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河南省新县耕地地力评价
定价:45.00元
作者: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16155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河南省新县耕地地力评价》主要介绍了新县自2008年开始承担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项目实施三年来,共采集测试了耕层土壤样品6482个,完成了水稻、油菜田间试验示范近百个,获得了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耕层土壤养分、农户施肥情况、肥料利用率、肥料增产率等大量的技术参数,初步建立了新县水稻、油菜施肥指标体系,为指导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同时,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了新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农业区划及土地管理部门的二调数据等多类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9787511615541 河南省新县耕地地力评价》这本书,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土地医生”,为新县的耕地进行了全面的“体检”。从我开始阅读,就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书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深度解析,比如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持水量等,都通过科学的实验数据和图表呈现,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不同区域耕地的“硬件条件”。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关键养分含量的细致分析,并将其与作物生长需求相联系,为读者揭示了耕地“营养状况”的真实面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并非仅仅关注土壤本身的属性,而是将影响耕地地力的各种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展现出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书中对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也并非粗略的估算,而是基于一系列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模型,得出了科学、可靠的结论。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而科学的评价与管理,是释放这些潜力的关键。
评分《9787511615541 河南省新县耕地地力评价》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农业的大门。它不仅仅是关于土壤化学指标的堆砌,更是一次对新县耕地“健康状况”的全面诊断。书中对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关键养分含量的分析,以及对土壤pH值、电导率等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参数的测定,都以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图表呈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结构和肥力影响的对比研究,它让我们看到了科学耕作的巨大潜力。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耕地地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精细的耕作得到显著提升。书中对耕地退化原因的分析,如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养分失衡等,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耕地的保护与修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方法,更指明了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路径。
评分《9787511615541 河南省新县耕地地力评价》给我带来的震撼,在于它将一片片看似平凡的土地,赋予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关于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的报告,更像是新县这片土地的“体检报告”和“成长档案”。它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土壤的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以及酸碱度等一系列关键指标,并通过大量的采样和实验数据,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新县耕地质量的“全景图”。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土壤有机质与耕地产力关系的论述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说明有机质的重要性,更是通过对比不同耕作方式、不同施肥策略下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揭示了科学耕作对提升耕地质量的决定性作用。书中对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标准,而是结合了新县的实际情况,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评价体系。这套体系不仅能够指导农业生产,更能为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寸土地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而科学的评价是发掘和利用这些潜力的前提。
评分当我阅读《9787511615541 河南省新县耕地地力评价》这本书时,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科学的严谨,更是一种对土地深厚情感的体现。这本书并非冰冷的数据汇编,而是将新县这片土地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书中对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以及酸碱度等一系列关键指标的详细阐述,让我能够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内在特质”。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地形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分析所吸引,它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坡度、不同地貌下水土流失的差异,以及对耕地地力的长远影响。书中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划分,更是体现了科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划分,而是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为不同等级的耕地提供了差异化的发展建议。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耕地地力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更需要对土地怀有敬畏之心,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评分《9787511615541 河南省新县耕地地力评价》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角和细致的研究,让我对新县这片土地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地力评估报告,更像是一部关于这片土地的“生态档案”。书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深入剖析,从基本的质地、容重,到复杂的养分含量、有机质水平,都通过严谨的科学数据呈现,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不同区域耕地的“身体状况”。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气候变化对耕地地力影响的章节,它通过长期的气候数据分析,揭示了温度、降雨量等因素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土地的生产力。书中对耕地可持续性的探讨,也让我深思。它不仅仅关注眼前的产量,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保护和提升耕地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耕地地力的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农业生产需求,更是为了守护我们的未来,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土地资源。
评分读《9787511615541 河南省新县耕地地力评价》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土地勘探师”一起,一步步揭开新县耕地的神秘面纱。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并没有将复杂的科学原理束之高阁,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地质、土壤、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对耕地地力的影响娓娓道来。我特别被书中关于不同土壤类型形成原因的讲解所吸引,它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地方的土壤肥沃,而有些地方的土壤则相对贫瘠,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地质演变和气候规律。书中对耕地适宜性评价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并非简单的“好”或“坏”的判断,而是综合考虑了各种限制因素和优势条件,为不同类型的耕地找到了最适合的“归宿”。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每一寸土地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而科学的评价,是发挥这些价值、实现精准农业的关键。
评分读罢《9787511615541 河南省新县耕地地力评价》,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隐藏在日常农耕之下的深邃世界。它不只是堆砌枯燥的科研数据,而是以一种极具洞察力的视角,剖析了新县耕地质量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可能”。书中对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的系统梳理,让我豁然开朗。从气候条件的长期变化趋势,到地形地貌对土壤形成与演变的影响,再到水文条件如何塑造土地的肥力,每一个环节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降雨量、日照时数、年均温等气候要素与耕地生产力之间关联的论述,通过图表和数据,清晰地展示了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此外,作者对新县不同区域的坡度、坡向、海拔等地理要素对土壤水分、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分析,也为我们理解土地的“个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书中对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这不仅是对现有问题的诊断,更是对未来可持续耕作模式的探索。它让我意识到,耕地不仅仅是生产食物的工具,更是承载着生态功能、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宝贵资源,其评价与保护,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评分我一直认为,农业技术类的书籍,要么过于枯燥,要么过于浅显。然而,《9787511615541 河南省新县耕地地力评价》这本书,则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呈现得既严谨又易于理解。它并非是简单的技术手册,而是更像是一部新县耕地的“传记”。书中对于土壤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的 interplay 的深入剖析,让我对这片土地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地质母质的演变,到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再到地形地貌的塑造,每一个环节都被描绘得清晰而生动。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新县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的论述所吸引,它不仅给出了数据,更深入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如耕作习惯、植被覆盖、水土保持状况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将看似分散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从而揭示出事物背后更深层的规律。它不仅是一本关于耕地地力的书,更是关于人与土地互动、适应与改造的智慧结晶。
评分当我翻开《9787511615541 河南省新县耕地地力评价》时,我并没有预设它会是一本怎样的书,只是带着一份对土地的好奇。而这本书,则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宏大的视野,彻底改变了我对耕地评价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份对新县耕地现状的描绘,更是一次深入到土地“基因”层面的探索。书中对土壤母质、成土过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多种自然因素的细致分析,为理解耕地地力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地形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影响的章节,它清晰地解释了为何某些坡地的土壤更容易流失,而另一些地块则能更好地蓄集水分。此外,作者对于耕地生态功能的评估,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关注土壤的肥力,更将耕地视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探讨其在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耕地的价值远不止于农业生产,它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平衡。
评分这本《9787511615541 河南省新县耕地地力评价》如同一本厚重的史书,不仅仅是简单的耕地数据罗列,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学家,带着我们深入这片土地的肌理。从我翻开它第一页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书中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新县耕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更是当地数千年来人与土地互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动写照。作者通过对土壤类型、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水文特征等多个维度的细致分析,勾勒出新县耕地多样性与潜力的宏大图景。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区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H值、速效养分以及阳离子交换量等关键指标,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将这些抽象的数值转化为可感知的土地“性格”。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红壤、黄棕壤等典型土壤类型的成因分析印象深刻,它们不仅仅是科学的分类,更蕴含着这片土地独特的地质历史和气候演变轨迹。同时,书中对耕地承载能力、适宜作物种植范围的评估,也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它并非是简单的“此地适合种粮”或“彼地适合种果”的断言,而是基于严谨的科学模型和长期的观测数据,给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耕地地力评价远非一项简单的技术工作,它是一门集地质学、土壤学、农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它承载着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