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灯谜趣事(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定价:33.8元
售价:24.0元,便宜9.8元,折扣71
作者:李焱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3457562
字数:225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智力游戏当属灯谜。每逢元宵节,人们置身红红的灯海,审读一条条灯谜,再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这浓浓的中国味道,想想都令人陶醉。可是,您知道如何猜解灯谜吗?您知道灯谜背后的故事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二、佛印吃鲜鱼 宋代有位知名禅师, 法号了元,字觉老,江西 浮梁人。他身具释道儒三 家气质,与单纯吃斋念佛 的僧人迥异。了元结交了 很多方外名士,常与他们 一起饮酒阔论。宋神宗、 宋哲宗对了元非常欣赏, 曾几次召其进汴京讨论佛 法。了元去世后,宋哲宗 赐名“佛印禅师”。
佛印与苏东坡互相欣 赏,性格相投,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一年,佛印 云游到镇江金山 寺讲佛,苏东坡闻讯,立即赶来看望老友。那时的金 山还是长江中的 一个小岛,并未与陆地相连。苏东坡在对岸雇得一叶 小舟,坐稳后, 向金山驶去。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年问,寺庙建筑雄伟,规模宏 大,将山体团团 包围。从远处看,只见寺院不见山,素有“金山寺裹 山”的美名。苏 东坡感慨金山寺美景之时,船已经到岸。苏东坡向船 老大付了船资并 道谢后,匆匆下船,向山门走去。
时已近正午,苏东坡感觉有些饿了。不过一想到 寺里的粗茶淡 饭,却一点食欲也没有。来到山门,经过看门和尚的 指点,苏东坡径 直向山上走去。金山不高,海拔仅47米。不一会儿, 苏东坡就来到了 伽蓝殿,穿过此殿,就是佛印居住的妙高台。
相传,妙高台是佛印凿崖而建,上面有阁楼,也 称晒经台。佛 印就住在上面的阁楼里。苏东坡正要拾级而上,忽然 闻到一股酒肉香 气,让已经饥肠辘辘的他更觉无法忍受了。苏东坡知 道是佛印躲 在自己的房里偷偷喝酒吃肉呢,如果贸然撞见,双方 都会尴尬,不如 先提醒佛印,让他有所准备。
苏东坡抬头向楼上高声问道:“了元大师在吗? ” 佛印嘴里含着肉回道:“是哪位施主驾到?” 苏东坡觉得佛印说话的声音很好笑,扑哧一声乐 了,说:“了元 大师,是子瞻(苏东坡字)前来看你。” 佛印匆忙将肉咽了下去,说:“原来是居士啊, 快请,快请。” 佛印心想让东坡看到自己私下吃肉喝酒有些难为情, 就端起酒肉,将 它们藏在床幔后,然后推开门,说:“恕我不能远… …” “迎”字还没说出口,就发现苏东坡已经站在他 面前了。佛印连 忙把粘着肉油的手用僧袍袖内侧擦了擦,然后双手合 十,道:“阿弥 陀佛,什么风把居士吹来这里了?” 苏东坡心想,什么风?当然是肉的香风啊。眼睛 往屋内一瞧,发 现桌子上非常干净,没有吃过东西的痕迹。用鼻子使 劲一闻,感觉肉 和酒就在屋内。于是向佛印还礼,道:“听说了元大 师在这里修行, 子瞻特意赶来与大师叙旧。” 佛印连忙说:“不敢,不敢。居士远道而来,一 路风尘仆仆,想 必饥渴,我这就吩咐小徒弄些豆腐杂粮斋饭上来。” 苏东坡知道佛印好面子,不好意思承认屋里有酒 肉,心想还得 自己主动点破,于是坐下,看着佛印说:“了元大师 不必忙碌,先坐 下。我上山途中赋得一首新诗,可是里面有两个字却 一时想不起如何 书写,还请大师赐教。” 佛印心想:“还有你苏东坡不会写的字,我 要看看是什 么。”于是也坐下来。就听苏东坡说道:“说来这两 个字也不难,一 个是‘犬’,另一个是‘吠’。” 佛印听罢哈哈大笑,道:“居士也到提笔忘字的 年纪了?哈哈。
这‘犬’字就是‘大’字右肩上加一点; ‘吠’字 就是‘犬’字左边 加个‘口’啊。” 佛印也是猜谜高手,刚解释完,就发现自己着了 苏东坡的道儿。
于是乖乖走到床边,从床幔后面拿出酒肉。
苏东坡看到佛印端出酒肉,笑着说:“这就对了 ,一人一点,都 吃上一口嘛。” 苏东坡的话化解了尴尬的气氛,俩人相视大笑, 举杯畅饮,大快 朵颐了一顿。俩人边喝酒边谈论佛法和诗文,直到夜 深。
过了一段时间佛印前往杭州去看望苏东坡。佛印 赶到苏府时,已 是正午,同样也是饥肠辘辘。苏府内,家人刚将一条 西湖醋鱼、一盅 黄酒、一碗米饭端进苏东坡的书房,摆在八仙桌上。
苏东坡闻着西湖 醋鱼的香,食欲大开,拿起筷子奔着鱼肚就夹了下去 。这时,家人来 报:“了元大师求见。” 苏东坡忙说:“快请,快请。”看着家人往外跑 去,苏东坡突然 想起上次在金山寺佛印藏酒肉的事,心想不如借此机 会逗逗佛印。于 是,端起装饭菜的托盘,翘起脚,把托盘放在了书架 上。还没等苏东 坡转过身来,佛印已经掀帘进屋了。
佛印其实已经看到了书架上的托盘,也闻到了醋 鱼的香味,但他 不动声色。由于匆忙,苏东坡没有来得及把黄酒盅也 藏起来,就随手 拿起一本书挡住黄酒盅,还热情地问佛印:“大师不 在妙高台念经, 跑来这里有何要事?” 佛印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但并未道破。他双手合 十,说:“阿弥 陀佛。”然后用右手摸着肚子,说:“贫僧有一字不 会写,路过杭州 特来求教。” 苏东坡一听这话这么耳熟呢,忙问:“大师所问 何字?” 佛印笑笑,道:“就是贵姓的‘蘇’字。” 苏东坡一听脸就红了,忙将装鱼饭的托盘从书架 上取下来。佛 印也不客气,拿起挡在酒盅前的书,说:“居士,别 忘了这个。”说 完,哈哈大笑。
苏东坡也忍俊不禁,忙招呼家人再上些酒菜,俩 人畅饮起来。
读者有疑问,为什么佛印一说“赫”字,苏 东坡就把西湖醋 鱼拿了下来呢?原来,这是一个象形字谜。“廿”的 下面是“鱼”和 “禾”,这是“蘇”的正确写法。可苏东坡的西湖醋 鱼正放在书架上 面,那就不是“蘇”字了。所以苏东坡马上就将西湖 醋鱼端了下来。
当然,苏东坡的故事也好,他和佛印之间的故事 也好,基本都是 后人演绎的,不可全信。不过,苏东坡和佛印的友谊 确是真实的,历 史文献中也多有记录。本故事中提到的妙高台确实是 苏东坡和佛印当 年讨论佛法、诗词和赏月的地方。
……P26-29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古朴而亲切的感觉,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传统节日。我一直认为,灯谜是中国民俗文化中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智慧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游戏,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我非常期待《灯谜趣事》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灯谜的窗户,让我不仅能欣赏到精巧的谜面和巧妙的谜底,更能深入了解灯谜的背后故事、创作背景以及它们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灯谜的趣味性,同时也能从中学习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体会到古人生活的智慧和情趣。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灯谜这种形式都充满了好奇。它不像纯粹的文学作品那样叙事,也不像历史书籍那样严肃,却能在寥寥数语之间,勾勒出一幅画面,传递一种信息,甚至引发一番深思。我总觉得,每一个灯谜都是一个微型的谜题,需要调动你的想象力、联想能力和知识储备去破解。而《灯谜趣事》这本书,光看名字就让人觉得有趣,我期待它能为我揭开灯谜背后的神秘面纱,让我不仅仅停留在“猜对”的喜悦上,更能深入了解那些灯谜的由来,它们可能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与节日庆典紧密相连。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领略到灯谜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趣味,让我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也收获一份轻松的愉悦。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灯谜趣事》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灯谜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它们是古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更是承载着丰富民俗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每一条灯谜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一段历史传说,一种生活习俗,甚至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引路人,带领我走进灯谜的奇妙世界,去探索那些精巧的构思,去体味那些含蓄的韵味,去感受古人是如何用智慧点亮生活,丰富节庆的。这本书的副标题“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也让我对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高的期许,我渴望了解灯谜在中国民俗文化体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如何与其他民俗活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柔和的色彩搭配上古色古香的插图,仿佛一下子就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智慧与趣味的年代。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的灯谜文化颇感兴趣,总觉得这是一种既能锻炼思维,又能增添生活情趣的绝佳方式。想象一下,在元宵佳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猜灯谜,那种温馨而热闹的氛围,是现代生活里很难复制的。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深入了解灯谜背后故事的书,不仅仅是知道谜底,更想知道谜面是如何产生的,其中蕴含了哪些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甚至是古人的生活智慧。这本书的标题《灯谜趣事》恰好迎合了我的这种期待,我希望它能够带我领略灯谜的魅力,了解它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以及那些流传至今的有趣故事。
评分我一直对民俗文化充满热情,尤其是那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传统。灯谜,在我看来,就是其中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组成部分。它不像某些宏大的历史叙事那样遥远,而是贴近生活,充满烟火气。每次看到与灯谜相关的活动,我都会觉得很有意思,也常常尝试着去猜一猜。我希望《灯谜趣事》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灯谜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各种应用场景。我特别想了解,在不同的节日,不同的地域,灯谜是如何被用来增添气氛,传递祝福,甚至进行知识传播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让我对灯谜这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