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别再为小事抓狂:爱情篇
定价:32.00元
作者: 理查德·卡尔森,克瑞丝·卡尔森,朱衣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39968100
字数:
页码:3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此掌握自己的情绪,内心变得安静而有力。轻松化解两性间的小摩擦、小误会,令你们永远如热恋般甜蜜!
◆一本全面改善两的情感!帮助美国无数情侣、夫妻化解矛盾,重拾甜蜜爱情!
◆心灵导师理查德·卡尔森与妻子首度合著,共同分享相处之道。
◆美国影响力的情感,持续畅销15年。连续两年《今日美国》畅销榜一名,盘踞《纽约时报》畅销榜长达101周。
◆书中提供了100个瞬间见效的不抓狂小技巧,帮助你调整情绪、改善心态,轻松化解两性间的矛盾和误会。无论你是正在恋爱还是已婚,都能变得更善解人意,更爱对方一点。
◆翻开本书,不再为爱情中的小事抓狂,从此掌握自己的情绪,内心变得安静而有力。
内容提要
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充满各种小摩擦、小误会,让双方都抓狂不已,一旦没有妥善解决,由此引发的冷战或争吵,往往会消磨掉彼此间的爱意,甚至导致分手或离婚。
其实,你们完全可以不抓狂!你手上的这本书,出版至今已持续热销15年,是公认的改善婚恋关系的经典,将为你们解决沟通相处中的各种问题。
美国家喻户晓的心理专家理查德与妻子克瑞丝,是大家羡慕的老夫老妻,结婚二十多年,依旧保持着热恋时期的甜蜜。现在,他们将一起与你分享亲密爱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书中提供了100个瞬间见效的不抓狂小技巧,帮助你调整情绪、改善心态,轻松化解两性间的矛盾和误会。无论你是正在恋爱还是已婚,都能变得更善解人意,更爱对方一点。
翻开本书,不再为爱情中的小事抓狂,从此掌握自己的情绪,内心变得安静而有力。
目录
前言 让爱情永远如初恋般甜蜜
章 别让小事毁了你们的爱情
1 当另一半是你好的朋友
2 面对伴侣的批评,不妨一笑了之
3 不要总把对方犯的错挂在嘴边
4 放下伴侣的三个小毛病
5 下一个真的会更好吗?
6 不要总是比较谁的付出更多
7 固执,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8 伴侣不是你的出气筒
9 抓狂前,先想一想:“这到底是谁的怪癖?”
10 用对方习惯的方式沟通
11 避免说:“我爱你,但是……”
12 当你心中充满爱时,爱情自然会不期而至
13 看起来很严重的事,真的是不好的吗?
14 别代替伴侣发言
15 大声说“对不起”
16 不要强迫另一半做某些事
17 给人生的转型期多一点时间
18 情绪对了再吵架
19 在爱情中,没有谁比谁更重要
20 每件事都可以换个角度看
21 伴侣不懂你的每一个想法
22 要想改变对方,先要改变自己
23 你在为大事争吵,还是为小事争吵?
24 倾听是一种关心的方式
25 转变你的心,才是改善关系的根本
让爱保鲜小诀窍
第二章 让温柔重燃爱的火花
26 你们之间的话题,只剩抱怨今天的辛苦吗?
27 花些小钱就能让他快乐,为什么不呢?
28 赞美,让对方知道你为何喜欢他
29 爱他,就接受他现在的样子
30 别让伴侣当场出糗
31 不要老是泼对方冷水
32 看到自己所制造的问题
33 尽量为对方多做一点事
34 让温柔的思想治愈你的抓狂
35 避免当着他人的面纠正彼此
……
第三章 以包容重获爱的回应
51 不要为坏心情找理由
52 允许伴侣有自己的怪癖
53 感恩对方的努力,因为这一切并非理所当然
54 忙,不是忽略爱人的借口
55 也想想那些你不用做的事吧
56 问一问自己:这件事真有那么重要吗?
57 你是否在重复同一件事,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58 我爱你,因为你就是你自己
59 当你责怪对方时,其实也是在责怪自己
60 让伴侣自在地做个普通人
……
第四章 重新找回爱情的魔力
76 凡事预估到坏的结果,你就不会抓狂
77 留给对方犯错的机会
78 一些无法说出口的话,就写在信里吧
79 你给伴侣造成了焦虑或压力吗?
80 在忙碌中,也要找回生命的平衡点
81 除了开口道歉,接受道歉也需要练习
82 一起分享付出的喜悦
83 找到专属自己的减压技巧
84 抓狂可能是身体给你的信号
85 在他人都不理解时,更需要你来支持他
……
作者介绍
理查德·卡尔森(Richard Carlson),全球畅销书《别再为小事抓狂》系列的作者,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咨询专家、演讲家,毕生致力于幸福和减压方面的研究。作为三十余本身心灵畅销书的作者,卡尔森博士的著作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130多个国家出版。他曾被《人物》杂志评选为“有魅力的人”,多次受邀参加奥普拉脱口秀、《早安美国》等知名谈话节目。卡尔森博士已经指导了数千万人将书中的“不抓狂”理念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创造和谐而美好的人生。
文摘
3.不要总把对方犯的错挂在嘴边
一天我在开车时收听一个电台节目,在不到半小时内,就有三个人打电话来抱怨伴侣做的一些事,其中一位抱怨的则是“可能做的事”。在这三个例子中,所谓的事件都是陈年旧事了。
其中一个女人的问题是,她的丈夫两年前可能曾跟另一个女人打情骂俏。她完全摆脱不了这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另一个则抱怨说,这么多年来她丈夫总是很冷漠,从来不肯听她说话。她也试着找出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她说着“可能是这件事,也可能是那件事”之类的话,就好像她的脑中在打乒乓球。
后是一个男人打来的,他表示自己对年的婚姻非常失望,因为他的新婚妻子刷了一堆信用卡让他付账。他晚上总是睡不着觉,一直担心她在某个时刻会重施故技。虽然她看来似乎已经学到教训、修正恶习,但他仍然很气她所做的事“损害到了他们未来的保障”。
当时我很想大叫:“过了就算了!”但主持人很少这样建议,相反地,她鼓励他们纠缠不清,努力分析整个事件,让他们的脑海中充满了疑惑、恐惧与更多的担忧。她可能会这么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一种模式?”或是“老天!我以前就听过这样的事,小心!”
在继续往下说之前,我要声明,我并不是在为发生婚外情、不肯倾听或过度浪费的人找借口。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或通常也确实是婚姻问题的来源,或是其他两的问题所在。然而,大多数人似乎完全不愿意让它们过了就算了,还一直绕着这类问题打转,这会对婚姻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忘了跟一个不肯放手、老是把过去挂在嘴边的人在一起,会有多么吃力。我们也不明白,要爱一个总是对我们有不切实际期望的人,是多么困难。在他们的心底,没有空间可以接受我们只是平凡人。有一句话适用于这三位听众,也适用于大多数人:“适可而止吧!”
两的经营已经是高难度的挑战,用不着再加上过去的沉重阴影。如果你把一些事情当作已经过去、已经结束了,就能帮助自己成长,培养爱与宽恕的能力。当你脑海中塞满忧虑,驻足在过去的问题中时,你会充满恐惧、疑惑与挫折,却没有爱。你的沮丧不安会扩散到其他的事上,也可能开始为各种各样的小事抓狂!
我们并不是建议你将头埋在沙堆中,事实上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不,偶尔也会有判断错误的时候。要让这些事情过去的理想状态,是拥有一颗宽恕、毫无偏见的心。换句话说,如果你所爱的人犯了错,你仍然可以爱他、支持他,不让这件事演变成天大的事。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会受损,你的伴侣会觉得很安适,愿意倾谈,觉得你是一路支持他的好伴侣。
因此,如果你一直抱着往事不放,现在或许是让一切烟消云散的时候了。与其心怀负面的感觉,弄得紧张兮兮,不如下定决心原谅与宽恕,让人生继续往前走。你会得到更富足、更开放、更诚实、更滋养的爱的回馈。
9.抓狂前,先想一想:“这到底是谁的怪癖?”
在我们共同生活时,一些日常的琐碎小事,像是清理盥洗台上的牙膏残渣,盖上马桶盖等,真的很容易让我们抓狂。说来好笑,你可以深爱一个人,却很容易因为与他共享一个空间而觉得被干扰了。如果这样的事情日复一日地干扰着你,在你大发雷霆之前先想一想:“这到底是谁的怪癖?”或许会对你有些帮助。
许多年来,我习惯在早上起床时,到橱柜挑选一条颜色鲜艳的毛巾,准备等一下洗澡用。结果每次都是理查德“砰”的一声先跑进浴室,轮到我洗澡时,我才发现刚才准备好的那条干净又漂亮的毛巾不见了。几乎每个早晨,我都得全身湿答答地冲过整个房间,再去找一条毛巾来用。这样过了一阵子后,我真的抓狂了。
一天早上,我又到橱柜挑毛巾时,我开始生起气来。虽然我还没去洗澡,但也可以预见过不了多久,这条毛巾又会被理查德用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那天早晨我很幸运地改变了心意,我想了想,然后问自己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嗯!如果我能拿一条毛巾,为什么不能拿两条呢?这到底是谁的怪癖啊?”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个情景实在很滑稽。我正面临情绪崩溃的边缘,而理查德却完全不知道我的挫折与沮丧。他一直想的是,他娶了一个多么温柔体贴的妻子,每天早上都为他准备洗澡毛巾。
怪癖会很自然地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我听过一对夫妻的故事,妻子帕梅拉已经算是爱干净的人了,而丈夫大卫更是非常注重整齐清洁,我说的是“真的”很干净整洁。一天晚上,帕梅拉洗完碗之后,不小心留了一小片菜叶在水槽里,于是大卫站在厨房的水槽前,敞开嗓门大喊:“帕梅拉!你要不要过来把你留在厨房中的一堆脏东西清理掉?”
这到底是谁的怪癖呀?当然是大卫的。
在反省这个问题时,如果每个人都能看清楚真正发生的是什么事,就能让我们有不可思议的解脱感。以前面这个例子来说,如果大卫能看清自己才是神经过敏,才是真正有怪癖的人,他就会笑起自己来,也不会再对妻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帕梅拉也能理解大卫的怪癖,当作是他的一个问题,她就能置之不理,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当一回事就好了。
当怪癖变成每天主要的困扰时,好时时提醒自己,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一些怪癖。就拿我的例子来说,想想看,或许不是丈夫做了什么(或是没做什么事)困扰到我,而是我做的事(或是没做的事)困扰到了自己。若是像大卫的例子,那你可能就是对某件事期望过高了。
如果你肯停顿片刻,带着幽默感,诚实反省一下这些状况,你通常就能很容易找到解决方案,或者用不同角度来看事情。当你觉得被干扰时,试着问自己:“到底这是谁的怪癖?”至少有些时候,答案会是:“是我的!”
……
序言
理查德·卡尔森是一位提倡用幽默的态度,积极正面的思想与观念来面对人生的心理学家。
——《纽约时报》
理查德·卡尔森的人生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我们将每一天当成后一天。
——知名主持人奥普拉
生活中让你生气的事,大部分都是小事。不为小事抓狂,就能成大事。
——心理学家 张怡筠
以前我是个特别逆反、自以为是的人,总是端着一股劲。看了一本叫《别再为小事抓狂》的书后我受益匪浅,性格也有了截然不同的转变。
——演员袁莉
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别再为小事抓狂:爱情篇》的书,虽然书名听起来像是指导如何处理感情中的琐事,但实际阅读体验却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不抓狂”,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让我们反思自己面对亲密关系时那些不自觉的反应和思维模式。作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用平实却充满智慧的语言,带领我穿越内心的迷雾。 书中的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心一笑,因为那些场景似曾相识,那些矛盾和误解,仿佛就是我曾经在感情中经历过的。但我最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将任何一方塑造为绝对的“受害者”或“加害者”。相反,它强调的是沟通的艺术,以及理解对方视角的重要性。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抓狂”,其实源于自身的不安全感,或者对对方期望值的偏差。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去审视这些内在的根源,并学习如何用更成熟、更健康的方式去回应,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评分我一直对爱情的经营充满好奇,也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别再为小事抓狂:爱情篇》在我心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它没有卖弄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制造过于戏剧化的冲突。相反,它以一种近乎于日常的观察,剖析了爱情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如何积累成巨大的裂痕,或者如何转化为坚实的基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情绪价值”的解读,它让我意识到,爱一个人,不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更是提供一种稳定、支持和被接纳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纠结于“谁对谁错”,却忽略了感情的核心是“我们”。这本书恰恰引导我去关注“我们”的状态,去思考如何共同成长,而不是相互指责。它没有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恋爱模板”,而是鼓励读者去探索属于自己和伴侣的独特模式。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个智慧的朋友聊天,他不会直接给你答案,但会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真相。我发现,很多所谓的“抓狂”,其实是我们对自身价值和被爱程度的怀疑,而这本书,就是一次次温和的确认,告诉我们,爱是关于连接,关于理解,关于共同创造。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在爱情中的种种不成熟的表现。它并没有用生硬的道理去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执念和误区。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作者在书中强调了“接纳”的力量。我们常常期待伴侣能够完全符合我们的设想,一旦出现偏差,就感到失望和愤怒。而这本书,却鼓励我们去接纳伴侣的“不完美”,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我开始反思,很多时候所谓的“小事”,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抓狂”,并非事情本身有多么严重,而是因为我们将其上升到了“爱不爱”的层面。书中关于“安全感”的探讨,让我茅塞顿开。许多时候,我们的情绪爆发,其实是对自身缺乏安全感的宣泄。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温和、更具建设性的处理方式,它不是去消除问题,而是去转化我们的视角。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没有摩擦,而是懂得在摩擦中保持连接,在理解中共同前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爱情有了更深的敬畏,也更有信心去经营一段属于自己的、真诚而美好的关系。
评分读完《别再为小事抓狂:爱情篇》,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安静的蜕变。过去,我常常会因为伴侣一些无心的言语或行为而感到被冒犯,然后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和猜忌。这本书没有教我如何去“控制”我的伴侣,也没有教我如何去“改变”他们。它更多的是在引导我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揭示了我们在感情中常见的“思维陷阱”,比如过度解读、自我设限,以及将过去的经历投射到现在的关系中。 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界限感”的讨论。以前我觉得,既然是情侣,就应该无所不谈,无所不分享。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健康的界限感,恰恰是维护一段长期稳定关系的关键。它不是疏远,而是尊重。尊重彼此的独立空间,尊重彼此的个人需求。通过理解和实践书中的一些方法,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平和地处理一些曾经会让我情绪失控的状况。我不再将伴侣的言行视为对我的直接攻击,而是尝试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这种转变,让我感觉自己在感情中更加游刃有余,也更加感到安心。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更像是一场内心的洗礼。它没有提供什么惊世骇俗的理论,也没有灌输什么“必杀技”。相反,它像一盏温柔的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我一直以为自己在爱情里很“理性”,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很多时候我所谓的“理性”,只是我用来掩饰自己脆弱和恐惧的保护壳。作者通过一些非常细致的描绘,展现了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是如何无意识地制造障碍的。 尤其是关于“同理心”的部分,我以前总觉得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同理心,是能够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去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去“讲道理”。它教会我,有时候,倾听比任何建议都重要。那些因为小事而起的争执,很多时候并非因为事情本身有多么严重,而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被看见、被理解。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去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让爱情的火焰不被琐碎的生活所熄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