
2.9 移动2.0——关于开发者的事!
2.9.1 移动2.0
2.9.2 移动平台
第3章 Web操作系统:未来(移动)服务平台
3.1 Web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3.2 物联网
3.3 数据处理
3.3.1 数据语义
3.3.2 数据关系
3.3.3 元数据工具:Ontologies,OWL,RDF
3.3.4 元数据工具:标记与大众分类法
3.3.5 RDFa——在网页中嵌入元数据
3.3.6 元数据工具:Twitter andAnnotations“Twannotations”
3.3.7 小结
3.4 未来的Web:“大众操作系统?”
3.4.1 介绍
3.4.2 社交网络
3.4.3 社交API和平台再思考
3.4.4 开放社交API——跨平台的大众操作系统?
3.4.5 开放社交API
3.4.6 界面层的用户操作系统的出现
3.4.7 隐私和个性化
3.5 社交电信运营商和Web操作系统
3.5.1 电信运营商何在
3.5.2 电信社交图谱和应用程序接口
3.5.3 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第4章 大数据和实时Web
4.1 什么是大数据,它从何而来?
4.1.1 寻找新的大数据
4.1.2 大数据的业务
4.1.3 欢迎来到大数据时代
4.2 大数据的一些重要案例
4.2.1 Facebook 的流量统计
4.2.2 实时电商与其Dynamo
4.2.3 Dynamo的特点
4.3 邂逅数据极客
4.4 “No SQL”和它的一些特性
4.4.1 No SQL就是No SQL,仅此而已
4.4.2 键值存储
4.4.3 文件存储
4.4.4 图形存储
第5章 实时和适时Web
5.1 实时Web与Twitter
5.1.1 Web因Twitter而实时
5.1.2 网络基础设施走向实时
5.1.3 手机的实时性
5.2 大数据 实时 = 适时网络
5.2.1 新流行词:适时网络
5.2.2 适时网络的关键成分
第6章 现代设备平台
6.1 移动设备还是连接设备?
6.1.1 什么是移动平台?
6.1.2 移动平台开发者的心态
6.1.3 移动设备还是连接设备?
6.2 移动设备平台介绍
6.2.1 兴趣平台
6.2.2 操作系统和SDK的简要说明
6.3 iOS平台
6.3.1 Mac OS X和UNIX——iOS基础
6.3.2 iOS的机制
6.3.3 iOS——推动平台前进的动力
6.3.4 iOS是怎样开放的
6.4 Android 平台
6.4.1 介绍
6.4.2 架构
6.4.3 Linux内核
6.4.4 Android运行环境
6.4.5 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
6.4.6 Android系统库函数
6.4.7 Android——推动平台前进的动力
6.4.8 Android有多开放?
6.5 移动Web平台
6.5.1 介绍
6.5.2 原生与Web之争
6.5.3 “原生还是Web”是一个好的问题吗?
6.5.4 移动Web的主要趋势
6.5.5 HTML5
6.5.6 微件(Widgets)
6.5.7 我的可以打电话吗?
6.5.8 移动Web优先?
第7章 增强Web
7.1 真实世界或虚拟世界?
7.1.1 简介
7.1.2 增强现实
7.1.3 证明存在或“签到”服务
7.1.4 总结——虚拟仅仅是Web OS的另一个层
7.2 传感网络:手机作为第六感设备
7.2.1 当前智能手机的传感应用
7.2.2 智能手机新兴的和将来的传感应用
7.2.3 传感网络——这是Web 3.0吗?
第8章 云计算、SaaS与PaaS
8.1 什么是云计算
8.1.1 云计算不是一个空洞的短语
8.1.2 开放与商品化:云计算的关键性推动因素
8.1.3 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8.1.4 关键用例
8.2 根据需求:云计算基础设施
8.2.1 基础设施层级:服务器、镜像、模板
8.2.2 服务层级:存储、队列、负载均衡等
8.3 根据需求:软件即服务
8.3.1 开放SaaS:API
8.3.2 SaaS的生态系统战略
8.3.3 电信运营商的机遇
8.4 根据需求:平台即服务
8.4.1 商用PaaS——Force.
8.4.2 电信2.0 PaaS——Tropo.
8.4.3 Web 2.0 PaaS——Heroku.
第9章 运营商平台:网络即服务
9.1 网络即服务是一个机遇?
9.1.1 什么是网络即服务(NaaS)
9.1.2 网络即服务API的特性
9.1.3 机遇
9.1.4 “顾客”是开发者,不是用户!
9.1.5 谁是开发者?
9.1.6 NaaS成功的要素——开发者需要什么?
9.2 NaaS实例
9.2.1 NaaS情景学习——O2Litmus
9.2.2 新版的O2 Litmus故事——BlueVia
9.2.3 OneAPI——可互操作的网络即服务游戏
9.2.4 Hashblue情景学习?——RT#和SMSOwl
9.2.5 #Blue狂热者
9.2.6 #Blue平台的优势
0章 电信运营商驾驭Web 2.0的方法
10.1 初创企业与创新
10.2 电信运营商能从Web 2.0学到什么?
10.3 Web初创企业的关键基因
10.4 技术人才
10.5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
10.6 与持续优化
10.6.1 经常改进(Ship Often)
10.6.2 保持实验
10.6.3 实验驱动开发
10.6.4 创业度量:AARRR!
10.7 共同创造和大众外包
10.8 探索大数据
10.9 社交发现
10.10 API和开发者
10.11 孵化和加速
10.12 创客日、事件和酒吧营
10.12.1 创客日(Hack Days)
10.12.2 酒吧营(Barcamps)
作者介绍
Paul Golding是一位谦逊而又广受尊重的技术专家。他在移动和Web领域拥有16项,他的著作畅销于移动应用领域。他在世界各地担任过从新创公司到跨国公司的首席架构师、CTO以及各种高级技术角色。他成立了欧洲早的移动应用公司之一。他领导了O2(英国的一家电信运营商)的一个全新的“内部创业”商业小组的平台建设,并建立了O2孵化器。他的技术活动还包括大数据和云电话。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对于面向未来的用户体验设计与后端性能优化之间的联动有着深刻的洞察,这一点是我在其他技术书中很少看到的深度结合。作者不仅仅关注服务器的CPU和内存指标,而是将用户在客户端感受到的页面加载时间(LCP/FID)作为衡量后端服务性能优劣的核心指标。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API响应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往返(Round Trips),以及如何利用内容分发网络(CDN)的缓存策略来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GraphQL与传统RESTful API在移动端数据获取效率上的对比分析,作者给出的量化数据非常有说服力,证明了在复杂数据查询场景下,采用更灵活的数据获取模型能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再将前端和后端视为孤立的两端,而是强调它们在实现卓越用户体验这一共同目标下的协同优化,这种系统思维令人耳目一新。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佩服,它把一些听起来云里雾里的分布式事务处理机制,比如两阶段提交(2PC)和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的优劣,讲得清晰透彻,逻辑链条严丝合缝。我以前看过好几本讲这个主题的书,不是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就是过于偏向特定框架而缺乏普适性。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润物细无声”,它首先构建了一个宏观的业务场景,然后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深入到技术细节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数据一致性与用户体验之间平衡点的探讨。作者毫不避讳地指出,在某些场景下,牺牲绝对的一致性来换取毫秒级的响应速度,是更符合商业价值的决策。这种基于业务价值的技术判断,是很多纯技术书籍所缺乏的深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教材,而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架构师在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充满了实战的智慧和洞察力。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动机是想深入了解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水线在大型项目中的自动化与安全加固。市面上关于Jenkins或GitLab CI的书籍很多,但大多都集中在命令和配置层面。然而,这本书的视角非常高屋建瓴,它着重分析了如何将安全左移(Shift-Left Security)的思想融入到自动化部署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如何自动进行静态代码分析(SAST)和依赖项漏洞扫描,并在发现高危漏洞时自动打断流水线。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详细介绍了一种“蓝绿部署”结合“金丝雀发布”的混合策略,通过精细化的流量控制和实时监控,将新版本上线带来的风险降到了最低。我立刻尝试在自己的项目中复现其中提到的一个自动化回滚脚本,效果立竿见影,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部署信心。这种将DevOps实践与安全运维深度融合的叙述方式,确实是目前行业内的一股清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看,本来也没抱太大期望,毕竟技术类的书籍很容易写得枯燥乏味。可一翻开目录,我就知道我捡到宝了。它对现代软件架构的演进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它详细剖析了微服务治理中的服务网格(Service Mesh)是如何解决分布式系统复杂性这个世纪难题的。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用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某大型电商平台在“黑五”期间如何通过链路追踪和智能熔断保证系统韧性——来佐证观点。读到关于CAP理论在实际高并发场景下的权衡艺术那一段时,我甚至忍不住在旁边做起了笔记。它不仅仅是讲技术,更是在传授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我尤其欣赏它对无服务器计算(Serverless)在边缘计算中的落地所做的前瞻性分析,这正是我目前工作中最困惑的领域,感觉这本书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指南针,让我对未来的技术选型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蓝图。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设计简直是业界典范!很多技术书的图表都做得像草稿一样,看了半天也搞不懂作者想表达什么。但这本书里所有的系统架构图,无论是描绘高可用集群的拓扑结构,还是解释数据分片策略的示意图,都清晰、美观、信息密度适中。尤其是关于消息队列(MQ)在削峰填谷场景下的负载均衡模型那一章,作者用一个动态的流程图清晰展示了消息积压、消费者扩展和最终处理完成的全过程,即便是一个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概念。我发现自己不用频繁地回头翻阅前面的章节来理解上下文,因为每一张图本身就具备很强的自解释性。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真的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它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视觉享受和流畅的知识吸收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