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書--深入淺齣4絡 LTE/EPC 張明和

正版新書--深入淺齣4絡 LTE/EPC 張明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明和 著
圖書標籤:
  • LTE
  • EPC
  • 4G
  • 移動通信
  • 網絡技術
  • 張明和
  • 通信工程
  • 無綫通信
  • 移動網絡
  • 通信協議
  • 正版書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麥點文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09591
商品編碼:2934572136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深入淺齣4絡 LTE/EPC

定價:59.00元

作者:張明和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154095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大話通信係列後續圖書,續寫暢銷書神話,華為公司專傢熱帖'縱橫4海:深入淺齣EPC原理',網貼點擊量達數十萬次,數韆鐵杆粉絲踴躍訂購,《大話無綫通信》《大話移動通信》作者丁奇盛贊推薦本書在講解流程知識的過程中,嘗試探究技術方案産生的背後原因,使讀者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作者相信“一圖勝韆言”,因此本書采用大量圖錶來說明復雜的技術原理。
另外,本書注重理論結閤實踐,圖中采用大量消息講解流程原理,為讀者呈現關鍵信元如何在消息中封裝,具有很強的實際網絡運維工作指導意義。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介紹4絡內容的圖書。本書首先介紹瞭4G核心網(EPC)的概念、接口和演進特點,然後從用戶狀態和基本的附著流程介紹EPC網絡的流程和業務―包括日常4絡運維工作中常見的切換、服務請求和跟蹤區更新等流程,並對鑒權和網絡拓撲選擇等難點進行深入講解;緊接著,本書探討瞭CDMA網絡的曆史、特點、CDMA與3GPP移動數據核心網的區彆,以及CDMA如何演進到3GPP架構下的4絡;然後,本書針對4絡3個技術難點―CSFB語音方案、QoS、VoLTE和SRVCC進行瞭深入分析和講解。在本書的末章,對全球移動數據網絡國際漫遊架構進行瞭分析。
本書來源於作者在公司內部社區的連載。本書在講解流程知識的過程中,嘗試探究技術方案産生的背後原因,使讀者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作者相信“一圖勝韆言”,因此本書采用大量圖錶來說明復雜的技術原理。另外,本書注重理論結閤實踐,圖中采用大量消息講解流程原理,為讀者呈現關鍵信元如何在消息中封裝,具有很強的實際網絡運維工作指導意義。
本書可供無綫通信技術初學者用來“從無到有”建立移動數據核心網的完整知識框架,也可作為4G相關網絡設計、優化、維護人員進行問題處理的參考書,另外還可作為移動通信行業管理人員瞭解4絡原理和業務的讀物。

目錄


章 概述1
1.1 關於4G的幾個概念 1
1.2 長期演進,演進到哪裏瞭 2
1.3 認識EPC網絡的網元 5
1.4 移動寬帶網絡的本質 7
1.5 EPC網絡的接口 8
1.6 EPC網絡的協議 11
1.7 EPC網絡的業務 14
第2章 EPC網絡基本流程 19
2.1 曆史從未走遠 19
2.2 為什麼會有狀態 21
2.3 需要澄清的概念 22
2.4 EPC網絡中有哪些狀態 22
2.5 協議對附著流程的描述 25
2.6 關於4絡的承載 31
2.7 分解附著過程 32
2.8 S1接口信令連接的建立和獲取用戶標識 35
2.8.1 S1接口信令連接的建立 35
2.8.2 獲取用戶身份標識 38
2.9 鑒權流程和安全流程 42
2.10 Diameter選路 48
2.10.1 七號鏈路時代的Gr接口選路 49
2.10.2 IP時代的S6a接口選路 49
2.11 位置更新流程 52
2.11.1 注冊用戶當前所在MME 52
2.11.2 不隻是響應的響應 54
2.12 承載的創建 56
2.12.1 先澄清幾個概念 56
2.12.2 默認承載創建流程 57
2.12.3 承載建立過程消息分解 59
2.13 DNS和網絡拓撲選擇 65
2.13.1 DNS域名 65
2.13.2 DNS解析類型 67
2.13.3 當域名遇到解析類型 69
2.13.4 本地優先的實現 70
2.13.5 拓撲選擇的實現 71
第3章 移動狀態下的流程 73
3.1 **件事,統一語言 73
3.2 位置標識 78
3.3 TAU流程 83
3.4 Service Request 流程 89
3.5 Handover流程 94
3.5.1 Handover流程概述 94
3.5.2 基於X2接口的切換 97
3.5.3 基於SI接口的切換 99
第4章 3GPP內的互操作 103
4.1 基於UE能力選擇網關 105
4.1.1 選擇的煩惱 105
4.1.2 什麼是基於UE能力選擇網關功能 106
4.1.3 SGSN設備如何實現網關選擇功能 108
4.2 對等網元選擇 109
4.2.1 以彆人的方式 109
4.2.2 來自哪裏 110
4.2.3 MME還是SGSN 111
4.3 互操作消息流程 114
第5章 CDMA網絡和LTE互操作 120
5.1 CDMA的曆史 120
5.2 通往分組的路 121
5.3 CDMA分組網網元和接口 123
5.4 移動網絡麵對的問題 124
5.5 CDMA的問題解決之道 125
5.5.1 鑒權 126
5.5.2 連接無綫 126
5.5.3 移動性 128
5.5.4 QoS 129
5.5.5 計費 130
5.6 過渡者eHRPD 131
5.6.1 eHRPD如何'e' 131
5.6.2 eHRPD網絡接口 133
5.7 4G終端在eHRPD接入 135
5.8 切換--優化和非優化 144
5.9 CL切換流程例解 146
第6章 LTE網絡中的語音業務 150
6.1 語音方案概述 150
6.1.1 SVLTE 151
6.1.2 CSFB 152
6.1.3 VoLTE和SRVCC 153
6.1.4 OTT 155
6.2 CSFB詳解 155
6.2.1 CSFB主叫流程 156
6.2.2 CSFB被叫業務 159
6.2.3 迴落方式的選擇 164
6.2.4 返迴方式的選擇 166
6.2.5 CSFB幾個關鍵問題 168
第7章 QoS和PCC架構 169
7.1 QoS,以業務為本 169
7.2 4G QoS 3個關鍵參數 174
7.2.1 QCI,量化轉發質量 174
7.2.2 ARP:有,還是沒有? 177
7.2.3 GBR/MBR,路有多寬 179
7.3 端到端QoS的實現 181
7.4 從業務到承載 184
7.5 QoS的決策 190
7.5.1 網絡側協商:互相妥協 191
7.5.2 網絡側控製:獨斷決定 193
7.5.3 網絡側控製加MME限製:一票否決 195
第8章 VoLTE語音 197
8.1 語音通信簡史:從麵對麵到軟交換 197
8.2 認識SIP協議 205
8.2.1 軟交換*簡呼叫流程 205
8.2.2 一次典型的FTP流程 206
8.2.3 SIP的功能 208
8.2.4 SIP協議結構 210
8.2.5 SIP呼叫流程 215
8.3 語音的承載 216
8.3.1 默認APN的選擇 217
8.3.2 IMS默認承載的建立 218
8.3.3 IMS專有承載的建立 221
8.4 主叫域選 225
8.5 被叫域選 228
8.6 呼叫流程中的EPC 230
8.6.1 建立IMS默認承載 230
8.6.2 VoLTE的IMS域注冊 234
8.6.3 建立VoLTE專有承載 236
8.7 SRVCC和eSRVCC 239
第9章 數據業務的國際漫遊 247
9.1 數據業務漫遊類型 247
9.2 三通,國際漫遊的條件 249
9.3 簽約信息互通 250
9.4 DNS互通 252
9.5 IP互通 255
縮略語 257
參考文獻 263

作者介紹


張明和,華為公司高級工程師。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通信行業十年,從事過GPRS網絡、3絡、4絡的工程建設、培訓和維護等工作。熟悉移動數據核心網的架構、流程和業務,有著豐富的實際網絡規劃、建設和維護經驗。在華為公司多次榮獲“技術尖兵”、“金筆奬”等榮譽,技術資料寫作和授課經驗豐富,所寫文章被評“深入淺齣、通俗易懂”。

文摘


序言



現代通信的基石:下一代移動網絡的技術演進與核心架構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爆炸式增長,我們對通信速度、穩定性和容量的需求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早期的2G短信通話,到3G的初步數據體驗,再到4G LTE帶來的流暢視頻和實時互動,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如同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不斷刷新著我們連接世界的方式。而在這場技術革新的浪潮中,LTE/EPC(Long-Term Evolution/Evolved Packet Core)無疑扮演瞭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是4G時代的標準,更是當前及未來移動通信網絡發展的重要基石。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現代移動通信網絡,特彆是LTE/EPC的核心技術原理、關鍵架構設計以及實際應用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我們將從一個宏觀的視角齣發,逐步深入到技術的微觀層麵,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完整、易於理解的通信網絡知識體係。 第一篇:移動通信發展脈絡與LTE的崛起 在深入LTE/EPC之前,我們有必要迴顧一下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曆程。從第一代模擬通信(1G)的語音傳輸,到第二代數字通信(2G)的GSM和CDMA,再到第三代(3G)的UMTS和CDMA2000,每一次的迭代都帶來瞭質的飛躍。然而,隨著數據業務的激增,3G網絡的瓶頸日益凸顯,對更高速度、更低延遲和更大容量的需求呼喚著下一代技術的誕生。 LTE,即長期演進,正是應運而生的産物。它並非一次簡單的升級,而是一次革命性的技術革新,旨在提供比3G更優越的性能,為嚮4G甚至5G的演進奠定堅實基礎。本書將詳細闡述LTE技術的關鍵特性,包括: 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下行傳輸技術: 剖析OFDMA如何通過將通信帶寬劃分為多個正交的子載波來提高頻譜利用率,抵抗多徑衰落,並實現高速數據傳輸。我們將詳細講解OFDMA的原理,包括子載波分配、循環前綴(CP)的應用以及對用戶調度的影響。 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上行傳輸技術: 理解SC-FDMA如何在OFDMA的基礎上,通過其單載波特性來降低峰均功率比(PAPR),從而提升終端設備的能效。我們將探討SC-FDMA的設計理念以及它與OFDMA在係統設計上的異同。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術: 深入探討MIMO如何利用多根天綫在發送端和接收端實現空間復用和分集,極大地提升瞭數據傳輸速率和鏈路可靠性。我們將分析不同MIMO配置(如2x2 MIMO, 4x4 MIMO)的優勢,以及在實際部署中的考量。 全IP網絡架構: 闡述LTE網絡從傳統的電路域嚮全IP分組域的轉變,以及這種轉變帶來的靈活性和效率提升。我們將分析IP在網絡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如何簡化網絡結構,為未來業務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更寬的帶寬和更少的延遲: 解釋LTE如何通過采用更寬的信道帶寬、更優化的幀結構以及更快的調度機製,顯著降低瞭網絡延遲,提升瞭用戶體驗。 第二篇:Evolved Packet Core (EPC)——LTE網絡的大腦與神經中樞 如果說LTE定義瞭空中的無綫接入技術,那麼Evolved Packet Core(EPC)就是LTE網絡的核心骨乾網,負責數據傳輸的路由、信令的處理、用戶的認證與授權、以及與其他網絡的互聯互通。EPC的設計理念是“一切皆IP”,其簡潔、高效的架構是LTE能夠實現高性能的關鍵。本書將對EPC的各個關鍵網元進行詳盡的解析: 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作為EPC的信令核心,MME負責移動性管理,包括用戶注冊、附著、切換、尋呼等關鍵功能。我們將深入理解MME在用戶會話建立、終端定位以及空閑模式下的節能機製。 S-GW (Serving Gateway): S-GW是用戶平麵數據流在UE(User Equipment)和P-GW之間的接入點,負責數據包的轉發、尋呼的路由以及本地移動性錨點。我們將分析S-GW在數據路徑上的作用,以及它如何與eNodeB和P-GW進行交互。 P-GW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P-GW是用戶數據流與外部IP網絡(如互聯網)的接口,負責IP地址分配、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執行、策略與計費規則(PCRF)的交互以及與外部網絡的互聯。我們將深入理解P-GW在IP連接管理和網絡互通中的關鍵作用。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HSS是用戶數據庫,存儲用戶的鑒權信息、業務數據、位置信息等。我們將分析HSS與MME、S-GW、P-GW等網元之間的交互,以及它在用戶接入和漫遊場景下的重要性。 PCRF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 PCRF是EPC的策略控製核心,負責為用戶提供各種業務所需的QoS策略和計費規則。我們將探討PCRF如何與P-GW協同工作,實現精細化的業務管理和流量控製。 SGWC (SGSN-Gateway Control Plane): 在LTE嚮3G/2G的互通場景下,SGWC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負責3G/2G的SGSN與LTE EPC之間的信令交互。 我們將不僅僅是列舉這些網元,更會深入探討它們之間的信令流程,例如:用戶注冊流程、會話建立流程、切換流程、漫遊流程等。通過對這些流程的透徹分析,讀者將能夠清晰地把握EPC的整體運作機製。 第三篇:LTE/EPC的實際部署與關鍵挑戰 理解瞭LTE/EPC的技術原理和架構之後,本書還將聚焦於其在實際部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包括: 網絡規劃與優化: 如何根據用戶密度、業務需求和地理環境進行基站部署、頻率規劃和參數優化,以確保網絡覆蓋和容量。 切換技術: 詳細分析LTE網絡中的各種切換機製,包括空閑模式切換、切換(Inter-RAT Handover)以及在復雜場景下的切換策略。 QoS保障: 探討LTE如何通過引入QoS機製來滿足不同業務對帶寬、延遲和丟包率的要求,以及如何通過PCRF實現精細化的QoS管理。 安全機製: 分析LTE網絡中的安全架構,包括用戶鑒權、加密、完整性保護等,以保障用戶數據和通信的安全。 迴落與互通: 探討LTE網絡在信號覆蓋不足時如何迴落到3G/2G網絡,以及LTE與現有2G/3G網絡的互通機製。 未來演進(LTE-Advanced及5G): 簡要介紹LTE-Advanced的關鍵技術(如載波聚閤、更高階MIMO、CoMP等)以及LTE/EPC嚮5G網絡的演進方嚮,為讀者展望未來的移動通信發展。 總結 本書旨在為通信行業的工程師、技術愛好者、以及對現代移動通信技術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全麵深入的學習資源。我們力求以清晰的邏輯、嚴謹的分析和豐富的圖示,將LTE/EPC這一復雜的技術體係展現在讀者麵前。通過閱讀本書,您將能夠: 深刻理解 LTE/EPC的核心技術原理和架構設計。 掌握 LTE/EPC網元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熟悉 LTE/EPC中的關鍵業務流程和信令交互。 瞭解 LTE/EPC在實際部署中麵臨的挑戰及解決方案。 展望 移動通信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希望本書能夠成為您探索移動通信技術海洋的得力助手,助您在日益發展的通信領域中遊刃有餘。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我早就關注瞭,一直想入手一本,畢竟LTE/EPC的技術在當前通訊領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看到網上有很多關於這本書的介紹,說是“深入淺齣”,這對我這種想係統學習但又擔心技術過於晦澀難懂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尤其名字裏帶“張明和”三個字,感覺 author 應該是在這個領域有深厚積纍的專傢,這一點讓我非常期待。我最近正在看一些關於5G的資料,感覺光理解5G的應用場景還不夠,底層技術纔是關鍵,而LTE/EPC作為4G的核心,掌握瞭它,對理解5G就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我最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梳理齣LTE和EPC的架構,包括各個組件的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的交互邏輯。我特彆想瞭解一下EPC中幾個關鍵的網元,比如MME、S-GW、P-GW,它們到底是怎麼協同工作的,用戶數據的流轉路徑又是怎樣的?還有,關於承載管理,QoS策略的實現,以及核心網的安全機製,如果能有詳細的解釋,那真是太棒瞭。我希望作者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閤清晰的圖示,來講解這些復雜的技術概念,而不是直接堆砌大量的專業術語。畢竟,技術的學習過程,就是從“不知其所以然”到“瞭然於胸”的過程,而一本好的技術書籍,就是要幫助讀者快速地跨越這個鴻溝。我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夠達到這個目標,讓我能夠更自信地去迎接未來通訊技術的發展浪潮。

評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理解LTE/EPC底層邏輯的書籍,市麵上很多資料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碎片化,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係。當我看到《正版新書--深入淺齣4絡 LTE/EPC 張明和》的推薦時,心裏咯噔一下,覺得可能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一本。書名中的“深入淺齣”四個字,讓我看到瞭希望,這意味著作者不僅僅是羅列技術細節,更能提煉齣核心概念,並且用更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之前在學習相關技術時,常常會遇到一些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復雜的協議棧,搞得我暈頭轉嚮。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這種睏境,能夠係統地講解LTE的核心網(EPC)的方方麵麵。比如,我想瞭解一下EPC的整體架構設計理念,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計?它解決瞭4G網絡中的哪些關鍵問題?我特彆希望能詳細地學習到關於數據平麵和控製平麵的分離機製,以及它們各自的職責和工作原理。此外,用戶接入和移動性管理是LTE網絡中的核心功能,我對MME和S1/S6a接口等內容充滿好奇,希望這本書能有詳盡的解釋,幫助我理解用戶如何從終端接入網絡,以及在網絡中如何進行無縫切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案例分析,或者通過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原理,這樣學習起來纔會事半功倍,真正做到“深入淺齣”。

評分

對於長期在通信行業一綫工作的我來說,LTE/EPC就像我們每天打交道的“空氣”,雖然習以為常,但偶爾也會想深入探究一下它的“成分”和“運行機製”。《正版新書--深入淺齣4絡 LTE/EPC 張明和》這本書的齣現,正是我想要的那種,可以讓我從一個更加宏觀和深入的角度去理解LTE/EPC。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手冊式的羅列,而是能夠站在一個架構者的角度,去闡述LTE/EPC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演進。例如,EPC是如何在4G時代實現分組交換網絡的統一和高效的?它在解決3G時代遺留的問題方麵有哪些創新?我非常感興趣的是關於EPC的網絡切片、服務化架構(SBA)以及未來與5G的融閤趨勢。這些話題往往在一些基礎性的文檔中提及不多,但卻是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嚮。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EPC性能優化、可靠性保障以及安全防護方麵的深入探討,這對於我們在實際網絡運維中非常有藉鑒意義。此外,如果書中能結閤一些實際案例,比如某個運營商在部署LTE/EPC時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那將大大增強這本書的實操性和價值。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能夠讓我對LTE/EPC有更深刻的認識,並且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閤。

評分

我一直對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充滿好奇,特彆是4G LTE和它背後的EPC(Evolved Packet Core)架構,一直是我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正版新書--深入淺齣4絡 LTE/EPC 張明和》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書名中的“深入淺齣”四個字,仿佛在告訴我,這本書將是理解LTE/EPC的絕佳指南。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清晰地勾勒齣LTE/EPC的整體框架,並且能夠詳細介紹其中的各個關鍵組件,比如MME、SGSN、GGSN、S-GW、P-GW等,以及它們在網絡中的具體職責和工作流程。我尤其希望能夠深入瞭解EPC如何實現用戶數據的路由和轉發,以及如何進行用戶接入和鑒權。對於網絡中的信令流程,比如Attach流程、Detach流程、TAU(Tracking Area Update)流程等,如果能有圖文並茂的詳細解析,那將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網絡的動態運行。此外,我也對LTE/EPC中的服務質量(QoS)管理、承載管理以及計費相關的技術實現非常感興趣,希望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提供清晰的解釋。總而言之,我期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我從零開始,逐步建立起對LTE/EPC網絡的全麵、深入的理解,讓我能夠真正掌握這項關鍵的通信技術。

評分

作為一名剛剛接觸4G核心網技術的研究生,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瞭不少挑戰,特彆是LTE/EPC這一塊,理論知識浩如煙海,概念抽象,對於初學者來說,往往會覺得無從下手。偶然間看到《正版新書--深入淺齣4絡 LTE/EPC 張明和》的介紹,書名本身就極具吸引力,特彆是“深入淺齣”這四個字,讓我感覺作者很有信心能夠將復雜的技術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介紹LTE/EPC的演進曆程,以及它在整個移動通信體係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對EPC的各個網元之間的關係和通信機製非常感興趣,比如MME、SGSN、GGSN(或者S-GW、P-GW)等,它們是如何相互配閤,實現用戶會話的管理、位置更新、數據路由等功能的?我尤其希望作者能夠詳細講解一下EPC的核心功能,例如IP連接管理、策略和計費控製、移動性管理等,並且能清晰地展示這些功能是如何通過各個網元協同實現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有豐富的流程圖和協議交互圖,能夠直觀地展示數據和信令的傳輸過程,這樣有助於我建立起對整個網絡的宏觀認識。對於一些關鍵的技術細節,比如Attach流程、TAU流程、PDP Context激活流程等,如果能有細緻的步驟解析,那將對我學習和理解LTE/EPC的原理非常有幫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