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应急管理2015
定价:80.00元
作者:夏保成 姚军玲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54083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1
本书所收录资料详实、专业、实用,对于增进各省市区部门的应急管理与处置能力,在极大程度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夏保成,1957年11月生,法学博士,二级教授。河南省省管专家,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双法”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河南省减灾委专家组组长,河南省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河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
长期从事应急管理教学与研究,主持创建了我国个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并初步建立了学科体系。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出版《公共安全管理概论》《西方公共安全管理》《国家安全论》等专著、教材十余种,获得中国管理科学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局、广东省、重庆市等单位和地区做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类报告120多场。
姚军玲,1972年生,河南安阳人,副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德文化与应急管理比较研究。
主持中德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第46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公关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与人合作编著《中国应急管理(2011)》《中国应急管理(2012)》《中国应急管理(2013)》《中国应急管理(2014)》《应急管理比较研究》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它直接指向了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中国应急管理”这一议题。我一直认为,在一个如此庞大且充满活力的国家,如何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危机,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本书能否为我们展现出中国在构建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我希望作者能够就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比如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事故灾难(火灾、爆炸、交通运输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爆发等)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等),分别阐述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和救援能力。更进一步,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触及到应急管理中的一些核心理论和方法,例如风险评估、灾害预警、指挥协调、资源调度、信息发布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环节。如果书中能够结合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省份或城市的应急管理实践,那样的话,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会更加紧密,也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吸收。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有着持续关注的读者,我对“中国应急管理”这一话题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在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下,一个国家能否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事关国家稳定与长远发展。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深入、全面、权威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实践与探索。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尽地介绍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演变历程,从早期较为分散的应对模式,到如今趋于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其中经历了哪些关键性的改革和政策调整?此外,在具体的应急响应过程中,信息的畅通与共享至关重要。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能够揭示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分析、处理并传递给决策者和公众的。尤其是信息发布机制,这直接关系到社会情绪的稳定和公众信任的建立。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信息透明度、及时性和准确性方面的思考和案例。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对国内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感到好奇,又苦于信息碎片化的人们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尤其是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安全事故以及社会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至关重要。然而,公众对于这背后复杂的运作流程、科学的预案制定、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往往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拨开了迷雾,让我得以一窥中国应急管理的“幕后故事”。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就一些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应急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例如在汶川地震、天津港爆炸等事件中,应急响应的亮点与不足,以及后续的经验总结。我相信,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细致解读,我们不仅能认识到中国在应急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更能发现其中需要改进的空间,从而推动整个体系向更专业、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此外,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阐述最新的应急管理理念和技术应用,比如大数据在风险预警中的作用,无人机在灾情侦察和物资运送方面的潜力,以及人工智能在决策支持方面的可能性。这些前沿的探索,对于提升我国的应急管理水平具有前瞻性意义。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国家安全和公共治理领域都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应急管理无疑是其中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应对复杂挑战能力的关键环节。当我得知有这样一本关于中国应急管理的著作时,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视角,去理解中国应急管理体系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它涉及到哪些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以及具体的执行机构。更重要的是,我关注的是其中的“人”的因素——那些在一线指挥、协调、救援的专业人员,他们是如何在压力之下做出决策?他们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是如何培养的?是否有关于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深入探讨?我个人也曾经历过一些小型突发事件,深知在混乱中保持冷静、有序行动的重要性,因此,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强调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教育,以及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应急管理中的。如果书中能分享一些成功的社会协同案例,或者提出创新的公民参与模式,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我对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实践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应急管理”恰恰是其中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领域。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在该领域现状的绝佳机会。我迫切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理解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是怎样的。这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否健全,政策框架是否清晰,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我尤其关注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国家,如何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联动,尤其是在面临大型、突发性危机时,这种协调机制的有效性如何得到保障?此外,我个人也一直思考,除了政府的强制性措施之外,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否有关于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参与应急响应的机制和案例?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公众参与、社会动员的创新性理念和成功实践,那将对我非常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