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 专栏作家文集: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超乎想象的科学解读)
定价:39.80元
作者:《环球科学》杂志社,外研社科学出版工作室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35442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精选自全球**科普杂志、畅销全球近170年的《科学美国人》。《科学美国人》以其科学的内涵、通俗畅晓的文字征服了包括爱因斯坦和比尔·盖茨在内的无数读者,超过15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其撰稿。 《科学美国人》非常重视科学普及,它上面的专栏文章就是科普的典范。《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选自《科学美国人》专栏“反重力思考”,专栏作家史蒂夫米尔斯基(Steve Mirsky)科学功力深厚,把科学的运用自如,洒脱生动地解读各种事件。从分蛋糕的学问到饥饿催化剂的脑力劳动,从疯狂的高尔夫到拼字游戏的心理危机,从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到月球为什么不是绿色奶酪,作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介绍*奇特、*有趣的科学轶事。一本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推荐,科技达人和文艺青年都能看懂的科普图书。本书四色印刷,插图丰富,带你在充满乐趣的阅读中培养科学观念。获奖情况:“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普作品创作项目。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之一 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畅销书一等奖
内容提要
《<科学美国人>专栏作家文集》,是将《科学美国人》中精彩的专栏文章汇编成册,引导读者从科学的层面去看待问题。图书将科学事件中高深的知识轻松化解,让读者以轻松的心态,科学的视角来品读社会大事、身边小事,从中增长智慧,开拓视野,启发新的思想,提供创新的源泉。
《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精选《科学美国人》的专栏《反重力思考》中的文章,以风趣的语言、科学的视角,倡导科学观念,批判、讽刺伪科学,带领读者在轻松的心态下自然而然地树立科学的理念与思维方式。
目录
分蛋糕的学问 1
防的心理学 4
汽油知多少 7
脑力劳动:饥饿催化剂 10
困于懒惰 13
恶心的医学 16
下半身思考 19
有种就吞下去 22
百折不挠是冠军 25
出场停赛 28
疯狂的高尔夫 31
噼噼啪啪做研究 34
骑车去冥界 37
读不了存着走 40
140 字的研究 43
每天用“苹果”一周好生活 47
拼字游戏的心理危机 50
小孩子有大智慧 53
他们年轻他们干劲十足 56
吃吃东西跳跳舞 59
你信吗?你买吗? 62
遭遇智能马桶 65
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 68
挂羊头卖狗肉 71
利润的泪花 74
无处打喷嚏 77
寻找征兆 80
许愿要当心 84
狗咬狗的故事 88
剃须未尽斩草留根 91
苹果与奶酪 94
月球为什么不是绿色奶酪 97
生命奇迹 100
胖幻想 103
有啤酒的美好世界 106
有画为证 109
致命的娱乐 112
啊硫醇我的硫醇 115
厕纸的进化史 118
残忍的一割 121
怎样让指纹消失 124
控告动物伤害罪 127
作者介绍
《环球科学》杂志社,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其出版的科普期刊《环球科学》是《科学美国人》授权中文版。《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全球科学家智慧与见解的分享之地,创刊160多年来,超过100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发表文章,传播科学理念及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动态。《科学美国人》也是常被大众媒体、研究机构和报告引用的杂志。在欧洲及美国,国家科技顾问、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一直把《科学美国人》作为科学和商业决策的重要参考。
外研社科学出版工作室,外研社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集团,也是全国规模*的大学出版社、*的外语出版机构。科学出版工作室是外研社下属专业从事科学教育与科普出版的机构,其翻译出版的《<自然>百年科学经典》丛书深受读者与科学人士的喜爱。
文摘
序言
读到“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一幅奇幻的画面,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探究欲望。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科普读物能给我的感觉。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切入,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场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科学原理巧妙地联系起来。我开始想象,这本书会不会带领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究过的现象?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生动的故事,让我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获得深刻的科学启迪。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点燃我对科学的激情,让我明白,原来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隐藏在我们身边那些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理解。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瞥见“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这个书名时,我的眼睛瞬间亮了。这个标题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进入一个充满奇思妙想和科学智慧的世界。我一直深信,那些最能激发人类好奇心的事物,往往也蕴含着最深刻的科学道理。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将这样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问题,与科学知识融为一体。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魔术师,在看似不可能的表演背后,揭示出令人赞叹的科学原理?我期待它能够以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方式,打破我固有的思维定式,让我看到科学的无限可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探索科学奥秘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评分“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这个书名,一开始就勾起了我的强烈好奇心。我承认,我是一个对那些看似不可能、颠覆常识的科学现象特别着迷的人。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个画面:一头庞大的大象,是如何在如此纤细脆弱的铅笔尖上站稳的?这绝对不是那种简单的物理游戏,背后一定隐藏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可能是空气动力学,可能是材料科学,又或者是某种我从未听过的物理定律在作祟。我无法想象,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这个谜题的,他们是否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才最终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它承诺将带我进入一个充满惊喜和启发的科学领域,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智慧的伟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那些隐藏在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秘密,让我不仅看到“怎么可能”,更能理解“为什么可能”。
评分《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这个书名本身就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它直接挑战了我的常识,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我无法想象,如此巨大的物体,如何能在一个如此微小的支撑点上保持平衡。我猜想,这本书一定隐藏着一些关于物理学、材料学或是力学方面的深刻见解,而这些见解,又被作者用一种极其巧妙和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期待它能够带领我,像一个探索未知的冒险家一样,去揭开这个“不可能”事件背后的科学真相。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能够了解到“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更能从中学习到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自己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分坦白说,初次看到“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这个标题,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绝对是某种比喻或者脑筋急转弯。”然而,伴随着“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和“专栏作家文集”的定位,我立刻意识到事情绝非那么简单。这表明这本书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段子集,而是承载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深厚的学术背景。我开始设想,作者是如何将一个如此吸引眼球的标题,与真正科学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的。是运用了巧妙的类比?还是从一个非常规的角度切入,揭示了某种我们不了解的物理或生物学原理?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性,这让我更加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怎样的惊喜。我希望它不仅能解答“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这个具体问题,更能在此基础上,引导读者去思考更多类似的、看似不可能的科学现象,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评分《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这个标题自带一种“颠覆认知”的光环,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承认,我是一个对“反常识”的科学解释情有独钟的读者。这个书名,就像一个神秘的预告,预示着本书将要揭示的,是一些令人意想不到、却又合乎科学逻辑的奥秘。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大象”和“铅笔”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概念,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并赋予其深刻的科学内涵。是关于压力分布的巧妙运用?还是利用某种意想不到的物理原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原来如此”的惊喜,让我不仅在知识层面得到拓展,更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启发。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科学不仅仅是冰冷的公式和实验,更是对世界万物深刻洞察的智慧结晶。
评分《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这个名字,简直就是一把开启我求知欲的钥匙。我一直认为,最引人入胜的科学问题,往往就隐藏在我们身边那些最平凡、最容易被忽略的现象之中。比如,这个“大象站铅笔”的场景,如果没有科学的解释,简直就是童话故事里的情节。但正因为其“超乎想象”,才更激发了我深入探究的欲望。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从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起点,引导读者一步步走向科学的真相。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层层迷雾,最终领略到科学的严谨与美妙?我期待它能颠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看到科学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公式和理论,更是对我们周围世界的深刻洞察和解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在阅读中获得智慧的启迪。
评分“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仅仅这个书名,就足以在我心中种下一颗充满期待的种子。我是一个对那些能够打破常规、挑战想象的科学话题情有独钟的读者。这个标题,完美地契合了我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一个如此不寻常的问题,转化为一篇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科学文章。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新颖、有趣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一一揭示。我希望它能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科学的奇妙之处,并从中获得知识和启发,进一步拓宽我的视野,让我对科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任何一个对科学充满好奇心的人停下脚步,侧耳倾听。我一直相信,那些最能激发我们想象力的问题,往往也是通往最深刻科学理解的起点。这个标题简直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我层层涟漪的思考。我会忍不住去想,这背后是否存在某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忽略的物理定律?是不是作者会通过一些非常规的实验或者观察,来揭示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背后的秘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趣味性,深入到科学的本质,用一种既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让我们领略到科学的魅力。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科学世界的奇妙旅程,让我不仅看到“不可能”变成“可能”,更能理解其中的逻辑和原理,从而拓宽我的视野,激发我更深入地探索科学的奥秘。
评分“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让我想到了那些挑战物理极限的奇观。我一直认为,最能吸引读者的科普内容,往往就来自于这些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从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引导读者进入科学的殿堂。这其中一定蕴含着精彩的叙事技巧和严谨的科学推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将那些晦涩的科学原理变得鲜活起来。我希望它能带领我,像一位侦探一样,一步步解开这个“不可能”现象背后的科学密码。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满足我短暂的好奇心,更能激发我长久的求知欲,让我对科学世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