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岩石與礦物-美國國傢地理終級探險傢野外指南
定價:58.00元
作者:南西.霍諾維奇,陳厚任
齣版社:山西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203101406
字數:
頁碼:1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少兒
包羅萬象的岩石與礦物博物館,精美實用的野外探索圖鑒
n以妙趣橫生的多樣形式,帶你全方位認識腳下奇妙無窮的大地
n內容提要
認識岩石與礦物的之書!
n齣門觀察四周,岩石無處不在,它們覆蓋瞭地球錶麵的每一寸。你腳下的大地,是一個奇妙無比的世界,等待你去發現!
n⊙ 你知道很硬的石頭是什麼嗎?你瞭解自己的誕生石嗎?
n⊙ 你能想象嗎?世界上很大的海藍寶石,像大象寶寶一樣重!
n⊙ 鈉硼解石為什麼又叫“電視石”? 冰洲石有什麼神奇之處?
n⊙ 你知道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嗎?煤為什麼又叫“化石燃料”?
n⊙ 你知道岩石分為哪三大類嗎?它們之間還能循環轉變!
n⊙ 地質學傢目前已經發現數韆種不同的岩石與礦物,這本指南挑齣其中很重要的,將它們分門彆類,講解分辨方法與細節特徵,助你成為“石頭達人”!
nn
書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n★ 收錄180餘種岩石與礦物的彩圖,直觀呈現石頭傢族的韆姿百態
n★ 介紹每種岩石與礦物的基本信息,從生成地到特徵再到名稱來源,應有盡有
n★ 獨特的“十秒鑒定”,教你在十秒之內辨彆岩石和礦物
n★ 穿插趣味知識與小故事,石頭傢族的奇異性和廣泛用途,會令你大開眼界
n★ 配閤小遊戲與猜謎語,樂趣無窮
n目錄
大傢一起來探索岩石…6
n遍地岩石…8
n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
n近距離觀察礦物…10
n辨彆礦物…12
n礦物群…14
nn
自然元素…16
n金…16
n銀…17
n銅與硫…18
n金剛石與石墨…19
nn
矽酸鹽礦物…20
n石英與紫水晶…20
n薔薇石英、墨晶、黃水晶、虎眼石…21
n玉髓、縞瑪瑙、紅玉髓、綠玉髓… 22
n碧玉…23
n瑪瑙…24
n蛋白石…25
n斜長石與鈉長石…26
n中鈉長石、中鈣長石、鈣長石…27
n微斜長石…28
n正長石…29
n霞石與方鈉石…30
n青金石…31
n白榴石與鈉沸石…32
n片沸石與中沸石…33
n菱沸石與方沸石…34
n魚眼石與葉蠟石…35
n滑石…36
n白雲母…37
n黑雲母…38
n海綠石與蛭石…39
n鋰雲母與矽孔雀石…40
n膨土與高嶺石…41
n透閃石…42
n陽起石…43
n角閃石…44
n藍閃石…45
nn
岩石:誕生石…46
nn
鐵鈉閃石與頑火輝石…48
n普通輝石…49
n透輝石與鋰輝石…50
n輝玉…51
n綠柱石…52
n祖母綠、海藍寶石、摩根石…53
n電氣石…54
n異極礦與斧石…55
n綠簾石與黝簾石…56
n鋯石…57
n橄欖石…58
n鎂橄欖石、鐵橄欖石、貴橄欖石…59
n黃玉…60
n榍石與紅柱石…61
n矽綫石與藍晶石…62
n十字石與矽鋅礦…63
n石榴石與鎂鋁榴石…64
n鐵鋁榴石與鈣鋁榴石…65
nn
碳酸鹽礦物…66
n方解石…66
n白雲石…67
n霰石…68
n白鉛礦與菱鎂礦…69
n孔雀石與藍銅礦…70
n菱錳礦與菱鐵礦…71
nn
氧化物與氫氧化物礦物…72
n金紅石與锡石…72
n軟錳礦與金綠寶石…73
n燒綠石與鈦鐵礦…74
n赤銅礦與紅鋅礦…75
n赤鐵礦…76
n磁鐵礦…77
n剛玉…78
n藍寶石與紅寶石…79
nn
岩石:寶石…80
nn
尖晶石…82
n鉻鐵礦、針鐵礦、褐鐵礦…83
n鋁土礦…84
n水鎂石與鋅鐵尖晶石…85
nn
硫化物、鹽與磺酸鹽礦物…86
n斑銅礦與輝銅礦…86
n銅藍與閃鋅礦…87
n方鉛礦…88
n辰砂… 89
n黃銅礦…90
n雄黃…91
n雌黃與輝銻礦…92
n黃鐵礦…93
n白鐵礦與輝鉬礦…94
n重晶石…95
n天青石與瀉利鹽…96
n石膏…97
n硬石膏… 98
n膽礬…99
n鈣芒硝與水綠礬…100
n硫砷銅礦與車輪礦…101
nn
鹵化物與硼酸鹽礦物…102
n螢石…102
n石鹽…103
n鉀鹽與鈉硼解石…104
n硼砂…105
nn
其他礦物…106
n磷鈰鑭礦與磷鋁石…106
n磷鋰鋁石與橄欖銅礦…107
n磷灰石…108
n氯磷鉛礦與砷鉛礦…109
n釩鉛礦與銀星石…110
n綠鬆石…111
n鈣鈾雲母與白鎢石…112
n鉬鉛礦與琥珀…113
nn
岩石麵麵觀…114
n岩石的用途…116
n岩石的循環…118
nn
火成火山岩類…120
n玄武岩…120
n流紋岩與浮石…121
n凝灰岩與
n粗麵岩…122
n石英安山岩與
n安山岩…123
n岩渣與黑曜岩…124
nn
侵入火成岩類…125
n花崗岩…125
n花崗偉晶岩與正長岩…126
n閃長岩與二長岩…127
nn
岩石:化石…128
nn
輝長岩、輝綠岩、橄欖岩…130
n純橄欖岩與角礫雲母橄欖岩…131
nn
變質岩類…132
n闆岩…132
n韆枚岩與混成岩…133
n片岩…134
n片麻岩…135
n角閃岩與角頁岩…136
n大理岩…137
n矽卡岩與滑石岩…138
n石英岩與蛇紋岩…139
n榴輝岩與糜棱岩…140
nn
碎屑狀沉積岩類…141
n砂岩…141
n長石砂岩與雜砂岩…142
n礫岩…143
nn
岩石:恐龍骨化石…144
nn
頁岩與泥灰岩…146
nn
化學沉積岩類…147
n燧石與白雲岩…147
n石灰岩…148
n石膏岩與岩鹽…149
nn
生物沉積岩類…150
n煤…150
n殼灰岩與白堊岩…151
nn
快速檢索圖鑒…152
n名詞解釋…154
n圖片來源…156
n更多相關信息…157
n索引…158
nn
作者介紹
>南西霍諾維奇(Nancy Honovich),美國人,為孩子們寫過許多文章、短篇故事和書籍。她的寫作主題廣泛,從騎士、發明傢到世界上的動物,均有涉獵。南西生活在紐約,是一名編輯。
n文摘
岩石的用途
nn
無論作為切割工具還是建築建材,岩石在人類曆史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nn
工具
nn
200萬年前,人類缺乏精細的工具,於是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石器完成各種工作,包含切割、伐,以及用石製箭頭狩獵。這個早期階段被稱為“石器時代”。不過,在某些文化中,直至今日仍在使用石製工具。在石器時代,較堅硬的岩石如石英岩,會用於敲打並形塑其他較軟的岩石,製作閤適的工具,如敲擊工具、研磨工具及颳擦工具。
nn
藝術
nn
早期人類發現岩石還可以用於發揮想象力——將赤鐵礦等特定礦物磨成粉末,製成顔
n料,在岩洞內作畫。他們也會將一些圖像刻於岩石上——經常也是使用石製用具。
n20世紀40年代初,兩個年輕人在法國西南部發現瞭一係列的洞穴,今日稱作拉斯科
n洞窟。洞內的動物壁畫,專傢估計約有17300年的曆史。
n人類也會雕刻石像,如的沃爾道夫維納斯雕像,就展現著豐腴懷孕的女性形體。這類女性石像創造於舊石器時代歐洲各文化藝術傢手中,不同地點齣土的女性石像,製作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33000年至公元前20000年。當時有些藝術傢的創作媒材,選用的是較軟的沉積岩,如石灰岩,有些則使用骨頭或木材雕刻。
n隨著時間演進,石像愈趨精緻。亞伯拉罕·林肯的雕像坐落在美國華盛頓特區林肯紀念中心,以變質岩類的喬治亞大理岩雕刻而成。
nn
建築
nn
一直以來,人類都知道岩石是優質建材,適閤建造房屋、神殿及墳墓等。不過,就建築方式而言,有些文化習慣直接挖空岩石,有些則習慣使用切割岩石堆壘。位於約旦的佩特拉古城,就是一座被鑿進砂岩峭壁的城市,建造於公元前300年。名為納巴泰人的古代阿拉伯人在此居住,直至363年。
n古代火山噴發,火山灰覆蓋今日土耳其卡帕多西亞地區,硬化後形成一種較軟的岩石,稱為凝灰岩。自然風化作用使得整片地貌呈現許多尖塔狀結構,當地人將其直接刻鑿成房屋。
n印度的泰姬陵是一座陵寢,使用一種被稱為馬剋拉納的白色大理石(以産地命名)建造而成,由莫臥兒帝國的皇帝沙賈汗命令工匠建置,以悼念他的亡妻。總共動用瞭22000名工人,曆時22年,於1653年完工。
nn
序言
大傢一起來探索岩石…6
n遍地岩石…8
n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
n近距離觀察礦物…10
n辨彆礦物…12
n礦物群…14
nn
自然元素…16
n金…16
n銀…17
n銅與硫…18
n金剛石與石墨…19
nn
矽酸鹽礦物…20
n石英與紫水晶…20
n薔薇石英、墨晶、黃水晶、虎眼石…21
n玉髓、縞瑪瑙、紅玉髓、綠玉髓… 22
n碧玉…23
n瑪瑙…24
n蛋白石…25
n斜長石與鈉長石…26
n中鈉長石、中鈣長石、鈣長石…27
n微斜長石…28
n正長石…29
n霞石與方鈉石…30
n青金石…31
n白榴石與鈉沸石…32
n片沸石與中沸石…33
n菱沸石與方沸石…34
n魚眼石與葉蠟石…35
n滑石…36
n白雲母…37
n黑雲母…38
n海綠石與蛭石…39
n鋰雲母與矽孔雀石…40
n膨土與高嶺石…41
n透閃石…42
n陽起石…43
n角閃石…44
n藍閃石…45
nn
岩石:誕生石…46
nn
鐵鈉閃石與頑火輝石…48
n普通輝石…49
n透輝石與鋰輝石…50
n輝玉…51
n綠柱石…52
n祖母綠、海藍寶石、摩根石…53
n電氣石…54
n異極礦與斧石…55
n綠簾石與黝簾石…56
n鋯石…57
n橄欖石…58
n鎂橄欖石、鐵橄欖石、貴橄欖石…59
n黃玉…60
n榍石與紅柱石…61
n矽綫石與藍晶石…62
n十字石與矽鋅礦…63
n石榴石與鎂鋁榴石…64
n鐵鋁榴石與鈣鋁榴石…65
nn
碳酸鹽礦物…66
n方解石…66
n白雲石…67
n霰石…68
n白鉛礦與菱鎂礦…69
n孔雀石與藍銅礦…70
n菱錳礦與菱鐵礦…71
nn
氧化物與氫氧化物礦物…72
n金紅石與锡石…72
n軟錳礦與金綠寶石…73
n燒綠石與鈦鐵礦…74
n赤銅礦與紅鋅礦…75
n赤鐵礦…76
n磁鐵礦…77
n剛玉…78
n藍寶石與紅寶石…79
nn
岩石:寶石…80
nn
尖晶石…82
n鉻鐵礦、針鐵礦、褐鐵礦…83
n鋁土礦…84
n水鎂石與鋅鐵尖晶石…85
nn
硫化物、鹽與磺酸鹽礦物…86
n斑銅礦與輝銅礦…86
n銅藍與閃鋅礦…87
n方鉛礦…88
n辰砂… 89
n黃銅礦…90
n雄黃…91
n雌黃與輝銻礦…92
n黃鐵礦…93
n白鐵礦與輝鉬礦…94
n重晶石…95
n天青石與瀉利鹽…96
n石膏…97
n硬石膏… 98
n膽礬…99
n鈣芒硝與水綠礬…100
n硫砷銅礦與車輪礦…101
nn
鹵化物與硼酸鹽礦物…102
n螢石…102
n石鹽…103
n鉀鹽與鈉硼解石…104
n硼砂…105
nn
其他礦物…106
n磷鈰鑭礦與磷鋁石…106
n磷鋰鋁石與橄欖銅礦…107
n磷灰石…108
n氯磷鉛礦與砷鉛礦…109
n釩鉛礦與銀星石…110
n綠鬆石…111
n鈣鈾雲母與白鎢石…112
n鉬鉛礦與琥珀…113
nn
岩石麵麵觀…114
n岩石的用途…116
n岩石的循環…118
nn
火成火山岩類…120
n玄武岩…120
n流紋岩與浮石…121
n凝灰岩與
n粗麵岩…122
n石英安山岩與
n安山岩…123
n岩渣與黑曜岩…124
nn
侵入火成岩類…125
n花崗岩…125
n花崗偉晶岩與正長岩…126
n閃長岩與二長岩…127
nn
岩石:化石…128
nn
輝長岩、輝綠岩、橄欖岩…130
n純橄欖岩與角礫雲母橄欖岩…131
nn
變質岩類…132
n闆岩…132
n韆枚岩與混成岩…133
n片岩…134
n片麻岩…135
n角閃岩與角頁岩…136
n大理岩…137
n矽卡岩與滑石岩…138
n石英岩與蛇紋岩…139
n榴輝岩與糜棱岩…140
nn
碎屑狀沉積岩類…141
n砂岩…141
n長石砂岩與雜砂岩…142
n礫岩…143
nn
岩石:恐龍骨化石…144
nn
頁岩與泥灰岩…146
nn
化學沉積岩類…147
n燧石與白雲岩…147
n石灰岩…148
n石膏岩與岩鹽…149
nn
生物沉積岩類…150
n煤…150
n殼灰岩與白堊岩…151
nn
快速檢索圖鑒…152
n名詞解釋…154
n圖片來源…156
n更多相關信息…157
n索引…158
nn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物質世界認知的一扇新大門。我以前一直以為,岩石就是岩石,礦物就是礦物,它們不過是構成地貌的基本元素,沒有太多值得深入探究的。但《岩石與礦物-美國國傢地理終級探險傢野外指南》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僅僅是一本“是什麼”的書,更是一本“為什麼”的書。比如,書中對各種岩石的物理性質,如硬度、光澤、斷口等,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並且配以清晰的圖示,讓我能夠通過觀察來區分它們。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物理性質與其內在的化學組成和晶體結構聯係起來,讓我明白,為什麼有些礦物那麼堅硬,而有些則容易破碎。書裏關於礦物的色彩成因的解釋也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很多礦物的顔色並非它們本身的顔色,而是因為微量的雜質所緻,比如紅寶石的紅色就是因為含有鉻元素,而藍寶石的藍色則是因為含有鐵和鈦。這種細緻入微的講解,讓我對“美”的來源有瞭更深的理解。我發現,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平凡無奇的石頭,在微觀世界裏也可能蘊含著令人驚嘆的精妙結構和復雜的形成曆史。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忽視的身邊事物,我開始在傢裏的花盆邊,甚至在公園的角落裏,尋找那些具有特殊紋理或色彩的石頭,試圖用書裏的知識去解讀它們的身份。這種從“看”到“懂”的轉變,讓我對自然界産生瞭前所未有的親近感和探索欲。這本書不愧是“終極探險傢”的野外指南,它確實能夠激發我們內心深處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並提供給我們探索的工具和勇氣。
評分這本《岩石與礦物-美國國傢地理終級探險傢野外指南》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尤其是在戶外徒步的時候,總會撿拾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但之前對它們一無所知,頂多就是覺得“好看”或者“特彆”。拿到這本書之後,我纔真正意識到,原來我身邊的每一塊石頭、每一粒砂礫,都蘊藏著一段漫長而 fascinating 的故事。書裏對各種岩石的分類講解非常清晰,從火成岩、沉積岩到變質岩,每一種岩石的形成過程都被圖文並茂地展示齣來,那些地質年代的劃分、闆塊運動的原理,以前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在這本書裏似乎有瞭鮮活的生命。我特彆喜歡它關於礦物的部分,不僅僅是列舉瞭各種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更重要的是,它解釋瞭這些礦物是如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比如石英在電子産品中的應用,或者一些寶石的形成環境。我甚至開始留意傢裏的一些裝飾品,試著去辨認它們可能是什麼礦物。這本書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著作,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你走進一個充滿驚喜的地下世界。它鼓勵你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我現在每次齣門,都會不自覺地低頭看看腳下的地麵,手裏也會忍不住抓起一塊小石頭,腦海裏開始迴想書裏的內容,試著去猜測它的身份。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於它本身的定價。它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對世界的好奇心的點燃和對自然的熱愛的培養。我迫不及待地想帶著它去更多的地方探險,去實地驗證書裏的知識,去解鎖更多關於地球的秘密。
評分讀完《岩石與礦物-美國國傢地理終級探險傢野外指南》,我感覺自己對腳下的土地有瞭前所未有的親近感。我以前在戶外徒步時,總會下意識地避開那些看起來“粗糙”的地麵,總覺得它們不過是阻礙行程的障礙。但現在,我忍不住會彎下腰,仔細觀察每一塊被我踢到的石子,試圖從它的紋理、顔色和形狀中,讀齣它背後的故事。這本書真的太神奇瞭,它讓那些曾經沉默無言的物質,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不同岩石類型的詳細區分,從火山噴發形成的火成岩,到海陸變遷留下的沉積岩,再到在地殼深處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質岩,每一種岩石的形成過程都被描述得既科學又形象。那些復雜的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在書裏被轉化成瞭生動的畫麵,讓我很容易就能理解。比如,它解釋瞭為什麼有些沉積岩會有明顯的層理,那是不同時期沉積物的堆積,而有些岩石則可能含有恐龍的化石,那是因為它們形成於億萬年前的古老地層。這種聯係過去和現在的能力,讓我覺得每一次的觸摸,都是在與地球的漫長生命進行對話。而且,這本書不僅僅局限於“是什麼”,它更強調“如何發現”和“如何認識”。書中提供瞭非常實用的野外考察技巧,從如何安全地行走在崎嶇的地形,到如何利用放大鏡和簡單的化學試劑進行初步鑒定,都寫得非常具體。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是一本行動的指南,它鼓勵我去實踐,去探索,去親身驗證書中的知識。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對我們所處的這個星球的全新認知和深刻敬畏。在我接觸《岩石與礦物-美國國傢地理終級探險傢野外指南》之前,我一直覺得,岩石和礦物不過是構成我們日常環境的一些“死物”,它們似乎沒有什麼生命力,也沒有什麼值得深入探究的價值。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之前的所有看法。它以一種極其震撼的方式,嚮我展示瞭地球內部的宏大力量,以及那些在我們腳下默默發生的、跨越億萬年的地質變遷。書中對岩石和礦物的講解,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瞭一種探索的樂趣和發現的驚喜。我尤其喜歡它關於不同岩石類型的形成機製的描述,比如,它解釋瞭為什麼火山岩會有許多氣孔,那是因為岩漿中含有大量的氣體,在噴發到地錶後,氣體逸齣,留下瞭這些“小洞”。又比如,它講述瞭沉積岩是如何在水流的作用下,將各種碎屑物質一層層地堆積起來,最終固結成型的,而這些沉積層中,常常會保存著古代生物的痕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化石。這種將抽象的地質過程具象化的講解方式,讓我對地球的演化史有瞭更直觀的認識。而且,這本書的“終極探險傢野外指南”的定位,更是讓它充滿瞭實踐的意義。它不僅僅提供理論知識,更教會我如何在野外進行觀察、采集和初步鑒定。這讓我覺得,我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可以主動去探索、去發現的“地質探險傢”。我已經被書中那些精美的圖片和生動的文字所吸引,我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帶著這本書,去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地質區域,親身去體驗一次真正的“岩石與礦物”探索之旅。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地質嚮導,帶著我穿越時間的洪流,去探索地球深處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岩石與礦物-美國國傢地理終級探險傢野外指南》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圖書,不如說是一位沉默而博學的夥伴,它靜靜地躺在那裏,卻能激發我內心深處最原始的好奇心,驅使我去瞭解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一直對自然界中那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充滿瞭疑問,為什麼它們會有不同的顔色?為什麼有些會閃閃發光?為什麼有些看起來像韆層餅?這本書用最直觀、最生動的方式,為我一一解答瞭這些問題。它從最基礎的岩石分類講起,將復雜的岩石學知識,如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形成過程,用清晰的圖錶和生動的文字,分解成一個個易於理解的概念。我尤其喜歡它關於礦物的部分,它不僅僅列舉瞭各種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更重要的是,它解釋瞭這些礦物是如何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比如,為什麼有些寶石會在深海熱液噴口附近形成,而有些則會在高山上經曆漫長的變質過程。這種將抽象的科學理論與具體的自然現象相結閤的講解方式,讓我對“地質學”這一曾經覺得遙不可及的學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而且,這本書的設計也非常人性化,那些高質量的圖片,讓我在閱讀的同時,仿佛置身於世界各地的礦區和地質公園,親眼見證那些令人驚嘆的自然奇觀。我甚至已經開始計劃,在下一次的旅行中,帶上這本書,去那些書中提到的具有代錶性的地質區域,親身去感受那些教科書上的知識在現實世界中的樣子。
評分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背誦和記憶,更是一種與世界互動,從中獲得感悟和理解的過程。而《岩石與礦物-美國國傢地理終級探險傢野外指南》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所處的地球。翻開這本書,我首先被那些令人驚嘆的圖片所吸引,那些色彩斑斕的晶體、形態各異的岩石,仿佛都在訴說著它們億萬年的傳奇。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圖鑒,更像是通往地質學奇妙世界的邀請函。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岩石和礦物形成過程的詳細描述,那些關於火山噴發、岩漿冷卻、沉積物堆積、以及在地殼深處經曆高溫高壓變質的生動講解,讓我對地球的動態演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比如,書裏解釋瞭為什麼有些岩石錶麵會有明顯的層理,那是沉積物一層層堆積的痕跡,而有些岩石則充滿瞭晶洞,那是曾經溶解在熱液中的礦物質冷卻後形成的。這種聯係現實世界現象的解釋,讓抽象的地質概念變得觸手可及。而且,這本書並沒有止步於理論層麵,它提供瞭大量的野外考察技巧和注意事項,從如何安全地采集樣本,到如何利用簡單的工具進行初步鑒定,都寫得非常實用。我之前總覺得地質學傢的工作非常神秘,而這本書讓我覺得,即使是普通人,隻要懷有探索的熱情,也能在戶外發現屬於自己的地質奇跡。我已經被書中介紹的各種“尋寶”故事所激勵,我計劃近期組織一次戶外活動,帶著這本書,去那些書中提到的可能含有豐富礦物或奇特岩石的區域進行考察。我相信,這次經曆一定會讓我對這本書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讓我對地球這個古老而充滿活力的星球産生更深的敬畏。
評分我一直覺得,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活生生的博物館,而《岩石與礦物-美國國傢地理終級探險傢野外指南》這本書,就是我手中最珍貴的“導覽圖”。在我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岩石和礦物的瞭解,僅限於一些模糊的印象,比如,我知道鑽石很硬,石灰石可以用來建房子,但除此之外,就一無所知瞭。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這種狀況,它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師,用最生動、最形象的方式,嚮我揭示瞭地球的奧秘。書中對各種岩石類型的劃分,從火成岩、沉積岩到變質岩,每一個類彆都有詳盡的介紹,並且配以精美的圖片,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它們之間的區彆。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描述“是什麼”,更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為什麼”。它解釋瞭火成岩是如何從熔融的岩漿冷卻結晶而成的,沉積岩又是如何在水流、風力等作用下形成的,而變質岩又是在怎樣的地質環境下形成的。這種對形成過程的細緻講解,讓我覺得,每一塊岩石都有著一段獨特的“前世今生”,一段漫長而壯麗的地球演化史。而關於礦物的部分,更是讓我嘆為觀止。那些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晶體,在書中都變成瞭可以被理解的科學現象。它解釋瞭為什麼有些礦物會形成六邊形的晶體,為什麼有些礦物會有不同的顔色,這些都與它們的化學組成和原子排列方式息息相關。這本書的“野外指南”的特性,更是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書,更是一本實踐的書。它鼓勵我去戶外,去觀察,去收集,去鑒定,去成為一個真正的“地球探險傢”。
評分我一直覺得,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而《岩石與礦物-美國國傢地理終級探險傢野外指南》這本書,就是我手裏最得力的“教輔材料”。在我打開這本書之前,我對岩石和礦物的瞭解,就像是隔著一層厚厚的迷霧,隻能看到一些模糊的輪廓。然而,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撥開瞭重重迷霧,讓我得以窺見地球那令人驚嘆的內在世界。書中對岩石和礦物的分類,從基礎的物理性質,如顔色、光澤、硬度,到復雜的化學組成和晶體結構,都講解得既科學又清晰。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岩石類型的形成過程的生動描述,那些關於火山活動、闆塊運動、水流侵蝕、風力沉積等宏大敘事,都在書中被轉化成瞭一個個易於理解的“地質故事”。比如,它解釋瞭為什麼有些岩石錶麵會有明顯的層理,那是河流或海洋沉積物堆積的痕跡,而有些岩石則充滿瞭晶體,那是岩漿冷卻後礦物質結晶的産物。這些講解,讓我覺得,每一塊看似普通的石頭,都承載著一段漫長而復雜的地球曆史。而且,這本書的“野外指南”定位,更是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書,更是一本行動的書。它提供的各種實地考察技巧,從如何安全地行走在崎嶇的地形,到如何利用簡單的工具進行初步的鑒定,都寫得非常具體和實用。這讓我覺得,我不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一個可以親身參與到這場“地球探索”中的探險傢。我已經被書中那些精美的圖片和生動的文字所深深吸引,我迫不及待地想帶著這本書,去戶外,去尋找那些書中所描述的各種岩石和礦物,去驗證書中的知識,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書,不僅僅是提供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岩石與礦物-美國國傢地理終級探險傢野外指南》這本書,無疑就是這樣一本能夠“改變視界”的書。在我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對岩石和礦物的認識,僅限於一些零散的、模糊的概念,它們在我腦海裏更多的是一些“石頭”的代名詞,似乎並沒有太多的研究價值。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以一種非常係統、但又極其易於理解的方式,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地球深處的大門。書中關於岩石和礦物的分類、形成、性質的講解,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灌輸,而是充滿瞭對地球生命史的敬畏和對自然規律的贊嘆。我被書中關於岩石的“生命周期”的描述所吸引,從熾熱的岩漿噴湧而齣,到經曆漫長的風化、侵蝕、搬移、沉積,再到在地殼深處經曆高溫高壓的變質,每一個過程都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地球史詩。而且,這本書的“野外指南”屬性,更是讓我看到瞭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它不僅僅告訴你“這是什麼”,更告訴你“如何去發現它”、“如何去認識它”。書中提供的各種實地考察技巧,從如何安全地進行岩石和礦物的采集,到如何利用簡單的工具進行初步的鑒定,都寫得非常詳細和實用。這讓我覺得,我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一個可以親身參與到這場“地球探索”中的探險傢。我迫不及待地想帶著這本書,去戶外尋找那些書中所描述的各種岩石和礦物,去驗證書中的知識,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評分作為一個對自然科學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愛好者,我常常覺得,很多科學知識雖然有趣,但卻總感覺離我們有些遙遠,像是隔著一層看不見的玻璃。直到我接觸到《岩石與礦物-美國國傢地理終級探險傢野外指南》,這種隔閡纔被徹底打破。《岩石與礦物》這本由美國國傢地理傾力打造的野外指南,以其特有的科學嚴謹性和通俗易懂的語言,成功地將宏大而復雜的地球科學展現在我麵前,而且是以一種極具吸引力的、仿佛就在我身邊發生的故事形式。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岩石和礦物的百科全書,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走進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去理解它、感受它、甚至“觸摸”它。我被書中對不同地質構造的生動描述所深深吸引,那些褶皺的山脈、斷裂的榖地,在書中都變成瞭正在上演的地球史詩。它解釋瞭為什麼有些地方會有溫泉,有些地方會有豐富的礦産資源,這些都是地球內部活動留下的痕跡。而且,書中關於各種礦物的“傢族史”,即它們是如何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也讓我驚嘆不已。從炙熱的地下岩漿到冰冷的地錶,再到漫長的地質變遷,每一個礦物都承載著一段獨特的形成故事。這本書最讓我感到振奮的是,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它更是在鼓勵我去行動。它提供瞭大量的實地考察建議,如何安全地進行野外采集,如何利用一些簡單的工具進行初步鑒定,甚至是如何利用地理信息來尋找潛在的礦物富集區。這讓我覺得,我也可以成為一名“地質探險傢”,在每一次的戶外活動中,發現屬於自己的“地質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