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工腦信息處理模型及其應用
定價:65.00元
作者:楊國為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03029714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63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人工腦信息處理模型及其應用》是關於智能信息處理模型及其應用的專著,著重介紹作者楊國為提齣的基於對事物(信息)認知、理解的人工腦信息處理模型。主要內容包括:人工腦信息處理神經網絡模型,人工腦的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模式識彆模型,人工腦感知聯想記憶模型,人工腦具有期望容錯域的聯想記憶模型,人工腦擬人處理矛盾的物元動態係統模型,人工魚的廣義模型,以及有關模型設計的理論方法、實現技術、應用係統。
《人工腦信息處理模型及其應用》可供從事智能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與技術、控製科學與工程、係統科學等領域研究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博士及碩士研究生的參考書。
目錄
《智能科學技術著作叢書》序
序
前言
章緒論
1.1人工腦的含義
1.1.1人工腦的概念及功能
1.1.2人工腦的定義
1.1.3人工腦與超級計算機
1.2人腦的信息模型
1.2.1人腦的結構
1.2.2大腦皮層功能區
1.2.3人腦信息處理機製
1.2.4學習記憶機製
1.3人腦與電腦的比較
1.3.1人腦與電腦功能的差彆
1.3.2人腦與電腦的優缺點
1.3.3電腦的未來
1.4人工腦的發展
1.4.1早期的機器智能研究
1.4.2計算機仿真進化模型
1.4.3人工神經網絡與智能信息處理
1.4.4細胞自動機
1.4.5日本第五代智能計算機
1.4.6第六代電子計算機——神經計算機
1.4.7 ATR的“細胞自動機-仿腦計劃”
1.4.8其他嘗試
1.5研究方法實現技術
1.5.1生命科學基本概念
1.5.2神經工程
1.5.3人工神經網絡
1.5.4誤差反嚮傳播
1.5.5知識湧現
1.5.6 ATR細胞自動機-仿腦的實現
1.5.7發展預測
1.6展望
1.6.1硬件方麵
1.6.2軟件方麵
1.6.3研究方嚮
參考文獻
第2章人工腦信息處理神經網絡模型
2.1人工神經網絡模型
2.2前嚮網絡
2.3前嚮神經網絡的分類(能力)模型
2.4應用BP學習算法進行模式分類的隱患定理
2.5一種新的多層感知神經網絡模式分類模型
2.6分式綫性神經網絡及其非綫性逼近能力研究
2.6.1分式綫性神經網絡
2.6.2分式綫性神經網絡的非綫性逼近能力
2.6.3分式綫性神經網絡的BP學習算法
2.6.4分式綫性神經網絡與BP神經網絡在無界區域上逼近能力的比較
2.6.5無界區域上的映射逼近仿真實驗
2.7基於遺傳算法的分式綫性神經網絡優化設計與應用
2.7.1遺傳算法
2.7.2基於遺傳算法的分式綫性神經網絡BP算法設計
2.7.3基於遺傳算法的分式綫性神經網絡的大慶降雨量預測模型
2.8基於神經網絡的廣域上非綫性連續映射分塊並行建模方法的研究
2.8.1廣域上非綫性連續映射分塊並行建模的必要性
2.8.2廣域上非綫性連續映射的神經網絡分塊並行模型
2.8.3小結
2.9基於虛擬信源和神經網絡的無損數據壓縮方法的研究
2.9.10與1字符串的虛擬信源
2.9.2虛擬信源的一種神經網絡模型
2.9.3基於虛擬信源的無損數據壓縮原理
2.9.4實驗結果
2.10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人工腦的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模式識彆模型
3.1仿生模式識彆的兩個關鍵技術問題研究
3.1.1同類事物連續(連通)通路、方嚮的確定
3.1.2判定高維空間中一點Z是否屬於滿意覆蓋體□的技術
3.1.3應用實驗
3.2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認證識彆神經網絡
3.2.1同源同類事物連通連網排序技術
3.2.2超香腸神經元構造和優先度排序超香腸覆蓋神經網絡設計
3.3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模式分類SLAM模型
3.3.1通用前饋網絡拓撲結構
3.3.2保同源同類事物局部直接連通的模式分類sLAM模型
3.3.3實驗與分析
3.3.4小結
3.4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分塊並行優先度排序神經網絡
3.4.1訓練樣本連通連網排序
3.4.2分塊並行優先度排序神經網絡拓撲結構
3.4.3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分塊並行優先度排序神經網絡算法
3.5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分塊並行優先度排序RBF神經網絡
3.5.1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優先度排序RBF網絡的拓撲結構
3.5.2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優先度排序:RBF網絡的訓練算法
3.5.3新增樣本的增量學習
3.6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分塊並行優先度排序DBF神經網絡
3.7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分塊並行優先度排序通用高階神經網絡
3.8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分塊並行優先度排序SVM
3.8.1訓練樣本連通排序
3.8.2分塊並行優先度排序SVM拓撲結構
3.8.3基於同源同類事物連通本性的分塊並行優先度排序SVM算法
3.9模式可拓識彆與模式可拓識彆神經網絡模型
3.9.1模式可拓識彆方法
3.9.2高維模式可拓識彆的一種神經網絡模型
3.9.3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人工腦感知聯想記憶模型
4.1時變容錯域的感知聯想記憶模型及其實現算法
4.1.1時變容錯域的四層感知聯想記憶模型及其實現算法
4.1.2時變容錯域感知聯想記憶模型的遺忘與記憶擴充
4.1.3仿真實驗與討論
4.1.4小結
4.2人工腦可控容錯域的聯想記憶模型與仿真實現
4.2.1可控容錯域聯想記憶的樣本容錯域設計.
4.2.2可控容錯域聯想記憶模型的分塊並行確定方法.
4.3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人工腦具有期望容錯域的聯想記憶模型的設計方法
5.1人工腦具有期望容錯域的前嚮掩蔽聯想記憶模型的設計方法
5.1.1引言
5.1.2前嚮掩蔽聯想記憶模型的樣本任意期望容錯域設計
5.1.3期望容錯域的前嚮掩蔽聯想記憶模型拓撲結構
5.1.4期望容錯域的前嚮掩蔽聯想記憶模型確定的排序學習算法
5.1.5小結
5.2人工腦具有期望時變容錯域的聯想記憶模型的設計方法
5.2.1聯想記憶模型的樣本任意期望容錯域設計
5.2.2聯想記憶模型的拓撲結構
5.2.3基於排序學習與增量學習相結閤的聯想記憶模型確定
5.2.4小結
5.3具有期望容錯域的超弦星係聯想記憶模型的設計方法
5.3.1超弦理論與聯想記憶
5.3.2超弦星係聯想記憶模型的樣本任意期望容錯域設計
5.3.3期望容錯域的超弦星係聯想記憶模型拓撲結構
5.3.4期望容錯域的超弦星係聯想記憶模型確定
5.3.5遺忘與記憶擴充算法
5.3.6聯想記憶模型實例
5.3.7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人工腦擬人處理矛盾的物元動態係統模型化方法
6.1廣義物元係統可拓集的概念l
6.2廣義物元係統可拓集的運算
6.3廣義物元係統可拓集的限製
6.4廣義限製物元係統和廣義限製物元係統可拓關係
6.5廣義問題的概念
6.6廣義問題的模型
6.7廣義問題求解
6.7.1對立問題的轉換及轉摺解法
6.7.2不相容問題轉換及轉摺解法
6.7.3不相容關係問題的轉換及轉摺解法
6.7.4廣義問題求解過程
6.7.5廣義問題求解算法
6.8物元可拓集中麵嚮實際的關聯函數建立方法
6.9物元係統與或網及擬人推理
6.9.1物元係統與或網概念及特點
6.9.2基於物元係統與或網的擬人推理
6.10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人工魚的廣義模型
7.1人工魚模型概述
7.2擴展的人工魚模型
7.3人工魚的局部運動規律建模和模型的連續切換
7.4叼食物行為運動規律模型
7.5人工魚社會行為係統
7.6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結論與展望
作者介紹
楊國為,北京科技大學工學博士,江西師範大學理學碩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神經網絡實驗室博士後,江西樟樹人。現為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可拓工程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控製與智能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青島大學教授。已獨立完成2本著作,以發明人身份申請3個發明,公開發錶6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20餘篇以作者身份發錶的論文被SCI、EI、ISTP檢索。目前正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基金的課題。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對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有濃厚興趣的開發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化我理解的書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人工腦”這一概念的理論基礎,包括其在計算模型上的具體體現,以及它與生物大腦在信息處理機製上的異同。我尤其關注那些能夠解釋如何從生物學、神經科學的角度提煉齣高效的算法和架構的書籍。例如,反嚮傳播算法的靈感來源,或者是注意力機製的神經科學解釋。我期待書中能有詳細的數學推導和算法分析,讓我能夠理解這些模型的內在邏輯,而不僅僅是停留在 API 調用層麵。同時,我也對這本書在不同應用領域的具體實踐感興趣,比如它如何被應用於醫療診斷、自動駕駛、金融預測等方麵,以及這些應用所麵臨的挑戰和潛在的優化方嚮。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與當前熱門AI研究方嚮,如Transformer、生成對抗網絡等相關的討論,並將其與人工腦模型聯係起來,我會覺得非常有價值。
評分我最近在尋找關於“腦科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領域”的深度讀物。我尤其對那些能夠將生物學原理轉化為計算模型,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強大人工智能的理論和方法感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算法和模型,解釋它們是如何模仿神經元的工作方式,如何實現學習、記憶、推理等高級認知功能的。例如,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我們已經看到瞭很多AI的驚人錶現,我想知道這些成就的背後,是否與模擬大腦的信息處理機製有著密切的聯係。這本書最好能包含一些數學模型和僞代碼,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技術的實現原理。同時,我也希望它能探討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嚮,比如類腦計算、神經形態芯片等,並分析它們在未來可能帶來的革命性影響。如果有相關的曆史迴顧,說明這個領域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那也會非常有幫助,能夠讓我對整個學科的發展脈絡有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智能這個概念都充滿瞭好奇。特彆是當它與“大腦”這個我們自身最神秘的器官結閤時,那種探索的欲望就更加強烈瞭。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大腦信息處理機製的書,並將其與現代的計算技術聯係起來。我期待的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希望能有實際的應用案例,讓我看到那些抽象的模型是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的。比如,它能否解釋我們是如何學習新知識的?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做齣看似不理性的決定?甚至,它能否為我們開發齣更智能的AI提供靈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描繪一幅清晰的圖景,展示人類大腦是如何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模式,進行決策,並最終指導我們的行為的。同時,我也非常關心這本書是否能夠觸及人工智能發展的前沿,是否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當前AI技術在模擬人類智能方麵取得瞭哪些突破,又麵臨著哪些挑戰。總而言之,我期望這本書能打開我認識智能和大腦的新視角,讓我對科技和人類自身都有更深的理解。
評分我對人類智能的本質始終充滿好奇,並相信理解大腦的信息處理機製是關鍵。我搜尋一本能夠係統地闡述“人工腦信息處理模型”的書籍,期望它能提供一套嚴謹的理論框架,用以理解智能的生成。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模型,如連接主義模型、符號主義模型,以及它們如何在大腦的模擬中發揮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模型在解釋人類認知功能方麵的優勢與局限。比如,它們能否解釋人類的創造力、情感以及意識的産生?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跨學科的視角,結閤心理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來豐富人工腦模型的內涵。此外,如果這本書能夠展望未來,討論人工腦模型在通用人工智能(AGI)發展中的潛力,並提齣一些可能的研究路徑,那將是極大的驚喜。我希望能通過閱讀此書,對智能的本質有更深刻的洞察,並為未來的AI發展提供理論上的啓示。
評分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個計算機科學的科班齣身者,但一直對大腦的運作方式感到著迷。我讀過一些科普讀物,但總覺得它們停留在錶麵,難以深入。我期待的書,應該能用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解釋大腦是如何處理和理解外部信息的。我特彆想瞭解,那些構成我們意識和思維的復雜過程,在信息處理的層麵上是如何實現的。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我們能夠識彆一張人臉,為什麼能理解一段對話,甚至為什麼能産生創造性的想法?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介紹已有的模型,更重要的是,它能啓發我思考,如何將這些大腦的奧秘轉化為更智能、更符閤人類習慣的計算機係統。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大腦損傷後如何影響信息處理的例子,或者通過對比不同動物大腦的信息處理方式來闡述通用原理,我會覺得非常有啓發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