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8
一本“結束之書”,迴應人想要過去的渴望。
放手,去獲得生命中的遼闊感
書名:視覺013:事物應當恰當地結束
定價:58.00元
作者:Lens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7-11
頁碼:176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ISBN:9787508682693
◎照亮人性的圖文讀物,段文字都有溫度,張圖片都有故事;Lens團隊實操采編,用性不斷挖掘齣人性中溫暖的光輝和我們所處時代的點;
◎直麵普遍人生的誠意之作,現代生活,工作、傢庭、情感……我們的都陷入曖昧之中。如何勇敢過去,開啓生命新能量?這本書帶給你勇氣。
◎“彆人的故事就是療愈。”8位作者,以真誠之心分享生命中麵臨“結束”時的睏境,他們至不都是成功的案例,以真誠激發齣對生活的思考。
◎高的畫冊品質,打動心扉的閱讀體驗;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圖片,精良紙張和裝幀工藝,冊都是的收藏品。
◎基於Lens從雜誌開始十餘年的積纍,品質。
你上為事情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是什麼時候?
《視覺013:事物應該恰當地結束》中,就講述瞭一組關於“結束”的故事。
在我們身處的世界,“結束”已經成為瞭一種逐漸匱乏的能力和不斷加深的心渴求。在感情陷入睏頓、工作止步不前、人際關係漸變為不堪時,我們都想大喊一聲:讓這結束!並從中獲得開啓生命新篇章的能量。
然而,結束不等於逃避,讓事物“恰當地結束”,讓逝去的風化為生命中值得紀念的篇章,這也是一種能力。
無論工作、傢庭、情感,哪種結束,本質上都是人與人關係的結束。恰當的結束是成熟的錶現,也是收獲生命中遼闊感的途徑。
這一本《視覺》,照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講述瞭他們對“恰當結束”的理解:一位看起來總是不開心的母,終於對兒子講齣瞭自己的,她把這視為不堪往事的;一個被孤獨癥摺磨的傢庭,有天終於選擇瞭各奔前程,但這並非“不幸福”的開端;在城市化進程中,我們機會對故鄉、老宅、人和曾經的生命好好道聲再見,兩位來自德國和日本的攝影師卻幫我們記下瞭……
他們的故事,給人“結束”的勇氣,以及“恰當”的智慧。
【聲音】
樸樹 亞當?格蘭特 硃麗葉?比諾什 理查?基爾 硃利安?巴恩斯 費爾南多?佩索阿 馬塞爾?普魯斯特 西濛娜?德?波伏瓦 伊麗莎白?斯特勞特
【事物應該恰當地結束,隻有這樣人纔能放手】
一場醞釀已久的母子談話,牽扯齣母40年前一件難以啓齒的往事。“就算有過糟糕的經曆,人也能過好剩下的人生。暴力沒能讓她停止生活。”
【“情感隻能在人與人的交鋒中産生”】
一組在社交媒體瘋傳的自閉癥兒童照片,背後是一個溫柔、傷感又破碎的傢庭故事。它摺射齣傢庭中愛的付齣與失落,有所安慰卻又危機四伏。
【上演在窗口的故事,會被誰窺見】
他將鏡頭瞄嚮街對麵的公寓大樓,進行瞭長達一年的“偷拍”。透過窗口,人們吃飯,睡覺,說話,呆坐,哭瞭,笑瞭……日常生活如默片般謎樣展開。
【“歲數大一些後你會意識到……我們曾經的模樣”】
他拍攝瞭近40座亞洲城市,“從簡單的棚戶區開始,終成為擁有遮天蔽日公寓樓的都市”,它們講述著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個性被一緻性取代的故事。在城市的飛速重組與拆建中,對往日的留戀隻能成為沒有著落的哀傷。
【邊境“桃源”】
將美國與墨西哥分隔開的,是一條長達3201韆米的邊境綫。邊境兩邊,有人離鄉,有人固守,也有人試圖建立自給自足、不受暴力睏擾的鄉村生活。
【“我隻會拍普通人,普通人就是所有的人”】
久保田博二,日本的瑪格南正式會員,他走遍中國全部省份,軍方專門調飛機供他航拍,他經曆瞭很多曆史的重要時刻。但他說自己更迷戀拍攝普通人,“普通人在某個瞬間是的演員”。
【既冰冷堅硬,又柔軟輕盈】
愛德華?霍普,藝術史上神秘的畫傢之一,他總是沉默寡言,妻子約瑟芬卻喋喋不休。同是畫傢的他們在41歲相識,她放棄藝術,全心滋養他的創作,扮演瞭他畫作中所有女性的真人模特。但與此同時,他們又相互牽製,甚至憎惡。
【“戴上珠寶的時刻往往非常感人”】
一顆被奴隸用大腿帶齣來的巨鑽,一件見證瞭拿破侖興衰的珠寶,兩件引發過謀殺案的首飾……每件傳奇珠寶背後,都有一個瞭冒險、陰謀、八卦甚至血雨腥風的故事。
【記憶】
1986年,“空心小人”藝術傢基斯?哈林應邀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現場作畫,一組底片記錄下他創作的完整過程。在僅維持瞭31年的生命中,哈林不斷與“認識自己”鬥爭,雖然後收獲的結果並不太理想。
關於Lens:
Lens自2005年創刊至今,持續且穩定地刊登影像閱讀內容,過30萬受眾群過33萬微博粉絲、45萬微信粉絲,包括政商學藝媒等多領域的和意見。Lens品牌已被為中國有品質和品位的影像閱讀品牌。
Lens團隊2015年推齣兩本MOOK主題讀物:《目客》係列,專注於人文藝術和生活美學的主題閱讀;《視覺》係列,定義影像之美,以多元視角介紹世界文化精粹和生活方式。《目客》和《視覺》從世界範圍采集有個性和的內容,聚焦人性、情感、生活,延續Lens素有口碑的影像閱讀調性,視覺、思維、想象力被調動的紙上閱讀新體驗。
本期部分作者:
? 久保田博二,日本的馬格南攝影師。20世紀60年代他到美國學習,經曆瞭許多激動人心的社會變革及青年運動洗禮,並將自己對時代的觀察用攝影錶達齣來。70年代起,他先是環遊瞭日本,後在亞洲多國活動,曾50多次來到中國,用彩色照片記錄下迅猛變化前的中國景觀及人們曾有的生活狀態。
? 蒂莫西?阿奇博爾德,美國人。2010年前後,蒂莫西拍攝兒子的一組照片在網絡媒體瘋傳,照片記錄瞭孤獨癥的男孩封閉而充滿奇思妙想的世界。蒂莫西喜歡拍孩子和青少年,雖然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夠瞭解他們的世界,但總為他們“努力認識自我”的衝動所觸動。
? 埃恩?斯文森,美國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傢對麵一棟裝飾著落地窗的公寓樓像是個城市動物園,人們生活的一舉一動都可以通過長焦鏡頭窺視到。斯文森就此創作瞭一組具有爭議性的作品“鄰居”。
? 彼得?比阿羅貝澤斯基,德國人。從小深受賽博朋剋風格電影影響,從20世紀90年代起,他不斷在亞洲尋找那些“齣現在電影中的場景”,將高科技的城市設施和低廉簡陋的市民生活在照片中一體。
愛的我想留住,遺忘,那種遲鈍無感漸漸襲入,我害怕那些不被記得的便就此不存在,就此成為不被承認的真空,消散,逝去,不復。你知道我並不是一個容易妥協的人,我用某種方式挖掘記憶,留住生活本身。
擁抱是一種昵和密,從人到戀人,我想你懂得的。在那些要起風的沉默時刻,彼此對峙著,話都說完瞭,長長的路也走到盡頭瞭,越過之後,那裏,會有什麼?屏息。感覺一陣輕微的感從指尖遞過來,而後是一股暖意襲人,於是之後,一個人的溫度變成兩個人的,關於擁抱,也有瞭新的定義。
旅行的大之一,你可以擷取人生美好的段落,到一個城市選擇你想要的角落;到一個國度,想象一段沉醉的文明。我們在一個熟悉的地點,難免感,我們被迫承受,沒得選擇,總想逃避;旅行不同,它像朗讀一首詩,不需經曆太繁復的轉摺,句子短,卻美不勝收。個旅行地點,都好似與你發生戀情的某段迴憶,雖不斷但卻見好就收。
人不快樂的原因就是把自己關在一個跑不掉的地方。個城市都有它的定律與固執,拒改變。我們長期生活其中,連想象式的逃脫都做不到,那我們隻是一個關在大型監牢裏的囚犯。或許我們在某一個可怕的城市中生活,但不錶示我們命定望,些可能性,總有。
再多的愛也禁不住,又的齟齬,早晚都會失去耐心。我們彆無選擇,因為我們是伴侶。具體旅途的伴,同時也是愛情的伴。若是哪天不小心淪成瞭“羈絆”,這樣的愛情就宣告病入膏肓瞭。誰沒有錯,是明知故犯的壞人,我們隻是無以為繼瞭。
青年的苦悶沒有國界,文藝是苦悶沒錯。
外在的自由多起來,無從選擇的煩惱就開始瞭。
我想,人的一生好不要像水桶一樣被注滿,要像火一樣次被點燃,我們那一代的也許跟這一代並沒有太大的差彆,可是這一代的我們卻遙不可及。
一名斯文上班族說,當他因為失愛的苦而寫下遺書,打算自頂樓躍下,誰知一開風屋木門,卻有兩條大狗對他暴怒狂吠,他明白瞭什麼。他說,我終於懂得瞭為什麼的大門有兩條惡犬守著,它們在告訴我,我還怕,我還怕身體受害,那纔是我內心對生命真實的感受。
一名清秀男孩說,曾經他以為性可以換來愛,所以他們要他就給,他們卻像衛生紙那樣要完瞭就丟。你要一張用過的衛生紙嗎?促狹的笑容裏似有一絲淒楚,他自嘲說,我知道你不會要我的……
事物應該恰當地結束,隻有這樣人纔能放手
文:劉之瑤
喬丹?沙利文(Jordan Sullivan)17歲時,母把那個秘密告訴瞭他。
那天他們坐在利沃尼亞的一座圖書館外,母冷不丁講起瞭那個故事,好像她為此已經等瞭很久,而那天,那個對的瞬間突然就來瞭。
迴到母19歲那年。那時她是個大膽到有些莽撞的女孩兒,擁有一群喜歡衝浪的朋友,愛冒險,會吸煙,總是風風火火。那個故事是從墨西哥海邊的露營地開始的。當時,她和三個男孩兒住在同一頂帳篷裏,他們都在得剋薩斯州讀大學。大傢都睡著瞭,一把刀子悄悄劃破瞭帳篷,四個陌生男人舉著槍和刀子齣現,逼迫他們上車。
在黑暗荒蕪的公路上,他們行駛瞭幾英裏,後停在一片荒野中。那些男人揪著其中兩個男孩兒走到遠處,朝空中開槍,讓他們滾遠一點。他們留下瞭女孩和另一個男孩,並用刀子抵住男孩兒的喉嚨,讓他看著她被強奸。完事後,她被帶到城裏放走瞭。臨走時,他們威脅她,讓她永遠彆把這件事告訴彆人。
聽完母的秘密,喬丹並沒有那麼震驚。“我在潛意識裏覺得自己已經知道這個故事,也許這纔能解釋她身上的一些特質。”之前,母很少談及少女時期的經曆,隻有不留神講起和衝浪朋友在一起的碎片,喬丹纔能確信她確實擁有過一段愉快年輕的時光。同時,她是個極其謹慎的人,不願住在偏遠的地方,也絕不靠近任何武器。這都讓人覺得,她平日裏的笑容下掩蓋著些什麼。
喬丹後來纔瞭解,父一直都知道這個故事。“那讓他很生氣,甚至拒絕開口談這件事。” 很多年來,父母一起隱藏著秘密,小心翼翼地不去觸碰這個傢庭生活中的陰影。踏入真相的喬丹也隻能選擇沉默。但沉默在他們的日子裏掏齣瞭一個心虛而羞愧的大窟窿,讓所有人好像成瞭一場犯罪的同謀。
“終,母從那件事中走瞭齣來——或者說接受瞭它。可沒人知道她的內心是否完全愈閤瞭。”喬丹說,“她曾想過永遠保留這個秘密,不讓它對自己和傢人産生影響。對我的講述,可能是她所能尋找到的後的解脫方式。”喬丹說。他想為母做些什麼,於是做瞭一個攝影 項目,試圖還原她當時的記憶,並給它命名為《埋葬一切的雲》,這個名字取自沃爾特?惠特曼的詩《黑夜裏在海灘上》——“對於母的一生來說,那個黑夜永遠都在,像一片揮之不去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