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熊秀英中国纺织出版社全新教材9787518033386

正版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熊秀英中国纺织出版社全新教材978751803338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熊秀英 编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故事
  • 教材
  • 正版
  • 熊秀英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9787518033386
  • 读物
  • 科普
  • 心理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碧万顷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3386
商品编码:29429284267
页数:333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
丛书名:  
作者/主编: 熊秀英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号: 9787518033386
出版年份: 2017年5月1日    
 
版次:  第1 版
总页数:  333页
开本:  16
图书定价:  39.8元
实际重量:  522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编辑推荐

经典的心理学智慧,配合极富思考意义的小故事,带你领略心理世界的风景。
实用的心理学知识,融入趣味十足的故事中去,让你掌握超强心理学技巧。
打开通向心理学殿堂的大门,寻找人生本真的意义,发现生命的精彩……
熊秀英编著的《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汇集了诸多心理学的故事和案例,让你在身临其境中理解心理学的真实内涵,让你可以更系统地理解、认识和探索内心,消除阴暗心理和人格障碍,塑造阳光心态,打造完美的自己。

媒体推荐

熊老师戴上心理学的眼镜观察身边的生活与工作,于是身边的生活与工作有了崭新的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国企人才开发院研发部主任 洪金秀
本书对多位心理学大师的观点进行解读疏理,很有参考价值。
——国企培训部负责人 章黎萍
熊秀英老师编写的这本书,让我们对人性、情感、情绪、人类的需求层次、解决困惑的方法等,都能从理论到实践得到清晰的答案和指导。拥有这本书您将更加理解人性、完善自我。
——哈尔滨市科技服务业协会副会长、爱普智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导师 马晓雁
这是一本心理学通俗读物,有益生活、事业,值得拥有!
——黑龙江省精神分析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 孔德生
在喧嚣的世界做一名安静的读者,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在故事中成长,只为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甘诺
熊老师将心理学生活化,用接地气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展示了一个入门级的心理学世界。
——《甩掉拖延症》原创公众号作者 埃峤
“喜恕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让自己生活在太和之气中,学点生活中的心理学很重要,愿此书助您一臂之力。
——杨兴武 孙英
斟一杯清茶,捧一本香书,人生智慧便于这一串串的小故事中浸润出来。
——高级瑜伽导师 王桂兰

作者简介

熊秀英,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高级政工师,国企中层干部,新精英橙子会员,快乐地求索于职业生涯,心理咨询,个人成长,思想政治等领域。 br 从大学毕业,她不断丰富自己,成长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企业培训师,EAP咨询师、运营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学志愿者。在国企从事过秘书、稳定、团委书记、纪检监察、党支部书记等工作。荣获省部级模范党务工作者,市级劳模模范,岗位好职工,巾帼建功模范等称号。 br 她拥有十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主讲内容有:阳光心态,职业生涯规划,职场减压,企业文化等课程,深受学员喜爱。




上篇 

第一堂课 弗洛伊德老师主讲“欲望” 002 
弗洛伊德说:被欲望战胜还是战胜欲望 002 
梦的形成——愿望的达成 004 
为什么有些人会心理变态 006 
糖果的诱惑:克制欲望,做行为的主人 008 
别让无节制的饮食损害身心 009 
欲壑难填,别迷失自己 011 

第二堂课 荣格老师主讲“心灵” 014 
荣格说:意识和潜意识 014 
人的心灵世界会遗传吗 016 
剥开自己和他人的“人格面具” 018 
反躬自省,学会认知自我 020 
发现自我,聆听自己的心声 022 
改变自己的意识,不做自私鬼 023 

第三堂课 艾宾浩斯老师主讲“记忆” 026 
艾宾浩斯说:遗忘是有规律的 026 
找到自己的zui佳记忆模式 028 
人脑是如何储存信息的 030 
如何才能学好英语 032 
要记忆,更要学会遗忘 035 

第四堂课 马斯洛老师主讲“性格” 038 
马斯洛说:人性的需求 038 
人的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 040 
性格不合到底是怎么回事 042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044 
为什么你对工作毫无热情 046 
人的最终追求是高尚的精神还是物质财富 048 

第五堂课 罗杰斯老师主讲“自我” 050 
罗杰斯说:注重人的价值 050 
探明自己,找到自我 052 
挖掘自己的兴趣,挖掘潜能 054 
坚决走完自我完善之路 056 
找回自信,领悟自己的本性 058 

第六堂课 帕尔默老师主讲“人格” 061 
帕尔默说:九型人格如何定义 061 
九型人格的基本特征介绍 063 
九型人格是认识自己的zui佳工具 066 
检验你的人格类型 068 
九型人格助你打开交际局面 071 

第七堂课 费斯汀格老师主讲“谎言” 074 
费斯汀格说:认知失调是怎么回事 074 
人们“心口不一”的真实原因 076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078 
孩子的谎言更容易被识破 080 
探知人心不能听其一面之词 082 

第八堂课 阿德勒老师主讲“自卑” 
阿德勒说: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085 
自卑情结的表现 087 
身体缺陷带来的自卑感不一定是坏事 089 
自卑感和自卑情结的来源 091 
如何从自卑走向超越 093 

第九堂课 凯根老师主讲“气质” 096 
凯根说:个体气质的差异既受环境影响又受基因制约 096 
行为抑制为什么会影响气质 098 
遗传与经验对气质的影响 100 
第十堂课 沙赫特老师主讲“情绪” 102 
沙赫特说:情绪的产生来自刺激、生理和认知三因素 102 
你害怕孤独吗 104 
为什么爱情会更容易在危境中产生 106 

下篇 
第一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自我认知故事:心理学是我们看清自己的眼睛 110 
巴南效应:被蒙骗的学生 110 
手表定律:多个标准会让你无所适从 113 
晕轮效应:以偏概全要不得 115 
瓦伦达效应:失准的后羿 117 
韦奇定律:不被他人之言动摇 126 
非理性定律:你真的是理性的人吗 129 

第二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社会故事:探究常见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秘密 132 
罪犯还是学者:刻板效应 132 
人们为什么那么冷漠:旁观者效应 135 
哪怕一分钱也好:登门槛效应 137 
晚点的飞机:留面子效应 139 
悲哀的毛毛虫:从众效应 142 
距离美的产生:刺猬效应 144 
洛克菲勒的女婿和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名人效应 146 

第三堂课 跟哈佛教授学幸福:用心体会,处处是幸福 149 
人生的终极目标:幸福 149 
幸福在于内心感受,与金钱无关 153 
本?;沙哈尔教授给出的10条幸福小贴士 156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你究竟为什么不快乐 158 
躲在乌云后的阳光:幸福的源泉是什么 161 
幸福的本质:你到底需要什么 163 
心有所向,让工作充满使命感 165 

第四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教育故事:用心教育,让亲子沟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168 
自己人效应:与孩子成为朋友 168 
鱼缸法则: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 171 
第十名效应:谁是有出息的人 173 
感官协同效应:多种感官齐上阵 175 
天赋递减法则:别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178 
标签效应:你给孩子贴的什么标签 180 
天鹅效应:千万别溺爱孩子 183 
甘地夫人法则:适当的挫折教育不可少 185 
德西效应:奖励也不能滥用 187 

第五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健康心理故事: 
做情绪的主人,拥有阳光心态 191 
霍桑效应:有了负面情绪一定要宣泄出来 191 
马太效应:没有绝对的公平 194 
习得性无助:摆脱消极心理 201 
焦虑的新兵: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203 
神奇的菲里埃大桥:色彩的各种暗示作用 206 
对每个人微笑:装出你的好心情 208 

第六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成功故事:用成功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你就能成功 211 
比马龙效应:你得到的,就是你期待的 211 
路径依赖:强化好习惯,成就卓越人生 214 
与优秀者为伍,向成功者靠近 216 
吉格勒定理:立足高远,更有所成 218 
跳蚤效应:自我设限,会错失机会 220 

第七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社交故事:交“人”重在交“心” 229 
首因效应:完美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229 
细节效应:贴心点,以细节打动人 237 
相悦定律:主动伸出友谊之手 239 
沟通位差效应:平等交流是有效沟通的保证 241 
改宗效应:“反调”更有价值 244 

第八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管理故事:善用管理心计强化领导力量 250 
南风法则:良言一句三冬暖 250 
布朗定律:找到沟通的钥匙 253 
特里法则: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 255 
威尔德定理:高效沟通从倾听开始 257 
互惠定律:以心换心,给予才能有收获 259 
雷尼尔效应:用美丽的风光吸引员工 262 
肥皂水效应:委婉的批评更有效 264 
海潮效应:“重金”才能“聘才” 266 

第九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职场故事:好心态助你职场一路畅通 274 
蘑菇定律:职场新人切忌太高调 274 
彼得定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276 
竞争优势效应:只有合作才能双赢 279 
共生效应:加入良性的工作团队 281 
史密斯论断:付出努力,即使失败也不可耻 284 

第十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爱情故事:用心经营,赢得爱情 295 
爱情心理学:只有付出与经营才能收获温暖的爱意 295 
幸福递减定律:制造新鲜感,为爱情保鲜 298 
麦穗效应:合适的就是zui好的 300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遇到阻力,不可轻易放弃 302 
婚后沉默心理:别让夫妻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305 
沉没成本效应:学会放手,还彼此一份自由 307 
参考文献 314 


心理学很神秘,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心理学知识。没有人可以完完全全地掌握心理学,但心理学家所研究和讲述的内容绝对让我们受益匪浅。 

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从众多心理学大师的角度讲述人们对心理学的不同认知,将全面、翔实的专业理论与趣味、易懂的故事结合起来,为读者展现神奇的心理学世界,并帮助内心有困惑的人减轻心灵的重压,找到打开束缚内心枷锁的钥匙。




《洞察人心的智慧:一本关于理解与成长的心理学故事集》 本书并非一本僵化的教科书,而是一扇通往丰富多彩人类内心世界的窗户。它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为载体,巧妙地将深刻的心理学原理融入其中,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逐渐领悟人性的奥秘,洞察行为的根源,并最终学会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开启一段关于自我成长与和谐关系的旅程。 故事的魅力,心理学的深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理论和概念所淹没,却鲜少有机会真正触及那些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故事。本书正是抓住了这一需求,精心挑选了大量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故事,它们或来自历史的沉淀,或源于生活的片段,甚至可能是虚构的寓言。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颗饱满的种子,蕴含着关于动机、情感、认知、人际关系、成长困境等一系列心理学核心议题。 阅读这些故事,您不会感到枯燥的说教,而是仿佛置身于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人生场景。您会遇到那些在家庭、职场、情感中挣扎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选择与困惑,都可能在您身上找到共鸣。您会看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那些不经意的言语,如何隐藏着深层的情感需求。通过这些故事,您将有机会以一种更加感性、更加直观的方式,去理解那些抽象的心理学概念。 例如,当您读到一个关于“认知失调”的故事时,您或许能深刻体会到,当个人的信念与行为发生冲突时,内心会产生怎样的不安,以及人们会采取何种方式来缓解这种不适。当您看到一个关于“归因错误”的案例时,您可能会反思,自己是否常常将他人的错误简单归咎于其性格,而忽略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又或者,一个关于“习惯养成”的寓言,会让您明白,改变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来实现。 触及心灵的共鸣,引发深刻的反思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不满足于仅仅讲述故事,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反思。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作者并非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去解读故事的寓意,去发现其中的心理学启示。 这种“留白”式的叙述,恰恰是本书最具价值的地方。它鼓励您成为一个积极的思考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您可能会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发现自己曾经的困惑和无助,然后,通过故事所展现的心理学原理,您将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理解自己的行为,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书的故事涉及的心理学主题非常广泛,但都以一种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您可以从中学习到: 认识你自己: 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发掘内在的潜能,认识自己的情绪模式,学会自我接纳。 理解他人: 洞察他人的言外之意,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学会换位思考,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处理冲突: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化解矛盾,修复关系,在冲突中学习与成长。 应对挑战: 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培养积极的心态,提升心理韧性,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 追求幸福: 探索幸福的真谛,理解人生的意义,培养感恩之心,活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点亮心灵的智慧,滋养成长的土壤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晰尤为重要。本书就像一盏智慧的灯,它不仅照亮了人性的复杂与微妙,更提供了理解和应对这些复杂性的工具。阅读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的滋养与心灵的洗礼。 您将不再仅仅被动地接受生活中的一切,而是会以一种更加觉察、更加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当您遇到一个棘手的人际关系时,您可能会想起故事中关于“同理心”的论点;当您感到迷茫和焦虑时,您可能会从中找到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启示。这些来自故事的智慧,将潜移默化地融入您的思维方式,成为您解决生活问题的有力武器。 本书并非一本提供速效解决方案的“鸡汤”读物,它更像是一本引导您深度探索的“心灵指南”。它鼓励您去思考,去感受,去实践。您可能会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改善与家人的关系,或者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适合所有渴望理解与成长的人 无论您是正在经历人生困惑的年轻人,还是希望提升自我认知的中年人,抑或是希望更好地理解下一代的父母,本书都将是您珍贵的伙伴。它没有晦涩的专业术语,没有枯燥的理论推导,只有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 它适合所有渴望: 更好地理解自己: 认识自己的情绪、动机和行为模式,发掘内在的潜力。 改善人际关系: 学会如何与家人、朋友、同事建立更和谐、更有效的沟通。 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培养积极的心态,提升心理韧性,从容面对压力与困难。 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成长: 探索人生的意义,追求真正的幸福。 翻开本书,您将开启一段精彩的心灵之旅。每一个故事,都可能成为您人生中的一个顿悟;每一次反思,都可能为您带来一次心灵的蜕变。让我们一起,从这些鲜活的故事中,汲取理解人性的智慧,滋养自我成长的土壤,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心理学”这个词本身就充满好奇,再加上“故事”二字,更是觉得应该能读出点意思来。拿到手后,我首先翻看的是封底的简介,虽然字数不多,但已经勾勒出了一种引人入胜的轮廓。这本书看起来像是为我们普通大众量身打造的,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更多的是用一种轻松易懂的方式,来解读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情绪管理”和“人际沟通”的部分,因为这方面的问题,相信是很多人都面临的挑战。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也能更顺畅地与他人交流,建立更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简单易行的练习,让我能够立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非常温暖和治愈的感觉。在我翻阅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并没有刻意去制造戏剧性的冲突或者过于强调负面情绪,而是更多地关注个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发掘内心的力量,以及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幸福感。我喜欢这种积极向上的基调,它让我感觉心理学不仅仅是研究“病态”的,更是帮助我们变得更健康、更快乐的。故事的叙述方式也很细腻,作者似乎很善于捕捉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将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通过文字巧妙地表达出来。我感觉自己仿佛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困惑,去感受他们的喜悦。这种共情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读物,更像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在静静地陪伴着我,给予我力量和慰藉。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淡淡的暖色调,配合着简洁有力的标题,瞬间就吸引了我的目光。翻开扉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没有廉价的漂白味,摸上去很舒服,这对于一个喜欢捧着书仔细品味的人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加分项。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插图,虽然没有那种华丽的彩色图案,但那些黑白线条勾勒出的意象,却恰到好处地传递着故事的情感,有时候甚至比文字本身更能触动人心。我仔细翻阅了目录,感觉分类很清晰,涵盖了心理学中不少有趣的话题,像是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还有一些关于自我认知的部分,这些都是我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思考或者遇到的问题。我非常期待阅读其中的故事,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也许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很好,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比较宽松,阅读起来不会觉得压抑,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感觉出版方在细节上确实花了不少心思。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一本好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讲解,也没有过于煽情的叙事,而是以一种恰到好处的力度,触及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被某些情节所打动,或者是因为某个观点而引发深刻的思考。我感觉到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某些想法,同时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普遍心理困境的解读,它让我明白,原来很多时候,我们所经历的烦恼,并非孤例,而是人类共同的体验。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释放。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收获更多这样深刻的体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在人生旅途中更加坚定地前行。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在知识性与趣味性之间的完美平衡。我一直觉得心理学这个领域,虽然非常吸引人,但有时候会显得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明显没有这个问题,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将那些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心理学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选择故事时的独到眼光,这些故事并非凭空捏造,而是似乎都源于生活,或是对生活现象的巧妙解读,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贴近,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进去,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大大增强了我学习的乐趣和主动性。我感觉这本书并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发现自己内心的答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直接灌输理论要深刻得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