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陶的故事 : 20堂美的软陶课

软陶的故事 : 20堂美的软陶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聪明谷手工教室 著
图书标签:
  • 软陶
  • 手工
  • DIY
  • 黏土
  • 艺术
  • 手作
  • 教程
  • 创意
  • 家居装饰
  • 儿童益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诗书雅韵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97028
商品编码:294694668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软陶的故事 : 20堂美的软陶课

定价:28.0元

售价:18.2元,便宜9.8元,折扣65

作者:聪明谷手工教室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64097028

字数:20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如下:
  (1)由易到难,从简单入手。
  (2)材料常见,亲切易懂。
  (3)细致讲解,让软陶制作变得简单易学。

内容提要


本书共有20堂制作动物的软陶课程。精选20种常见的动物用软陶一步步捏制成型,制作步骤详细,图片清晰明了,图文并茂,一目了然。让软陶制作变得简单易学,只要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制作,就能做出奇妙无比的可爱动物。让大家在软陶制作完成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乐趣、增长见识,又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开发了大脑、培养了想象力。一起动手,成为时尚的DIY一族吧!

目录


作者介绍


聪明谷手工教室是由多名享有盛誉的青年图书策划人员、编辑等多种学科组成的联合策划团队,积极从事着幼儿、中小学生左右脑开发、动手实践等方面图书的策划编写。
  聪明谷手工教室已经成功策划了多部魔术类图书,深受读者喜爱。聪明谷手工教室倡导“成功源自家庭,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以“用爱诠释教育,以心传播智慧”为己任,用心做教育,拒绝平庸,注重质量,倾力打造少儿类图书品牌。

文摘


软陶在欧洲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它一直在不断的得到完善,也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大人所喜爱。软陶不仅有趣,又易于造型,烘烤之后还可以进行长久的保存。虽然流入我国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却也已经有了一大批年龄不一的爱好者。因为软陶做出的作品可以很可爱、也可以很实用,还可以很漂亮。完全可以融入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的创意,做出自己的风格。
  每天的学习、工作、上班、下班,现代人的生活似乎都在围绕着物质的欲望而忙碌。在忙碌之余,拿出漂亮多彩的软陶泥和孩子坐在一起,一起动手,做出各种不同的作品。让这些作品将美好的亲子时间定格,把家装饰的温暖而美丽,留下孩子成长的记忆。在捏软陶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在获得乐趣的同时捏出智慧,玩出健康,常捏软陶具体有5大好处:
  (1)多做搓、捏等动作,能促进手部小肌肉的发育,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2)通过颜色混合搭配、变幻无穷,引导孩子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学习色彩调配知识。
  (3)软陶具有可塑性,从而启发小脑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和小朋友合作捏软陶,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5)和家长一起玩,能很好的营造出融洽的亲子关系,增加沟通,培养感情。
  为此我们推出了“软陶的故事”系列丛书,从不同的难易程度精心编写了100堂精美的软陶课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以下5册:
  1.《软陶的故事——20堂美的软陶课:琳琅满目的果蔬超市》
  2.《软陶的故事——20堂美的软陶课:奇妙无比的动物世界》
  3.《软陶的故事——20堂美的软陶课:唯美清新的花草意境》
  4.《软陶的故事——20堂美的软陶课:趣味十足的饰品集合》
  5.《软陶的故事——20堂美的软陶课:超凡脱俗的田园风光》
  书是孩子好的朋友,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师。本套丛书具有如下特点与优越性:
  (1)本系列丛书不但从难易程度上进行了分册,每本书还进行的由难到易的挑选。从简单入手,提起孩子的兴趣,逐渐增加制作的难度循序渐进的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2)丛书从生活中选取孩子们身边常见的物品、场景做材料,亲切易懂、妙趣恒生,让小朋友们在捏软陶的乐趣中的认识身边事物的结构,发现身边的美。
  (3)丛书每个作品为一堂课进行讲解,每个作品的捏制过程都配以详尽的步骤图片,十分清晰,加上明了的文字解说,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一步、一图、一说明”。让软陶制作变得简单易学,让朋友们在软陶制作完成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乐趣、增长见识,又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开发了大脑、培养了想象力。读者朋友们既可以独立去做,也可以和好朋友或家人一起完成。
  心灵则手巧,反之亦然,一起动手,成为时尚的DIY一族吧!
  此外,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序言


 


泥土的温柔:探索手工艺术的无限可能 本书并非关于软陶的入门指南,它将带领读者踏入一个更广阔、更深邃的手工艺术殿堂,专注于那些依赖双手、时间与匠心才能得以实现的创作领域。我们将探讨的,是如何将平凡的材料,通过精妙的技艺与独特的视角,转化为具有生命力和故事性的艺术品。 第一部分:材料的哲学与转化 手工艺术的魅力,始于对材料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本书将超越单一的聚合材料,深入探究几种核心媒介的本质、历史与潜能。 1. 天然纤维的呼吸与编织: 我们将详细考察棉、麻、羊毛、丝绸等天然纤维的物理特性——它们的拉伸强度、吸湿性、染色适应性以及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自然老化美感。内容将涵盖传统的手工纺纱技艺,从原棉到细线的转化过程,侧重于如何通过工具的选择(如手摇纺车或锭式纺车)来控制纱线的粗细、捻度和纹理,从而赋予织物不同的手感和表现力。 在编织与结艺部分,本书将摒弃现代机械的辅助,专注于古老而精妙的手工技法。例如,复杂的苏格兰蕾丝(如克罗谢特钩针)中微米级的线条控制,以及在不同经纬线上构建三维立体结构的挂毯编织。我们会分析不同结点的历史渊源(如航海结、装饰结),以及它们在当代艺术装置中如何被用作结构支撑与视觉语言。 2. 矿物与泥土的塑形: 虽然我们不聚焦于软陶,但对传统陶瓷和粘土的探索是不可或缺的。本书将系统地介绍陶土的选材——高岭土、石英、长石等矿物配比如何决定了烧制后的质地、釉面的光泽与耐久性。我们将详细解析从泥条盘筑、泥片贴筑到拉坯成型的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控制与力度平衡。 更深入地,我们将讨论釉料的化学原理。如何通过添加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铁)在不同温度下实现“天青”、“兔毫”等不可复制的窑变效果。我们不会提供简单的配方,而是阐述温度曲线(Firing Curve)对化学反应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创作者理解“不确定性”也是手工美学的一部分。 3. 木材的生命周期与雕刻: 木材作为一种有机材料,其“活着”的特性对手工制作者提出了独特的挑战。本书将探讨不同树种(如胡桃木、枫木、柚木)的纹理方向(Grain)与密度,以及它们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收缩与膨胀规律。 雕刻部分,我们将聚焦于传统的手工凿刻技法,而非电动工具。内容将细致分解凿、刻、刨等基本工具的使用,强调“顺纹”与“逆纹”对细节处理的影响。例如,在浮雕创作中,如何通过深浅不一的刻痕来模拟光影的自然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细砂纸的逐级打磨,使木材表面展现出接近抛光玻璃的温润质感。 第二部分: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思维 手工艺术的价值,在于它承载了时间和技艺的积累。本部分着眼于如何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设计语境。 1. 色彩的提取与固定: 本书将深入研究天然染料的提取过程,例如靛蓝(板蓝根或蓼蓝)的还原发酵过程,苏木的提取与媒染技术。我们将详细描述如何选择不同的媒染剂(如明矾、铁盐、单宁酸)来引导植物色素与纤维发生反应,从而获得从柔和的莫兰迪色系到饱和度极高的宝石色彩。重点在于理解“活色”——即颜色在自然光下会随时间产生微妙变化的美学特征。 2. 复合媒介的融合实验: 真正的创新往往发生在边界的交汇处。我们将探讨如何巧妙地结合上述材料,创造出全新的触感体验。例如,将手工拉制出的薄陶片,镶嵌到具有复杂纹理的木质底板上,并使用天然树脂进行填充和保护。分析这种组合中,不同材料的硬度、温差反应如何相互作用,并对作品的长期稳定性提出建议。 3. 过程的记录与叙事: 手工制作者的作品往往是其心路历程的物质载体。本书强调“过程即成品”的理念。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系统地记录从构思草图、材料准备、关键失误到最终完成的每一步骤,不仅仅是照片记录,更重要的是对创作过程中情绪波动、技术瓶颈突破的文字反思。这些记录本身,构成了作品深层次的艺术叙事。 结论:慢艺术的当代价值 在快速迭代的工业化时代,慢艺术(Slow Craft)提供了一种对抗碎片化注意力的途径。本书旨在培养读者对“不完美之美”的鉴赏力,理解每一道手工痕迹都是对“唯一性”的坚持。它不是教导你如何复制一个成品,而是提供一种思考框架,让你学会倾听材料的声音,将耐心转化为一种创造性的力量。通过掌握这些古老而精妙的技术,读者将能够构建属于自己的、具有深厚物质基础和个人哲学的艺术表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和封面,都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惊喜的氛围。我喜欢这种不张扬但又极具吸引力的设计风格。翻开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温暖而亲切的阅读感受。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一定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和热情。我一直认为,手工制作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独一无二和创造性,而软陶,这种可以千变万化的材料,无疑是实现这一点的绝佳载体。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从最基础的捏塑技巧开始,逐渐挑战更复杂、更有创意的作品。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调配颜色,如何运用工具,如何让作品拥有更生动的表情和更丰富的层次感。我喜欢那种通过双手创造出美丽事物的过程,那种专注和投入,能让我暂时忘却外界的烦恼,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扇窗,一扇通往软陶艺术,通往内心宁静与创造力的小窗。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有一种被温柔包围的感觉。书页散发着淡淡的纸张清香,触感温润,翻动起来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一个关于美的故事。书中的插图并非那种冷冰冰的展示,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那些软陶作品被精心布置在温馨的场景中,就像是从某个生活片段中撷取出来的美好瞬间。我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似乎在用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引导读者走进软陶的世界。我从那些精美的图片中,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独一无二的软陶饰品,它们可能是我送给朋友的礼物,也可能是点缀我生活空间的小物件。我能想象到,当手指在柔软的软陶泥上轻轻按压、捏塑时,那种细腻的触感,那种色彩在指尖晕染开来的魔力,一定会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和愉悦。这本书的整体感觉,就像是认识了一个耐心又充满智慧的朋友,她准备好了所有需要的工具和知识,只等你伸出手,一起去探索软陶的奇妙旅程。

评分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我就被它散发出的那股浓浓的艺术气息所吸引。书页的质感非常好,厚实而又不失柔韧,印刷的色彩非常鲜艳,仿佛让书中的软陶作品“活”了过来。我一直对那些可以触摸、可以把玩的手工艺术品情有独钟,而软陶恰恰满足了我对于可塑性和色彩表现力的双重追求。从这本书的标题来看,它似乎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学习路径,用“20堂课”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软陶的各项技能。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步骤讲解,配以清晰的图片,让我这个“新手”也能轻松上手。同时,我更希望它能触及软陶的“美”的精髓,不仅仅是教会我技巧,更能激发我的创意,让我懂得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灵感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艺术品。我喜欢那些小巧精致的软陶摆件,它们能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份别样的色彩和情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淡雅的色彩,上面点缀着几件精致的软陶作品,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传递的艺术气息。我一直对各种手工制作充满了好奇,尤其对软陶那种可塑性和色彩的丰富性深深着迷。拿到这本书,首先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它的装帧,纸张很有质感,印刷清晰,图片色彩饱满,光是翻看里面的插图,就觉得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那些小巧玲珑的软陶挂件、充满童趣的卡通玩偶、甚至是仿真度极高的食物模型,都让我惊叹于作者的巧手和创意。我之前也零星地接触过一些软陶教程,但总觉得不够系统,或者步骤不够清晰。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带领我从零开始,一步步掌握软陶的各种技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作品。封面上的那些作品,我真的特别喜欢,每一个都像是来自童话世界的小精灵,充满了生命力。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制作技巧,更能让我感受到软陶带来的那份纯粹的快乐和成就感。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我喜欢它所选择的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眼。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软陶的介绍,似乎不仅仅局限于制作本身,还融入了更多关于美学和创意的思考。我猜想,这本书也许会从软陶的起源、发展,或者软陶作品如何表现情感和意境等方面进行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制作步骤。我一直觉得,好的手工教程,不应该仅仅是“how-to”,更应该包含“why-to”,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背后的美学原理是什么。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让我不仅学会如何制作,更能理解软陶艺术的精髓,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从封面上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作品来看,这本书绝对能够激发我的无限灵感,让我尝试各种不同的风格和题材。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带着对美的更深理解,去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有灵魂的软陶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