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核心网
定价:78.00元
售价:62.4元
作者:庞韶敏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21298578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本书所介绍内容,不仅是网页前端技术的核心与关键技术,而且也是从事网页设计工作的技能。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网页前端技术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比较清楚学生及业内人士的需求,本书是其多年来教学实践的提炼与总结。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3G UMTS和4G LTE核心网,以及IMS的技术原理及应用,描述了网络架构、协议、安全、各种信令流程和业务提供等内容。3G核心网包括电路交换(CS)域技术和分组交换(PS)域技术;4G LTE核心网为演进的分组核心(EPC);IP多媒体子系统(IMS)在分组域上提供VoIP业务,以及呈现、组管理和多媒体会议等业务。
目录
作者介绍
庞韶敏:硕士,长期在网通集团研究院、摩托罗拉公司、大唐联诚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从事通信核心网方面的技术工作,参与了摩托罗拉TD-LTE系统核心网培训教程编制他和摩托罗拉IMS方面标准工作,以及网通企业标准制定工作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工作;出版相关技术专访著3部,发表论文若干。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移动通信核心网知识的参考书,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基础概念的介绍,而是深入到核心网的各个关键技术细节。书中对核心网的演进历程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从最初的电路交换网络到现在的分组交换网络,再到面向服务的架构(SBA)在5G核心网中的应用,这种演进脉络的展现,让我能够理解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趋势。我对书中关于网络切片、边缘计算以及服务化架构(SBA)的阐述尤为感兴趣。这些都是当前5G技术发展的热点,作者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包括其实现机制、应用场景以及面临的挑战。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善于引用相关的标准和协议,这对于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与行业标准保持同步。尽管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我感觉到作者在组织结构上做了精心安排,使得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很强,阅读起来不会感到混乱。这本书为我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补充,让我在课堂之外,能够对移动通信核心网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BF:移动通信核心网》,作者是庞韶敏,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号是9787121298578。 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尽管我并非通信领域的专家,但书中的内容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勾勒出了移动通信核心网的宏伟图景。从最初接触这个概念的模糊不清,到阅读完后能够对其基本架构、关键技术以及发展脉络有一个相当完整的认知,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本非常成功的科普读物。作者在描述复杂的网络结构时,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例如,书中对于信令流程的解释,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图示,让原本枯燥的技术概念变得直观起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时代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的梳理,从2G到3G,再到4G和5G,不仅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用户体验的飞跃,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这一点让我对通信技术背后的驱动力和影响力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感觉,移动通信核心网并非是冰冷的机器和代码堆砌,而是连接世界的神经网络,是现代社会高效运转的基石。它让我对每天使用的手机信号,对通信的便捷和高效,有了更加敬畏和感激之情。对于任何想要了解现代通信技术是如何运作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科技产品充满好奇的普通用户来说,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点燃我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并让我对所使用的科技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枯燥的技术术语堆砌,而是通过对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揭示了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便捷通信生活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书中对5G核心网的介绍,让我对“万物互联”这个概念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不再是空中楼阁。我了解到,支撑这一切的,是背后庞大而精密的通信网络。作者以一种相对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核心网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让我们能够窥见隐藏在我们手机信号背后的技术奇迹。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那个按下通话键就能与世界连接的被动用户,而是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感悟,甚至会思考未来通信技术可能带来的更多可能性。它让我对科技进步有了更深的敬意,也对信息时代有了更丰富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平时的工作更多集中在应用层开发,对于底层通信原理的了解一直有些欠缺。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被其厚重的体量和“核心网”这个字眼吸引。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适合我这样的技术背景读者。书中对核心网的各个模块,如IMS、EPC、5GC等,都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并且很贴合实际应用场景。例如,在讲解IMS时,作者不仅阐述了其架构和关键协议,还结合了VoLTE、VoWiFi等实际业务,让我能够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支撑起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通信服务的。对于我来说,最宝贵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网元之间交互的描述,以及数据流和信令流的分析。这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理解整个网络的协同工作原理,而不仅仅是孤立地看待某个技术点。作者在某些章节还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这对于加深理解非常有帮助。虽然有些部分的技术细节对我来说仍然有些深度,但整体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对移动通信的底层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我未来可能接触到的相关领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评分我是一名在运营商从事网络维护工作的基层技术人员,日常工作接触到的都是具体的设备和故障排查。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来说,就像是给了我一双能够“透视”网络故障的眼睛。之前,我更多的是知道“怎么做”,而对“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层原因理解不够。这本书详细阐述了核心网各个网元的功能和配置,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当遇到复杂的网络问题时,我不再是盲目地查找资料,而是能够结合书中的知识,去分析问题的根源可能出现在哪个环节,哪些信令可能出了问题,或者哪个网元的功能受到了影响。书中对核心网的协议栈和接口的介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告警信息和日志文件的含义,从而更快速、更准确地定位和解决问题。此外,书中对网络安全方面的提及,也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维护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这本书虽然理论性比较强,但其知识点都是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对于提升我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